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66
次編輯
變更
香港圣公会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class="wikitable" style= 香港圣公会"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圖像 ! <p style= [[File"background: #FF9494;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 5px 0; "> ''' 香港 圣 聖 公 会.jpg會''' </p>| 缩略图-| 居中|[<center><img src="https://is4-sslth.mzstaticbing.com/imageth/thumbid/Purple69R.665bc46d28edd2d88002c1b4e81c0f0e?rik=XajiYQLq3uMaZg&riu=http%3a%2f%2fdhk.hkskh.org%2fuploads%2f6%2fB01.jpg&ehk=%2bH8zhJRr8FRPf6OU%2bFaCqKQ%2fnpl1xEPTXLz3umF1xkA%3d&risl=&pid=ImgRaw&r=0" width="280"></v4center><small>[http:/73/59dhk.hkskh.org/42/735942fb-5023-28c7-5deb-7e8d58033ec5stjames/pr_sourceministry.pngaspx?id=572 圖片來自hkskh]</300x0w.jpg 原图链接small> |}'''香港聖公會'''({{lang-en|Hong Kong Sheng Kung Hui}})是[[普世聖公宗]]的第38個[[教省]],管轄範圍包括[[香港]]和[[澳門]]}}。
== 歷史 ==根據香港聖公會官方網頁的發展簡史<ref>{{cite web |url=http://www1.hkskh.org/index_ch.php?subaction=showfull&id=1399&archive=&start_from=&ucat=3&category=3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05-06-22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602223627/http://www1.hkskh.org/index_ch.php?subaction=showfull&id=1399&archive=&start_from=&ucat=3&category=3 |archivedate=2007-06-02 }} {{Wayback|url=http://www1.hkskh.org/index_ch.php?subaction=showfull&id=1399&archive=&start_from=&ucat=3&category=3 |date=20070602223627 }}</ref>,香港的聖公會組織始於1843年,迄今已有逾150年歷史。* 1843年:於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後,[[英國聖公會]]派遣[[史丹頓]]牧師來港,以牧養於香港的英國人信徒,並同時創立[[聖保羅書院]]及興建[[聖約翰座堂]],及后亦开始向華人宣教。* 1849年:成立 维 [[維 多利 亚 亞 教 区 區]] ,直接 隶属隸屬[[坎特伯里大主教]] 辖 轄 治 权 權 下,管 辖范围 轄範圍 包括[[香港]]、[[中 国國]]、[[日本]]等地的宣教事 务 務 。首任教 区 區 主教 为為[[施美夫 ]]主教。* 1865年:首所華人教堂[[聖士提反堂]]建成。* 1912年:[[中華聖公會]]成立,香港成立中華聖公會港粵(後稱華南)教區。至此香港聖公宗的中文聖堂行政上同時隸屬於[[中華聖公會#維多利亞教區(1842)|維多利亞教區]]及[[中華聖公會#港粵教區(華南教區)(Diocese of South China,1913)|港粵教區]],而英文聖堂則只隸屬於維多利亞教區,但主教同為一人。* 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香港日治時期]],香港聖公會由日本派出神職人員進行管理。[[香港重光]]後恢復原體制。* 1951年:因中國大陸政局轉變,第二十屆維多利亞/華南教區議會議決香港及澳門之聖堂脫離中華聖公會港粵教區,成立[[聖公會港澳教區|港澳教區]],沒有隸屬於任何教省,由坎特伯里大主教作為教區的轄治權人,屬地方性質的「治外教區」。後來雖然中華聖公會已不復存在,但港澳教區依然保持中華聖公會的信仰及禮儀,及中華聖公會1948年的總議會憲綱和憲法則例,港澳教區聖品受封職的誓書內,亦一直保持願遵守中華聖公會的教義,教政及禮儀的宣誓字句。* 1962年:東南亞各教區組成「[[聖公會東亞議會|聖公會東南亞教區議會]]」(後稱東亞議會),港澳教區為成員之一。* 1965年:因[[坎特伯里大主教]]認為東南亞教區議會將發展為一獨立的[[教省]],故宣佈放棄對港澳教區的轄治權,原意為將此權交給期望日後成立的東亞教省。然而後來東亞議會並沒有成為一教省,而只作為中華聖公會憲章規條信託人。自此港澳教區成為一游離的個體。* 1981年:選出[[鄺廣傑]] 牧 师師為港澳教區主教,並為港澳教區首位華人主教。鄺廣傑主教成為香港及澳門第一位華人主教。鄺主教在其後的26年間以平穩手法和清晰願景,牧養、管理教會。他注重實踐,善於凝聚信徒傳教,並對教會政策、結構及財政進行了重組,又協助教會與中國大陆政府建立關係,從而確保了教會在九七後,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平穩過渡。* 1991年:由於港澳教區工作隨著社會發展而日益增多,加上長期以來沿用中華聖公會的憲章和規例因中華聖公會的不存在而無法更新,因此港澳教區於第40屆教區會議中,決定籌備成立教省。* 1995年:祝聖[[徐贊生]]會吏長為東九龍分區主教,[[蘇以葆]]會吏長為西九龍分區主教。* 1998年:選出[[鄺廣傑]][[主教]]為香港聖公會教省首任[[香港大主教|大主教]]暨[[主教長]],並於10月25日舉行教省成立崇拜及大主教陞座禮。香港島教區、東九龍教區、西九龍教區和澳門傳道地區相繼成立。* 2007年:擔任港澳聖公會首牧26年的鄺廣傑大主教於1月1日退任教省主教長,第二任主教長於2月3日在中環聖保羅堂舉行的[[大主教選舉]],由[[香港聖公會總議會|教省總議會]]中[[香港聖公會總議會#組織|三院]]組成的[[大主教選舉團]]投票選出鄺保羅主教為新任大主教,並在9月26日假聖約翰座堂舉行就職禮崇拜。鄺廣傑大主教於2007年榮休,教省大主教選舉團選出香港島教區主教鄺保羅為第二任大主教及教省主教長。而蘇以葆主教及徐贊生主教亦分別於2012年及2014年榮休。西九龍教區選出陳謳明為第二任教區主教,東九龍教區則選出郭志丕為第二任主教。* 2020年:鄺保羅大主教於2020年底榮休,教省大主教選舉團選出西九龍教區主教陳謳明為第三任大主教及教省主教長,香港島教區選出謝子和為第三任教區主教。[[香港主權移交]]後兩年起,香港聖公會屬普世聖公宗之一員,行政上是一個獨立自治的教省,和英國聖公會也再沒有關連。此後,香港聖公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密切,2007年接任的前任[[大主教]][[鄺保羅]]更擔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員,并在多項爭議的議題上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reflist}}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