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李渊

增加 21,551 位元組, 6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Emperorcn box|图像=250px |名称=唐高祖 |姓名=李渊 |庙号=高祖 |谥号=太武皇帝(初谥)<br />神尧皇帝(高宗…”
{{Emperorcn box|图像=[[File:TangGaozu.jpg|250px]]
|名称=唐高祖
|姓名=李渊
|庙号=[[高祖]]
|谥号=太武皇帝(初谥)<br />神尧皇帝(高宗上元元年改谥)<br />神尧大圣皇帝(玄宗天寶八年年加谥)<br />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玄宗天宝十三年加谥)
|陵墓=[[唐獻陵|献陵]]
|政权=[[唐朝]]
|在世=566年4月8日-{{death date and age|635|6|25|566|4|8}}
|在位=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 ({{age in years and days|618|6|18|626|9|4|age=no}})
|年号=[[武德]]:618年5月-626年
}}
{{Infobox Royalty
| predecessor =
| successor = [[唐太宗]]
| succession = [[皇帝]]
| reign = 618年-626年
| coronation =
| succession1 = [[太上皇]]
| reign1 = 626年-635年
}}
'''唐高祖李渊'''({{bd|566年|4月8日|635年|6月25日|catIdx=L李渊}}),[[表字|字]]'''叔德''',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唐朝]]开国皇帝,在位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 ,[[玄武门之变]]后不久禅位,称号“太上皇”。

== 人物生平 ==

=== 早期经历 ===
据《[[册府元龟]]》记载,李渊以北周天和元年(566年)生于长安。据《旧唐书》太宗在贞观八年三月甲戌(初三)上寿,推其应为天和元年4月8日。父親[[李昞 (北周)|李昞]],北周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封唐國公。李渊七岁,父亲去世,李渊世袭为唐国公。

581年,[[隋文帝]]受[[北周静帝]][[禪让]],李渊任[[千牛備身]]([[皇帝]]的[[禁衛]][[武官]]),因與皇室的姻親關係,589年隨[[隋文帝]]滅陳,后累任谯、陇、岐三州刺史,荥阳郡太守。604年,[[隋文帝]]駕崩,遷[[楼烦郡|樓煩]]太守,[[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遷殿内少监;大业二年,除郑州刺史<ref>见《隋郑州刺史李渊造石像记》</ref>;大業九年(613年),遷[[衛尉]]少卿。是年[[隋煬帝征高句麗]],李淵在怀远镇(今辽宁朝阳附近)負責督運。[[楊玄感]]之亂,煬帝詔李淵為[[弘化郡 (隋朝)|弘化]]留守,知關右諸軍事。可見李淵與隋朝宗室關係密切,參與了朝廷的衆多大事,他也趁此機會招納人才,引起煬帝猜忌,李淵懼而以酗酒、受賄等行爲“自污”。

[[大业 (年号)|大業]]十一年(615年)李渊任[[山西]][[河东郡 (中国)|河东郡]]慰抚大使。大業十二年(616年)升为[[右骁卫]]将军。大業十三年(617年)正月遷[[太原郡]]留守,7月殺郡丞[[王威]]、武牙郎將[[高君雅]],打着[[勤王]]定乱,迎回隋[[天子]]的旗号正式开始於晉陽縣起兵。[[晋阳起兵]]即得到李氏[[宗族]]及姻親的響應。他一邊招降叛軍、[[流寇]],一邊派親族迅速進兵,並且借助[[突厥]][[始毕可汗]]的500[[骑兵]]进攻隋[[大兴城]],于12月攻克。

他拥代王[[杨侑]]做[[傀儡]]皇帝,遥尊隋煬帝為[[太上皇]],受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大[[丞相]],進封唐王,不久進位[[相國]],加[[九錫]]。

===即帝位===
义宁二年(公元618年6月18日),[[隋炀帝]]在四月被叛军所弑后,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隋朝灭亡。李渊开始着手消灭其他原隋朝领土上的[[諸侯]]、[[軍閥]],在他的儿女[[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和[[平陽昭公主]]的征讨下,用了七年时间,先后消灭[[薛仁杲|薛仁果]]、[[薛举]]、[[李轨]]、[[宋金刚]]、[[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萧铣]]、[[杜伏威]]和[[梁师都]]等割据势力。

