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次編輯
變更
侯梗
,创建页面,内容为“'''侯梗'''字克诚,山西安邑举人,狄道知县。<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358844020 重大证据再证:夏朝早期都城安邑是且仅是幼…”
'''侯梗'''字克诚,山西安邑举人,狄道知县。<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358844020 重大证据再证:夏朝早期都城安邑是且仅是幼发拉底河南岸乌尔古城]知乎</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04c1fc98945610fd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基本内容 ==
正德四年,升徽州。名节砒厉,自奉甚简。民有疑畏,即召于庭面训之。或作奸违法,亦即惩之,民众感服。蜀寇陷城,梗捐棒创修,广拓基址,包钟楼山于城内,城乃壮。课士子,终日讲论,士子尊若严师。教人勤师圣贤,先行而文艺。一时教养俱备,升西安府同知。在徽时,有蜀士大夫过,不善为礼。后人奴,而士大夫者,为京职要津,竟去梗。梗叹曰:“使某在徽时,预知有今日之值,亦不忍剥民以曲奉焉!”即此可以见其平生矣,祀名宦。
其遗址称“[[禹王城]]”,位于近山西夏县西北7.5公里处。至今尚有城垣残迹,由于几度兴起,城址有年代不同的大、中、小三个城圈。大城属战国前期,地跨鸣条岗黄土丘陵和岗下平原,周长15.5公里,作北窄南宽的梯形,墙基的宽度除西北城角有1公里的地段为22米外,其余部分都是10—12米。大城的中部,又有周长3270米的正方形小城,墙宽5—6米,地势高出周围地面1—4米,可能是与大城同时建造的宫城,但尚未找到宫殿基址。至于将大城西南部圈起的中城垣,周长6500米,则可能是秦汉时期作为河东郡治时修筑的。
禹王城内满布东周至汉代、两晋时期文化层,其堆积厚度2-3米遗存极为丰富。出土的大量遗物有陶范、汉五铢钱等,尤以五铢钱泥范最为珍贵,有“海内皆臣,岁丰登熟,道无饥人”十二字篆文方砖和兽首瓦当为同时期遗址中所独有。它是国内现存战国-秦汉古称遗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源:夏县司马光墓祠堂内的文史展览资料)
另有一处遗迹禹王台,又称[[青台]],为历代祭禹之所,解放前毁于战争,留一夯土高台,位于小城东南角,当地传说为禹妻的望夫台。
传说中的“禹都安邑”即指此处。又:相传夏启接帝位后建都于此。桀又居之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人物類]]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04c1fc98945610fd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基本内容 ==
正德四年,升徽州。名节砒厉,自奉甚简。民有疑畏,即召于庭面训之。或作奸违法,亦即惩之,民众感服。蜀寇陷城,梗捐棒创修,广拓基址,包钟楼山于城内,城乃壮。课士子,终日讲论,士子尊若严师。教人勤师圣贤,先行而文艺。一时教养俱备,升西安府同知。在徽时,有蜀士大夫过,不善为礼。后人奴,而士大夫者,为京职要津,竟去梗。梗叹曰:“使某在徽时,预知有今日之值,亦不忍剥民以曲奉焉!”即此可以见其平生矣,祀名宦。
其遗址称“[[禹王城]]”,位于近山西夏县西北7.5公里处。至今尚有城垣残迹,由于几度兴起,城址有年代不同的大、中、小三个城圈。大城属战国前期,地跨鸣条岗黄土丘陵和岗下平原,周长15.5公里,作北窄南宽的梯形,墙基的宽度除西北城角有1公里的地段为22米外,其余部分都是10—12米。大城的中部,又有周长3270米的正方形小城,墙宽5—6米,地势高出周围地面1—4米,可能是与大城同时建造的宫城,但尚未找到宫殿基址。至于将大城西南部圈起的中城垣,周长6500米,则可能是秦汉时期作为河东郡治时修筑的。
禹王城内满布东周至汉代、两晋时期文化层,其堆积厚度2-3米遗存极为丰富。出土的大量遗物有陶范、汉五铢钱等,尤以五铢钱泥范最为珍贵,有“海内皆臣,岁丰登熟,道无饥人”十二字篆文方砖和兽首瓦当为同时期遗址中所独有。它是国内现存战国-秦汉古称遗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源:夏县司马光墓祠堂内的文史展览资料)
另有一处遗迹禹王台,又称[[青台]],为历代祭禹之所,解放前毁于战争,留一夯土高台,位于小城东南角,当地传说为禹妻的望夫台。
传说中的“禹都安邑”即指此处。又:相传夏启接帝位后建都于此。桀又居之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人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