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
次編輯
變更
温斯顿·丘吉尔
,無編輯摘要
<p style="text-indent:2em;">1881年,7岁的丘吉尔被送入一个贵族子弟学校读书,丘吉尔是学校中最顽皮、最贪吃、成绩最差的学生之一,因此经常遭到老师的体罚,后来不得不转学到另一所学校。
<p style="text-indent:2em;">1888年,丘吉尔进入仅次于伊顿公学的哈罗公学就读,但是成绩依然不佳,虽然丘吉尔的学习成绩不好,可是他后来之所以成功,关键取决于他的综合素质,伦道夫勋爵于是决定在儿子丘吉尔毕业后将他送到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
<p style="text-indent:2em;">1893年8月,丘吉尔进入该校的骑兵专业学习。
<p style="text-indent:2em;">1895年,丘吉尔政坛上不得志的父亲早逝。
<p style="text-indent:2em;">1895年2月,丘吉尔从军校毕业,被分配到第四骠骑兵团任中尉。
<p style="text-indent:2em;">1895年11月,历经了战火,身怀一枚西班牙红十字勋章的丘吉尔回到英国,古巴之旅使丘吉尔爱上写作和记者的生活。
<p style="text-indent:2em;">1896年,丘吉尔随部队调往印度,在那里他有时间阅读大量的历史、哲学作品。一年后印度北部部落爆发了反抗英军的武装起义,得知消息后丘吉尔立即请了假,以《加尔各答先驱报》和《每日电讯报》记者的身份采访了英国的军事行动,他在向两张报纸所发出的稿件的基础上再加入自己收集到的其他资料,写出了第一部著作《马拉坎德野战军纪实》。
<p style="text-indent:2em;">1898年《 [[ 马拉坎德野战军纪实 ]] 》在英国出版,之后相继出版了小说《 [[ 萨伏罗拉 ]] 》、有关英国和苏丹战争的《 [[ 河上的战争 ]] 》。
<p style="text-indent:2em;">1899年9月,已经辞去军职的丘吉尔以《晨邮报》记者的身份前往南非,采访英布战争。在随英军士兵行进途中被后成为南非总理的史末资所俘虏,丘吉尔虽然是随军记者,但是因其携带武器并参加战斗,布尔人拒绝释放他。
<p style="text-indent:2em;">1899年12月,丘吉尔极为大胆地独自一人越狱成功,在当地一个英国侨民的帮助下逃到了洛伦索-马贵斯(今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的英国领事馆。这一事件使得他在英国的名声大噪;1900年3月,又经历了几次战斗的丘吉尔终于回到英国,通过越狱事件而闻名全国的丘吉尔决定抓住机会,从此踏入政坛。
== 教育经历 ==
<p style="text-indent:2em;"> 时间 学校
<p style="text-indent:2em;">1906年自由党上台,丘吉尔获任命为殖民地事务部次官,在任内最重要的成就是推动南非取得自治地位。
<p style="text-indent:2em;">1908年,阿斯奎斯首相上台,丘吉尔被任命为商务大臣,正式进入内阁,任内推动了强制性工人失业和伤残保险,并阻挠海军增加财政预算。
<p style="text-indent:2em;">1908年9月2日,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与出生贵族却家境贫寒的克莱门蒂娜·霍齐尔结婚,大约 有<p style="text-indent:2em;">1400 有1400 人出席了婚礼,国王还向这对新人赠送了一根刻有马尔巴罗家族族徽的手杖。
<p style="text-indent:2em;">1910年丘吉尔出任内政大臣,在监狱改革等方面做出了贡献,由于当面对工人游行罢工时采取的毫不手软的态度而遭到指责,最著名的一次行动是发生在1911年1月他下令军警镇压罢工和游行活动即著名的“塞德奈街杀戮事件”,当警方得知有一伙东欧无政府主义者抢劫了一家珠宝店后,丘吉尔亲自到达现场指挥包围行动,调动了大炮、军队进行镇压。
<p style="text-indent:2em;">1911年10月25日,丘吉尔与麦肯纳交换职务,转任海军大臣。
<p style="text-indent:2em;">1938年9月30日,慕尼黑会议结束,英法两国接受了希特勒的要求,迫使捷克从10月1日起撤军,否则战争一旦爆发英法将不会支援捷克。在议会,只有丘吉尔等少数人还在抨击绥靖政策,他称“我们已经遭到一次完全、彻底的失败”。他的发言引起一片抗议之声,但丘吉尔还是在嘘声中结束了自己的演讲。由于其反对绥靖政策的立场,丘吉尔还曾一度遭到自己选区的保守党党部弹劾动议,最终以3比2的信任票保住自己的议席。