最后一个[[梁师都]]是在贞观二年(628年)被平定的,此时他早已经将皇帝位让给儿子李世民了。同时他又利用[[东突厥]]和[[西突厥]]之间的分裂,维持了北部的边界,这是他有力量能够夺取[[中原]]的主要条件(参见[[唐与突厥的战争]])。

在官制上李渊于武德七年(624年)颁布了唐的官僚制度,基本使用了隋的制度。在农业方面他于武德七年(624年)颁布[[均田制]];对稅捐他也做了调节,减轻了受田农民的负担。在法律上他废弃了隋煬帝的许多苛政,颁布了[[武德律]]。李渊对唐朝的措施,为唐太宗“[[贞观之治]]”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 被迫退位 ===
但是,李渊没有能尽早处理好[[繼承人]]問題,他眼見[[皇太子]][[李建成]]与各[[嫡子]]明争暗斗,他卻一再纵容,並未加以控制,同时李世民拥护者众多,导致太子[[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激化。最终[[李世民]]发动[[政變]],史稱[[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被[[李世民]]所殺,[[李世民]]的軍隊控制了[[帝都]],声称二人系作乱伏诛,加上群臣的支持和擁戴,[[李渊]]被迫将军国大事交由[[李世民]]处理,而[[李建成]]、[[李元吉]]不但被追废为庶人,诸子也遭诛杀,皆除宗籍。三天后,[[李渊]]又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三個月後更将[[帝位]][[內禪]]给[[李世民]],自己退位为[[太上皇]],贞观三年,移居[[大安宫|弘义宫]]。

=== 去世 ===
貞觀九年五月初六(635年),李渊去世,享年七十歲。死后[[谥号]]'''太武皇帝''',[[廟號]]'''高祖''',葬在[[献陵]]。[[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改上諡號為'''神堯皇帝'''。[[唐玄宗]][[天寶]]十三載二月,上尊號'''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 反隋的疑問 ==
根據《[[舊唐書]]》和《[[新唐書]]》,兩者都聲稱李淵是受到兒子[[李世民]]的唆擺才起兵反[[隋]]。根据这两部史书的记载,[[李世民]]通过[[裴寂]]把李渊引进隋炀帝的晋阳行官,灌醉了李渊,使得李渊酒后与宫女发生关系,迫使李渊起兵<ref>《旧唐书·裴寂传》:時太宗將舉義師而不敢發言,見寂為高祖所厚,乃出私錢數百萬,陰結龍山令高斌廉與寂博戲,漸以輸之。寂得錢既多,大喜,每日從太宗遊。見其歡甚,遂以情告之,寂即許諾。寂又以晉陽宮人私侍高祖,高祖從寂飲,酒酣,寂白狀曰:「二郎密纘兵馬,欲舉義旗,正為寂以宮人奉公,恐事發及誅,急為此耳。今天下大亂,城門之外,皆是盜賊。若守小節,旦夕死亡;若舉義兵,必得天位。眾情已協,公意如何?」高祖曰:「我兒誠有此計,既已定矣,可從之。」</ref><ref>《新唐书·高祖本纪》:是时,炀帝南游江都,天下盗起。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阴结豪杰,招纳亡命,与晋阳令刘文静谋举大事。计已决,而高祖未之知,欲以情告,惧不见听。高祖留守太原,领晋阳宫监,而所善客裴寂为副监,世民阴与寂谋,寂因选晋阳宫人私侍高祖。高祖过寂饮酒,酒酣从容,寂具以大事告之,高祖大惊。寂曰:“正为宫人奉公,事发当诛,为此尔。”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阳不许,欲执世民送官,已而许之,曰:“吾爱汝,岂忍告汝邪?”然未有以发。而所在盗贼益多,突厥数犯边,高祖兵出无功,炀帝遣使者执高祖诣江都,高祖大惧。世民曰:“事急矣,可举事!”</ref>。但今日歷史學家根據當年的紀錄考證,反隋的應該是李淵本人的意思<ref>[[温大雅]]在李渊手下担任留守府记室参军,专掌文书起草等机要工作。他将自己第一手的见闻写成史料价值很高的《[[大唐创业起居注]]》一书。根据这本书的记载,晋阳起兵完全是李渊自己的主张。 </ref><ref>[http://read.dangdang.com/content_518768 《孟宪实讲唐史》3晋阳起兵]:“无论从政治影响、军事经验、经济实力还是从社会地位来比较,李世民都无法与李渊相提并论。即便是有人愿意结交李世民,也是因为看重了李世民背后的李渊。李世民要结交那些非法的豪杰大侠,没有背后李渊的政治经济资源几乎是不可能的。晋阳起兵的历史真相是,以李渊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看到隋朝大势已去,于是开始谋划夺取最高权力。这个集团的核心人物当然是李渊,作为李渊的次子,李世民不过是李渊手下的一员得力干将而已。因为父子关系,李渊信任李世民,李世民很早就参与了晋阳起兵的谋划,并且承担某些具体任务。但是,只有李渊才是主谋,这个地位任何人都无法取代。”</ref>。後世人可能因為李淵後期治國及后來皇位繼承之爭的優柔寡斷,而被穿鑿附會。另外,李淵起兵時,李世民年紀尚幼(20歲)。牛致功先生在《唐代碑石与文化研究》中认为这是唐朝史官为塑造李淵忠臣、李世民孝子的形象。

