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次編輯
變更
果姓
,创建页面,内容为“'''果姓'''中国姓氏,起源说法有四:源于妫姓,出自西汉末期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族,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源于彝族,出自出…”
'''果姓'''中国姓氏,起源说法有四:源于妫姓,出自西汉末期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族,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源于彝族,出自出古巴子国附庸果氏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源于改姓,出自清朝初期辽东果氏家族,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120353482 清朝灭亡后消失的满清十大贵族姓氏,你都知道哪些?]知乎</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4a2be41dd014a08b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姓氏名人 ==
果 琳
(生卒年待考),明朝地方训导官吏。
果 希
(生卒年待考),明朝河南济源县丞。
[[果德兴]]
(生卒年待考),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著名清朝将领。清乾隆年间将领。他文武全才,足智多谋,智破盗马案更是一时传为美谈。
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果德兴升任墨尔根汉军佐领,后调回齐水师营四品。果德兴精通满汉文学,善绘画,好歌咏,声名远扬,且礼贤下士,但见通文墨者,礼之惟恐失,曾出任齐齐哈尔第一任官学学长。
[[果松山]]
(生卒年待考),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著名清朝将领。清乾隆年间,果松山以作战勇猛、战功卓著为全族的骄傲,不仅皇帝亲赏黄马褂,赐御用象牙虎佩刀,果松山之名也是御口亲赐。果松山在新疆平叛中立功,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最终官至京旗副都统。
果盛寿
(生卒年待考),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著名清朝将领。呼兰城镶黄旗佐领,武可杀敌、文能化民。
[[果禧晟]]
(生卒年待考),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著名清朝大臣。在清朝户部供职二十余年,历掌浙江、湖广、江南三司印
[[果考亭]]
(生卒年待考),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著名清朝末期商人。曾开有京城著名的“天宝当”及“杂货铺”。
== 汉字介绍 ==
果[果、惈、菓,读音作guǒ(ㄍㄨㄛˇ)]
中文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木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五笔86:JSI 五笔98:JSI 仓颉:WD
笔顺编号:25111234 四角号码:6090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679C
基本字义
⒈某些植物花落后含有种子的部分:~实。~品。~木。结~(a.结出果实;b.事情的结局或成效)。
⒉结局,与“因”相对:因~。成~。
⒊坚决:~决。~断。
⒋确实,真的:~真。如~。
⒌充实,饱足:~腹。
⒍姓。
字形结构
异体字:菓
汉字首尾分解:日木 汉字部件分解:日木
英文解释
⒈fruit
⒉effects; outcomes
⒊as expected
== 姓氏渊源 ==
果(guǒ)姓源出有:
第一个渊源
