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理性人假设

增加 8,153 位元組, 1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理性人假设'''是专用术语。 如今,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ref>[https://www.sohu.com/a/2222157…”


'''理性人假设'''是专用术语。

如今,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ref>[https://www.sohu.com/a/222215739_236643 【荐读】细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一二三四五”] ,搜狐,2018-02-11</ref>屹立在世界东方。而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便是汉字<ref>[https://cul.sohu.com/a/533909977_12023714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字]2022-03-30</ref>。

==名词解释==

“理性人”假设是指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智的, 既不会感情用事, 也不会盲从, 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 其行为是理性的。在[[经济]][[活动]]中, 主体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优化。如消费者追求的满足程度的最大化, 生产者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理性人”假设实际是对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的延续。

在经济学里,“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通常简称为“理性人”或者“经纪人”的假设条件。西方经济学家指出,所谓的“理性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任何经济活动中,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合乎理性的人”,否则,就是非理性的人。

“理性人”是对经济生活中的一般人的抽象,

一是自私。即人们的行为动机是趋利避害,是利己的。

二是完全理性。即每个人都能够通过成本—收益或趋利避害原则来对其所面临的一切机会和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手段进行优化选择。

具体而言,在信息充分的前提条件下:

第一,理性人具有关于他所处环境的完备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即使不是绝对完备的,至少也相当丰富,相当透彻;

第二,理性人有稳定的和条理清楚的偏好;

第三,理性人有很强的计算能力,能算出每种选择的后果;

第四,理性人能使其选中的方案自然达到其偏好尺度上的最高点,即理性人总是选择最优。用程式化的语言说,就是由于具备完全的信息和理性,理性人能够找到实现目标的所有备选方案,预见这些方案的实施后果,并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在这些方案中做出最优选择。所以,所谓“理性人”就是会计算、有创造性、能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李嘉图将数理方法运用到经济分析中,用抽象的逻辑演绎系统代替现实经济运动。由于引入了边际的概念,“理性人”的理性性质就有了量的表示,即个人追求财富最大化就可以直观地表示为对经济变量求极值。至此,“理性人”假说的内容被转化为“理性人的最大化”:就是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产出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此后,瓦尔拉斯和帕累托分别发明了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量化了“理性人”的价值目标;希克斯解决了效用与货币收入之间的联系,并且用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确定最优消费组合,避免了可能涉及道德的价值判定。

20世纪50年代,“理性人”假说发展到了极至,获得了纯粹工具主义的属性,彻底放弃了任何道德伦理观。阿尔钦提出完全“自利性”作为一种工具主义假设,放弃任何利他考虑;弗里得曼认为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不必受到现实检验,但一定要有猜测能力,假如理论的假设能够用来猜测未来,那么从理论导出的各种命题就是对世界的正确描述。一切命题只要推导逻辑正确,都是现实世界一部分,只不过有的命题尚未从现实可能转变为现实。

“理性人”假的理理解

经济学的“理性”则是指:确知所有选择集合中正确的解。 经济学中的“理性人”是指一种抽象的人所进行的理性选择。什么是理性选择?这就是说,参与经济交换关系中的人对他们的偏好和目标具有理性的认识,对如何实现这些偏好和目标也具有理性的认识,对每一种可能出现的变化都能正确衡量其机会成本。 实际上,理性选择就是在人所面临问题的那种机会集合中,总是能够选择正确的一种组合。西方经济学在这个假设的前面又暗含了以下假设:

1,信息的完全的。即当事人确知所有与其偏好和目标相关的信息。

2,信息收集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3,当事人是全能全知的,他能够确知所有相关信息的价值以及用处。有史以来可能只有上帝具备这种能力。

4,信息处理是及时、完全和准确的。

5,人始终是具有利己心的。

但是,以上这些假设在现实中都是完全不能成立的。这个假设将面临下面绝对无法解决的问题:

1,既然人是理性的,那么,每个人的最初行为就是最佳的,帕雷托最优在市场运行一开始就已经达到,其表现为平均利润为零。

2,既然帕雷托最优是一个市场运行的最始配置,那么,这个市场运行的结果一开始就平均利润为零。

3,既然人始终是自利的,那么,在理性状态下,每一个参与市场的当事人都事先知道了平均利润为零的结果,即他的所得只能抵偿他的付出,没有利润,因此他的将选择应该是不参加市场。

4,既然当事人始终只能选择不参加市场,因此,市场将是永远也不会存在的。

我们知道,整个西方经济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证明市场机制是有效的,可是结果却将整个市场都证了伪。 不仅如此,我们知道西方经济学是坚决反对计划经济的,但是,他们却没有想到,理性人假设只能证明计划经济的有效性。 计划经济是假设有一个全知全能的中央计划系统,可以确知全部的经济信息,并且根据全部的经济信息及时、准确和有效地做出决策,并且实施。如果在一个现实的世界中,计划经济是不合理的,也是不能维持的,因为它那些假设都是不存在的。但是,如果以西方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我们就可以看出,计划经济是完全符合理性人假设的,因而计划经济也是可以达到帕雷托最优的。由此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本来想在理论将计划经济证伪,结果却又把计划经济给证实了。 最近西方经济学已经承认了现实中的信息不完全性,因而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而这导致了一大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破产。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因为他们仍然只认为人之所以不能是理性的,完全只是信息不完全所导致,但是却回避了人是否可以全知全能这一问题。

即便我们不追问人是否全知全能的问题,西方经济学这种有限的让步实际上也是否决了理性人假设的全部存在。我们要问:有限到什么程度才叫“有限理性”,是1%一直到99%都可以叫“有限理性”吗?显然,这个问题也是西方经济学绝对无法回答的。 有限理性人假设,实际上是取消了这一假设。

理性人假设即便在西方,对它的怀疑也由来已久。现在理性人假定已经坍塌。如同时获得了2002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史密斯(Vernon L. Smith)经过三十年的实验证明,人不可能是理性的。西方经济学家在评论他们的成就是说到:既然对理性人和期望效用理论等经济学最基本假定都可以动摇,那么整个现代经济学的其它假定不也值得人们重新审视吗?而这种审视难道不会带来现代经济学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革命吗?我相信他们的评论。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272,38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