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是2010年5月1日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汤景泰。该书是作者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是2010年5月1日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汤景泰。该书是作者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进一步深化对课题的研文。<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501259311 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知乎</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04piccdn.sogoucdn.com/0353fc1e0652ffd9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序言 ==
听说汤景泰博士的学位论文即将出版,对此,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所以,他向我索序,我也就答应了。
自2000年秋季起我招收博士研究生以来,在为每届学生所开设的课程中,均有“中国近现代作家研究(胡适研究)”的选修课,因为在我看来,对当代青年学生(尤其是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来说,阅读、认识胡适的作品并进而理解胡适的思想具有多重意义。虽说各届学生都对该课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学得很认真,而且作为考试的课程论文也都写得不错,但在选择毕业(学位)论文的课题时,却往往更关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另一些作家作品(虽然我对此是表示尊重并支持的),唯有于2008年夏季毕业的汤景泰同学,敢于确定以胡适的作品和思想为研究对象,尽管他知道,这一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研究的难度明显地超过其他课题。所以,当年在他和我最终讨论确定这一论文选题时,他对这一选题的学术意义的理解以及相应的表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听他表示有信心写好论文时,我也就放心了,相信以他平时的刻苦学习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学风,以及已有的学术训练和前期的学术准备(如对于研究对象的整体认识和对相关学术背景资料的熟悉与掌握程度),是完全能够写出一篇扎实且多有新意的学位论文的。
== 作者简介 ==
[[汤景泰]],1981年出生于孔孟之乡,先求学于[[齐鲁大地]],后就读于淞沪之滨。2008年在复旦大学获文学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
== 文摘 ==
五四运动爆发后,陈独秀在《每周评论》的21、22、23号上接连以特大号字标出“山东问题”,办成了“山东专号”,第22号还附出“对于北京学生运动的舆论”特别附录。对于陈独秀的积极表现,朋友们都很担心,劝他早日南下。但陈独秀不听,并于6月8日又发表《研究室与监狱》,表示了誓死的决心。文中说:“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人监狱,出了监狱就人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①不久,他和李大钊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并交由胡适译成英文。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在北京新世界散发这份《宣言》的时候,被京师警察厅逮捕。消息传开后,同乡及好友努力奔走各方营救,其中签名上书营救陈独秀的安徽同乡就有为“新青年派”所反对的桐城派文学家马其昶与姚叔节。“国故派”的刘师培知道了消息之后也不顾病体虚弱,积极联系北京各大高校的教授,联名致函京师警察厅,要求保释陈独秀。为营救陈独秀而奔走呼号的也不仅仅是他的安徽同乡和朋友们。6月13日,《晨报》、《北京日报》率先报道了被捕消息,引起举国舆论的一致声讨。14日,上海《民国日报》全文转载《[[北京市民宣言]]》,15日又发表《北京军警逮捕陈独秀黑暗势力猖獗》的述评。与此同时,上海的各大报纸,如《[[申报]]》、《[[神州日报]]》、《[[时事新报]]》、《时报》等各大报纸都纷纷发表消息、评论。孙中山也向北洋政府代表施压,要求释放陈独秀。
== 后记 ==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2005年9月,我进入复旦中文系,师从朱文华先生。朱先生是大陆胡适研究界的拓荒者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那种乍暖还寒的时候,他就已经踏上了胡适研究之路。通过朱先生开设的相关课程,我迅速对胡适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确定为自己的博士论文课题。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朱先生30年的胡适研究经验成了对我随时敞开的宝库,不断帮助我深化拓展自己的写作思路。论文完成之后,论文评阅老师和答辩老师又提出了许多极富启发性的意见,促使我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2008年9月博士毕业后,在童兵先生与张涛甫先生的帮助下,我进入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在刘海贵先生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通过刘先生的悉心帮助以及众位老师的指导,我又得以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进一步深化对本课题的研究。但是由于相关资料的缺乏、本人学养积累的不足以及其他一些条件的限制,本书还存在着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此恳请专家学者多多批评指正!
