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香港圣公会

移除 2,509 位元組, 4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class="wikitable" style= 香港圣公会"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圖像 ! <p style= [[File"background: #FF9494;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 5px 0; "> ''' 香港 会.jpg會''' </p>| 缩略图-| 居中|[<center><img src="https://is4-sslth.mzstaticbing.com/imageth/thumbid/Purple69R.665bc46d28edd2d88002c1b4e81c0f0e?rik=XajiYQLq3uMaZg&riu=http%3a%2f%2fdhk.hkskh.org%2fuploads%2f6%2fB01.jpg&ehk=%2bH8zhJRr8FRPf6OU%2bFaCqKQ%2fnpl1xEPTXLz3umF1xkA%3d&risl=&pid=ImgRaw&r=0" width="280"></v4center><small>[http:/73/59dhk.hkskh.org/42/735942fb-5023-28c7-5deb-7e8d58033ec5stjames/pr_sourceministry.pngaspx?id=572 圖片來自hkskh]</300x0w.jpg 原图链接small> |}'''香港聖公會'''({{lang-en|Hong Kong Sheng Kung Hui}})是[[普世聖公宗]]的第38個[[教省]],管轄範圍包括[[香港]]和[[澳門]]}}
[[ 聖公會於 香港 圣公会]]是普世圣公宗 擁有悠久 第38个教省。香港圣公会于歷史,於[[香港]] 有悠久的历史,于中国近代 [[ 基督教 ]] 亦占 有重要的席位。除了作 宗教 团体外 團體 ,香港 会还积极参与 會還積極參與 香港社 各大小事 ,也是香港主要的 办学团体 辦學團體 之一。香港 也是[[基督 教]]在香港 的一個 主要 一大宗派。现任主教长是[[ 邝保罗大主 派|宗派]] ,教省秘书长是[[管浩鸣]]牧师,设有教省办事处处理教务
=圣公会信仰= 圣公会信仰 現任[[主教長]] 基于相信圣经 [[陳謳明]][[大主教]] 旧新约的圣典 教省[[秘書長]][[劉永勤]]牧師 “包含一切必要的救赎”。香港圣公会进一步维持已获通过 設有[[會督府| 会主 省辦事處]]處理 制中 務。大 主教 的神學和歷史顧問為[[魏克利]] 师和会吏的三种圣职 師(英語:Philip L. Wickeri) <ref>{{Cite web|url=http://www.minghua.org.hk/tc/faculty/philip-wickeri|title=魏克利牧師|accessdate=2019-01-04|author=|date=|work=www.minghua.org.hk|publisher=|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90105042807/http://www.minghua.org.hk/tc/faculty/philip-wickeri|archive-date=2019-01-05|dead-url=yes}} {{Wayback|url= 历史http://www.minghua.org.hk/tc/faculty/philip-wickeri |date=根据香港圣公会官方网页的发展简史,香港的圣公会组织始于1843年,迄今已有逾160年历史。20190105042807 }}</ref>
1843年:于香港割让成为== 聖公宗信仰 ==聖公會信仰是基於相信[[ 英国殖民地聖經]] 英国圣公会派遣舊新約的[[ 史丹顿宗教經典|聖典]] 牧师来港 以牧养于 「包含一切必要的[[救贖]]」。''' 香港 的英国信徒,并同时创立聖公會'''進一步維持已獲通過教會[[ 圣保罗书院主教制]] 及兴建圣约翰座堂,又积极向华人宣 中[[主 ]]、[[牧師]]、和[[會吏]]的三種聖職