源于妫姓,出自西汉末期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族,属于避难改姓为氏。西汉晚期,新都侯王莽逐渐成为西汉政坛上治国平天下的风云人物,依仗姑母王政君(汉元帝皇后)的权势成为大司马,汉元帝刘奭(公元前75~前33年)逝世后,立九岁的刘衎为汉平帝,王莽自己独霸汉朝廷政。为巩固自己的权势,王莽在汉平帝十二岁时,说服了太皇太后王政君,将自己的女儿立为皇后。可是婚礼后不到两年,随着年龄增长,汉平帝与王莽的冲突越来越激烈,王莽不许汉平帝的母亲卫姬与他团聚,还杀害了汉平帝的舅舅一家,以防止他们成为新一派的外戚。为此,汉平帝怀恨在心,情绪表露于外。王莽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王莽居摄元年(孺子婴元年,公元6年)索性毒死了汉平帝,立两岁的刘婴为帝,即孺子婴。而王皇后年仅十四岁就当上了“皇太后”。
新朝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灭亡了西汉王朝,自立为帝,建立了新朝政权。自己的女儿当然也就不是太后了,被王莽封为“黄皇室主”。但他没想道,女儿竟是一个忠贞不渝的人,对父亲的行为痛斥不已,并屡次拒绝了父亲安排的改嫁他人。新朝地皇四年(西汉更始帝刘玄更始元年,公元23年),农民起义军绿林军攻入长安,杀死了王莽,烧毁了宫殿。王太后却不肯逃走,毅然迎向火海,化为灰烬。后来的晋朝长安县令潘岳在《西征赋》中这样评价这位王太后:“瞰康陵之孤坟,悲平后之专杰,央厥父之篡逆,蒙汉耻而不雪,激义成而引决,赴丹焰以明节,投宫火而焦糜,从灰熛而俱灭。”
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族属为避新都之乱,纷避各地,改姓易名。其中有羞于与王莽同姓者,遂易姓为果氏,以警“因果”之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
源于彝族,出自出古巴子国附庸果氏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逸周书·史记篇]]》记载:“昔有果氏,好以新易故,故者疾怨,新故不和,内外不附而亡。”在史籍《路史·国名记》中亦有果氏的记载。彝族果氏,实际上源出惈惈部落,亦称倮惈人,为战国时期楚国人对其的称谓。惈惈部落所居之地在汉武帝刘彻收夜郎国版定西南以后称为果州,故址在今四川省的阆中、南充一带。倮惈部族人被称之为果氏,后自引为姓氏。果氏族人,即以果州地名为姓氏之四川古代土著居民,在战国时期曾建有果氏国,为古巴子国的附庸。后有果氏族人要以新易旧,结果遭到旧贵族势力的嫉妒怨恨,新旧大臣之间不和,国内结党相争,分别在暗中与外国勾结,果氏国因此自毁灭亡。
果氏国灭亡之后,果氏族人遂逐渐分迁各地,世代相传至今,最大的一支为果基氏家族,主要族群分布在四川省的大、小凉山地区。
第三个渊源
源于改姓,出自清朝初期辽东果氏家族,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据家谱文献《怀善堂果氏宗谱》记载,今辽东地区的果氏一族,祖籍为明朝时期的山东蓬莱,原姓一说为高氏,一说为展氏、或战氏,有待进一步考证。
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年(后金大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其先人不堪忍受明朝的腐朽统治,遂率族人携所辖军船沿渤海北航抵达辽东的尼稚满山寨(今辽宁新宾尼亚满山),投奔后金政权。当时的后金大汗爱新觉罗·皇太极非常高兴,封其所率之军民为“天佑军”,并以此组建了后金政权最早的水军。
到了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果氏天佑军统领松山率水军随著名的抗俄英雄富察·萨布素沿黑龙江北征罗刹国(沙俄),经过与沙俄侵略军的激战,一举收复了雅克萨城。雅克萨之战胜利后,富察·萨布素被满清政府晋封为黑龙江将军,其麾下的果氏家族亦随富察·萨布素移驻到齐齐哈尔,康熙大帝以其作战“英勇果敢”而赐姓为“果”,首领改称果松山,其族亦改称果氏,还亲赐果松山的府邸为“大夫第”。
今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的“果家大院”,后因战乱频乃,康熙大帝御题的“大夫第”堂匾和许多书画诗稿等皆散失不再,现尚存有《怀善堂果氏宗谱》一部,被收藏在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图书馆。
第四个渊源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黑龙江志稿·氏族》记载:
⑴.满族爱新觉罗氏,满语为Aisingioro Hala,其家族后裔中有果氏。该支果氏源出清康熙大帝第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胤礼,公元1697~1738年,母亲为清康熙大帝妃子纯裕勤妃陈氏(清乾隆元年即公元1736年被尊为皇祖纯裕勤太妃),成年后掌正红旗,喜好工程技术。清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胤”字而改为“允”字排行。因此又称爱新觉罗·允礼。果亲王曾秘密奏请蠲免江南诸省民欠漕粮、芦课、学租、杂税,得到清雍正皇帝允准,因而获“秉性忠直、存心宽厚”之赞誉。清乾隆元年因罢双俸,过三年卒,谥“毅”。果亲王著有《春和堂集》、《工程做法》等书。在其后裔子孙中,有在清朝中期以先祖王爵称号为汉化姓氏者,称果氏,世代相传至今。