<p style="text-indent:2em;">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丘吉尔将二战称为“非必然的战争”,认为这次战争原本在开始时就可以轻易制止,但因英国人民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让坏人重新武装”。
<p style="text-indent:2em;">1940年5月8日,张伯伦向国王提出辞呈,并建议由丘吉尔组阁。
<p style="text-indent:2em;">1940年5月10日下午6时,国王召见丘吉尔令其组阁。一小时后丘吉尔会见工党领袖艾德礼,邀请工党加入内阁并获得支持。
<p style="text-indent:2em;">1942年8月丘吉尔亲自访问莫斯科,向斯大林保证盟军很快就会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减轻苏联独自面对德军的压力。
<p style="text-indent:2em;">1943年11月,丘吉尔与罗斯福以及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做出了敦促日本归还中国领土台湾、澎湖列岛以及钓鱼岛等的决定。
== 重任首相 ==
<p style="text-indent:2em;">1951年的大选中,保守党重夺政权,丘吉尔再度出任首相。
<p style="text-indent:2em;">1953年,伊丽莎白二世即位,授予丘吉尔最高荣誉嘉德勋章,并有意封丘吉尔为伦敦公爵以表彰其为英国所做出的贡献,但最终丘吉尔接受了其子伦道夫的建议,拒绝了伦敦公爵的封号。
<p style="text-indent:2em;">1953年12月10日,丘吉尔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精通历史和传记的艺术以及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类价值的光辉演说。” 同月,参加英、美、法三国首脑百慕大会议。 <ref>[https://www.163.com/war/article/6648AORJ00014DE3.html 铁血首相丘吉尔],网易新闻</ref>
==晚年生活==
<p style="text-indent:2em;">1954年11月30日,丘吉尔八十岁华诞,议会两院在西敏寺为他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p style="text-indent:2em;">955 1955 年4月5日,丘吉尔因健康原因而辞职,当他走出唐宁街10号首相府官邸时他吸着雪茄,打出有名的“V”手势向群众致意,然后就坐上汽车,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离去。
<p style="text-indent:2em;">1959年11月,丘吉尔继承了“下院之父”的称号。
<p style="text-indent:2em;">1960年,剑桥大学设立丘吉尔学院,以纪念丘吉尔。
<p style="text-indent:2em;">1964年底,丘吉尔喜庆90华诞,BBC为他的生日制作了特别节目。11月30日,丘吉尔收到了六万多封贺信和贺电,以及许多贺礼,其中包括伊丽莎白二世送来的鲜花。<p style="text-indent:2em;">1965年1月24日,丘吉尔因中风去世 ,享年91岁 。 英国政府为 丘吉尔 举行了国葬。他 的灵柩在西敏寺停放,供民众吊唁 ,议会也休会三天;灵柩由议会议长和3名政党领袖,以及国防和海陆空参谋长守护,大约有32万民众前来向丘吉尔致敬。1月30日,英国政府为他举行的国葬在圣保罗大教堂进行 。 伊丽莎白二世和王室成员打破惯例,出席葬礼。包括法国总统、西德总理、苏联元帅、美国前总统和日本前首相等几十位外国政要和社会名流也参与了国葬仪式。根据丘吉尔的遗愿,仪式结束后,灵柩用游艇运到滑铁卢火车站,在那里鸣礼炮19响, 然后用火车把灵柩运到他的 家乡伍德斯托克镇。 <p style="text-indent:2em;">丘吉尔的一位战时秘书在回忆他的最后历程时,充满感情地写道:<p style="text-indent:2em;">我从火车车窗向外望去,两个孤零零的身影生动地向我展示了丘吉尔在普通民众心目中的地位:第一个人身穿王家空军的旧制服,站在房顶的平台上立正敬礼;另一位普通的农民站在离路轨几百码远的田野里,他停下了手中的农活,脱帽肃立,低头默哀。 <p style="text-indent:2em;">最终,丘吉尔长眠于 出生地布伦海姆 宫 官 附近的布雷顿教堂公墓中,与 他的 父母亲葬在一起。