== 宰相 ==
*[[李世民]](618年—626年尚书令;625年—626年中书令)
*[[裴寂]](618年—623年尚书右仆射;623年—626年尚书左仆射)
*[[刘文静]](618年纳言)
*[[萧瑀]](618年—620年内史令;620年—623年中书令;623年—626年尚书右仆射)
*[[窦威]](618年内史令)
*[[窦抗]](618年纳言)
*[[陈叔达]](618年—620年纳言;620年—626年侍中)
*[[杨恭仁]](619年—620年纳言;620年—623年侍中;623年—626年中书令)
*[[封德彝]](620年—626年中书令)
*[[裴矩]](624年—625年侍中)
*[[李元吉]](625年—626年侍中)
*[[宇文士及]](625年—626年侍中;626年—627年中书令)
*[[高士廉]](626年—627年侍中)
*[[房玄龄]](626年—629年中书令)

== 家庭 ==
=== 世系 ===
李渊的祖父[[李虎]]曾為[[尚书左仆射]],封隴西郡公,賜姓大野氏,與[[宇文泰]]等共八位柱国大将军并称[[八柱国]]。[[宇文泰]]的家族建立[[北周]]後,李虎已經去世,获封陇西郡公。父親[[李昞 (北周)|李昞]],北周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封陇西郡公,于550年加封唐国公,是为唐仁公,追封李虎为唐襄公。李渊七岁丧父,襲封唐国公。

李渊是[[隋炀帝]][[杨广]]的[[表亲|姨表兄弟]]。[[北周明帝]]的[[明敬皇后 (北周)|明敬皇后]]、李淵生母[[元貞太后]]、隋文帝的[[獨孤伽羅|文獻皇后]]分别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的長女、四女、七女。

=== 世系考据 ===
唐朝皇室自称出自[[隴西李氏]]{{noteTag|1=《[[旧唐书]]·卷一·本纪第一》称李渊为陇西狄道人。[[唐朝皇族]]墓志大都自称陇西狄道人,自称陇西成纪人亦是常例。李渊女儿[[房陵公主]]、孙[[李祐 (齐王)|李祐]]、五代孙[[和政公主 (唐朝)|和政公主]]称陇西成纪人。}},為[[李暠]]第二子[[李歆]]的后裔,多称陇西狄道(陇西郡[[狄道县]]{{noteTag|1=[[狄道县]]在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人,亦可称陇西成纪{{noteTag|1=[[成纪县]]的[[治所]]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叶堡乡。}})人。

唐初武德九年太史令[[傅奕]]上疏抬道抑佛,引发佛道论争。[[法琳]]作《破邪论》《辨证论》反对[[傅奕]]。[[法琳]]反对唐朝皇室为老子[[李耳]]后裔之说,亦与[[隴西李氏]]无关,而是[[拓跋氏]]后裔<ref>釋彥悰《唐護法沙門法琳別傳》卷三:“琳聞,拓拔達闍,唐言李氏。陛下之李,斯即其苗,非柱下隴西之流也。”</ref>,[[法琳]]因而触怒[[唐太宗]],被流放益州而死<ref>釋彥悰《唐護法沙門法琳別傳》:“帝时大怒竖目,问法师曰:朕闻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尊祖重亲寔由先古,何为追逐其短禽鼠两端。广引形似之言,备陈不逊之喻。擢发数罪比此犹轻,尽竹书愆方斯未拟。爬毁朕之祖祢。谤黩朕之先人。如此要君理有不恕!”</ref>。

