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结构性失业

增加 19,634 位元組, 4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结构性失业'''是一个名词术语。 汉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号:ㄏㄢˋ ㄗˋ),又称中文<ref>[https://www.sohu.com/a/513391189_12009…”


'''结构性失业'''是一个名词术语。

汉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号:ㄏㄢˋ ㄗˋ),又称中文<ref>[https://www.sohu.com/a/513391189_120099892 中文为何越来越受欢迎?],搜狐,2021-12-30</ref>、中国字、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ref>[https://history.sohu.com/a/592891345_121160021 中国能屹立几千年不倒的精髓是什么?汉文化的诞生和传承是关键],搜狐,2022-10-15</ref>。

==名词解释==

经济产业的每一次变动都要求劳动力的供应能迅速适应这种变动,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却与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相吻合。由此而导致的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

例如,由于工艺发生重大变化,一部分人可能缺乏新工艺所要求的那种训练和技术,他们可能难以被雇佣。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些部门发展迅速,而有些部门正在收缩,有些地区正在开发,而有些地区经济正在衰落,这也足以引起一部分人失去工作。有的公司对年龄性别和外来人口的歧视也会造成结构性失业。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失业与空位”并存的现象。即一方面有活无人干,一方面有人无活干。

结构性失业,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变化导致的,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

结构性失业的概念界定

很多人都认为所谓结构性失业就是经济结构调整所引起的失业,这种理解应该说是过于简单了。下面为一些经济学家和经济学著作对结构性失业所下的定义。

1.“结构性失业主要是指劳动者的技能、经验、知识结构与可供的职位空缺不相适应而导致的失业。”这一定义指出了结构性失业的一种情况,即劳动者自身所具备的客观素质与空缺职位的要求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失业。但实际上,劳动者的生理原因如年龄及其主观意愿如就业观念也 会导致结构性失业。因此这一定义不够全面。 2.“由于某些劳动市场上可得到的工作岗位数量不足以为每个想工作的人提供工作而引起的失业。”这一定义让人颇为费解,它指明了提供的岗位数量满足不了想找工作的劳动者对岗位的要求从而导致结构性失业。而在本人看来,这种失业似乎更应属于总量性失业,即劳动力供给量超过劳动力需求量而引起的失业。因此,这一结构性失业的定义起码不适合我国的失业状况。

3.“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上工人的技术、工种、年龄、性别、居住区不同,雇主招工条件及其所在地区有差异,供需双方不能相互满 足,甚至不能碰面,因而一方面存在职位空缺(空位),另一方面存在失业的情况。”这一定义较为全面地概括了结构性失业的不同状况,但结构性 失业产生的根源却没有被鲜明地指出来。

4.“经济产业的每一次变动都要求劳动力的供应能迅速适应这种变动,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却与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相吻合,由此而导致的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这一定义正确地揭示了结构性失业产生的根源即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与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一致,但是其表述还可更完整和准确一些。

5.“结构失业是劳动力的供求结构不一致时引起的失业。”“由于这种失业的根源在于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的变动,所以,称为结构失业。”这一定义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概括了什么是结构性失业,也突出了结构性失业产生的根源,就在于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不相一致,但稍嫌抽象和笼统了一些。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把结构性失业的定义概括为:“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体制、增长方式等的变动,使劳动力在包括技能、经验、工种、知识、年龄、性别、主观意愿、地区等方面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一致而导致的失业。“这一定义既指出了结构性失业的形成根源,又较全面地概括了结构性失业的种种状况,因而较为完整。

结构性失业的产生条件

结构性失业的产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由于经济变动使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这是必要条件);

二是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使劳动力的供给结构满足不了需求结构的变化(这是充分条件)。

满足不了需求结构变化的那部分劳动者便成了失业人员,得不到满足的工作岗位则成了空位,这就构成了结构性失业的重要特征:失业和空位并存。由于导致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方面的,据此,可以把结构性失业分为多种类型。

结构性失业的类型

首先,从导致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的原因的角度出发,可以把结构性失业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结构调整型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包括工种、技能、技术、知识、经验等发生了变化,而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不能相应发生变动而引起的失业。如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促使第一产业、传统产业对劳动者的需求减少,第三产业、新兴产业对劳动者的需求增多。但不同产业对劳动者在工种、技能、知识、经验上的要求显然是不同的。如果原来从事第一产业、传统产业的人员无法对自身各方面素质及时作出调整就不能顺利转入第三产业、新兴产业从而导致失业。此外,产业结构的升级也会促使用人单位提高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适应要求的低素质劳动者原来即使有岗位也会陷入失业状态。与此同时,许多企业却欠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工: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则欠缺相关的人才,从而导致空位的存在。