⑵.满族果尔吉氏,亦称郭尔吉氏,满语为Gorgi Hala,汉义“铲子”,世居郭洛罗河、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伯都讷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满族、锡伯族果尔吉氏多冠汉姓为果氏、吉氏、郭氏、高氏、葛氏等。
⑶.满族他塔喇氏,亦称他塔拉氏,满语为Tatara Hala,汉义“特别多、众多、庞大”,部众庞大,世居查库木(查昆木、扎库木,今辽宁抚顺东南部)、安褚拉库(今松花江上游二道江流域)、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扎克丹(今辽宁抚顺)、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部)、马察(今吉林浑江西南部)、占河(今吉林双阳河流域)、乌苏(今吉林伊通)、伊兰木(今甘肃兰州皋兰)、海州(今辽宁海城)、十方寺(今辽宁沈阳石佛寺)、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长白山区等地,所冠汉姓多为唐氏、谭氏、舒氏、劳氏、查氏、法氏、果氏等。该支果氏鼻祖为满清二等男爵他塔喇·果里,满洲正白旗人,是满清开国三等伯爵、都统兼议政大臣他塔喇·阿积格尼堪的后裔,世居查库木(查昆木),在其后裔子孙中,有在清朝中期即以先祖名字首音之谐音汉字为汉化姓氏者,称果氏,世代相传至今。
⑷.满族木克得立氏,亦称莫得里氏,满语为Mukderi Hala,汉义“兴旺”,世居吉林乌喇(),后多冠汉姓为富氏、兴氏、果氏等。该支果氏鼻祖为木克得立·果权,满洲正蓝旗人,清同治四年以领催从征,累官至呼兰副都统。在其后裔子孙中,有在清朝末期以先祖名字首音之谐音汉字为汉化姓氏者,称果氏,世代相传至今。
== 得姓始祖 ==
王政君、果松山、爱新觉罗·胤礼、[[他塔喇·果里、木克得立·果权]]。
== 迁徙分布 ==
果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两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六百九十五位,以蓬莱(登州)、辽东为郡望。
今湖北省的天门市,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呼兰区、齐齐哈尔市、海伦市,天津市的武清县,河北省的唐山市丰润区、遵化县、玉田县、承德市兴隆县、秦皇岛市、廊坊市香河县、邯郸市,辽宁省的沈阳市、本溪市、海城市、阜新市、开原市,云南省的昆明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四川省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上海市,吉林省的长春市榆树市,湖北省的襄樊市,北京市密云县、海淀区、房山区、通州区,山西省的大同市,内蒙古自治区的通辽市、呼伦贝尔市,河南省的郑州市,台湾省等地,均有果氏族人分布。
== 郡望堂号 ==
郡望
登 州:即今山东省烟台市下辖的蓬莱市。唐武则天时置,治牟平(今山东牟平),唐神龙年间迁蓬莱。明清登州府亦治蓬莱。登州古城,自有史料记载,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自那时起,古城人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人间仙境在这里曾留下齐威宣王、燕昭王遣人来此寻仙药的传说和秦始皇汉武帝御驾蓬莱觅神山的足迹;传颂着美丽动人的八仙过海的故事;记载了历代名将廉吏爱国爱民、创业守成的史诗。港口要塞登州古港曾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开放港口和联通中国南北的交通枢纽,是外捍辽朝,内障中原的军事要塞。自唐代便与明州、扬州、泉州并称中国四大开放口岸。这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文明的形成做出重要贡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登州港就在沟通南北平原以及与朝鲜、日本的交往中,促进了地区间的交流。