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10
次編輯
變更
秋蝉(红山飞雪)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秋蝉'''<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47…”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秋蝉'''<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4778722/pexels-photo-24778722.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秋蝉》'''是[[中国]]当代作家红山飞雪的散文。
==作品欣赏==
===秋蝉===
蝉是一种悲情的虫儿。
在我们[[塞外]],蝉一叫,秋天就到了。
这里的人们习惯叫它“秋蝉”。“蝉”的身上附着了一层秋的外衣,“蝉”就变得愈加[[萧瑟]]而悲凉了。
天气转凉,那蝉儿便伏在秋风里,不停嘶鸣。长一声,短一声;深一声,浅一声。一声声,就把一个苍茫的秋天,送进了凛冽的寒风里。蛙儿不再鼓瑟,钻进泥土,准备蛰伏。蚂蚱露出绝望的神情,在草丛里忽高忽低飞着,不出一声。蒿草枯黄,河水清冽,人们行色匆匆,身着厚厚的衣裳,面色复杂地行走在越来越急促的蝉声里。
天气越来越凉,蝉的鸣叫,愈发[[急促]]了。
“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
小小的蝉儿,为什么会这样声嘶力竭,这样不知疲倦地叫呢?
我不知道。或许它也感觉到了秋风渐冷,能够鸣叫的时日不多了。或许是因为它们在黑暗里幽闭的时日太久,就格外珍惜这有光亮的日子,哪怕一分一秒都不想错过,一声声,一声声叫着,直到声嘶力竭,直到地冻天寒。
不曾亲身经历,总难感同身受。
不曾在黑暗里度过漫长岁月,谁会去在意那一个个寻常的阳光呢?
蝉儿总是在叫。一声声里透着[[苍凉]],凄惶,悲切。
声声蝉鸣中,人的心,慢慢就驻进了悲伤与惆怅。
那是深秋最嘹亮,最深情,最悠长的虫鸣了罢。
宋代诗人柳永写道:“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黄叶飘零,兰舟催发,一声声凄切的蝉鸣,竟然让人无语凝噎了。
有时候它们喜欢成群结队端坐树梢,顶着明晃晃的日头叫。那鸣声连天接地,密密实实,整个世界再无其他声音了。那种肆无忌惮,杂乱而悲怆的鸣叫,让人心烦意乱。是为即将消失的秋天送行,还是为它们自己即将结束的生命唱一首挽歌呢?它们已经乱了方寸,顾不得自己的形象了。
其实,一只蝉的鸣叫,还是颇有意境的。
深秋时节,每当月上柳梢头的时候,我的窗外总会有一只蝉儿鸣叫。很准时,像是跟谁有过约定。先是怯怯的,低低的,细细的那么几声,像游丝,像花瓣轻吻微风,像一对情侣窃窃私语。然后,琴弦弹拨起来,浅浅的,柔柔的揉弦,突然铮然一声,一声悠长的颤音,穿过月夜,穿过楼宇,行走在草尖、树梢、风的鬓角、灯的光芒,消失在苍茫的天际。这个时候,我会搁下笔,站在窗前,看那清幽的月光下,几棵槐树,一丛秋草,槐花缤纷,树影婆娑,一声声虚虚实实凄凄切切的蝉声,从耳畔,一直到心底。
黄叶天,衰草地,谁知我心,唯秋蝉而已。
听蝉最宜心静。
蝉是用它们的生命在吟唱。
它们的每一声低吟,每一声长鸣,都是生命的倾诉与告白。
它们是昆虫里面最抒情的诗人。
它们的低吟浅唱,总能拨动那些多情且善感的骚人墨客的心弦,诗人们,成了蝉儿的知音。唐代诗人陆畅在他的《闻早蝉》里面写道:“ 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在诗人的眼里,蝉与诗人的心,息息相通。
我自认为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却一次次在那夜深人静,月圆月缺的时候,沦陷于蝉儿那一声声的悲凉中,清泪无声划过脸颊,缓缓流进心底。
<ref>[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f>
==作者简介==
红山飞雪,孙国华,内蒙赤峰市人。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儿童文学》《中国校园文学》《小品文选刊》《四川文学》《意林》《语文报》《电影报》等报刊。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center>''' 秋蝉'''<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4778722/pexels-photo-24778722.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秋蝉》'''是[[中国]]当代作家红山飞雪的散文。
==作品欣赏==
===秋蝉===
蝉是一种悲情的虫儿。
在我们[[塞外]],蝉一叫,秋天就到了。
这里的人们习惯叫它“秋蝉”。“蝉”的身上附着了一层秋的外衣,“蝉”就变得愈加[[萧瑟]]而悲凉了。
天气转凉,那蝉儿便伏在秋风里,不停嘶鸣。长一声,短一声;深一声,浅一声。一声声,就把一个苍茫的秋天,送进了凛冽的寒风里。蛙儿不再鼓瑟,钻进泥土,准备蛰伏。蚂蚱露出绝望的神情,在草丛里忽高忽低飞着,不出一声。蒿草枯黄,河水清冽,人们行色匆匆,身着厚厚的衣裳,面色复杂地行走在越来越急促的蝉声里。
天气越来越凉,蝉的鸣叫,愈发[[急促]]了。
“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
小小的蝉儿,为什么会这样声嘶力竭,这样不知疲倦地叫呢?
