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10
次編輯
變更
陆平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陆平</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陆平</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_larger/1999/213884604.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1/3cg5dk7ds1r0apb.html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陆平(1914年11月15日-2002年11月28日),原名刘志贤,又名卢荻,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二、三次会议新闻发言人。曾任北京大学校长<ref>[https://www.xsg.pku.edu.cn/details/1572.html 陆平校长与拼搏的年代 ],北京大学, 2020-04-01</ref>。
陆平任职北大校长期间,主持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增设了生物、物理、计算技术、西班牙语等十多个学科,创建了十三陵等几个理科教学基地。
2002年11月28日,陆平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ref>[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1/3cg5dk7ds1r0apb.html 陆平 ],名人简历网</ref>。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北京大学原校长
别 名 ----原名刘志贤,又名卢荻
出生地点----吉林长春
出生日期----1914年11月15日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逝世日期----2002年11月28日
入党时间----1933年
==目录==
'''1人物生平''' 人物经历 人物逝世 '''2个人生活 3主要成就 4人物评价'''
==人物生平==
===人物经历===
1914年11月15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西南40里的新立城(现为新立屯)。
1921年,陆平一家迁到长春市自强街居住,其就读于长春市自强学校。
1930年2月,陆平初中毕业后,到沈阳东北大学附中文科班读高中。
1933年2月,陆平在吉林市省立第一师范学习期间,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CY),旋即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担任共青团吉林市特别支部宣传委员兼西区书记。5月,为躲避敌伪追捕,陆平辗转至北平,后在河北省“革命共济会”任秘书。
1934年8月,陆平化名卢获,以英文100分及中文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文学院教育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陆平投身抗日救亡,先后来到济南和太原,担任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全国总队组织部长。
1938年12月到1940年10月,陆平担任中共晋察冀北方分局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
1941年6月到1943年3月,陆平担任平西地委常委、宣传部长,1945年后任平北地委副书记、书记。抗战胜利后,陆平转入军队,先是在地方部队冀察军区政治部当主任,后任察哈尔军区政治部主任。
随着战争规模扩大,陆平于1947年12月调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
1948年12月,陆平调任华北局青委书记。
1949年5月10日,陆平当选为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全国委员会正式委员;同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青工部副部长。6月,当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青工部长;6月15日,担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全国铁道工作委员会书记。9月20日,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10月5日,当选为中苏友好协会总会理事。
1950年7月7日,陆平当选为政府铁道部政治部主任。
1954年11月,陆平担任铁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1957年10月,陆平调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
1960年3月28日,陆平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
1966年,陆平遭“文革”“全国第一张大字报”及“评论员文章”等的诬陷,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并被群众专政。
1975年专政被解除,先后任七机部(后改为航天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会常委。
1995年离休。
中国罗马尼亚友好协会会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二、三次会议新闻发言人。
===人物逝世===
2002年11月28日,陆平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个人生活==
兄弟:原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刘居英
女儿:陆莹
==主要成就==
'''对北大的师资培养'''
在关于1960年任务的报告中,陆平指出,“建立一支强大的又红又专的师资队伍,是巩固党的领导,建设共产主义大学的一个关键的问题。”为了尽快建立起这支又红又专的师资队伍,陆平认为首先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强烈意志,”来克服业务基础差,物质条件差等不利因素,勇往直前;其次是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认真读书,从书本上学习;另一方面,积极参加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从实践中学习。”努力成为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完全的知识分子”。第三,他强调提倡老中青年教师互相帮助,集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要求“克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喜欢单干、害怕集体生活,不能接受纪律性和组织性等旧习惯”。他还重视青年教师的使用和培养,表扬了成立不久的无线电电子学系:该系教师平均年龄只有26岁,但他们开出了《讯息论》等反映当时最前沿的科技水平的课程,并完成了具有先进水平的自动扫描电离层观测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等科研项目。