秦朝方士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携带五谷种子及百工的远航船队,就是从古登州港出发到日本的。隋朝大业四年(戊辰,公元608年),由裴世清率领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统一王朝派出的访日使团,也是从古登州港出发,横渡到日本。到了唐朝,从唐贞观四年(庚寅,公元630年)起,日本和朝鲜先后派到中国的“遣唐使”多达数千人次。他们相继从登州港这个门户进入中国前往唐都长安。日本著名高僧圆仁随“遣唐使”从古登州港入唐,先后在唐朝游学九年,在登州居住了两年。圆仁撰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玄藏的《大唐西域记》和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并称为“东方三大旅行记”。这本书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一部珍贵文献。在书中对登州的地方行政、经济以及唐时登州的物价情况都有详细的记载。元朝时期,蓬莱为登州属般阳路。明朝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年)改属莱州府,明洪武六年(癸丑,公元1373年)升为直隶州;明洪武九年(丁巳,公元1377年)升为登州府。登州即是今蓬莱。登州下辖八县:蓬莱县在明洪武元年省入登州,明洪武九年复置蓬莱县仍为倚郭,西北沙门岛有巡司,南朱高山下为高山巡司,东南有杨家店巡司;黄县在西偏南有马停镇巡司;福山县在西北有孙夼镇巡司;栖霞县;招远县在元朝时期属般阳路莱州,到明洪武九年改属登州府,西北有东良海口巡司;莱阳县在元朝时期属般阳路莱州,明洪武九年(丙辰,公元1376年)改属登州府,东南有行村寨巡司;宁海州在元朝时期为直隶州,明洪武元年降为散州,改属莱州府,并省倚郭宁海县入州,明洪武九年改属登州府,西南有乳山寨巡司;文登县在北有辛汪寨巡司,东北有温泉镇巡司,东南有赤山镇巡司。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改为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末地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堂号
蓬莱堂:以望立堂,亦称登州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
怀善堂:资料有待补充。
== 家谱文献 ==
黑龙江果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图书馆。
== 字辈排行 ==
黑龙江齐齐哈尔果氏字辈:“奕世承先泽崇融福寿昌永存仁孝志富贵定徽祥”。
辽宁沈阳果氏字辈:“甲年洪乃兴荣”。
河北唐山丰润果氏字辈:“世组大成宽(信敏)德□林连春希明福科成永世昌贵荣双全善文武誉乾坤”。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02piccdn.sogoucdn.com/4a2be41dd014a08b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姓氏名人 ==
果 琳
(生卒年待考),明朝地方训导官吏。
果 希
(生卒年待考),明朝河南济源县丞。
[[果德兴]]
(生卒年待考),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著名清朝将领。清乾隆年间将领。他文武全才,足智多谋,智破盗马案更是一时传为美谈。
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果德兴升任墨尔根汉军佐领,后调回齐水师营四品。果德兴精通满汉文学,善绘画,好歌咏,声名远扬,且礼贤下士,但见通文墨者,礼之惟恐失,曾出任齐齐哈尔第一任官学学长。
[[果松山]]
(生卒年待考),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著名清朝将领。清乾隆年间,果松山以作战勇猛、战功卓著为全族的骄傲,不仅皇帝亲赏黄马褂,赐御用象牙虎佩刀,果松山之名也是御口亲赐。果松山在新疆平叛中立功,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最终官至京旗副都统。
果盛寿
(生卒年待考),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著名清朝将领。呼兰城镶黄旗佐领,武可杀敌、文能化民。
[[果禧晟]]