== 歷史 ==根據香港聖公會官方網頁的發展簡史<ref>{{cite web |url=http://www1.hkskh.org/index_ch.php?subaction=showfull&id=1399&archive=&start_from=&ucat=3&category=3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05-06-22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602223627/http://www1.hkskh.org/index_ch.php?subaction=showfull&id=1399&archive=&start_from=&ucat=3&category=3 |archivedate=2007-06-02 }} {{Wayback|url=http://www1.hkskh.org/index_ch.php?subaction=showfull&id=1399&archive=&start_from=&ucat=3&category=3 |date=20070602223627 }}</ref>,香港的聖公會組織始於1843年,迄今已有逾150年歷史。* 1843年:於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後,[[英國聖公會]]派遣[[史丹頓]]牧師來港,以牧養於香港的英國人信徒,並同時創立[[聖保羅書院]]及興建[[聖約翰座堂]],及后亦开始向華人宣教。* 1849年:成立 [[維 多利 區]] ,直接 隶属隸屬[[坎特伯里大主教]] 下,管 辖范围 轄範圍 包括[[香港]]、[[中 ]]、[[日本]]等地的宣教事 。首任教 主教 [[施美夫 ]]主教。* 1865年:首所華人教堂[[聖士提反堂]]建成。* 1912年:[[中華聖公會]]成立,香港成立中華聖公會港粵(後稱華南)教區。至此香港聖公宗的中文聖堂行政上同時隸屬於[[中華聖公會#維多利亞教區(1842)|維多利亞教區]]及[[中華聖公會#港粵教區(華南教區)(Diocese of South China,1913)|港粵教區]],而英文聖堂則只隸屬於維多利亞教區,但主教同為一人。* 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香港日治時期]],香港聖公會由日本派出神職人員進行管理。[[香港重光]]後恢復原體制。* 1951年:因中國大陸政局轉變,第二十屆維多利亞/華南教區議會議決香港及澳門之聖堂脫離中華聖公會港粵教區,成立[[聖公會港澳教區|港澳教區]],沒有隸屬於任何教省,由坎特伯里大主教作為教區的轄治權人,屬地方性質的「治外教區」。後來雖然中華聖公會已不復存在,但港澳教區依然保持中華聖公會的信仰及禮儀,及中華聖公會1948年的總議會憲綱和憲法則例,港澳教區聖品受封職的誓書內,亦一直保持願遵守中華聖公會的教義,教政及禮儀的宣誓字句。* 1962年:東南亞各教區組成「[[聖公會東亞議會|聖公會東南亞教區議會]]」(後稱東亞議會),港澳教區為成員之一。* 1965年:因[[坎特伯里大主教]]認為東南亞教區議會將發展為一獨立的[[教省]],故宣佈放棄對港澳教區的轄治權,原意為將此權交給期望日後成立的東亞教省。然而後來東亞議會並沒有成為一教省,而只作為中華聖公會憲章規條信託人。自此港澳教區成為一游離的個體。* 1981年:選出[[鄺廣傑]] 師為港澳教區主教,並為港澳教區首位華人主教。鄺廣傑主教成為香港及澳門第一位華人主教。鄺主教在其後的26年間以平穩手法和清晰願景,牧養、管理教會。他注重實踐,善於凝聚信徒傳教,並對教會政策、結構及財政進行了重組,又協助教會與中國大陆政府建立關係,從而確保了教會在九七後,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平穩過渡。* 1991年:由於港澳教區工作隨著社會發展而日益增多,加上長期以來沿用中華聖公會的憲章和規例因中華聖公會的不存在而無法更新,因此港澳教區於第40屆教區會議中,決定籌備成立教省。* 1995年:祝聖[[徐贊生]]會吏長為東九龍分區主教,[[蘇以葆]]會吏長為西九龍分區主教。* 1998年:選出[[鄺廣傑]][[主教]]為香港聖公會教省首任[[香港大主教|大主教]]暨[[主教長]],並於10月25日舉行教省成立崇拜及大主教陞座禮。香港島教區、東九龍教區、西九龍教區和澳門傳道地區相繼成立。* 2007年:擔任港澳聖公會首牧26年的鄺廣傑大主教於1月1日退任教省主教長,第二任主教長於2月3日在中環聖保羅堂舉行的[[大主教選舉]],由[[香港聖公會總議會|教省總議會]]中[[香港聖公會總議會#組織|三院]]組成的[[大主教選舉團]]投票選出鄺保羅主教為新任大主教,並在9月26日假聖約翰座堂舉行就職禮崇拜。