1963年4月6日,陆平又在全校教师及有关干部大会上专门做了“关于师资培养问题”的报告。再次明确指出“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水平,是我校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水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希望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努力,使我们学校成为具有世界现代科学水平的最先进的大学之一。”在这里他提出了把北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是教师的见解。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陆平提出了具体建议:一、从工作需要和教师现有业务水平出发,确定业务提高的要求和步骤。对于青年教师,他指出“要加强严格的基本训练,力求把根基打扎实。”并在有经验教师的指导下有步骤有计划地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中年教师则要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培养自己的学术专长,又要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和指导青年教师,是特别重要的力量。学术造诣深的老年教师,则应充分发挥学术专长,有较多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培养中青年教师和指导研究生工作。二、教师的进修提高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具体工作入手,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循序渐进,要克服和防止贪多、贪大、急于求成,不愿做具体工作等不良情绪。强调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教学、科研实践和主要依靠个人努力,并与老教师的指导和集体的互助结合起来。接受指导的教师要尊重有经验的教师,虚心向导师学习;导师则应把培养青年教师做为自己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把自己的学术专长和经验无保留地传授给指导对象,同时严格要求他们。陆平校长还特别强调了在遇到学术上的不同观点时“大家应根据追求真理、服从真理的精神,和百家争鸣的方针进行讨论”,不应一言堂。但如果某些学术问题需要做出决定,而经过讨论意见仍难一致时,“导师有权做决定。”
'''在北大的干部选拔'''
《高校六十条》规定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为了保证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北大党委还大抓了干部训练,受训人员包括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以上的干部,分批分期对全校处在工作一线的干部进行训练,以保证学校中心工作的顺利完成。
除对一线干部训练外,还加强了校级的领导力量。陆平选择任用了哲学家、佛学史家汤用彤教授,爱因斯坦相对论讨论班成员、物理学家周培源教授,历史学家翦伯赞教授,化学家傅鹰教授,理论物理学家王竹溪教授,语言文字学家魏建功教授等做为副校长,协助校长抓教学和科研工作。这些位副校长都是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后来称院士),都有代表性的学术创建,是所在学科的英杰人物,而且都从事高等教育多年,是高教战线的行家里手,由他们协助校长抓教学抓科研其效果是指日可待的。校长选择任用大批著名学者作助手,可见校长贯彻教学为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心,以及知人善任的眼光。
'''教学方式的改革'''
1962年中共中央的“七千人大会”,和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科学工作会议、全国戏剧创作会议等给全国人民以巨大鼓舞。当年全国上下一心想急起直追,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忘记了“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然而“过犹不及”,根据全国反映的情况,1964年2月13日(夏历甲辰年正月初一),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了教育工作座谈会(通常称“春节座谈会”),参加人员有刘少奇、邓小平、彭真、郭沫若、章士钊、杨秀峰、蒋南翔、陆平等16人,包括了从国家主席、教育部长、科学院院长到北大、清华两校校长。可见中央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会议的主旨是学制要缩短,课程要少而精、减轻师生负担,以利德智体全面发展。陆平校长回校后立即传达贯彻座谈会精神,一时间减轻学生负担,贯彻“少而精”成了学校的主旋律。理科、文科分别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贯彻“少而精”的问题。陆平校长提出总的要求是“态度积极,步骤稳妥,方法对头。”在“理科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会”上陆平校长谈了课程太重,注入式教学方法等原因造成学生负担过重,要求提高教师水平,实行启发式避免注入式教学,贯彻少而精等。此后全校开展了摆成绩、摆进步、摆经验,找差距、找原因,定措施的“三摆二找一定”活动,使学校活动进入了一个比较正常的新阶段。
==人物评价==
陆平重视教学,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尊重和爱护知识分子。他主持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增设了生物、物理、计算技术、声学、西班牙语等十多个专业学科,创建了十三陵等几个理科教学基地。他重视并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着手创建了北大附中,组织开展了胰岛素、微电子等十多项前沿科学的研究。他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清华、北大科研联手合作。他还领导制定了北京大学十年自然科学发展纲要,确定了重点发展的科研项目和学科。[17]他力所能及地抵制“左”的错误路线和错误思潮,明确提出不要再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要再提‘白专’概念,而要提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要做既有文化又有科学知识的劳动者”。
