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亨利·福特

增加 8,614 位元組, 14 天前
無編輯摘要
== 最后两年 ==
战争结束时福特已经病得很重了。1945年9月21日他让位给他的孙子亨利福特二世。1947年4月8日他逝世于德宝,享壽84岁,葬于底特律的福特墓地。<ref name="AP-1947.04.08">{{cite news|title=Leader in Production Founded Vast Empire in Motors in 1903. He had Retired in 1945. Began Company With Capital of $28,000 Invested by His Friends and Neighbors. Henry Ford Is Dead. Founder of Vast Automotive Empire and Leader in Mass Production.|url=|quote=Henry Ford, noted automotive pioneer, died at 11:40 tonight at the age of 83. He had retired a little more than a year and a half ago from active direction of the great industrial empire he founded in 1903.|agency=Associated Press |date=April 8, 1947}}</ref><ref>{{Cite news|title='I think Mr. Ford is Leaving Us'|work=''[[The Detroit News]]'' Michigan History|publisher=detnews.com|date=July 22, 1997|author=Don Lochbeiler|accessdate=October 29, 2010|url=http://apps.detnews.com/apps/history/index.php?id=117|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archive.is/20120715093956/http://apps.detnews.com/apps/history/index.php?id=117|archivedate=2012年7月15日}}</ref>
 
==“汽车之父”皮囊下的纳粹心:亨利·福特的真实面目==
2024-09-24 07:18 搜狐
 
亨利·福特被誉为“汽车之父”,但他也是纳粹支持者,反犹太主义者。福特基金会充当美国情报机构“白手套”。福特霸道专制,导致公司衰落。他虽推动汽车普及,但性格、立场及与美国情报机构合作行径,显露其丑陋虚伪。
摘要由作者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有用
“汽车之父”皮囊下的纳粹心:亨利·福特的真实面目
亨利·福特是美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创立的“福特”汽车品牌享誉世界。
 
他也因此被誉为“美国汽车之父”,甚至福特二字,就代表了美国的汽车工业。
 
然而,福特本人也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
 
他的确为美国、为社会进步做出过积极贡献,但同时,他又是一个著名的纳粹支持者。
 
此外,他创办的福特基金会还充当美国情报机构的“白手套”,在全世界声名狼藉。
 
1938年,美国汽车业巨头、被誉为汽车之父的亨利·福特迎来了他的75岁生日。
 
然而,这一天的庆祝活动却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希特勒将一件特殊的礼物赠送给了他——纳粹德国雄鹰大十字勋章,以表彰福特为纳粹法西斯事业做出的贡献。
 
某种意义上,希特勒还是福特的“粉丝”。
 
在《我的奋斗》一书中,福特的名字虽然只出现过一次,但他是希特勒唯一赞许的美国人。
 
希特勒写道:“在那个有着一亿两千万人的国度,只有福特这一个伟人在言论钳制下还保持着独立精神,保持着对犹太人的愤恨。”
 
希特勒对福特“满怀敬意”,并宣称“我将尽力把他的理论在德国付诸实践”。
 
反犹主义者与纳粹支持者
 
那为什么二人会有这么一段“露水情缘”呢?那老墨就不得不给各位看官讲一下福特的思想倾向了。
 
很多人不知道,福特是一名坚定的反犹太主义者。
 
福特的反犹情绪深深植根于他的世界观和偏执信仰之中,非单纯基于事实或逻辑。
 
他认为犹太人“控制着国际银行体系,善于煽动战争,同时支持一切现代且令人反感的事物,如当代音乐、电影、戏剧、新的着装风格和宽松的社会习俗。”
 
尽管这些观点缺乏充分的事实依据,却成为滋生他反犹情绪的温床。
 
其本人在接受《纽约世界报》采访时,首次公开向外界表达了他的反犹倾向:
 
“所有战争的背后都是国际金融家操控,而犹太人是一个威胁。”
 
1918年,福特买下了家乡的报纸《迪尔伯恩独立报》后,随后在该报纸上发表了大量反犹太主义文章。
 
这些文章后来还被收集汇总并出版了一本名为《国际化的犹太人》的书,迅速成为传播反犹太主义的工具。
 
即便后期面对社会舆论要求撤稿、抵制福特汽车等压力,福特仍坚持出版反犹太系列丛书,甚至在面临法律诉讼时仍不愿撤回相关声明。
 
福特的反犹主义立场不仅对他个人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也对社会和谐与包容产生了负面影响。
 
从1933年希特勒上台到1939年二战爆发的6年间,福特公司与德国签下巨额订单,为德国的军事扩张立下“汗马功劳”。
 
而亨利·福特本人则是纳粹德国的忠实支持者。
 
他不断为希特勒及纳粹主义摇旗呐喊,他的反犹文章受到了德国纳粹党的极大欢迎。
纳粹德国汽车工业的“幕后英雄”
 
