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73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老太的如烟人生'''<br><img src="http" width="280"></center><…”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老太的如烟人生'''<br><img src="http"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老太的如烟人生》'''是[[中国]]当代作家闵正威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老太的如烟人生===
在我的[[家乡]],比奶奶或者爷爷辈分更高的长者,被尊称为老太。
我下文中的老太是一位真实的人物。
老太,姓氏、生平不详。
日光流年
老太是童养媳。她,结婚,生子。日子虽清贫,但她过得有滋有味。
1950年10月的一个深夜,一阵响亮而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睡梦中的老太夫妇。等老太战战兢兢打开门,才发现外面灯火通明,一群举着火把的土匪正挨家挨户地搜索青壮年。
就在那个夜晚,老太的丈夫被抓壮丁当兵去了,从此杳无音信。老太带着年仅10岁多的儿子春来,孤苦伶仃,含辛茹苦。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春来爱妈妈,10多岁就帮妈妈在田地里干活。唯一让老太遗憾的是,春来,天生是一个哑巴。
那年夏天,整个村子像烧透了的砖窖,热浪袭人。知了热得不停地鸣叫道:“知了,知了!”狗热得趴在树荫下,吐出那鲜红的舌头,不停地大口喘着粗气;鸡热得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走着。
中午,春来从田野下班回到家,草草吃了几口饭,他跟妈妈用手势比划去附近的坑塘洗澡,结果溺水而亡。据说,春来走的时候,年龄不足20岁。一夜之间,老太头发全白了。
接二连三不幸的遭遇,村民认为老太命太硬,克夫,克子,所以大伙与她刻意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自此,老太独居。她清贫,顽强,如同村口的那棵经年老树。日子,一天天惯性滑行着,那些不堪回首的时光渐渐被淡忘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农业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广大村民多年的干劲爆发了出来,[[粮食]]多了,笑脸也多了。鉴于老太的生活实际,经过她本人申请与乡里审核,村干部为她办理了五[[保户]],为她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救助[[服务]]。
记忆如斯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的世界,婆娑即残缺遗憾。世人带着这残缺遗憾生活在婆娑的世界。
老太是我的邻居。
在我幼时的印象中,她应该60多岁的模样。老太身材娇小,三寸金莲,慈爱沉静,不问沧桑的喜乐。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一双铜铃般的眼睛有些浑浊。
夕阳里,老太坐着一张马夹凳上,花白的头发梳得十分认真,没有一丝凌乱。柔和的阳光洒在她的满头银发上,她愈发显得神采奕奕。老太生活特别节俭,屋里屋外一尘不染。每日里,老太粗茶淡饭,衣服素简。
老太擅长晾晒酱豆。无论是怎样的食材,经过老太的烹饪、熬制、晾晒,总是给人绵长入味的享受。
每逢半晌,我们这群调皮的孩子,就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想起了饥饿。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老太的酱豆自然成为我们这群孩子觊觎的美味。
南方的成年人习惯中午小憩一会儿,孩子们则不然。午休时间,属于孩子们放飞自我的绝佳机会。
曾经有一次,我们几个小伙伴约定好,且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望风,有人负责偷取,有人负责整理现场。
经过观察,老太家里没有任何动静声响。经我们分析,一致认为老太已经熟睡或者外出捡拾生火做饭的树枝了。
于是,我蹑手蹑脚地靠近老太晾晒酱豆的瓷盆,另外一个伙伴则拿了一个瓷碗。一双脏兮兮的小手已揭开酱豆盆的盖子,准备舀取几勺令人垂涎的酱汁。
正当我们臆想成为吃货并为自己的小聪明得意万分的当口,忽然从弄堂里传来老太清脆的咳嗽声,由远及近。我们如同一群被惊吓到的兔子,撒开腿逃之夭夭.
