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東華

增加 7,308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李东华'''(1967年12月10日- )出生四川省成都市。体重55Kg,身高163cm,爱好滑雪、快艇、电脑、手表收藏。 妻子瑞士籍爱丝…”
'''李东华'''(1967年12月10日- )出生四川省成都市。体重55Kg,身高163cm,爱好滑雪、快艇、电脑、手表收藏。

妻子瑞士籍[[爱丝珀兰莎·李]](1988年12月12日和李东华结婚于成都),女儿[[亚丝敏·李]](1996年出生于瑞士和父亲李东华生日同月同日)。

==在中國的體操生涯==

7歲開始練體操,1974 -1978 就读于成都市实验小学并进入成都少年业余体校开始练习体操。

1978 -1983 就读于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体操系。

1983 -1988 16歲入選中國國家隊,是[[李寧]]、[[樓雲]]等體操名將的師弟。

1984年,訓練時頭撞鞍馬,腹部撞在了馬頭上,因脾臟和一個腎臟撞成了幾瓣,而摘除了兩個器官:脾和腎,這時的他,才17歲時。

1986年,在一次體操測驗比賽中,不幸雙腳跟踺同時斷裂。而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只能在輪椅度過。

1987年,李東華獲得了全國鞍馬冠軍,年僅19歲。

1988年,漢城奧運會前夕,他從兩米多高的雙槓上摔下,頭部直衝撞到了地板,導致左腳小趾和右手手掌骨折,頸椎和胸椎多處錯位,半身曾一度失去知覺,差點癱瘓。大家都認為他已經不可能再練體操了。遭受三次重傷的李華東,甚至一度想要自殺!

==一位改變他命運的人==

或許是上帝不忍放棄這個有夢想又努力的男孩,一個偶然的機會,[[李華東]]遇到了一位改變他命運的人:

1988年6月19日的一天,李東華途經天安門,遇到了正在焦急尋找北海公園的瑞士籍少女[[愛絲·柏蘭莎]]。
柏蘭莎無意中向[[李東華]]問路,李東華曾在受傷期間參加了一個英語短訓班,他新學的英語派上了用場,不僅向女孩「指明」了道路,還親自護送。在交談中兩人一見如故,原來[[柏蘭莎]]小時候也練習過體操,加上[[李東華]]是職業體操運動員,柏蘭莎頓時對他充滿了崇拜之情。

後來[[柏蘭莎]]在北京待了10天,[[李東華]]帶著她遊遍了北京的各大景點,兩人的感情也是迅速升溫,倆人都產生了永遠生活一起的想法。而當他們籌備結婚,柏蘭莎準備辭職來中國與李東華生活在一起的時候,體操隊領導給李東華兩種選擇:要麼放棄這段異國情緣,要麼3天後離開國家隊!

當時,眼看柏蘭莎就要到香港,自己怎麼能對戀人背信棄義?李東華最後含著眼淚,無奈地做出了痛苦的選擇——離開國家隊。柏蘭莎原計劃到中國定居,自己做外語教員,支持丈夫的體操事業。想不到東華為了她而放棄了心愛的事業。離開了國家隊沒有了事業,李東華該用什麼方式撐起這個剛建立不久的家庭?一個男人的自尊、責任該如何實現?

==選擇和老婆前往瑞士==

最後,在柏蘭莎的鼓舞支持下,李華東選擇和老婆前往瑞士,並在那裡重整旗鼓。

初到瑞士的5年里,因為沒有瑞士居民身份證,也沒其他技能,[[李東華]]只能做些洗車、搬貨等各種雜活維持生計。根據瑞士的移民法,親屬移民後需要滿足5年的居住時間,才可以拿到瑞士身份,儘管白天工作辛苦,但[[李東華]]一直沒有放棄他的體操夢,但想要參賽,就需要代表瑞士隊,但想要代表瑞士隊就需要先拿到身份。所以,在5年里,李東華既不能代表中國,也不能代表瑞士參加任何一次國際性比賽。

