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新”悟(郭全华)

增加 3,881 位元組, 26 天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新”悟'''<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新”悟'''<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3279638/pexels-photo-23279638.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新”悟》'''是[[中国]]当代作家郭全华的散文。

==作品欣赏==

===“新”悟===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伊始,市委市政府就深入开展了“走新路、有作为、创亮点、守底线”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就如何凝聚全市力量,走好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进行讨论,笔者认为,政府已经确定了发展蓝图,我们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有责任、有义务为实现这个蓝图贡献自己的力量。[[开春]]就要有新气象,就个人来说,新的一年,该如何让自己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在推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己新的成长?作为已过不惑之年的中年人,又该[[如何]]求“新”呢?

历史上,我们[[智慧]]的先人们,早就有了对“新”的认知:“四书五经”中,成书于春秋至秦汉的《礼记·大学》里,就汇总了先人们对“新”的追求:“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简单翻成白话文,意思是: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日知新,就应保持天天向新,更新了还要再更新。”《康诰》说:“人要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于革新。”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在追求完善。这些简洁隽永的古语,反映了先人们对“新”的重视,为我们展示了他们不断[[更新]]自己、主动适应时代、积极推动发展的蓬勃朝气,其中蕴含的深邃智慧和创新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梁实秋先生在《蓦然一惊已到中年》中,给出了一句警语:“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戏,中年的演员才能担得起大出的轴子戏,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戏的内容。”想起宋末蒋捷那首着名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年轻时曾贵为一介公子,[[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中进士,尚未一展鸿图,1279年南宋王朝便告覆亡,他饱受战乱流离之苦,将自己的中年境况用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孤雁悲鸣]]的江上秋雨图展现出来,鲜明地为我们展示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息息相关。

于是,从这个春天的[[开始]],要对自己的人生有新的[[定位]],充分感受生活在一个平安稳定繁荣发展社会中的美好,充分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人生经验,发挥自身所长、优势,并不断[[学习]]、理解、运用新[[知识]]、新技能,不断焕发新的精气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每一天的奋斗都有价值,让我们在努力[[创造]]中去感悟和实现生活的美好,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ref>[https://www.bidushe.cn/prose/xiandai/ 必读社]</ref>

==作者简介==

郭全华,必读社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waters
26,1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