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295
次編輯
變更
灵活性原理
,'''灵活性原理'''是个专用术语。
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的[[汉字]]也在不断演化着,从最初的甲骨文<ref>[https://www.sohu.com/na/433723048_120596511 汉字小时候|一个文字,一段历史],搜狐,2020-11-24</ref>渐渐发展到了小篆<ref>[https://www.sohu.com/a/146069760_301850 书法丨原来小篆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国家规定的标准汉字形态!],搜狐,2017-06-05</ref>,后来文化进一步发展后,才出现了”汉字”这种说法。
==名词解释==
计划必须具有灵活性,即当出现意外情况时,有能力改变方向而不必花太大的代价。 灵活性原理是指制定计划时要留有余地,至于执行计划,一般不应有灵活性。
例如,执行一个生产作业[[计划]]必须严格准备,否则就会发生脑组装[[车间]]停工待料或在制品大量积压的现象。对管理者来说,灵活性原理是计划工作中最重要的原理,在任务重、计划期限长的情况下,灵活性便显现出它的作用。
灵活性原理,指行政计划的灵活性越大,因未来意外事件引起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小,两者是反比例关系。灵活性原理是行政计划工作中最主要的原理,它主要针对计划的制定过程,使计划本身具有适应性,要求计划的制定“量力而行,留有余地”。至于计划的执行,则必须严格准确,要“尽力而为,不留余地”。
灵活性原理的限制条件
当然,灵活性是由一定限度的,它的限制条件是:
1. 不能总是以推迟决策的时间来确保计划的灵活性。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是难以完全预料的,如果决策者一味等待收集更多的信息,以便尽量地将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考虑周全,当断不断,就会坐失良机,招致失败。
2. 使计划具有灵活性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由此而得到的好处可能补偿不了它的费用支出,这就不符合计划的效率性。
3. 某些情况往往根本无法使用灵活性。即存在这种情况,某个派生计划的灵活性,可能导致全盘计划的改动甚至有落空的危险。例如企业销售计划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可能实现不了既定的目标。如果允许其灵活处置,则可能危及全年的利润计划,从而影响到新产品开发计划、技术改造计划、供应计划、工资增长计划、财务收支计划等。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