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法正

增加 3,554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粗体文字'''[[刘备]]{{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法正
| 图像 =
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全三国文》辑录有其文一篇。
 
== 人物评价 ==
[[曹操]]: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
 
[[诸葛亮]]: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
 
[[杨戏]]:翼侯良谋,料世兴衰,委质于主,是训是谘,暂思经算,睹事知机。
 
[[陈寿]][[: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法正]]着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拟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
 
[[孙盛]]:正务眩惑之术,违贵尚之风,譬之郭隗,非其伦矣。
 
[[萧常]]:统、正见理之明,料事之审,一时谋臣,无出其右。昭烈肇基王业,讫承大统,实二人之力。使天假之年,与[[诸葛亮]]同心辅政,混一之功,日月可冀。不幸蚤世,惜哉!
 
[[郝经]]:初,[[孔明]]语昭烈以恢复大计,……乃抱膝长吟之日,素定之论,讨操复汉之防模也。统发其几,而[[法正]]、[[张松]]成其谋尔。……呜呼!统、正虽道义不足,而智谋亚于亮。统卒于围雒之际,正没于取汉中之明年。使二子不死,与亮左右,功烈岂止于是?天不祚汉,惜哉!
 
[[陈普]]:崎岖放虎事方新,喜怒平生便见真。谁是'''孔明'''西道主,敢将东客罪西人。
 
[[蔡东藩]]:[[张松]]、'''法正'''并为璋臣,璋可辅则辅之,不可辅则去之;必卖主而求荣,殊非人臣之道,松之受诛宜也!'''法正'''特幸而脱祸耳,是可为后世之不忠者戒焉。
 
== 主要成就 ==
 
'''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汉中之战时,他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诸葛亮]]对[[法正]]善出奇谋十分欣赏,[[陈寿]]也将他比作魏国的[[程昱]]和[[郭嘉]]。
 
益州平定后,'''法正'''与[[诸葛亮]]等五人一起制定《蜀科》,改变[[刘璋]]治下益州法纪松弛,德政不举,威刑不肃的局面。
 
== 逸闻趣事 ==
=== 巧言进谏 ===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军包围成都,蜀郡太守[[许靖]]将要出城投降,被人发觉,因为是在危急关头,不宜诛杀自己人,于是[[刘璋]]放过了[[许靖]]。[[刘璋]]投降后,[[刘备]]也因此不用[[许靖]]。[[许靖]]与其弟[[许劭]](许子将)是天下闻名的名士,但没有身为人臣的才能。这时[[诸葛亮]]谏道:"靖人望,不可失也,借其名以竦宇内。"([[许靖]]是众人所仰望的,断不可失,应当借助他的名望使海内对您恭敬。)'''法正'''也劝说:"天下有名无实的人就是[[许靖]]了。但是主公刚刚开创大业,[[许靖]]的名声四海皆知,您如果连他都不用,天下贤人恐怕会认为您薄待贤臣。"希望[[刘备]]仿效战国时的燕昭王重用[[郭隗]]的故事,于是[[刘备]]对[[许靖]]逐渐尊敬重用。
 
=== 孝直避箭 ===
[[刘备]]有一次与曹军在作战中,形势不利,本应马上撤退,而[[刘备]]却大怒不肯撤军,无人敢进谏。当时箭如雨下,'''法正'''便走去挡在[[刘备]]前面。[[刘备]]赶紧喊道:"孝直避箭。"'''法正'''回道:"连明公也冒着箭雨、飞石,何况我呢?"[[刘备]]只好允诺:"我和你一起撤退。"便暂时撤军了。
 
== 史料记载 ==
《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第七》
 
《萧氏续后汉书·卷十》
 
《郝氏续后汉书·卷十七》
1,8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