[[陳寅恪]]依据[[隆尧唐祖陵|唐祖陵]]在今河北省境,認為李氏出身[[赵郡李氏]],原為漢人寒門。在崛起之後,分別宣稱自己是[[隴西李氏]]或[[拓跋氏]]的後代,以抬高身份,实际上不是[[赵郡李氏]]破落户,就是广阿庶姓李氏的假冒牌<ref>見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上篇》(臺北:里仁書局,1980)ISBN 9579133-0804</ref>。

===家世===
<div class="NavFrame" style="clear:both; width:100%; padding:0; text-align:left; border:none;">
<div class="NavHead" style="background:#ccddcc; text-align:center; border:1px solid #667766">'''唐高祖李淵的祖先'''</div>
<div class="NavContent" style="display:none;">
<center>{{ahnentafel-compact5
|style = font-size: 90%; line-height: 110%;
|border = 1
|boxstyle = padding-top: 0; padding-bottom: 0;
|boxstyle_1 = background-color: #fcc;
|boxstyle_2 = background-color: #fb9;
|boxstyle_3 = background-color: #ffc;
|boxstyle_4 = background-color: #bfc;
|boxstyle_5 = background-color: #9fe;
|1= '''唐高祖李淵'''
|2= '''父親:'''唐世祖李昞
|3= '''母親:'''[[元貞皇后]]獨孤氏
|4= '''祖父:'''唐太祖李虎
|5= '''祖母:'''[[景烈皇后]]梁氏
|6= '''外祖父:'''[[獨孤信]]
|7= '''外祖母:'''
|8= '''曾祖父:'''[[李天錫]]
|9= '''曾祖母:'''賈氏
|10=
|11=
|12='''外曾祖父:'''獨孤庫
|13='''外曾祖母:'''費連氏
|14=
|15=
|16= '''高祖父:'''李熙
|17= '''高祖母:'''張氏
|18=
|19=
|20=
|21=
|22=
|23=
|24='''外高祖父:'''獨孤俟尼
|25='''外高祖母:'''達奚氏
|26=
|27=
|28=
|29=
|30=
|31=
}}</center>
</div>
</div>

=== -{后}-妃 ===
*皇后
**[[竇皇后 (唐高祖)|竇皇后]]
*妃嫔
**[[萬貴妃 (唐)|萬貴妃]]
**[[尹德妃]]
**[[宇文昭儀]]
**[[莫丽芳|莫嬪]]
**[[孫嬪]]
**崔嬪,崔商珪(?—636年),字叔贞,[[博陵]][[安平縣|安平]]人。[[唐高祖]]李渊之後宫佳丽。生[[李元裕]]。618年进宫选为崔[[宝林 (位号)|寶林]]。623年册封为崔嫔。本来,崔嫔是[[皇后]]候补人选,因[[唐高祖]]在626年退位,所以没有册封为皇后。626年[[唐太宗]]继位。册封庶母崔嫔为崔太妃。崔太妃也帮[[唐太宗]]管理后宫。636年崔嫔在自己的寝宫[[天霞宫]]病逝。现存有《唐邓国主太妃崔氏墓志》。
**[[杨氏 (江国太妃)|楊嬪]],[[杨素]]女<ref>《江国太妃杨氏墓志铭》:“考素周开府仪同大将军安成县公楚州总管隋御史大夫纳言尚书左右仆射尚书令太子太师司徒郢楚越三国公赠光禄大夫太尉弘农等十郡太守諡曰景武。”</ref>
**[[小楊嬪]]
**[[楊嬪 (楊文紀女)|杨嫔]],[[杨文纪]]女,史书无载,见于其墓志
**[[张婕妤 (唐高祖)|张婕妤]],与李元方母张氏是否为同一人,已无法考证
**[[薛婕妤]],[[薛道衡]]女,后封河东郡夫人,出家为尼。<ref>[http://www.tianyabook.com/lishi2005/daciensisanzangfashizhuan/8.htm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 第八》]</ref>[[唐高宗]]年间[[麟德]]元年(664年),薛氏和她的侄子薛元超因与[[上官仪]]私下书信来往被削去婕妤和河东郡夫人邑号,幽禁于[[唐高祖]]别庙静安宫<ref>《册府元龟》卷九百三十三◎总录部·诬构:简州刺史薛元超及姑河东夫人,坐与仪父通,元超长流巂州,薛氏削邑号,幽於静安宫。</ref>
**[[郭婕妤]]
**[[刘婕妤 (李渊)|劉婕妤]]
**[[張美人]]
**[[楊美人]]
**[[王才人 (李渊)|王才人]],隋朝散大夫王静女
**[[魯才人]]
**[[张宠则|張寶林]](隋开皇九年(589年)-贞观十九年正月十一日(645年2月12日)),张文成女
**[[柳寶林]]
**[[张氏 (李渊)|張氏]],李元方母
**辛处俭妻,高祖平长安,夺隋朝太子舍人辛处俭妻,宠爱有加,辛处俭改任万年县丞。