在他的努力下,北大发展了一批教授党员,使一批知识分子骨干进入到各级领导岗位。在北大工作期间正值我国三年困难时期,他关心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开设了华侨师生食堂、教授食堂。他把自己本应享受的高干补贴让给年老体弱的同志,自己却得了浮肿病。为了保护知识分子,他强调要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他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直至“文革爆发”,受到打击迫害。陆平同志一生光明磊落,清正廉洁。他总是把人民的利益、党的利益摆在首位,注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尚空谈,敢于直言。他工作作风扎实,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同志,廉洁奉公,从不贪图个人名利。
“他一个人默默地来到这个世界,一生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陆平之女陆微 评)
“历史是对人最好的鉴定,陆平同志就是一位久经考验、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值得所有人去学习。”(原国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珮云 评)
“作为那个特殊时代的北大校长,陆平同志不仅做出了时代的贡献,而且还承受了时代的苦难,但是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北大呕心沥血,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殚精竭虑,这种精神力量必将鼓舞着后来的北大人去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原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 评)
“在北大担任领导期间,他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尊重和爱护知识分子,有力地推进了北大各项事业的发展。”(北京大学新闻网 评)
“陆平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是充满了热情与理想的一生。”(《人民日报》 评)
我和陆平在平西朝夕相处的两三年时间里,感到他为人正派、耿直、考虑问题周到、办事认真稳妥,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和影响力。 (李德仲 评)
“在近七十年的革命岁月里,他对党和人民革命事业作出了很多贡献。在十年文革中他遭受了无法忍受的凌辱和迫害,然而在政协工作时,他从无半句谈及自己的贡献,更绝口不提文革中身心所受的摧残,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陆平同志从青年时期就坚信社会主义,并终身为之而奋斗。在斗争实践中,他不断提高和加深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并在坎坷的经历中不懈地身体力行。直到陆平同志病危时,仍在关心我国改革开放进展的前景,坚信社会主义一定会在大地上取得最后胜利。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陆平同志给后人留下的是深深的怀念和无比的激励。”(周绍铮 宋德敏 朱作霖 卫宏 杨续先 张永年 张建安 林安娣 评)
==参考来源==
[[Category:企业管理人物]]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陆平</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_larger/1999/213884604.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1/3cg5dk7ds1r0apb.html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陆平(1914年11月15日-2002年11月28日),原名刘志贤,又名卢荻,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二、三次会议新闻发言人。曾任北京大学校长<ref>[https://www.xsg.pku.edu.cn/details/1572.html 陆平校长与拼搏的年代 ],北京大学, 2020-04-01</ref>。
陆平任职北大校长期间,主持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增设了生物、物理、计算技术、西班牙语等十多个学科,创建了十三陵等几个理科教学基地。
2002年11月28日,陆平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ref>[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1/3cg5dk7ds1r0apb.html 陆平 ],名人简历网</ref>。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北京大学原校长
别 名 ----原名刘志贤,又名卢荻
出生地点----吉林长春
出生日期----1914年11月15日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逝世日期----2002年11月28日
入党时间----1933年
==目录==
'''1人物生平''' 人物经历 人物逝世 '''2个人生活 3主要成就 4人物评价'''
==人物生平==
===人物经历===
1914年11月15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西南40里的新立城(现为新立屯)。
1921年,陆平一家迁到长春市自强街居住,其就读于长春市自强学校。
1930年2月,陆平初中毕业后,到沈阳东北大学附中文科班读高中。
1933年2月,陆平在吉林市省立第一师范学习期间,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CY),旋即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担任共青团吉林市特别支部宣传委员兼西区书记。5月,为躲避敌伪追捕,陆平辗转至北平,后在河北省“革命共济会”任秘书。
1934年8月,陆平化名卢获,以英文100分及中文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文学院教育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陆平投身抗日救亡,先后来到济南和太原,担任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全国总队组织部长。
1938年12月到1940年10月,陆平担任中共晋察冀北方分局青年工作委员会书记。