2.体制转轨型失业。指由于经济体制转变导致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而产生的失业。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要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的选择以成本最小、利润最大化来确定。在严格的成本约束下,国有企业中那些边际生产力低于社会平均边际生产用的职工(无效劳动力)就会下岗失业,而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但由于种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国有企业中下岗的员工并不能很好地转入非公有制企业。因而下岗失业也是由于供求结构不一致造成的结构性失业。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02)最新统计,2001年全国国有单位在岗职工数比1995年减少了3621万人,下降了32.2% ,城镇集体单位减少了1856万人,下降了59.O% ;两者合计减少5477万人,下降了38%。若扣除正常的退休职工人数(1995-2OOO年期间,累计782万人,其中企业为612万人),下岗 职工实际累计4500万人左右。

3.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型失业。指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引起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素质尤其是技能要求的提高而现实中劳动者的技能满足不了要求而产生的失业。如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方面,大量员工失业;另一方面,许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青岛、福州、深圳等都出现技术工人短缺状况。其中,北京某公司实行工资改革,为高级钳工开出的月薪超过五千元。上海发出了“技术人员紧缺,青年技工、技师亟待补充,高级技工缺额较大”的呼吁。另外,据报道,深圳每年急需中、高级技能人才3万余人,而每年的培训能力尚不足l万,缺口很大。与此同时,近几年来该市每年都有1万名失业员工需要再就业。这些失业员工,80%以上没有参加过职业训练,无一计之长,实现再就业较为困难。 这些都可认为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引起的结构性失业。

4.技术进步型失业。是指由于技术进步使劳动者的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在工种、技术、知识上不相吻合而造成的失业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在不断地进步。人类社会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革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给人类带来崭新的变化。目前,我们正处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这给我们的就业结构带来重大变化。正如英国《焦点》月刊提出的那样:“在今后的15—20年中,将出现一股巨大的科技浪潮,它将像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祖先造成的影响那样对我们的工作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就象农业工人在工业革命时期曾经从事制造业一样,那些先前曾经在制造业工作的人员现在正投身到新的服务经济和科技信息世界中。”“未来经济将由理念、信息和技术组成,到2015年,据估计大约有多达95%的工作将要求就业者掌握信息技术。”而那些不适应科技革命,无法跟上技术进步,胜任不了新工作岗位的劳动者必然会被抛入结构性失业队伍。

5.知识经济发展型失业。是指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要求劳动者掌握更多的知识,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而劳动者满足不了这一要求而产生的失业现象。21世纪,人类将迈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在本质上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生产、分配和消费(使用)为最重要的因素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第一生产要素的知识的增长速度非常快,由此导致的新旧知识的更替速度也非常快。据统计,现代社会劳动者知识的半衰期已缩短至五到七年。从知识的生产和老化状况看,近50年来,人类获得的知识等于过去2OOO年的总和,今天的知识到2050年仅为届时总量的1%,99%的知识是今后才创新的。这就意味着劳动者必须不断“充电”,获取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否则,自身素质满足不了工作岗位的需求,就会被抛入结构性失业的队伍。同时,知识经济改变着传统的工业经济,使职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在2o世纪50一印年代的l5年中,工业发达国家有8OO0多个技术工种消失了,同时出现了6OO0多个新的技术工种。④如果从事原有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不能顺利地胜任新的技术工种,那就必然导致结构性失业。

6.教育发展滞后型失业。指教育体制落后、教育结构不合理导致劳动者素质不能及时得到提高或劳动者学非所用使劳动力供给结构满足不了需求结构的要求而引起的失业。目前,我国的教育投资主体比较单一,对社会办学、民间投资办学发动不够,这使我国的办学模式、教育形式都不能实现多样化,使得一些跟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如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等形式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导致劳动者的素质不能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同步提高。同时,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不合理,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脱节,导致一些大学生哀叹“毕业即意味着失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培林指出,目前,中国的失业问题进入建国以来的第五次高峰。虽然统计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只有3—4%,但实际的失业率在8—9%。矢业人员中,其中包括70万待业的大学和专科毕业生。④总之,教育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导致因劳动者文化素质不能随着经济发展需要及时得到提高而失业;另一方面,导致专业难以对口的高学历人才也被迫流入失业人群。