(生卒年待考),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著名清朝大臣。在清朝户部供职二十余年,历掌浙江、湖广、江南三司印
[[果考亭]]
(生卒年待考),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著名清朝末期商人。曾开有京城著名的“天宝当”及“杂货铺”。
== 汉字介绍 ==
果[果、惈、菓,读音作guǒ(ㄍㄨㄛˇ)]
中文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木 部外笔画:4 总笔画:8
五笔86:JSI 五笔98:JSI 仓颉:WD
笔顺编号:25111234 四角号码:6090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679C
基本字义
⒈某些植物花落后含有种子的部分:~实。~品。~木。结~(a.结出果实;b.事情的结局或成效)。
⒉结局,与“因”相对:因~。成~。
⒊坚决:~决。~断。
⒋确实,真的:~真。如~。
⒌充实,饱足:~腹。
⒍姓。
字形结构
异体字:菓
汉字首尾分解:日木 汉字部件分解:日木
英文解释
⒈fruit
⒉effects; outcomes
⒊as expected
== 姓氏渊源 ==
果(guǒ)姓源出有:
第一个渊源
源于妫姓,出自西汉末期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族,属于避难改姓为氏。西汉晚期,新都侯王莽逐渐成为西汉政坛上治国平天下的风云人物,依仗姑母王政君(汉元帝皇后)的权势成为大司马,汉元帝刘奭(公元前75~前33年)逝世后,立九岁的刘衎为汉平帝,王莽自己独霸汉朝廷政。为巩固自己的权势,王莽在汉平帝十二岁时,说服了太皇太后王政君,将自己的女儿立为皇后。可是婚礼后不到两年,随着年龄增长,汉平帝与王莽的冲突越来越激烈,王莽不许汉平帝的母亲卫姬与他团聚,还杀害了汉平帝的舅舅一家,以防止他们成为新一派的外戚。为此,汉平帝怀恨在心,情绪表露于外。王莽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王莽居摄元年(孺子婴元年,公元6年)索性毒死了汉平帝,立两岁的刘婴为帝,即孺子婴。而王皇后年仅十四岁就当上了“皇太后”。
新朝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灭亡了西汉王朝,自立为帝,建立了新朝政权。自己的女儿当然也就不是太后了,被王莽封为“黄皇室主”。但他没想道,女儿竟是一个忠贞不渝的人,对父亲的行为痛斥不已,并屡次拒绝了父亲安排的改嫁他人。新朝地皇四年(西汉更始帝刘玄更始元年,公元23年),农民起义军绿林军攻入长安,杀死了王莽,烧毁了宫殿。王太后却不肯逃走,毅然迎向火海,化为灰烬。后来的晋朝长安县令潘岳在《西征赋》中这样评价这位王太后:“瞰康陵之孤坟,悲平后之专杰,央厥父之篡逆,蒙汉耻而不雪,激义成而引决,赴丹焰以明节,投宫火而焦糜,从灰熛而俱灭。”
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族属为避新都之乱,纷避各地,改姓易名。其中有羞于与王莽同姓者,遂易姓为果氏,以警“因果”之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
源于彝族,出自出古巴子国附庸果氏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逸周书·史记篇]]》记载:“昔有果氏,好以新易故,故者疾怨,新故不和,内外不附而亡。”在史籍《路史·国名记》中亦有果氏的记载。彝族果氏,实际上源出惈惈部落,亦称倮惈人,为战国时期楚国人对其的称谓。惈惈部落所居之地在汉武帝刘彻收夜郎国版定西南以后称为果州,故址在今四川省的阆中、南充一带。倮惈部族人被称之为果氏,后自引为姓氏。果氏族人,即以果州地名为姓氏之四川古代土著居民,在战国时期曾建有果氏国,为古巴子国的附庸。后有果氏族人要以新易旧,结果遭到旧贵族势力的嫉妒怨恨,新旧大臣之间不和,国内结党相争,分别在暗中与外国勾结,果氏国因此自毁灭亡。
果氏国灭亡之后,果氏族人遂逐渐分迁各地,世代相传至今,最大的一支为果基氏家族,主要族群分布在四川省的大、小凉山地区。
第三个渊源
源于改姓,出自清朝初期辽东果氏家族,属于帝王赐改姓为氏。据家谱文献《怀善堂果氏宗谱》记载,今辽东地区的果氏一族,祖籍为明朝时期的山东蓬莱,原姓一说为高氏,一说为展氏、或战氏,有待进一步考证。
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年(后金大汗爱新觉罗·皇太极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其先人不堪忍受明朝的腐朽统治,遂率族人携所辖军船沿渤海北航抵达辽东的尼稚满山寨(今辽宁新宾尼亚满山),投奔后金政权。当时的后金大汗爱新觉罗·皇太极非常高兴,封其所率之军民为“天佑军”,并以此组建了后金政权最早的水军。