鄺廣傑大主教於2007年榮休,教省大主教選舉團選出香港島教區主教鄺保羅為第二任大主教及教省主教長。而蘇以葆主教及徐贊生主教亦分別於2012年及2014年榮休。西九龍教區選出陳謳明為第二任教區主教,東九龍教區則選出郭志丕為第二任主教。* 2020年:鄺保羅大主教於2020年底榮休,教省大主教選舉團選出西九龍教區主教陳謳明為第三任大主教及教省主教長,香港島教區選出謝子和為第三任教區主教。[[香港主權移交]]後兩年起,香港聖公會屬普世聖公宗之一員,行政上是一個獨立自治的教省,和英國聖公會也再沒有關連。此後,香港聖公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密切,2007年接任的前任[[大主教]][[鄺保羅]]更擔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員,并在多項爭議的議題上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1865 ==影片==<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ae1f6xA8Yo|alignment=center|dimensions=480|container=frame|description=香港聖公會開基180周 :首所华人教堂[[圣士提反堂]]建成。紀念短片普通話版 }} </div>{{-}}
1912年:中华圣公会成立,香港成立中华圣公会港粤(后称华南)教区。至此香港圣公宗的华语圣堂行政上同时隶属于维多利亚教区及港粤教区,而英语圣堂则只隶属于[[维多利亚教区]],但主教为同一人。 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沦陷期间,香港的圣公会由日本派出神职人员进行管理。香港重光后恢复原体制。 1951年:因中国大陆政局转变,香港及[[澳门]]之圣堂脱离中华圣公会港粤教区,成立中华圣公会港澳教区,没有隶属于任何教省,由坎特伯里大主教作为教区的辖治权人。后来虽然中华圣公会已不复存在,但港澳教区依然保持中华圣公会的信仰及礼仪及中华圣公会1948年的总议会宪纲和宪法则例,港澳教区圣品受封职的誓书内亦一直保持愿遵守中华圣公会的教义、教政及礼仪的宣誓字句。 1962年:[[东南亚]]各教区组成“圣公会东南亚教区议会”(后称东亚议会),港澳教区为成员之一。 1965年:因坎特伯里大主教认为东南亚教区议会将发展为一独立的教省,故宣布放弃对港澳教区的辖治权。然而后来东亚议会并没有成为一教省,而只作为中华圣公会宪章规条信托人。自此港澳教区成为一游离的个体。 1981年:选出邝广杰牧师为港澳教区主教,并为港澳教区首位华人主教。 1991年:由于港澳教区工作随着社会发展而日益增多,加上长期以来沿用中华圣公会的宪章和规例因中华圣公会的不存在而无法更新,因此港澳教区于第40届教区会议中,决定筹备成立教省。计划中的教省下辖香港岛教区、东九龙教区、西九龙教区及澳门传道地区。 1995年:选出两分区主教 1998年:选出[[邝广杰]]主教为香港圣公会首任教省大主教暨主教长,并于10月25日举行教省成立崇拜及大主教升座礼。 2007年:担任港澳圣公会首牧26年的邝广杰大主教于1月1日退任教省主教长,第二任主教长于2月3日在中环圣保罗堂举行的大主教选举,由教省总议会中三院组成的大主教选举团投票选出邝保罗为新任大主教,并在9月26日假圣约翰座堂举行就职礼崇拜。 于香港开埠之初,由于圣公会为英国国教,因此香港的圣公会和港英政府往往有密切的关系,颇有官方教会的味道,例如于香港的第一座教堂圣约翰座堂即由香港政府永久拨予圣公会使用,并且不收地税,教堂内亦有刻有英国皇家徽号和专门供港督或过境皇家成员使用的座椅。然而于后期,尤其是二战后,政府和教会逐渐分离,政府只有当有重大的仪式要进行,如1986年[[港督尤德]]的丧礼,方会于圣公会的座堂进行。其后更有不信奉圣公宗的港督,例如信奉天主教的彭定康。香港主权移交后两年起,香港圣公会属普世圣公宗之一员,行政上是一个独立自治的教省,和英国政府也再没有关连。 [[鹿茵山庄]]前身为香港圣公会经营的圣基道儿童院。1993年,圣公会与长实合作,将儿童院改建为住宅用途。圣公会负责向城规会申请换地,长实则向政府支付7亿港元补地价,并向教会提供3亿港元。鹿茵山庄完工后,圣公会获得其中120个住宅及100个车位,其余单位售出后亦得到一半的分红,不少于1.5亿港元。