以上是从导致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的原因的角度来划分结构性失业的类型。下面是从劳动力供求结构不一致的诸多表现形式的角度出发来划分结构性失业,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7.就业观念滞后性失业。表现在劳动者的就业意愿、对就业岗位的预期过高与实际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不一致而造成的失业。这里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普遍存在于一些下岗职工中,由于他们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竞争就业意识不强,抱着“等、靠、要”的心理,等待政府和企业安排再就业,同时不愿放弃国企职工的身份,拒绝接受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提供的就业机会,从而导致失业。据调查,69%的下岗职工不愿意或不打算自费参加再就业培训;46%的未就业人员没有找过工作;11% 出去找过工作但没有愿意干的。还有一些下岗职工自身文化素质比较低下、技能单一,却又不愿接受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较低的脏累工作,从而不得不处于失业状态。如据报道,大连市工商局监管分局举办的下岗职工再就业洽谈会上,4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与30多家企业进行了现场对接。令宏光集团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感到意外的是,该公司需求的“刮大白”等20多个力工岗位,竞无人问津。另一种情况存在于新增劳动力人口中,如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择业时期望值过高,想留在大城市,进大公司,并且薪水要优厚,否则宁愿失业。实际上,我国高学历人才在总量上是需求大于供给的,在许多偏远的、经济落后贫困地区和一些小城镇,高学历人才非常紧缺。这说明目前我国存在的高学历人才失业大多属于结构性失业。

8.地区供求不对称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在地区上有差异从而造成的失业。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这种差异一方面导致人才为追求高收入,由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从而导致落后地区人才的短缺;另一方面,又导致不同地区劳动力素质的差异,一般来说,教育水平取决于经济水平,经济落后地区的劳动力素质相对偏低,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低素质的劳动力更容易被淘汰,从而最终导致这些地区失业率的上升。在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呈逐步扩大趋势,如GDP的分布差距从1978年的5%逐步扩大到1994年的 18.24% ,扩大了l3.24个百分点。 这便造成了高素质劳动力向东部地区流动,中西部地区人才短缺同时失业率又偏高。据报道,四川省干部队伍文化层次偏低。以地、县两级干部为例,大专以上学历分别为83.72%和72.23%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94和7.6个百分点,分列全国第27、25位;全省32家重点骨干企业224 名领导班子成员中,大学文化以下的占了44%。宁夏的“状况”更不容乐观。从文化程度来说,全区2.6万公务员中,40%的人只有中专学历。而这两个省却又是失业率偏高地区,1996年四川省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宁夏为5.2%。同时,据对1996年失业状况的调查,高失业率地区均为西部地区,也是城镇从业人口中不识字率最高的地区。他们是青海、贵州、甘肃、宁夏、陕西,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7.2% 、6.2% 、5.5% 、5.2%、5.2%,不识字率高达41.6%、28.7%、30.5% 、22.5%、16.3% ,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

9.年龄供求不对称性失业。表现为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在年龄结构要求上的不一致。一般来说,需求方对招工或聘用对象的年龄要求都偏低,而学历要求都偏高。但下岗工人中很大一部分都超过此年龄段,且文化水平低。据统计,青岛市近几年来,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招工,80%以上要求的年龄段是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0O2年上半年,劳动力市场为女满40周岁、男满45周岁(简称“4045”人员)提供的岗位只有55个,而同期“4045”人员到劳动力市场求职的却达到3382人次,供求比为62:1。初步预测,到“十五”期间,该市“4045”人员等就业弱势群体将达到4.5万人。这部分人多数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家庭负担较重,市场就业竞争能力弱,成为就业突出的难点。其他城市也普遍存在着这种情况,如南京市就业困难群体中“4045”人员占62.11%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56% ,无技术专长占73.9%。

10.性别供求不对称性失业。指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性别上的不一致而产生的失业。如大学应届毕业生找工作,一般用人单位都优先考虑男性。同时,对于同是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什么技术的40多岁的求职者来说,却是女性比男性易找工作。据报道,杭州市40岁以上、文化程度初中以下、技能单一的男性求职群体成了就业困难群体。2O03年第一季度,杭州市职业介绍中心新增这类男性就业困难人员就有200名左右。而针对40岁以上男性的空岗却只有l3个工种30个岗位,且均为花工、钳工、电工、模具工、会计、汽车修理工等技术工种,适合他们就业的岗位基本为零。与这些男性就业困难人员比较,相同条件的女性求职者却要幸运多了,家政员、包装工、超市服务员等工作岗位都向她们敞开了怀抱。而且,女性困难群体,还有一些家政服务业、商业零售业可待开发,但是劳动部门有关人员表示,男性就业困难人员日前还很难在市场上寻找开发相应岗位的突破。

结构性失业人员的职业指导

结构性失业是一种自然失业,但要比摩擦性失业持续期更长,那些搜寻时间过长的失业,很可能就是结构性的。与摩擦性失业不同,结构性失业往往主要集中在这样一些人中间:他们仅是普通的劳动者,不具有劳动力市场上特别需要的技能;或者是他们居住在经济上缺乏吸引力从而工作机会很少的地区。

根据结构性失业的特征,职业指导工作的核心应放在培训方面,通过参加培训,使之技能更新与技术发展同步,另外,应加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传递,指导求职人员及时了解劳动力市场各类人员的供求状况并做好供求状况的预测工作。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275,85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