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441
次編輯
變更
《'''和沈地官时晹游城西朝天宫韵'''》是一首中国明朝[[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明朝]]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诗词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时期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明朝初期,诗坛上刘基、[[杨基]]、高启等人的作品尚存两宋遗风。然而,随着社会变迁和文化政策的演变,明朝中叶以后的诗词创作开始发生变化<ref>[https://www.sohu.com/a/125868987_176000 诗词大会火了,但中国人应该知道的古诗词常识,你可知?],搜狐,2017-02-09</ref>。
<center>和沈地官时晹游城西朝天宫韵</center>
{{Cquote|
岁晏冰雪至,闭门戒深冬。
穷阴结赑屃,寒气开鸿濛。
岂徒罢游谒,客至出亦慵。
床头抱膝卧,布被围熏笼。
沈侯心神霁,颜色如春融。
十日不一见,何以写我悰。
朅来城西游,杖舄谁与同。
仙踪蹑楼观,帝乐闻笙镛。
巍巍三珠林,中有万岁峰。
俯听尘世喧,众窍号秋蛩。
仰睇逐馀景,流歌溯长风。
邈哉虚无教,古昔圣所攻。
君怀度支计,惜此绘画功。
畴哉百川障,顿使狂澜东。
皇明统六合,声教通蛮戎。
两京郁相望,城阙何葱葱。
龙盘万岭合,虎踞千山重。
我昔往观之,汤池带金墉。
君时在南署,邀我回青骢。
周旂绚日月,汉掌开芙蓉。
层台与列署,照耀当虚空。
逢僧问兜率,访道疑方蓬。
壮怀益磊磈,陋目开昏蒙。
至今肠肾间,尚觉百汇充。
适遭明良运,感激惟寸忠。
尧门辟贤俊,舜法除奸凶。
孰云闾阎幽,上与廊庙通。
君王垂衣坐,百职分卑崇。
峨冠谬通籍,立在明光宫。
愿为千尺萝,附君百丈松。
君今已彊仕,我亦非儿童。
及时不努力,倏忽成老翁。
閒官远书簿,夙夜不在公。
校雠费年月,官长多涵容。
美酝亦可恋,大庖幸相供。
文章本非职,篆刻徒为工。
班超晚投笔,犹得班罴熊。
吾怜功名遂,非慕万户封。
不然赴林壑,此兴颇亦浓。
买田种桑稻,躬耕课奴僮。
缅思太行愿,敛退真吾宗。
知君负经济,我力非寅恭。
论功愧不逮,内省面发红。
误将铅刀钝,欲比镆铘锋。
狂言试倾倒,拍塞已满胸。
君方贾馀勇,逸气凌崆峒。
纷然万丘垤,尽在尘埃中。
勋名唾双手,禄食轻千钟。
平生四方志,慷慨随桑弓。
游观匪独乐,乐事岂易逢。
歌以报君意,我怀安可穷。
|[明代]李东阳}}
==明朝诗词历史==
明朝中叶以后的变化
词风的转变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工商业的兴盛和财富的积聚,享乐之风盛行,加上发达的印刷业为文学作品的传播提供了便利,《[[花间集]]》、《草堂诗余》等词集迎合了明人崇艳尚情、追求婉媚的审美心理而独盛一时,整个词坛被绮丽婉约、香艳淫靡的风气所笼罩,词风日下,日趋凋敝。
戏曲和小说的兴起
相比之下,[[戏曲]]和小说的形式更自由活泼,更易于反映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其语言的通俗浅近更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印刷业的空前发达又为通俗文学的广泛流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ref>[https://www.sohu.com/a/760462514_121124009 【公基常识】我国古代文学流派 ],搜狐,2024-02-27</ref>。
明朝末期的诗词复兴
尽管明朝中叶以后的诗词创作整体上呈现出衰落的态势,但在明朝末期,依然有一些[[诗人]]努力振兴诗词,如陈子龙、夏完淳、屈大均、王夫之等人的出现,为明末词坛抹上一层亮色,为清代词的复兴开风气之先。
综上所述,明朝时期的诗词创作并非一直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虽然初期和末期有些许亮点,但整体来看,明朝的诗词创作并没有达到前代或后代那样的高峰。明朝的文化[[政策]]、[[经济]]环境以及社会风气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诗词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和影响。
==参考文献==
[[Category:850 各地方文學;各民族文學;各體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