纳粹德国得以崛起,亨利·福特功不可没。
1933年纳粹在德国上台后,福特成为坚定纳粹支持者。
 
在其授意下,福特汽车公司与德国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旗下的科隆分公司就专门负责为德军生产卡车。
 
福特还带动26家美国大企业与德国合作,帮助重振德国经济。
 
希特勒是真心向福特学习企业经营管理的,在他的影响下,德国的工程师和管理者开始借鉴福特的技术和管理思想。
 
1936年以后德国的工业流水线规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两次“四年计划”的顺利完成更是引发了德国人对工业合理化孜孜不倦的追求。
 
今天,大名鼎鼎的德国“大众汽车”,其实就是纳粹德国时期在福特的帮助下生产出来的。
 
甚至大众汽车制造厂就是以福特汽车工厂为蓝本进行设计的。
 
德国企业高薪招揽福特的工程师到大众工作,而大众汽车的一些车型也是脱胎于福特的T型车。
 
霸道、专制的企业“暴君”
 
亨利·福特对身边的人和事拥有极强的控制欲,是一个典型的冷酷资本家。
为了能百分百实现对企业的控制,他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不够顺从的合作伙伴和员工。
福特晚年性格更加暴戾,逐渐走向专制,思想也逐渐僵化。
 
他“退而不休”,名义上把总裁职位让给儿子,但实际仍掌握公司的重要干部任免权。
 
等到儿子死去,他又坐回了总裁的位置,最终导致了家族内部的纷争和福特公司的衰落。
 
福特独断专行,他只相信一个人——哈里·贝内特。
 
而贝内特通过控制年老体衰的福特进而控制了福特企业的人事任命和财务大权。
 
同时,他依靠一支人数达到3000人的企业警察队伍,用来监视和控制工人。
 
种种行为导致福特企业内部斗争加剧,生产管理混乱不堪。
 
财务报表像杂货店账本一样原始,甚至早已死亡的职工名字还列在工资单上。
 
在产品更新换代、企业管理上,老福特更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在T型车问世的19年里,他一直以这单一的车型维持市场。
 
在福特的霸道、专断的管理下,福特汽车因为内部消耗停滞不前。
 
通用汽车公司迅速赶超了上来。
 
1928年,福特公司无可奈何地让出了世界汽车销量第一的宝座。
 
福特在美国汽车市场的占有率从1929年的31.3%跌至1940年的18.9%。
建立“福特基金会”,成为美情报机构“白手套”
 
1936年,亨利·福特与其子埃兹尔·福特捐赠25万美元,在底特律设立“美国福特基金会”。
并确立了基金会的宗旨:“加强民主价值观,减轻贫困和不公正,促进国际合作,推动人类成就”。
 
福特基金会明面上是一个通过投资来促进教育、人权和社会进步的“慈善机构”。
 
到50年代末时,基金会的资产已经高达30亿美元,成为福特财团最庞大的免税机构。
 
但是,避税并不是该基金会的全部功能。
 
它实质上是与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紧密联合的“幌子机构”,是美情报机构对外活动的“白手套”。
 
1966年中情局的一份研究报告强调:“诸如福特基金会等‘货真价实’的基金会,是最好的,也是最不易被怀疑的资助掩护机构”。
 
二战后,福特创立的基金会与中情局在文化领域积极开展合作。
 
在与苏联进行冷战对抗期间,它欣然充当马前卒的角色,被视为“冷战思潮的先锋”。
 
理查德·比塞尔在1952年被任命为福特基金会主席。
 
他经常与中情局局长艾伦·杜勒斯讨论当时的重大问题。
 
CIA为福特基金会大批拨款,为其提供赞助,并在高校广泛建立“研究机构”。
 
在1953—1966年十几年的时间里,福特基金会资助美国三十四所著名的研究大学两亿七千万美元,进行所谓的“区域研究”。
 
福特基金会的董事、官员也大多与中情局关系密切,甚至有些自己就是CIA特工。
 
麦克洛伊担任该会董事长时,曾为数十名中情局特工提供掩护身份,并设立一个管理部门,专门处理与中情局的关系。
 
同时,以同中国政府及某些大学开展合作的名义设立人才共同培养项目,企图通过培养一大批经济学人才成为中国经济界的骨干力量。
 
他们在政策领域对中国产生影响,使美国有机会掌握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第一手资料。
 
他们发掘和培养了一批美国忠实的拥护者,表面搞的是学术交流,实际上是“和平演变”。
 
纵观历史,福特将汽车带入了寻常百姓家,做出了一些可圈可点的成绩。
 
但是其霸道、专横的性格,种族主义的立场,以及甘愿沦为美国情报部门棋子的种种行径,则体现出了一位帝国主义资本家的丑陋与虚伪。
== 相關條目==
135,84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