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86
次編輯
變更
丑行
,新条目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C8F8F " align= center| '''<big>丑行</big>'''
|-
|<center><img src=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18/24eac63b4ed04ce98b97ec679feddac0.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314909627_120138062 来自 搜狐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丑行
别名:
小花脸,三花脸
分类:
文丑、武丑
来源:
京剧
代表作:
《小放牛》
|}
'''丑行''',俗称"小花脸"。因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故而以"丑"为名。又因和净行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又称"三花脸"。<ref>[https://www.sohu.com/a/314909627_120138062 丑行:请不要误解,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 搜狐 2019-05-19</ref>
== 京剧术语 ==
丑行的"丑"是指扮相不俊美,并非专指品质上的丑恶。丑行扮演的角色既有阴险狡诈的人物,也有正直善良的形象。丑行分为[[文丑]]、[[武丑]]两种。
== 分类 ==
'''文丑'''
[[京剧]]中的各类诙谐人物均由文丑扮演。文丑分为方巾丑、袍带丑、茶衣丑、巾子丑、彩旦等。方巾丑主要扮演头戴方巾的文人,包括儒生、[[书吏]]、[[谋士]]、塾师等各种身分职业,如《群英会》中的[[蒋干]]、《乌龙院》中的张文远等。袍带丑扮演做官的人物,文官、武官、正面人物、反面人物都有,如《审头刺汤》中的汤勤、《棋盘山》 中的[[程咬金]]、《昭君出塞》中的王龙等。茶衣丑扮演各种行业的下层劳动人民,因身穿短蓝布褂子(茶衣)而得名,如《秋江》中的艄公,《武松打虎》中的酒保、《小放牛》中的牧童等。巾子丑介乎于方巾丑和茶衣丑之间,表演风格比茶衣丑略微严谨一些,如《连升店》中的店主东、《女起解》中的崇公道等。彩旦,又称"丑婆子",是由丑行扮演的妇女,如《拾玉镯》中的刘妈妈等。
'''武丑'''
俗称"开口跳",扮演擅长武艺、性格机警、语言幽默的男性人物。武丑既注重翻跳武技,也讲究口齿清楚有力。如《三岔口》中的刘利华、《三盗九龙杯》中的杨香武、《雁翎甲》中的时迁等。 (三)应工、反串及其他京剧剧目中的哪一个角色由哪一个行当的演员来扮演,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有时也偶有突破,即这一行当的演员去扮演非本行当的角色,这种情况可以分为"应工"和"反串"两种。
所谓应工,是演员本来常演这一行当的角色,有时也突破行当去串演非本行的其他角色,这种串行演出一旦形成惯例,便称为"应工",应工是由长期的习惯做法而形成的,是从习惯上制定下来的规矩,如生行应工时要演花脸戏,如《白良关》中的尉迟宝林、《打龙棚》中的郑子明、《双包案》中的假包公等;旦行应工时要演一些小王子戏,如《取成都》中的刘循、《盗宗卷》中的张秀玉、《罗成叫关》中的罗春等;净行应工时要演老生戏,如《逍遥津》中的[[司马懿]]、《四进士》中的杨春等;架子花脸应工时要演丑角戏,如《四郎探母》中的大国舅、《打面缸》中的大老爷等。
由于应工的缘故,便形成了不同行当互演的戏,俗称"两门抱"的戏。互演之戏,就是一个人物角色可由两个不同行当演员扮演。如《清风亭》中的贺氏,老旦和丑行均可扮演,《打龙袍》中的陈琳,老生、老旦或丑行均可扮演。诸如此类的互演之戏,一旦被派演,各行当演员都不许推辞。
== 参考来源 ==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
|-
| style="background: #BC8F8F " align= center| '''<big>丑行</big>'''
|-
|<center><img src=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18/24eac63b4ed04ce98b97ec679feddac0.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314909627_120138062 来自 搜狐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丑行
别名:
小花脸,三花脸
分类:
文丑、武丑
来源:
京剧
代表作:
《小放牛》
|}
'''丑行''',俗称"小花脸"。因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故而以"丑"为名。又因和净行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又称"三花脸"。<ref>[https://www.sohu.com/a/314909627_120138062 丑行:请不要误解,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 搜狐 2019-05-19</ref>
== 京剧术语 ==
丑行的"丑"是指扮相不俊美,并非专指品质上的丑恶。丑行扮演的角色既有阴险狡诈的人物,也有正直善良的形象。丑行分为[[文丑]]、[[武丑]]两种。
== 分类 ==
'''文丑'''
[[京剧]]中的各类诙谐人物均由文丑扮演。文丑分为方巾丑、袍带丑、茶衣丑、巾子丑、彩旦等。方巾丑主要扮演头戴方巾的文人,包括儒生、[[书吏]]、[[谋士]]、塾师等各种身分职业,如《群英会》中的[[蒋干]]、《乌龙院》中的张文远等。袍带丑扮演做官的人物,文官、武官、正面人物、反面人物都有,如《审头刺汤》中的汤勤、《棋盘山》 中的[[程咬金]]、《昭君出塞》中的王龙等。茶衣丑扮演各种行业的下层劳动人民,因身穿短蓝布褂子(茶衣)而得名,如《秋江》中的艄公,《武松打虎》中的酒保、《小放牛》中的牧童等。巾子丑介乎于方巾丑和茶衣丑之间,表演风格比茶衣丑略微严谨一些,如《连升店》中的店主东、《女起解》中的崇公道等。彩旦,又称"丑婆子",是由丑行扮演的妇女,如《拾玉镯》中的刘妈妈等。
'''武丑'''
俗称"开口跳",扮演擅长武艺、性格机警、语言幽默的男性人物。武丑既注重翻跳武技,也讲究口齿清楚有力。如《三岔口》中的刘利华、《三盗九龙杯》中的杨香武、《雁翎甲》中的时迁等。 (三)应工、反串及其他京剧剧目中的哪一个角色由哪一个行当的演员来扮演,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有时也偶有突破,即这一行当的演员去扮演非本行当的角色,这种情况可以分为"应工"和"反串"两种。
所谓应工,是演员本来常演这一行当的角色,有时也突破行当去串演非本行的其他角色,这种串行演出一旦形成惯例,便称为"应工",应工是由长期的习惯做法而形成的,是从习惯上制定下来的规矩,如生行应工时要演花脸戏,如《白良关》中的尉迟宝林、《打龙棚》中的郑子明、《双包案》中的假包公等;旦行应工时要演一些小王子戏,如《取成都》中的刘循、《盗宗卷》中的张秀玉、《罗成叫关》中的罗春等;净行应工时要演老生戏,如《逍遥津》中的[[司马懿]]、《四进士》中的杨春等;架子花脸应工时要演丑角戏,如《四郎探母》中的大国舅、《打面缸》中的大老爷等。
由于应工的缘故,便形成了不同行当互演的戏,俗称"两门抱"的戏。互演之戏,就是一个人物角色可由两个不同行当演员扮演。如《清风亭》中的贺氏,老旦和丑行均可扮演,《打龙袍》中的陈琳,老生、老旦或丑行均可扮演。诸如此类的互演之戏,一旦被派演,各行当演员都不许推辞。
== 参考来源 ==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