到了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果氏天佑军统领松山率水军随著名的抗俄英雄富察·萨布素沿黑龙江北征罗刹国(沙俄),经过与沙俄侵略军的激战,一举收复了雅克萨城。雅克萨之战胜利后,富察·萨布素被满清政府晋封为黑龙江将军,其麾下的果氏家族亦随富察·萨布素移驻到齐齐哈尔,康熙大帝以其作战“英勇果敢”而赐姓为“果”,首领改称果松山,其族亦改称果氏,还亲赐果松山的府邸为“大夫第”。
今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的“果家大院”,后因战乱频乃,康熙大帝御题的“大夫第”堂匾和许多书画诗稿等皆散失不再,现尚存有《怀善堂果氏宗谱》一部,被收藏在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图书馆。
第四个渊源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黑龙江志稿·氏族》记载:
⑴.满族爱新觉罗氏,满语为Aisingioro Hala,其家族后裔中有果氏。该支果氏源出清康熙大帝第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胤礼,公元1697~1738年,母亲为清康熙大帝妃子纯裕勤妃陈氏(清乾隆元年即公元1736年被尊为皇祖纯裕勤太妃),成年后掌正红旗,喜好工程技术。清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即位后,为避讳“胤”字而改为“允”字排行。因此又称爱新觉罗·允礼。果亲王曾秘密奏请蠲免江南诸省民欠漕粮、芦课、学租、杂税,得到清雍正皇帝允准,因而获“秉性忠直、存心宽厚”之赞誉。清乾隆元年因罢双俸,过三年卒,谥“毅”。果亲王著有《春和堂集》、《工程做法》等书。在其后裔子孙中,有在清朝中期以先祖王爵称号为汉化姓氏者,称果氏,世代相传至今。
⑵.满族果尔吉氏,亦称郭尔吉氏,满语为Gorgi Hala,汉义“铲子”,世居郭洛罗河、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伯都讷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满族、锡伯族果尔吉氏多冠汉姓为果氏、吉氏、郭氏、高氏、葛氏等。
⑶.满族他塔喇氏,亦称他塔拉氏,满语为Tatara Hala,汉义“特别多、众多、庞大”,部众庞大,世居查库木(查昆木、扎库木,今辽宁抚顺东南部)、安褚拉库(今松花江上游二道江流域)、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扎克丹(今辽宁抚顺)、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部)、马察(今吉林浑江西南部)、占河(今吉林双阳河流域)、乌苏(今吉林伊通)、伊兰木(今甘肃兰州皋兰)、海州(今辽宁海城)、十方寺(今辽宁沈阳石佛寺)、吉林乌喇(今吉林永吉)、长白山区等地,所冠汉姓多为唐氏、谭氏、舒氏、劳氏、查氏、法氏、果氏等。该支果氏鼻祖为满清二等男爵他塔喇·果里,满洲正白旗人,是满清开国三等伯爵、都统兼议政大臣他塔喇·阿积格尼堪的后裔,世居查库木(查昆木),在其后裔子孙中,有在清朝中期即以先祖名字首音之谐音汉字为汉化姓氏者,称果氏,世代相传至今。
⑷.满族木克得立氏,亦称莫得里氏,满语为Mukderi Hala,汉义“兴旺”,世居吉林乌喇(),后多冠汉姓为富氏、兴氏、果氏等。该支果氏鼻祖为木克得立·果权,满洲正蓝旗人,清同治四年以领催从征,累官至呼兰副都统。在其后裔子孙中,有在清朝末期以先祖名字首音之谐音汉字为汉化姓氏者,称果氏,世代相传至今。
== 得姓始祖 ==
王政君、果松山、爱新觉罗·胤礼、[[他塔喇·果里、木克得立·果权]]。
== 迁徙分布 ==
果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两千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六百九十五位,以蓬莱(登州)、辽东为郡望。
今湖北省的天门市,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呼兰区、齐齐哈尔市、海伦市,天津市的武清县,河北省的唐山市丰润区、遵化县、玉田县、承德市兴隆县、秦皇岛市、廊坊市香河县、邯郸市,辽宁省的沈阳市、本溪市、海城市、阜新市、开原市,云南省的昆明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四川省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上海市,吉林省的长春市榆树市,湖北省的襄樊市,北京市密云县、海淀区、房山区、通州区,山西省的大同市,内蒙古自治区的通辽市、呼伦贝尔市,河南省的郑州市,台湾省等地,均有果氏族人分布。