=== 子女 ===
高祖有二十二個兒子<ref>[[s:新唐書/卷079|《新唐书·高祖諸子》]]</ref>:
#隴西郡公→唐王世子→皇太子→除籍→'''息隱王'''→'''隱太子'''[[李建成]](母竇皇后)
#敦煌郡公→秦國公→趙國公→秦王→皇太子→太宗[[李世民]](母竇皇后)
#'''衛懷王'''[[李玄霸]](母竇皇后)
#[[姑臧]]郡公→齊王→除籍→'''海陵郡王'''→'''巢刺王'''[[李元吉]](母竇皇后)
#'''楚哀王'''[[李智雲]]<ref>李智雲在李淵起兵時,因未能及時逃離太原而被隋吏捕殺。</ref>(母萬貴妃)
#趙王→荊王[[李元景]](母莫嬪)
#魯王→漢王[[李元昌]](母孫嬪)
#酆悼王[[李元亨]](母尹德妃)
#周王[[李元方]](母张婕妤)
#鄭王→徐康王[[李元禮]](母郭婕妤)
#宋王→徐王→韓王[[李元嘉]](母宇文昭儀)
#荊王→彭思王[[李元則]](母王才人)
#滕王→鄭惠王[[李元懿]](母張寶林)
#蜀王→吳王→霍王[[李元軌]](母張美人)
#豳王→虢莊王[[李鳳 (唐)|李鳳]](母楊美人)
#漢王→陳王→道孝王[[李元慶]](母劉婕妤)
#鄶王→鄧康王[[李元裕]](母崔嬪)
#譙王→舒王[[李元名]](母小楊嬪)
#魏王→燕王→魯王[[李靈夔]](母宇文昭儀)
#許王→江安王[[李元祥]](母楊嬪)
#密貞王[[李元曉]](母魯才人)
#滕王[[李元嬰]](母柳寶林)

高祖有十九個女兒<ref>[[s:新唐書/卷083|《新唐书·诸帝公主列传》]]</ref>,史书未记录具体排行,见于个人记载:
#[[長沙公主]](下嫁[[冯少师]])
#[[襄陽公主 (唐高祖)|襄陽公主]](下嫁[[隋文帝]]外甥孫[[窦诞]],為[[唐玄宗]]之外曾祖父母)
#[[平阳昭公主|平陽公主]](第三女,谥号“昭”,称平阳昭公主,母竇皇后,下嫁[[柴绍]])
#[[高密公主 (唐朝)|高密公主]](第四女,唐太宗姐,下嫁[[长孙孝政]],又嫁[[段纶]])
#[[桂阳公主|長廣公主]](唐太宗姐,先封为桂阳公主,下嫁[[赵慈景]],又嫁[[杨师道]])
#[[房陵公主]](第六女,先封为永嘉公主,下嫁[[窦奉节]],又嫁[[贺兰僧伽]])
#[[常樂公主]](第七女,下嫁[[赵瑰]])
#[[九江公主]](下嫁[[执失思力]])
#[[庐陵公主 (唐高祖)|廬陵公主]](下嫁[[乔师望]])
#[[南昌公主]](下嫁[[苏勖]])
#[[安平公主 (唐高祖)|安平公主]](下嫁[[杨思敬]])
#[[李澄霞|淮南公主]](李澄霞,第十二女,下嫁[[封言道|封道言]])
#[[真定公主 (唐高祖)|真定公主]](下嫁[[崔恭礼]])
#[[衡陽公主]](下嫁[[阿史那社尔]])
#[[丹陽公主]](下嫁[[薛万彻]])
#[[临海公主 (唐高祖)|臨海公主]](下嫁[[裴律师]])
#[[馆陶公主 (李渊)|館陶公主]](下嫁[[崔宣庆]])
#[[万春公主 (唐高祖)|萬春公主]](先封为萬春公主,後來改封長沙公主,下嫁[[豆卢怀让]])
#[[千金公主 (李渊)|安定公主]](先封为千金公主,下嫁[[温挺]],又嫁[[郑敬玄]])