但在這5年的漫長歲月里,他仍咬牙堅持訓練。白天忙於生計,每天只有晚上回到家才有時間進行體操訓練。

深夜,李東華孤獨地訓練的時,訓練時沒有教練,李東華就依靠攝像機的拍攝來糾正他的每一個動作,起到教練的作用;沒有隊醫,移動電話就是在意外發生時,為他提供安全的唯一保障。

期間,自然少不了妻子[[柏蘭莎]]的支持,包括精神和經濟上的支持。柏蘭莎同時打兩份工賺錢,給了[[李華東]]提供最大的支持幫助,讓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體操訓練上。

==一度想放棄體操夢==

[[李華東]]曾一度想放棄體操夢,妻子[[柏蘭莎]]對他說:「我對你很失望,我們已經熬了幾年了,我不指望你一定要拿奧運冠軍,但那是你最大的夢想啊!如果你堅持到底,即使將來不能如願,我們起碼可以告慰自己:我們盡力了!你知道我當初為什麼會愛上你嗎?那就是因為你堅韌不拔的意志。」

[[柏蘭莎]]的一番話,讓[[李東華]]重燃鬥志。

==獲得了瑞士國籍加入瑞士國家體操隊==

1994年4月,[[李東華]]獲得了瑞士國籍,加入瑞士國家體操隊,拿到瑞士護照的11天後,他就趕赴澳大利亞參加第29屆世界體操錦標賽,在比賽中獲得鞍馬銅牌。

接下來他又獲得了瑞士體操錦標賽全能冠軍和鞍馬冠軍。

1995年世界體操錦標賽上,李東華奪得鞍馬冠軍。這是瑞士人在體操上的零突破,李東華打破了瑞士45年沒有世界體操冠軍的紀錄,被全瑞士國民所熟知和尊敬。

==終於站在了奧運會的最高領獎台上==

1996年奧運會,已經29歲的李東華,以當屆年齡最大的體操運動員身份出現在賽場上,並一舉奪得鞍馬冠軍,為瑞士人民在時隔100年後在該項目首次奪得金牌。李東華付出二十二年心血,終於站在了奧運會的最高領獎台上,這是對他所經受磨難後的安慰,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最光彩的一分鐘。

在西方這個安靜的小國里,就這樣誕生了一位國民英雄,所有的瑞士人都被這東方神奇小子震撼了,他為瑞士奪得100年都無法觸及的奧運鞍馬冠軍。在得知他這一生的經歷後,更多的是感動和尊重。

奧運結束後,李東華這個名字已經讓瑞士沸騰了,為表敬重,甚至以奪取奧運金牌的得分9.875命名了一張專機,並受到了瑞士人民隆重的歡迎,做了瑞士總統的體育顧問。

==他的經歷是世界體操史上最傳奇的一頁==

他或許不是最偉大的體操運動員,但他的經歷,絕對是世界體操史上最傳奇的一頁。

[[李東華]]體現出了卓越的奧林匹克精神,他使用過的鞍馬器械被洛桑國際奧林匹克博物館永久收藏;國際奧委會用電影膠片拍攝了紀錄片《李東華的傳奇》;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和瑞士總統親自為其自傳《突破極限》作序。

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對李東華在三次嚴重受傷、五年沒有正規訓練條件和工資待遇、已逾而立之年的情況下獲得奧運冠軍給予了高度評價,稱贊他的成長經歷「是一位有著獻身精神的冠軍獲得者的奮鬥史」。

1997年7月《讀者文摘》以封面加十頁的篇幅,標题為李東華的故事《情比金牌堅》,以十多種語言,上千萬讀者。

1998年6月建立[[李東華]]中文網站。

1999年8月20日用了三年時間完成自傳《突破極限—我的奥運冠軍之路》的寫作。

1999年10 月1日在北京正式出版發行自傳《突破極限—我的奥運冠軍之路》
72,74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