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揭秘唐朝徐敬业反叛快速兵败的原因

增加 9,591 位元組, 1 個月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徐敬业造反</big>''' |- |<center><img src=https://q7.itc.cn/images01/…”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徐敬业造反</big>'''
|-
|<center><img src=https://q7.itc.cn/images01/20240720/b4eba614891146bc951ca87ae9c3c1d5.jpe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q7.itc.cn/images01/20240720/b4eba614891146bc951ca87ae9c3c1d5.jpe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揭秘唐朝徐敬业反叛快速兵败的原因'''徐敬业,唐朝武则天专政时期,扬州叛乱的主谋,至于[[徐敬业]]为什么造反,就要从徐敬业的生平轨迹来分析。

徐敬业是唐朝开国将领李绩的孙子,承袭祖父的英国公爵位,从小就聪明过人,善骑射,有胆识,在唐朝为官,历任太仆少卿,眉州司马,柳州司马,还因为胆识过人而被祖父一言中的,“然而将来败坏我们家的,一定是这个孩子”。<ref>[https://www.gugong.net/zhongguo/tangchao/6303.html 唐朝徐敬业:揭秘唐朝徐敬业反叛快速兵败的原因 故宫历史网] </ref>

话说当年,徐敬业走马上任地方司马一职,听闻地方有土匪为患,大家都很惧怕,而徐敬业一到地方,就自顾自的忙自己的公务,并没有理会严阵以待的土匪,得忙完了,土匪已经回到自己的营地了,于是,徐敬业仅带着两名官员,敲开了土匪营地的大门,对他们首领说,我知道你们当土匪都是被贪官污史害的,现在给你们机会就都散了吧,最后不走的才是真土匪,于是土匪一听,纷纷四散,徐敬业孤身入匪窝,传到祖父李绩的耳中,老人家对自己孙子的胆识是又喜又忧,感慨之下说出那句话来, 这也直接印证也徐敬业为什么造反的深层原因,在因事获罪,被贬为柳州司马后,徐敬业心生不满,和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商量,起兵反武,于是他们在扬州起事,迅速集聚人心。

徐敬业为什么造反除了徐敬业自身性格关系,还与当时的武氏专权,朝廷昏聩有很大关系,内因加外因结合在一起,就促成了徐敬业的叛乱,徐敬业为什么造反就顺理成章的发生了。

唐朝徐敬业为什么那么快兵败

徐敬业,唐朝著名的开国功勋李绩的孙子,因父亲李震早亡,承袭祖父的爵位英国公,历任唐朝的太仆少卿,眉州司马,柳州司马,在公元683年,发动了扬州叛乱。

唐朝徐敬业为什么那么快兵败,首先从起义动机说起,当时公元683年,徐敬业因为坐事牵累,被贬为柳州司马,武则天改朝换制在朝廷中引起震动,有相当多的人不满武氏专权,除敬业也在此列,而被贬官,更是加深了他对武氏专权的不满,在扬州时,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聚会,大家对武氏专权都早已不满,而且都因事贬官,可以说是天涯沦落人,于是他们一致推举徐敬业为起兵反武的主将,在公元683的8月在扬州起事,因为骆宾王满腹才情写就的《为李敬业讨武曌檄》,为起义军集聚了大量的人气,因为匡复李氏江山,是正义的理由,得到了很多的民心,这也是为什么能在短时间起义军扩张到十万人之众的原因。

徐敬业在起义初期有个很好的开头,为什么那么快兵败了,要从他的进攻策略上说起,当时军师魏思温建议徐敬业,直取东都洛阳,让人民看到正义之师就是为了匡复李氏政权,消灭武则天的决心,但是徐敬业听取了另外一位谋士的话,他先攻取有长江之天险,有金陵之帝王气的润、楚二州,这就是徐敬业想自己为王的私心,动机不纯,失了先机,然后,在武则天派大军三十万大军镇压时,又没有能力与之抗衡,于是,徐敬业为什么那么快兵败就再自然不过了。
==徐敬业马腹藏身==

徐敬业,是唐朝开国将领李绩的孙子,因祖上功德,而承袭英国公爵位,后来在公元683年发动了扬州叛乱,公开反对武则天专政,最后在武则天的强力镇压下,身首异处,功败垂城。

徐敬业马腹藏身的故事,流传了千年,话说,徐敬业因为胆识过人 ,而相貌丑陋很不得家人的欢心,特别是祖父,更是担心很有野心的徐敬业会给家族带来灾难,于是在一次家族狩猎中,李绩让徐敬业担任驱赶猎物的角色,待徐敬业只身去驱赶猎物时,便命人放火烧山,秋天的树林异常干燥,火势连成一片,顺势就快要烧到徐敬业身边了,眼看大火逼近,才智过人的除敬业,异常冷静,他把他自己的马杀死,剥开马腹,钻了进去,虽然马腹里炙热难当,但是好歹保住了一条命,当大火烧尽时,李绩上山寻找徐敬业的尸体,却便寻不着,只见徐敬业从烧黑的马身中,一跃而出,血淋淋的一个大活人,李绩见此情景,不得不感叹徐敬业藏身马腹,是天注定不要徐敬业亡,不由仰天长叹,天要绝我徐家,不敢违抗啊,于是,李绩就放任徐敬业的所做所为了,后来,果然如祖父李绩的预料,徐敬业在公元863年,被贬官后,起兵讨武,被武则天平定后,把徐敬业的祖坟平了,而且株连九族,应验了李绩的话。