死後追贈的封號以'''粗體字'''表示。

{{wikisource|新唐書/卷001}}
{{wikisource author}}

== 軼事典故 ==
李淵善於騎射,與其妻[[太穆皇后|竇皇后]]的成親曾經為一時佳話,竇氏未嫁之時為[[貴族]],樣貌豔麗,明艷照人,故其父[[北周]]大將[[竇毅]]不肯輕易許嫁女兒。故而舉辦[[射箭]]之賽,比武招親,要求來求親的[[公子]]們,在一「雀屏」(繪有[[孔雀]]的[[屏風]])上射箭,以射中孔雀為標準,李淵憑藉準確的目力與勁道,於數步外射箭,竟然成功射中「孔雀的眼睛」,而娶得竇氏,這段佳話流傳後世成為成語“雀屏中選”。

== 备注 ==

{{noteFoot}}

== 参考文献 ==
{{commonscat|Emperor Gaozu}}
<div class="references-small">
<references />
</div>

{{-}}
{{Start box}}
{{s-hou|[[中国皇帝列表#唐朝|中国·唐·李氏皇朝]]||566年4月8日||635年6月25日}}
{{S-reg}}
{{s-new|reason = 起兵建立[[唐朝]]}}
{{s-title|[[唐朝君主列表|唐朝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
{{s-after|次子[[唐太宗]]|李世民|rows=2}}
|-
{{s-before|[[隋恭帝]]|楊侑}}
{{s-title|[[中國君主列表|中國皇帝]]|618年-626年}}
{{s-reg|cn}}

{{s-before|父亲[[北周]]·[[李昞 (北周)|唐国仁公]]|李昞}}
{{s-title|[[隋朝]]·[[上柱国]]、唐國公|573年-618年}}
{{s-none|称号停止|晋升[[唐王]]}}
|-

{{s-off|[[隋朝]]政府官职}}
|-
{{s-vacant|last=<br/>[[杨素]]}}
{{s-title|[[隋朝]]·[[尚書令]]|617年—618年}}
{{s-after|[[李建成]]}}
|-
{{s-mil}}
|-
{{s-vacant|last=<br/>[[杨广]]}}
{{s-title|[[隋朝]]·[[太尉]]|617年—618年}}
{{s-vacant|next=<br/>[[李密 (隋)|李密]](皇泰主)}}
|-
{{s-roy|cn}}
|-
{{s-vacant|last=<br/>[[隋炀帝]] 杨广}}
{{s-title|[[中國太上皇列表|中國太上皇]] <br/> ([[玄武门之变|政变中退位,禅让]]于[[李世民]]) |626年-635年}}
{{s-vacant|next=<br/> 圣神皇帝 [[武曌]] ([[武周]])}}
{{End box}}


{{唐朝皇帝| 本人=李渊 | 时间 = 618年-626年 | 之前=无 | 之后=次子[[唐太宗]]}}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李渊|*]]
[[Category:唐朝皇帝|L]]
[[Category:高祖]]
[[Category:西安人|L]]
[[Category:李姓|Y渊]]
[[Category:開國君主|L]]
[[Category:中国太上皇|唐]]
[[Category:隋朝国公]]
[[Category:隋朝尚书令]]
[[Category:入祀历代帝王庙景德崇圣殿|唐]]
water、waterc、waterh、waterm、waterp、waters、watert、waterv、waterw、waterz
49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