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张仲景

增加 4,44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職業 = 医生
| 知名原因 = 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
'''[[张仲景]]'''<ref>[https://baike.so.com/doc/900077-951365.html 个人简历网 ] </ref>
'''张仲景'''(Zhang Zhongjing)(約公元148~219年),名機,生於東漢桓帝元嘉、永興年間,死於建安末年(約公元215~219年)。南陽郡涅陽(今河南省鄧縣穰東鎮張寨村,另說河南南陽市)人。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他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史稱醫聖<ref>https://m.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4/5/5/59391mb.html</ref>。
據史書記載,張仲景的著述除《傷寒雜病論》外,還有《辨傷寒》十卷,《評病藥方》一卷,《療婦人方》二卷,《五藏論》一卷,《口齒論》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僅此一部《傷寒雜病論》的傑出貢獻,也足以使張仲景成為海內外景仰的世界醫學偉人。
== 人物简介 ==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邓州市和镇平县一带)人,中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张仲景的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元朝明朝以后被奉为“医圣”,甚至有庙供奉香火。张仲景出生于公元150年正月十八日,于公元219年溘然长逝,享年69岁。他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由于家庭条件的特殊,于是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他从史书上看到了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产生了敬佩之情,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基础。汉灵帝时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他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集前人之大成,揽四代之精华,写出了不朽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医书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他从小嗜好医学,“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当他十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他的同乡何颙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曾经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何颙别传》)。后来,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关,但主要是他热爱医药专业,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结果。
 
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名大振,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
 
他是处在动乱的东汉末年,连年混战,“民弃农业”,都市田庄多成荒野,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尤其是洛阳、南阳、会稽(绍兴)疫情严重,“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张仲景的家族也不例外。对这种悲痛的惨景,张仲景目击心伤。
 
据载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十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传染病,其中伤寒病占百分之七十。“感往昔之论丧,伤横夭之莫救”(《伤寒论》自序)。于是,他发愤研究医学,立志做个能解脱人民疾苦的医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伤寒论》自序)。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奉《伤寒杂病论》为医经(唐宋以后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从魏晋及今,一千六百多年来,一直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
 
当时,在他的宗族中有个人叫张伯祖,是个极有声望的医生。张仲景为了学习医学,就去拜他做老师。张伯祖见他聪明好学,又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就把自己的医学知识和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而张仲景竟尽得其传。何颙在《襄阳府志》一书中曾赞叹说:“仲景之术,精于伯祖”。
 
《伤寒杂病论》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表现了仲景作为医学大家的仁心仁德,后人尊称他为“医宗之圣”。
 
他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隋唐以后,张仲景的著作远播海外,在世界医学界享有盛誉。从晋朝至今,中外学者整理、注释、研究、发挥《伤寒论》、《金匮要略》而成书的已超过一千七百余家,这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依然是“道经千载更光辉”。
 