隐入尘烟
1997年10月我家乔迁新居。
“喜新厌旧”大概是人的通病吧。其实新房距离老宅并不远,步行不足10分钟的路程,然而我回老宅的意愿并不强烈。
据说,老太有个侄子,是市里的一个不大不小单位的领导,我姑且称呼他虎局长吧。虎局长曾经多次派车接婶婶去市里居住,可是老太性格执拗,说不习惯城市的繁华,不愿意离开自己长期生活过的地方。
无奈,虎局长在征求婶婶的意见后,帮她买了一处独立的院落,距离我家老宅只有三四百米。
后来我大学毕业,去异地发展、成家立业,回家乡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关于老太的近况知道的也不多。只听说她的背佝偻地厉害,像背着一口锅,瘦得像下了锅的虾米。
前段时间,我回家乡探亲。亲人老了,家树老了,房屋也老了,炊烟似乎也淡了,就连阳光也没有过去那样灿烂了。
偶尔听叔伯们说起,秋天的一个中午,老太抱了一盆[[衣服]]在河边浣洗,不慎跌入水中。正午时分,河边过往的行人稀少,更没有人会留意水面泛起的涟漪。当她的尸体被打捞上岸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呼吸]]。
虎局长回到老家,亲自安排了老太的葬礼。许多街坊邻居自发参与送别老太,据说送葬的队伍排了很长很长……
那天秋风呜呜,树枝摇曳,外面又湿又冷。
河水走了,桥还在;老太走了,树还在;[[日子]]走了,我还在。
老太,平凡而沉重地过完[[自己]]凄苦的一生,命运不曾眷顾这个注定[[平凡]]的女人。她没有烟火[[绚丽]],也不像鸟儿会迁徙。
她没有显赫的身世,也没有骄人的[[业绩]],更没有载入史册的万千[[荣耀]],如同隐入尘烟的贵英,卑微如尘埃的一株小草,头顶苍穹,努力地生活着,诠释着[[时光]]的[[薄凉]],阑珊了如烟的清欢……<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68700268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闵正威,信阳人,硕士研究生,[[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英语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周口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周口市青年科技专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center>'''老太的如烟人生'''<br><img src="http"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老太的如烟人生》'''是[[中国]]当代作家闵正威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老太的如烟人生===
在我的[[家乡]],比奶奶或者爷爷辈分更高的长者,被尊称为老太。
我下文中的老太是一位真实的人物。
老太,姓氏、生平不详。
日光流年
老太是童养媳。她,结婚,生子。日子虽清贫,但她过得有滋有味。
1950年10月的一个深夜,一阵响亮而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睡梦中的老太夫妇。等老太战战兢兢打开门,才发现外面灯火通明,一群举着火把的土匪正挨家挨户地搜索青壮年。
就在那个夜晚,老太的丈夫被抓壮丁当兵去了,从此杳无音信。老太带着年仅10岁多的儿子春来,孤苦伶仃,含辛茹苦。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春来爱妈妈,10多岁就帮妈妈在田地里干活。唯一让老太遗憾的是,春来,天生是一个哑巴。
那年夏天,整个村子像烧透了的砖窖,热浪袭人。知了热得不停地鸣叫道:“知了,知了!”狗热得趴在树荫下,吐出那鲜红的舌头,不停地大口喘着粗气;鸡热得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地走着。
中午,春来从田野下班回到家,草草吃了几口饭,他跟妈妈用手势比划去附近的坑塘洗澡,结果溺水而亡。据说,春来走的时候,年龄不足20岁。一夜之间,老太头发全白了。
接二连三不幸的遭遇,村民认为老太命太硬,克夫,克子,所以大伙与她刻意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自此,老太独居。她清贫,顽强,如同村口的那棵经年老树。日子,一天天惯性滑行着,那些不堪回首的时光渐渐被淡忘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农业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广大村民多年的干劲爆发了出来,[[粮食]]多了,笑脸也多了。鉴于老太的生活实际,经过她本人申请与乡里审核,村干部为她办理了五[[保户]],为她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救助[[服务]]。