我不知道。或许它也感觉到了秋风渐冷,能够鸣叫的时日不多了。或许是因为它们在黑暗里幽闭的时日太久,就格外珍惜这有光亮的日子,哪怕一分一秒都不想错过,一声声,一声声叫着,直到声嘶力竭,直到地冻天寒。
不曾亲身经历,总难感同身受。
不曾在黑暗里度过漫长岁月,谁会去在意那一个个寻常的阳光呢?
蝉儿总是在叫。一声声里透着[[苍凉]],凄惶,悲切。
声声蝉鸣中,人的心,慢慢就驻进了悲伤与惆怅。
那是深秋最嘹亮,最深情,最悠长的虫鸣了罢。
宋代诗人柳永写道:“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黄叶飘零,兰舟催发,一声声凄切的蝉鸣,竟然让人无语凝噎了。
有时候它们喜欢成群结队端坐树梢,顶着明晃晃的日头叫。那鸣声连天接地,密密实实,整个世界再无其他声音了。那种肆无忌惮,杂乱而悲怆的鸣叫,让人心烦意乱。是为即将消失的秋天送行,还是为它们自己即将结束的生命唱一首挽歌呢?它们已经乱了方寸,顾不得自己的形象了。
其实,一只蝉的鸣叫,还是颇有意境的。
深秋时节,每当月上柳梢头的时候,我的窗外总会有一只蝉儿鸣叫。很准时,像是跟谁有过约定。先是怯怯的,低低的,细细的那么几声,像游丝,像花瓣轻吻微风,像一对情侣窃窃私语。然后,琴弦弹拨起来,浅浅的,柔柔的揉弦,突然铮然一声,一声悠长的颤音,穿过月夜,穿过楼宇,行走在草尖、树梢、风的鬓角、灯的光芒,消失在苍茫的天际。这个时候,我会搁下笔,站在窗前,看那清幽的月光下,几棵槐树,一丛秋草,槐花缤纷,树影婆娑,一声声虚虚实实凄凄切切的蝉声,从耳畔,一直到心底。
黄叶天,衰草地,谁知我心,唯秋蝉而已。
听蝉最宜心静。
蝉是用它们的生命在吟唱。
它们的每一声低吟,每一声长鸣,都是生命的倾诉与告白。
它们是昆虫里面最抒情的诗人。
它们的低吟浅唱,总能拨动那些多情且善感的骚人墨客的心弦,诗人们,成了蝉儿的知音。唐代诗人陆畅在他的《闻早蝉》里面写道:“ 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在诗人的眼里,蝉与诗人的心,息息相通。
我自认为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却一次次在那夜深人静,月圆月缺的时候,沦陷于蝉儿那一声声的悲凉中,清泪无声划过脸颊,缓缓流进心底。
<ref>[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f>
==作者简介==
红山飞雪,孙国华,内蒙赤峰市人。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儿童文学》《中国校园文学》《小品文选刊》《四川文学》《意林》《语文报》《电影报》等报刊。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