张仲景故里位于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南阳邓州市穰东镇),民众自发地前来南阳医圣祠纪念、拜谒。南阳民间祭拜张仲景自汉代延续至今,“瞻仰医圣”、“叠纸求医”、“摸羊头”、“接圣水”等是群众主要祭祀活动内容,这一民俗活动将持续3天。医圣张仲景祭祀活动已入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张仲景的墓葬于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仲景墓现存完好,成为了人们拜谒的地方。
== 个人生平 ==
=== 乱世立志 ===
张仲景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亲张宗汉是个读书人,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他也笃实好学,博览群书,并且酷爱医学。他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对扁鹊高超的医术非常钦佩。“余每览越人人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从此他对医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医学大师奠定了基础。
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朝政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兵祸绵延,到处都是战乱,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灾,加上疫病流行,很多人死于非命,真是“生灵涂炭,横尸遍野”,惨不忍睹。而官府衙门不想办法解救,却在一味地争权夺势,发动战争,欺压百姓。这使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汉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他10岁左右时,就拜同郡医生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 <ref>[http://www.pharmnet.com.cn/tcm/knowledge/detail/100507.html  医圣张仲景],中医药, [2016-1-8]</ref>
张伯祖当时是一位有名的医家,他性格沉稳,生活简朴,对医学刻苦钻研。每次给病人看病、开方,都十分精心,深思熟虑。经他治疗过的病人,十有八九都能痊愈,他很受百姓尊重。张仲景跟他学医非常用心,无论是外出诊病、抄方抓药,还是上山采药、回家炮制,从不怕苦不怕累。张伯祖非常喜欢这个学生,把自己毕生行医积累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他。
== 經典著作 ==
東漢末年(西元三世紀),疾疫流行,張仲景家族二百多人,在不到十年的時間死去三分之二,主要病症都是傷寒發熱。仲景在傷痛之餘,發憤著書,寫成《傷寒雜病論》一書。《傷寒雜病論》一書融合了東漢以前的醫學成就與著作,是中國醫學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藥兼備的書籍。內容貫通《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湯液經》等典籍,是中國醫學史上第一部把中醫基礎(醫經)與經驗用方(經方)融為一體的著作。此書確立了「辨證論治」的原則<ref>http://www.npm.gov.tw/exh92/medicinal/b2.htm</ref>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 醫藥發明家 ==
=== 栓劑發明的先驅 ===
張仲景也發明了許多新穎的治療方法,也是栓劑發明的先驅。相傳有一次張仲景跟著張伯祖行醫時,有一位年老的病患精神狀況很差,口乾舌燥而且發著高燒。張伯祖看完後說:「這個患者的病邪已經深入腸胃,熱傷津液,大便硬而不下,只有用強力的瀉藥才能治療,但病人年老體虛能受得了嗎?」正猶豫不決時,張仲景自告奮勇地對張伯祖老師說:「我有個法子,能讓我試一試嗎?」得到老師的同意後,張仲景拿了一些蜂蜜放在鍋裡以文火慢熬,並不斷地攪拌,過了一會兒,蜂蜜熬成了黏稠的樣子,他就趁熱把蜂蜜捏成長條狀,輕輕地塞入老人的肛門裡。過了一會兒,老人的腸胃就開始攪動,並拉出了許多腥臭的糞便,這時病人的燒漸漸地退了,症狀也緩解了大半,再經過幾日的調養就痊癒了!張仲景把這成功的治療經驗記錄在《傷寒雜病論》中,命名為「蜜煎導方」,這就是我國醫學史上最早使用的肛門栓劑通便法。這種方法和原理至今還被臨床採用,並拓展到其他一些疾病的治療。<ref>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ugykBAAAQBAJ&pg=PA196&lpg=PA196&dq=%E5%BC%B5%E4%BC%AF%E7%A5%96&source=bl&ots=gu7Qd2zd-o&sig=ACfU3U2FDuPH0UsKAXbDBq_uLMOK_WPcLA&hl=zh-TW&sa=X&ved=2ahUKEwi7trepns3hAhWCVLwKHXiyDIs4ChDoATADegQIBxAB#v=onepage&q=%E5%BC%B5%E4%BC%AF%E7%A5%96&f=false</ref>。<br>
=== 首創類心肺復甦術 ===
相傳張仲景有一次出門,看見許多人圍著一個躺在地上的人啼哭。原來這個人是因為經濟因素而上吊自殺,被發現時已經失去呼吸心跳。但張仲景發現這個人上吊時間並不長,就叫旁人找個木板,把這個人放上去,並且用棉被替他保暖。他還找了兩個壯碩的年輕人,一個請他按壓胸部,一個請他拉住病人的雙臂,一起一落地擺動。而張仲景自己就蹲在那個人身邊,抵著他的腰部與腹部,隨著手臂一起一落地起伏,沒多久那個人就逐漸恢復了心跳、呼吸,並清醒過來,這和現在急救中廣泛使用的人工呼吸有異曲同工之妙 。<ref>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WAC.htm</ref>
== 轶事典故 ==
=== 对病下药 ===
=== 张仲景故里 ===
张仲景故里位于中原服装名镇穰东镇的张寨村,东南现立高3米,宽0.65米的“医圣张仲景故里”碑一通,1993年,穰东镇政府划该镇仲景路东端6600平方米,作为张仲景纪念地。外围筑1.5米高透景护拦墙,纪念地内建张仲景纪念塔及医圣宫。塔为齿形四柱,自下而上,逐渐收敛交合为顶。塔顶有转盘彩灯两层,共计塔高30米。塔内耸立10米高的医圣汉白玉塑金雕像,医圣右手握《伤寒杂病论》,左手持中药灵芝。像前设敬拜医圣台。医圣纪念塔下,建医圣宫两层。一层为地宫,占地300平方米,内设医圣:从小立志、茅山求教、研究中草药、针炙八卦传统治疗、发明人工灌肠术、发明人工呼吸术等20尊学习、创作、发明塑像,宫壁皆绘汉画图。医圣宫第二层,建筑面积80平方米。内设医圣长沙大堂行医塑像五尊,晚年著《伤寒杂病论》塑像两尊。一宫壁记载医圣故里简介及医圣宫简介。宫外围,三面建仿古式单层仲景医院。医圣雕像正面一侧,设左右石梯,可拾梯而上至宫顶纪念塔,石梯有石柱、石狮、石栏板构成。两梯下端正中立“医圣故里碑”一通。碑高2.5米、碑后筑有香台。<ref>[5http://health.sohu.com/20150318/n409970590.shtml  医圣张仲景诞辰1865周年 数万民众参加祭拜典礼],搜狐, [2016-1-8]</ref>
=== 主要影响 ===
1,96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