1941年6月到1943年3月,陆平担任平西地委常委、宣传部长,1945年后任平北地委副书记、书记。抗战胜利后,陆平转入军队,先是在地方部队冀察军区政治部当主任,后任察哈尔军区政治部主任。
随着战争规模扩大,陆平于1947年12月调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政治部主任。
1948年12月,陆平调任华北局青委书记。
1949年5月10日,陆平当选为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全国委员会正式委员;同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青工部副部长。6月,当选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青工部长;6月15日,担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全国铁道工作委员会书记。9月20日,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10月5日,当选为中苏友好协会总会理事。
1950年7月7日,陆平当选为政府铁道部政治部主任。
1954年11月,陆平担任铁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1957年10月,陆平调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
1960年3月28日,陆平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
1966年,陆平遭“文革”“全国第一张大字报”及“评论员文章”等的诬陷,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并被群众专政。
1975年专政被解除,先后任七机部(后改为航天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会常委。
1995年离休。
中国罗马尼亚友好协会会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二、三次会议新闻发言人。
===人物逝世===
2002年11月28日,陆平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个人生活==
兄弟:原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刘居英
女儿:陆莹
==主要成就==
'''对北大的师资培养'''
在关于1960年任务的报告中,陆平指出,“建立一支强大的又红又专的师资队伍,是巩固党的领导,建设共产主义大学的一个关键的问题。”为了尽快建立起这支又红又专的师资队伍,陆平认为首先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强烈意志,”来克服业务基础差,物质条件差等不利因素,勇往直前;其次是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认真读书,从书本上学习;另一方面,积极参加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从实践中学习。”努力成为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完全的知识分子”。第三,他强调提倡老中青年教师互相帮助,集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要求“克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喜欢单干、害怕集体生活,不能接受纪律性和组织性等旧习惯”。他还重视青年教师的使用和培养,表扬了成立不久的无线电电子学系:该系教师平均年龄只有26岁,但他们开出了《讯息论》等反映当时最前沿的科技水平的课程,并完成了具有先进水平的自动扫描电离层观测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等科研项目。
1963年4月6日,陆平又在全校教师及有关干部大会上专门做了“关于师资培养问题”的报告。再次明确指出“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水平,是我校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水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希望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努力,使我们学校成为具有世界现代科学水平的最先进的大学之一。”在这里他提出了把北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是教师的见解。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陆平提出了具体建议:一、从工作需要和教师现有业务水平出发,确定业务提高的要求和步骤。对于青年教师,他指出“要加强严格的基本训练,力求把根基打扎实。”并在有经验教师的指导下有步骤有计划地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中年教师则要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培养自己的学术专长,又要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和指导青年教师,是特别重要的力量。学术造诣深的老年教师,则应充分发挥学术专长,有较多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培养中青年教师和指导研究生工作。二、教师的进修提高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具体工作入手,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循序渐进,要克服和防止贪多、贪大、急于求成,不愿做具体工作等不良情绪。强调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通过教学、科研实践和主要依靠个人努力,并与老教师的指导和集体的互助结合起来。接受指导的教师要尊重有经验的教师,虚心向导师学习;导师则应把培养青年教师做为自己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把自己的学术专长和经验无保留地传授给指导对象,同时严格要求他们。陆平校长还特别强调了在遇到学术上的不同观点时“大家应根据追求真理、服从真理的精神,和百家争鸣的方针进行讨论”,不应一言堂。但如果某些学术问题需要做出决定,而经过讨论意见仍难一致时,“导师有权做决定。”
'''在北大的干部选拔'''
《高校六十条》规定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为了保证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北大党委还大抓了干部训练,受训人员包括党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以上的干部,分批分期对全校处在工作一线的干部进行训练,以保证学校中心工作的顺利完成。