== 政治举措 ==
<p style="text-indent:2em;">三环外交在二战前,丘吉尔反对绥靖政策,战时与美国结成特殊关系,战后又在意识形态领域反苏反共,并设计了“三环外交”。其对外政策对英国外交政策产生了延续至今的影响。
<p style="text-indent:2em;">英联邦和帝国是“三环外交”政策的第一环,也是英国保持大国实力的倚重力量。因而丘吉尔政府对待英联邦及殖民地方面,采取积极措施,试图确保英国对战略要地的控制,力图使英帝国平稳地向英联邦实现过渡。包括美国在内的英语世界(实际上主要是指英美特殊关系)是“三环外交”中的第二环,也是它的基石。因此,保守党政府是十分重视英美关系的,在对美政策方面,英国基本上都配合了美国大西洋联盟政策的需要,但是这并不代表英国就事事顺应美国,它在加强英美关系的同时,还是积极充分发挥了自己外交影响力,试图使美国的策略更加符合自身的利益需要。“三环外交”中的最后一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丘吉尔政府在此时的欧洲政策上面临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和德国重新武装两大问题。英国虽然支持欧洲的联合,但是它却不希望加入欧洲联合中去,而是希望在外部予以支持,以世界性大国的姿态与之发生联系。在面对欧洲防务一体化和德国重新武装的问题上,英国虽然不愿加入欧洲防务一体化,但还是始终关注并最终促成了德国重新武装的成功。“三环外交”对战后英国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和平时期的丘吉尔政府沿着这条外交策略展开外交活动,试图以此来挽救英国的衰落,保住其原有的大国地位。纵观保守党政府的外交活动,其外交政策虽然未能阻止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英国的国家利益。
== 财政政策 ==
<p style="text-indent:2em;">丘吉尔接掌财政部以后,恢复英国战前和平时期已普遍采用了一个多世纪的金本位制。
<p style="text-indent:2em;">1926年初,他向下院提出的经济法案中建议政府削减卫生保健费和失业保险金。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他建议增设一些临时性税种,提高一些项目的税率,缩短为酿酒业提供的信贷期限。
<p style="text-indent:2em;">1927年4月提出他的第三个财政预算时,当年的财政年度的赤字达3650万英镑。为了增加财源,丘吉尔除了采用上年已经采用过的增税措施外。此外,丘吉尔还提议取消对工业和农业征收的地方税,以帮助恢复生产。这一提议遭到了负责监督地方政府事务的卫生大臣内维尔·张伯伦的反对。双方争执了好几个月之后,达成一项妥协方案,即工业地方税继续缴纳1/4而不是全免。
==先欧后亚==
<p style="text-indent:2em;">丘吉尔是二战中“先欧后亚”论的主张者。1943年3月21日晚,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称:“吾人可击败希特勒,余作此语,即表示希特勒及其作恶之力量,将被粉碎,了无余存,然后吾人终将前往世界之另一方面,惩处贪婪残暴之日本帝国,拯救中国于长久磨难之中,解放吾人本身及荷兰盟友之海外领土,并使日本对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印度海岸之威胁,永远解除。”(《中央日报》,1943年3月23日第2版)。丘吉尔这里明确提出,在彻底消灭希特勒的法西斯力量,使之“了无余存”之后,才能前往“世界之另一方面”,向东方的日本法西斯进攻。
<p style="text-indent:2em;">1941年至去世为止,丘吉尔一直出任五港总督,该职乃属名誉性质。 同样在1941年,加拿大总理威廉·莱昂·麦肯齐·金委任丘吉尔为女皇陛下加拿大枢密院的顾问官,使他同时是加拿大和英国枢密院的成员。
<p style="text-indent:2em;">1953年,他又获得另外两项重要奖项。首先是获颁赠嘉德勋章,成为爵士;此外他又凭《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一书取得诺贝尔文学奖。
<p style="text-indent:2em;">丘吉尔在1955年退休的时候,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伉俪特地亲临唐宁街与丘吉尔夫妇共进晚餐,自他以后,只有哈罗德·威尔逊曾享同样的殊荣。虽然丘吉尔退任首相,但他则保留议会议席和出任布里斯托大学校监一职至1964年。此外他又在1959年取得下院之父的名衔,以突显他在下院服务时间最长的资历。