税务局正为此事向圣公会追讨1.8亿港元利得税,圣公会以所有收入均作慈善用途为理由拒绝缴交,并上诉至香港高等法院。案件在1月27日判香港圣公会之有关利润应课利得税1.8亿元。=组织架构===教区传道区== 香港圣公会教省辖下分三个教区及一个传道地区,分别为: 香港岛教区,主教座堂:圣约翰座堂; [[东九龙]]教区,主教座堂:圣三一座堂; [[西九龙]]教区,主教座堂:诸圣座堂; 澳门传道地区,传道地区首堂:澳门圣马可堂。 香港圣公会东西九龙教区以立法会九龙东、新界东及九龙西、新界西选区分隔,但整个九龙城都划在东九龙教区里。 香港圣公会教省在整体上包括牧区二十六个、传道区二十个、中学三十三间、小学五十六间、幼稚园三十六间及社会服务机构八十五间,全部都散落在香港及澳门三个教区及一个传道地区之中。==总议会==教省总议会由主教院、圣品院和平信徒院组成。成员来自香港岛教区、东九龙教区、西九龙教区及澳门传道地区。总议会之下,有不同的委员会负责不同圣工的地方,共同荣神,服务世人。 =办学机构=香港圣公会是香港的主要办学团体之一,现於香港办有32所中学、58所小学、35所幼稚园,於澳门则有2所中学、2所小学及1所幼稚园。此外香港圣公会于香港大学办有一所舍堂(圣约翰学院),另办有一所神学院(明华神学院)及一个宗教教育中心。 =教省机构===教声==教声([[Echo]])是香港圣公会拥有及出版的中文及英文报纸,逢星期日出版。内容包括香港、外地教会新闻,专栏等。 除了在各教堂派发外,亦可向该报自由奉献,部分内容亦可在网站阅读。==福利协会==它主要负责香港圣公会的社会福利工作,服务范围包括幼儿服务、青少年服务、家庭及辅导服务、智障及残疾人士复康服务、社区发展服务、安老服务、培训、顾问服务、成人教育等。==圣基道儿童院==早于1935年由何明华会督创办,最初主要是收容当时社会上战乱的孤儿,现时已发展为多元化儿童服务机构,是香港拥有最多儿童之家服务名额的非政府机构。现今也为来自破碎家庭的青少年提供住宿照顾服务。==圣雅各福群会==由圣公会何明华会督及热心人士在1949年创办,最初名为“[[圣雅各儿童会]]”,于石水渠街北帝庙的一个偏厅开始推行儿童工作。1987年位于石水渠街的总会落成启用。现时共有40多个单位,为不同地区人士提供服务。它是[[香港]]的一个慈善机构,总部建筑物在湾仔石水渠街,也是香港公益金受惠成员之一,接近五成经费来自社会福利署。==宗教教育中心==他们在1978年1月29日成立。早于60年代加强发展教育事工,同时准备全面开拓宗教教育工作。 中心成立初期,主要以培育信徒为目标,出版《[[传递]]》季刊、制作影音教材、定期举办研讨会及培训活动。80年代初,出版《[[完美的人生]]》小学宗教课程,广受学校重视及采用。其他出版包括《装备-团契领袖手册》、《圣公会中学诗集》、《圣公会中学祷文集》等。 90年代,中心渐具规模,培训及出版工作亦日趋多元化,位于主教府的原址已不敷应用。中心遂于1992年迁往深水埗,同时增设书刊资源服务处,扩阔服务层面。其后每年平均出版书籍30至40本,《[[同创新天地]]》中学宗教教育课程、《天父世界》幼稚园宗教教育课程亦相继面世。除出版课程及信徒培育书刊外,本中心更致力开展儿童事工,出版一系列儿童图书及喻道故事。 迈进廿一世纪,努力回应社会、学校、教会等不同的需要,正策划编写生命教育课程、制作多媒体教材、更新信徒培育资源及提供适切的培训课程。同时,他们正全力推广生命教育及亲子工作。并设门市、展销、会员等服务,部分 參考 章亦可在网站阅读。 圣公会明华神学院(英语:[[Sheng Kung Hui Ming Hua Theological College]])由圣公会港澳教区的前任主教何明华会督於1947年设立,前身为圣公会明华学院,为当时港澳教区的平信徒提供培育课程。1996年,香港圣公会教省准备成立,明华学院为配合训练教省的圣品人,变成今日的明华神学院,协助栽培牧者和平信徒。学院提供神学学士课程,修读科目包括[[圣经研究]]、[[教会历史]]、[[基督教教义]]、[[基督教伦理]]、牧养神学、及哲学等。学院亦提供其他学习机会如各类不同之课程。<ref name="圣公会明华神学院">{{cite web |url=http://www.minghua.org.hk/ |title= 圣公会明华神学院| accessdate=2012-12-28}}</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51,46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