除对一线干部训练外,还加强了校级的领导力量。陆平选择任用了哲学家、佛学史家汤用彤教授,爱因斯坦相对论讨论班成员、物理学家周培源教授,历史学家翦伯赞教授,化学家傅鹰教授,理论物理学家王竹溪教授,语言文字学家魏建功教授等做为副校长,协助校长抓教学和科研工作。这些位副校长都是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后来称院士),都有代表性的学术创建,是所在学科的英杰人物,而且都从事高等教育多年,是高教战线的行家里手,由他们协助校长抓教学抓科研其效果是指日可待的。校长选择任用大批著名学者作助手,可见校长贯彻教学为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心,以及知人善任的眼光。
'''教学方式的改革'''
1962年中共中央的“七千人大会”,和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科学工作会议、全国戏剧创作会议等给全国人民以巨大鼓舞。当年全国上下一心想急起直追,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忘记了“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然而“过犹不及”,根据全国反映的情况,1964年2月13日(夏历甲辰年正月初一),毛泽东主席主持召开了教育工作座谈会(通常称“春节座谈会”),参加人员有刘少奇、邓小平、彭真、郭沫若、章士钊、杨秀峰、蒋南翔、陆平等16人,包括了从国家主席、教育部长、科学院院长到北大、清华两校校长。可见中央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会议的主旨是学制要缩短,课程要少而精、减轻师生负担,以利德智体全面发展。陆平校长回校后立即传达贯彻座谈会精神,一时间减轻学生负担,贯彻“少而精”成了学校的主旋律。理科、文科分别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贯彻“少而精”的问题。陆平校长提出总的要求是“态度积极,步骤稳妥,方法对头。”在“理科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会”上陆平校长谈了课程太重,注入式教学方法等原因造成学生负担过重,要求提高教师水平,实行启发式避免注入式教学,贯彻少而精等。此后全校开展了摆成绩、摆进步、摆经验,找差距、找原因,定措施的“三摆二找一定”活动,使学校活动进入了一个比较正常的新阶段。
==人物评价==
陆平重视教学,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尊重和爱护知识分子。他主持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增设了生物、物理、计算技术、声学、西班牙语等十多个专业学科,创建了十三陵等几个理科教学基地。他重视并加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着手创建了北大附中,组织开展了胰岛素、微电子等十多项前沿科学的研究。他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清华、北大科研联手合作。他还领导制定了北京大学十年自然科学发展纲要,确定了重点发展的科研项目和学科。[17]他力所能及地抵制“左”的错误路线和错误思潮,明确提出不要再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要再提‘白专’概念,而要提又红又专,德智体全面发展,要做既有文化又有科学知识的劳动者”。
在他的努力下,北大发展了一批教授党员,使一批知识分子骨干进入到各级领导岗位。在北大工作期间正值我国三年困难时期,他关心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开设了华侨师生食堂、教授食堂。他把自己本应享受的高干补贴让给年老体弱的同志,自己却得了浮肿病。为了保护知识分子,他强调要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他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直至“文革爆发”,受到打击迫害。陆平同志一生光明磊落,清正廉洁。他总是把人民的利益、党的利益摆在首位,注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尚空谈,敢于直言。他工作作风扎实,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同志,廉洁奉公,从不贪图个人名利。
“他一个人默默地来到这个世界,一生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陆平之女陆微 评)
“历史是对人最好的鉴定,陆平同志就是一位久经考验、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值得所有人去学习。”(原国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珮云 评)
“作为那个特殊时代的北大校长,陆平同志不仅做出了时代的贡献,而且还承受了时代的苦难,但是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北大呕心沥血,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殚精竭虑,这种精神力量必将鼓舞着后来的北大人去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原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 评)
“在北大担任领导期间,他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尊重和爱护知识分子,有力地推进了北大各项事业的发展。”(北京大学新闻网 评)
“陆平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是充满了热情与理想的一生。”(《人民日报》 评)
我和陆平在平西朝夕相处的两三年时间里,感到他为人正派、耿直、考虑问题周到、办事认真稳妥,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和影响力。 (李德仲 评)
“在近七十年的革命岁月里,他对党和人民革命事业作出了很多贡献。在十年文革中他遭受了无法忍受的凌辱和迫害,然而在政协工作时,他从无半句谈及自己的贡献,更绝口不提文革中身心所受的摧残,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陆平同志从青年时期就坚信社会主义,并终身为之而奋斗。在斗争实践中,他不断提高和加深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并在坎坷的经历中不懈地身体力行。直到陆平同志病危时,仍在关心我国改革开放进展的前景,坚信社会主义一定会在大地上取得最后胜利。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陆平同志给后人留下的是深深的怀念和无比的激励。”(周绍铮 宋德敏 朱作霖 卫宏 杨续先 张永年 张建安 林安娣 评)
==参考来源==
[[Category:企业管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