<p style="text-indent:2em;">1956年4月,丘吉尔访问联邦德国,因其对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贡献而被授予“查理曼奖”。
<p style="text-indent:2em;">1958年11月,丘吉尔访问巴黎,获戴高乐总统授予“解放奖章”。
<p style="text-indent:2em;">1963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授予丘吉尔美国荣誉公民称号,丘吉尔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人士。
<p style="text-indent:2em;">1963年,美国国会通过向丘吉尔赠荣誉美国公民的地位 ,由丘吉尔的儿子和孙子到美国代为出席颁赠仪式,这是美国首次颁赠荣誉美国公民衔。在加拿大,一共有8间院校以丘吉尔命名。该8间院校方别位于温哥华、温尼伯、汉米敦、京士顿、圣凯瑟琳斯、莱斯布里奇、卡尔加里和渥太华。
<p style="text-indent:2em;">在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 人物评价 ==
== 轶事趣闻 ==
<p style="text-indent:2em;">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
<p style="text-indent:2em;">丘吉尔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在1922年,他因为做了阑尾切除手术,不能进行他所擅长的讲演,结果竞选失败。他说:“转眼之间,我发现自己失去了职务,失去了党派,失去了席位,甚至还失去了阑尾。“他的朋友们本来情绪还很沉闷,但让他这样一说,都轻松了起来。
<p style="text-indent:2em;">萧伯纳为庆贺自己一新剧本的演出,特发电报邀请丘吉尔看戏:“今特为阁下预留戏票数张,敬请光临指教。并欢迎你带友人来,如果你还有朋友的话。”丘吉尔立即复电:“本人因故不能参加首场公演,拟参加第二场公演。如果你的剧本能公演两场的话。”
<p style="text-indent:2em;">1943年11月22~26日,美、中、英三大国首脑会议在埃及首都开罗(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举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和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参加了这次会议。
<p style="text-indent:2em;">在会上,三位领导人免不了互相夸奖客气一番。不过,蒋介石与丘吉尔面和心不和,这几年来,他俩的分歧越来越深。11月20日,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经昆明巫家坝机场乘专机飞越喜马拉雅山,在印度北方邦兰姆加尔盟军训练基地机场稍事停留,视察了全副美式装备的中国远征军部队,而后又乘专机飞到加尔各答。令蒋介石生气的是,英国驻印度总督只派出私人顾问到热浪灼人的机场迎候,也没在机场大厅铺红地毯,甚至没派出军乐队奏迎宾曲。
<p style="text-indent:2em;">丘吉尔等人想收拾掉蒋介石,是因为他们想保住大英帝国在亚洲的殖民地。二战中,英国一方面参加对日战争,一方面又对拥有庞大陆军的盟国——中国抱有强烈的戒心,唯恐中国扩展影响,以后称雄亚洲。英国还想染指中国领土西藏,一心想策动藏人独立,摆脱国民党中央政府,好从中牟利。另外,蒋介石为团结印度人民抗日,多次公开催促英国让印度独立。大半年前,宋美龄成功地出访了美国,却不去英国。她以“身体欠佳”为借口,谢绝了英国的邀请。这使丘吉尔相当恼火。