本书能够出版也实现了自己的一桩心愿,衷心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老师、朋友,同时感谢为本书出版付出了不少心血的段志洪社长与张玉亮编辑。
最后,感谢始终给予我支持的妻子崔妮女士和一直默默关心着我的家人们。
== 内容简介 ==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胡适的言论写作研究)》内容简介:自2000年秋季起我招收博士研究生以来,在为每届学生所开设的课程中,均有“中国近现代作家研究(胡适研究)”的选修课,因为在我看来,对当代青年学生(尤其是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来说,阅读、认识胡适的作品并进而理解胡适的思想具有多重意义。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04piccdn.sogoucdn.com/0353fc1e0652ffd9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序言 ==
听说汤景泰博士的学位论文即将出版,对此,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所以,他向我索序,我也就答应了。
自2000年秋季起我招收博士研究生以来,在为每届学生所开设的课程中,均有“中国近现代作家研究(胡适研究)”的选修课,因为在我看来,对当代青年学生(尤其是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来说,阅读、认识胡适的作品并进而理解胡适的思想具有多重意义。虽说各届学生都对该课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学得很认真,而且作为考试的课程论文也都写得不错,但在选择毕业(学位)论文的课题时,却往往更关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另一些作家作品(虽然我对此是表示尊重并支持的),唯有于2008年夏季毕业的汤景泰同学,敢于确定以胡适的作品和思想为研究对象,尽管他知道,这一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研究的难度明显地超过其他课题。所以,当年在他和我最终讨论确定这一论文选题时,他对这一选题的学术意义的理解以及相应的表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听他表示有信心写好论文时,我也就放心了,相信以他平时的刻苦学习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学风,以及已有的学术训练和前期的学术准备(如对于研究对象的整体认识和对相关学术背景资料的熟悉与掌握程度),是完全能够写出一篇扎实且多有新意的学位论文的。
== 作者简介 ==
[[汤景泰]],1981年出生于孔孟之乡,先求学于[[齐鲁大地]],后就读于淞沪之滨。2008年在复旦大学获文学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
== 文摘 ==
五四运动爆发后,陈独秀在《每周评论》的21、22、23号上接连以特大号字标出“山东问题”,办成了“山东专号”,第22号还附出“对于北京学生运动的舆论”特别附录。对于陈独秀的积极表现,朋友们都很担心,劝他早日南下。但陈独秀不听,并于6月8日又发表《研究室与监狱》,表示了誓死的决心。文中说:“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人监狱,出了监狱就人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①不久,他和李大钊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并交由胡适译成英文。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在北京新世界散发这份《宣言》的时候,被京师警察厅逮捕。消息传开后,同乡及好友努力奔走各方营救,其中签名上书营救陈独秀的安徽同乡就有为“新青年派”所反对的桐城派文学家马其昶与姚叔节。“国故派”的刘师培知道了消息之后也不顾病体虚弱,积极联系北京各大高校的教授,联名致函京师警察厅,要求保释陈独秀。为营救陈独秀而奔走呼号的也不仅仅是他的安徽同乡和朋友们。6月13日,《晨报》、《北京日报》率先报道了被捕消息,引起举国舆论的一致声讨。14日,上海《民国日报》全文转载《[[北京市民宣言]]》,15日又发表《北京军警逮捕陈独秀黑暗势力猖獗》的述评。与此同时,上海的各大报纸,如《[[申报]]》、《[[神州日报]]》、《[[时事新报]]》、《时报》等各大报纸都纷纷发表消息、评论。孙中山也向北洋政府代表施压,要求释放陈独秀。
== 后记 ==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2005年9月,我进入复旦中文系,师从朱文华先生。朱先生是大陆胡适研究界的拓荒者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那种乍暖还寒的时候,他就已经踏上了胡适研究之路。通过朱先生开设的相关课程,我迅速对胡适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确定为自己的博士论文课题。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朱先生30年的胡适研究经验成了对我随时敞开的宝库,不断帮助我深化拓展自己的写作思路。论文完成之后,论文评阅老师和答辩老师又提出了许多极富启发性的意见,促使我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2008年9月博士毕业后,在童兵先生与张涛甫先生的帮助下,我进入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在刘海贵先生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通过刘先生的悉心帮助以及众位老师的指导,我又得以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进一步深化对本课题的研究。但是由于相关资料的缺乏、本人学养积累的不足以及其他一些条件的限制,本书还存在着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此恳请专家学者多多批评指正!
本书能够出版也实现了自己的一桩心愿,衷心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老师、朋友,同时感谢为本书出版付出了不少心血的段志洪社长与张玉亮编辑。
最后,感谢始终给予我支持的妻子崔妮女士和一直默默关心着我的家人们。
== 内容简介 ==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胡适的言论写作研究)》内容简介:自2000年秋季起我招收博士研究生以来,在为每届学生所开设的课程中,均有“中国近现代作家研究(胡适研究)”的选修课,因为在我看来,对当代青年学生(尤其是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来说,阅读、认识胡适的作品并进而理解胡适的思想具有多重意义。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