记忆如斯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的世界,婆娑即残缺遗憾。世人带着这残缺遗憾生活在婆娑的世界。
老太是我的邻居。
在我幼时的印象中,她应该60多岁的模样。老太身材娇小,三寸金莲,慈爱沉静,不问沧桑的喜乐。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一双铜铃般的眼睛有些浑浊。
夕阳里,老太坐着一张马夹凳上,花白的头发梳得十分认真,没有一丝凌乱。柔和的阳光洒在她的满头银发上,她愈发显得神采奕奕。老太生活特别节俭,屋里屋外一尘不染。每日里,老太粗茶淡饭,衣服素简。
老太擅长晾晒酱豆。无论是怎样的食材,经过老太的烹饪、熬制、晾晒,总是给人绵长入味的享受。
每逢半晌,我们这群调皮的孩子,就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想起了饥饿。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老太的酱豆自然成为我们这群孩子觊觎的美味。
南方的成年人习惯中午小憩一会儿,孩子们则不然。午休时间,属于孩子们放飞自我的绝佳机会。
曾经有一次,我们几个小伙伴约定好,且分工明确。有人负责望风,有人负责偷取,有人负责整理现场。
经过观察,老太家里没有任何动静声响。经我们分析,一致认为老太已经熟睡或者外出捡拾生火做饭的树枝了。
于是,我蹑手蹑脚地靠近老太晾晒酱豆的瓷盆,另外一个伙伴则拿了一个瓷碗。一双脏兮兮的小手已揭开酱豆盆的盖子,准备舀取几勺令人垂涎的酱汁。
正当我们臆想成为吃货并为自己的小聪明得意万分的当口,忽然从弄堂里传来老太清脆的咳嗽声,由远及近。我们如同一群被惊吓到的兔子,撒开腿逃之夭夭.
隐入尘烟
1997年10月我家乔迁新居。
“喜新厌旧”大概是人的通病吧。其实新房距离老宅并不远,步行不足10分钟的路程,然而我回老宅的意愿并不强烈。
据说,老太有个侄子,是市里的一个不大不小单位的领导,我姑且称呼他虎局长吧。虎局长曾经多次派车接婶婶去市里居住,可是老太性格执拗,说不习惯城市的繁华,不愿意离开自己长期生活过的地方。
无奈,虎局长在征求婶婶的意见后,帮她买了一处独立的院落,距离我家老宅只有三四百米。
后来我大学毕业,去异地发展、成家立业,回家乡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关于老太的近况知道的也不多。只听说她的背佝偻地厉害,像背着一口锅,瘦得像下了锅的虾米。
前段时间,我回家乡探亲。亲人老了,家树老了,房屋也老了,炊烟似乎也淡了,就连阳光也没有过去那样灿烂了。
偶尔听叔伯们说起,秋天的一个中午,老太抱了一盆[[衣服]]在河边浣洗,不慎跌入水中。正午时分,河边过往的行人稀少,更没有人会留意水面泛起的涟漪。当她的尸体被打捞上岸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呼吸]]。
虎局长回到老家,亲自安排了老太的葬礼。许多街坊邻居自发参与送别老太,据说送葬的队伍排了很长很长……
那天秋风呜呜,树枝摇曳,外面又湿又冷。
河水走了,桥还在;老太走了,树还在;[[日子]]走了,我还在。
老太,平凡而沉重地过完[[自己]]凄苦的一生,命运不曾眷顾这个注定[[平凡]]的女人。她没有烟火[[绚丽]],也不像鸟儿会迁徙。
她没有显赫的身世,也没有骄人的[[业绩]],更没有载入史册的万千[[荣耀]],如同隐入尘烟的贵英,卑微如尘埃的一株小草,头顶苍穹,努力地生活着,诠释着[[时光]]的[[薄凉]],阑珊了如烟的清欢……<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68700268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闵正威,信阳人,硕士研究生,[[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英语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周口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周口市青年科技专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