== 郡望堂号 ==
郡望
登 州:即今山东省烟台市下辖的蓬莱市。唐武则天时置,治牟平(今山东牟平),唐神龙年间迁蓬莱。明清登州府亦治蓬莱。登州古城,自有史料记载,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自那时起,古城人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人间仙境在这里曾留下齐威宣王、燕昭王遣人来此寻仙药的传说和秦始皇汉武帝御驾蓬莱觅神山的足迹;传颂着美丽动人的八仙过海的故事;记载了历代名将廉吏爱国爱民、创业守成的史诗。港口要塞登州古港曾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开放港口和联通中国南北的交通枢纽,是外捍辽朝,内障中原的军事要塞。自唐代便与明州、扬州、泉州并称中国四大开放口岸。这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文明的形成做出重要贡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登州港就在沟通南北平原以及与朝鲜、日本的交往中,促进了地区间的交流。秦朝方士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携带五谷种子及百工的远航船队,就是从古登州港出发到日本的。隋朝大业四年(戊辰,公元608年),由裴世清率领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统一王朝派出的访日使团,也是从古登州港出发,横渡到日本。到了唐朝,从唐贞观四年(庚寅,公元630年)起,日本和朝鲜先后派到中国的“遣唐使”多达数千人次。他们相继从登州港这个门户进入中国前往唐都长安。日本著名高僧圆仁随“遣唐使”从古登州港入唐,先后在唐朝游学九年,在登州居住了两年。圆仁撰写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玄藏的《大唐西域记》和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并称为“东方三大旅行记”。这本书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一部珍贵文献。在书中对登州的地方行政、经济以及唐时登州的物价情况都有详细的记载。元朝时期,蓬莱为登州属般阳路。明朝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年)改属莱州府,明洪武六年(癸丑,公元1373年)升为直隶州;明洪武九年(丁巳,公元1377年)升为登州府。登州即是今蓬莱。登州下辖八县:蓬莱县在明洪武元年省入登州,明洪武九年复置蓬莱县仍为倚郭,西北沙门岛有巡司,南朱高山下为高山巡司,东南有杨家店巡司;黄县在西偏南有马停镇巡司;福山县在西北有孙夼镇巡司;栖霞县;招远县在元朝时期属般阳路莱州,到明洪武九年改属登州府,西北有东良海口巡司;莱阳县在元朝时期属般阳路莱州,明洪武九年(丙辰,公元1376年)改属登州府,东南有行村寨巡司;宁海州在元朝时期为直隶州,明洪武元年降为散州,改属莱州府,并省倚郭宁海县入州,明洪武九年改属登州府,西南有乳山寨巡司;文登县在北有辛汪寨巡司,东北有温泉镇巡司,东南有赤山镇巡司。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改为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末地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堂号
蓬莱堂:以望立堂,亦称登州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
怀善堂:资料有待补充。
== 家谱文献 ==
黑龙江果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图书馆。
== 字辈排行 ==
黑龙江齐齐哈尔果氏字辈:“奕世承先泽崇融福寿昌永存仁孝志富贵定徽祥”。
辽宁沈阳果氏字辈:“甲年洪乃兴荣”。
河北唐山丰润果氏字辈:“世组大成宽(信敏)德□林连春希明福科成永世昌贵荣双全善文武誉乾坤”。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