== 人物争议 ===== 甘地与丘吉尔 ===<p style="text-indent:2em;"> [[ 甘地 ]] 与丘吉尔只在1906年见过一面。当时丘吉尔是负责殖民地事务的副国务秘书,而甘地是南非印度人代表。两人那次交涉还算愉快。但后来丘吉尔对圣雄产生了无以复加的憎恨,认为他虚伪,是不折不扣的“害虫”。1930年,在著名的“食盐进军”之后,他称甘地是“半裸的骗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想尽一切办法要让甘地闭嘴。出任首相之后,他先是打算把甘地放逐到雅典,随后又改变主义,把他关在 [[ 孟买 ]] 附近的浦那。 <ref>[https://news.ifeng.com/history/1/tianxia/200802/0201_2669_388073.shtml 甘地:英国首相丘吉尔最恨的人(图],凤凰资讯</ref> <p style="text-indent:2em;">当甘地开始进行绝食时,丘吉尔一心等着他死去。在那期间他两次迫不及待地问当地官员:“那人到底死了没有?”最终他同意释放甘地,是因为他派去的医生说,甘地已经非常衰弱,马上就会死亡,最好让他死在监狱外面。但是圣雄最后挺了过来,丘吉尔气坏了。在他获释后两个月,丘吉尔还在追问:“他怎么就没死呢?丘吉尔还说过:“应该把他捆住手脚放在德里城门,然后让总督骑大象踩他。” <ref>[http://mil.news.sina.com.cn/2015-01-28/0821819743.html 丘吉尔另 一 度 面:曾 想 当穆 信奉伊 斯 林兰教 赞赏希特勒侵略],新浪军事</ref>===无情对待弱小民族===<p style="text-indent:2em;">丘吉尔 年轻时曾疯狂 在对待某些民族的态度上,不啻于一个种族主义者。除辱骂甘 地 迷恋伊斯兰教和东方文化 外 ,他 还在非暴力抵抗运动期间称:“我讨厌印度人。他们是一群残忍的人,信奉着一种残忍 的 家 宗教。” <p style="text-indent:2em;">丘吉尔并不认为美国原住民(印第安 人 )在1776到1887年间受到了虐待。 <p style="text-indent:2em;">澳大利亚的原住民也 不 曾 得 到他的同情。丘吉尔1937年在巴勒斯坦皇家委员会讲话时说:“我 不 写信劝阻 承认我们虐待了美洲的印第安人或澳大利亚的黑人……因为事实是更强大的种族、更高级的种族来临后他们各就其位罢了。” <p style="text-indent:2em;">据说,因丘吉尔无情拒绝向孟加拉提供粮食而致使300万人丧生。<p style="text-indent:2em;">1943年饥荒肆虐时,印度殖民地的英国官员曾请求时任首相丘吉尔援助,但丘吉尔却称这是他们活该,谁让他们“像兔子一样生一大群孩子。”丘吉尔还表示饥荒可以“轻松地”控制人口。 <p style="text-indent:2em;">丘吉尔坚决支持在战区使用毒气。1937年秋, 他 在议会讲话时说:“我 不 要 懂使用毒气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我强烈赞 成 为穆斯林 使用毒气来消灭未开化的部落 。”===反犹太情绪浓烈===<p style="text-indent:2em;">1907 在1937 年 的著作《[[我们时代的伟人]]》(一部25篇有关当代名人的文集)中,丘吉尔写道:“如果我们国家被打败,我希望胜者能够令人钦佩,让我们重拾勇气,并带领我们回到原有的国际地位。” <p style="text-indent:2em;">并且 , 即将成为 丘吉尔 弟媳 对犹太阴谋论的鼓吹不亚于希特勒。在1920年2月的《星期日先驱报》画刊中一篇题为《犹太复国主义对阵布尔什维克主义》 的 格温德琳·伯蒂在信 文章 中 请求道 ,他写到 :“ 请你 犹太人发起的运动早已屡见 不 要皈依伊 鲜。从[[斯巴达克斯-魏斯豪普特]]到[[卡尔·马克思]],再到(俄罗 斯 兰教 的)[[托洛茨基]]、(匈牙利的)[[库恩·贝拉]]、(德国的)[[罗莎·卢森堡]]和(美国的)[[埃玛·戈尔德曼]]……他们一直阴谋在全世界推翻文明,以发展受阻、嫉妒的恶意和不可能实现的平等的基础上重建社会。” <p style="text-indent:2em;">然而,丘吉尔的官方传记作者马丁·吉尔伯特却称丘吉尔本人是一个坚定的犹太复国运动者 。 吉尔伯特说,丘吉尔同样“坚定支持犹太人在目前 我 注 们所称的巴勒斯坦地区建国的权力。”他补充说,与20世纪30、40年代的不少人一样,丘吉尔“也有着其阶层所有的低层次、草率的反犹主义情绪。”===肖像照被盗===<p style="text-indent:2em;">2022年8月,肖像照《愤怒的丘吉尔》在渥太华洛里耶宫饭店被盗。<p style="text-indent:2em;">当地时间2024年9月11日,据央视新闻报道,加拿大渥太华警方在 意 到 大利追回 了 你 被盗的已故英国首相丘吉尔 的 东 知名肖像照《愤怒的丘吉尔》(The Roaring Lion)。预计这幅照片将在本月晚些时候在罗马正式移交给加拿大 方 化、帕夏式倾向 面,仍将由渥太华的洛里耶宫饭店(又译劳里尔堡酒店)保管 。 ”
==视频==
{{#iDisplay:y0312cq8twm |680|480|qq}}<br>
Winston churchill丘吉尔二战演讲2016年0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