徐敬业藏身马腹,充分说明了除敬业的才智过人,冷静心狠,胆识超群,这样的性格也是造成了他起兵反叛的内因,终究功败垂成。
==徐敬业叛乱==

徐敬业,唐朝开国将领李绩的孙子,李震的儿子,因为父亲早亡,而直接承袭了祖父的爵位英国公,从小机智过人,善骑射,历任唐朝的太仆少卿,眉州司马,在公元683年,因为坐事获罪,而被贬为柳州司马,于是心生不满,对武则天把持的政权深感不平,于当年,在扬州,伙同一帮同道中人,起兵反叛,史称扬州徐敬业叛乱。

徐敬业叛乱时,身边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大多官场失意,对武氏不满,其中就有李敬猷,魏思温,骆宾五,唐之奇等人,在叛乱前期,骆宾王写了一篇著名的《为李敬业讨武曌檄》,为徐敬业的叛乱行为正名,是为了匡复李氏江山,消除武氏祸乱,徐敬业叛乱是正义之师进行了正义战争。

这篇檄为徐敬业叛乱争取了大量的人气,本来已经有很多人对武氏专权不满,徐敬业迅速结集了十万之众的军队,而朝廷得知后,立即派遣李孝逸率兵三十万讨伐徐敬业,徐敬业听从了手下谋士薛仲璋的意见,先图润、楚二州,不仅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更有金陵王气之象,于是徐敬业叛乱首先占领了润、楚二州,在江南和李逸、黑齿常之展开决战,被对方的三十万大军打得溃不成军,兵败身死,被手下将领王那相砍下头颅,借此投降,至此,徐敬业叛乱在武则天的大力镇压下平定,而扬、润、楚三州已回到朝廷控制下。徐敬业叛乱失败,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徐敬业之历史评价:

《旧唐书》:“敬业不蹈贻谋,至于覆族,悲夫!”

《新唐书》:“及其孙,因民不忍,举兵覆宗。”

李勣:“吾不办此。然破我家者必此儿。”

陈岳:“敬业苟能用魏思温之策,直指河、洛,专以匡复为事,纵军败身戮,亦忠义在焉。而妄希金陵王气,是真为叛逆,不败何待!”

张燧:“敬业举义,魏思温劝其直趋河洛,以匡复为事。此与尹德毅之说萧詧龙敏之献策潞王从珂,皆奇谋也。谚曰:‘败棋有胜着’。惜乎当局者迷耳。”

王夫之:“李敬业起兵讨武氏,所与共事者,[[骆宾王]]、杜求仁、[[魏思温]],皆失职怨望,而非果以中宗之废为动众之忱也。敬业以功臣之裔,世载其奸,窥觎闲隙,朝权不属,怀忿以起,观其取润州、向金陵,以定霸基而应王气,不轨之情,天地鬼神昭鉴而不可欺,徒建鼓以号于天下曰:‘吾为霍子孟、桓君山之歌哭也。’内挟代唐之私,外假存唐之迹,义可取也,则宵人之巧谲,但能淋漓慷慨为忠愤之言,而即佑于天、助于人,天其梦梦、人其胥有耳而无心乎?于是兵败身死,而嗣是以后,四海兆人之众,无有一夫焉为唐悲宗社之沦没,皆曰‘义不可伸,贼不可讨’。天移唐祚,抑将如之何哉!大义之堕,堕于敬业之一檄也,无情之文,巧言破义,贞人之泪,为奸人之诽笑,而日月昏霾,妖狐书啸,复谁与禁之哉?故敬业之败,武氏之资也;敬业之起,宾王之檄,必败之符也。忠臣孝子以无私之志伸不容已之义,虽败虽歼,不患无继我以兴者,唯孤情之在两闲,群蒿絪缊,百衄百折,流血成川,积骸如莽,而不能夺也。群不逞之徒,托义以求盈,而后义绝于人心,悲夫!”

蔡东藩:“徐敬业起兵扬州,苟能用魏思温之策,直指河洛,锐图匡复,即至兵败身亡,犹不失为唐室忠臣,乃始以失职生谋,继以营巢致覆,死不足惜,例以翟义袁粲诸人,且有愧焉。要之私心一起,身名两败,裴炎、徐敬业,皆以一私字误之。”<ref>[https://www.sohu.com/a/794671335_121142037  徐敬业起兵反武则天,神级开局,拥兵10万,为何不到2月就败亡? 搜狐网]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43,19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