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10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4778643/pexels-photo-24778643.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中国]]当代作家红山飞雪的散文。
==作品欣赏==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原本是一首战争诗,却被后人当做[[爱情]]诗来读;原本是写战争之残酷,将士[[视死如归]]的诗句,却被男男女女用来海誓山盟,不死不休。这就是《诗经》,《邶风·击鼓》里面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是一种很奇特的现象。
你说,烽烟漫天刀枪无眼,战场上,生生死死分分离离平常事。只是,你我袍泽多年,早有约定。无论生死,无论进退,无论苍颜白发,你我携手共进退,不相辜负。他说,这世间我和你,今生今世一起走。无论[[沧海桑田]],无论悲欢离合,手挽着手,从韶华走进黄昏。
刀光剑影的生死约定,成了情感世界的卿卿我我。战友之间的同仇敌忾,化作了男女之间的缠绵悱恻。是曲解,还是一种更加美妙的解说呢?
文人墨客、青年男女们不喜欢这样优美的诗句染着硝烟烽火,闪烁着刀光剑影。于是,就拿来表现爱情,表达一种至死不渝,白头偕老的深情。
人们几乎忘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出处;甚至忽略了诗句间的袍泽情和文字上沾染着的硝烟与血腥;或者刻意不去深究这首诗所流露出来的悲壮与哀伤。人们更喜欢将诗句抒情化,赋予一种全新的内涵。将它理解成一种刻骨的缠绵,一种深沉的誓言。我执你的手,你执我的手,一生一路一起走,从青丝,到白首。
不是爱情诗,却胜过了“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的惊世一问。也让“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凄清一诺,变得苍白无力。原因何在?[[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白居易的《琵琶行》本来就是写情的。为悼情而作情诗,有那么一句两句煽情的句子,算不上什么惊艳。从金戈铁马中拼杀出来的诗句,却沦陷在花前月下、红巾翠袖里,让那些痴男怨女念念难忘,就不能不让人惊奇了。
那么多情诗,都淹没于岁月的尘埃里,被世人忘记。而士卒在战场上一个生死约定,一句执子之手与子皆老,却让人记住了,不断被提起,不断成为男女之间白头偕老的约定。《击鼓》那个无名的诗人,可曾想得到吗?
也许,这就是《诗经》盛传不衰的原因,这就是《诗经》的魅力之所在。
艺术之美,含蓄着情感之美。
本质上,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友情,爱情,亲情,在特定环境下,是可以转换,可以升华的。袍泽之间的生死情,也可以用来表达男女间两情相悦,是可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是可以做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表现袍泽之情的诗句,拿来去表现恋人情,夫妻情,不也是自然而然的吗?
这就是《诗经》给我们的惊艳。
<ref>[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f>
==作者简介==
红山飞雪,孙国华,内蒙赤峰市人。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儿童文学》《中国校园文学》《小品文选刊》《四川文学》《意林》《语文报》《电影报》等报刊。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center>'''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24778643/pexels-photo-24778643.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uuhy.com/html/22946.html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small>
|}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中国]]当代作家红山飞雪的散文。
==作品欣赏==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原本是一首战争诗,却被后人当做[[爱情]]诗来读;原本是写战争之残酷,将士[[视死如归]]的诗句,却被男男女女用来海誓山盟,不死不休。这就是《诗经》,《邶风·击鼓》里面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是一种很奇特的现象。
你说,烽烟漫天刀枪无眼,战场上,生生死死分分离离平常事。只是,你我袍泽多年,早有约定。无论生死,无论进退,无论苍颜白发,你我携手共进退,不相辜负。他说,这世间我和你,今生今世一起走。无论[[沧海桑田]],无论悲欢离合,手挽着手,从韶华走进黄昏。
刀光剑影的生死约定,成了情感世界的卿卿我我。战友之间的同仇敌忾,化作了男女之间的缠绵悱恻。是曲解,还是一种更加美妙的解说呢?
文人墨客、青年男女们不喜欢这样优美的诗句染着硝烟烽火,闪烁着刀光剑影。于是,就拿来表现爱情,表达一种至死不渝,白头偕老的深情。
人们几乎忘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出处;甚至忽略了诗句间的袍泽情和文字上沾染着的硝烟与血腥;或者刻意不去深究这首诗所流露出来的悲壮与哀伤。人们更喜欢将诗句抒情化,赋予一种全新的内涵。将它理解成一种刻骨的缠绵,一种深沉的誓言。我执你的手,你执我的手,一生一路一起走,从青丝,到白首。
不是爱情诗,却胜过了“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的惊世一问。也让“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凄清一诺,变得苍白无力。原因何在?[[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白居易的《琵琶行》本来就是写情的。为悼情而作情诗,有那么一句两句煽情的句子,算不上什么惊艳。从金戈铁马中拼杀出来的诗句,却沦陷在花前月下、红巾翠袖里,让那些痴男怨女念念难忘,就不能不让人惊奇了。
那么多情诗,都淹没于岁月的尘埃里,被世人忘记。而士卒在战场上一个生死约定,一句执子之手与子皆老,却让人记住了,不断被提起,不断成为男女之间白头偕老的约定。《击鼓》那个无名的诗人,可曾想得到吗?
也许,这就是《诗经》盛传不衰的原因,这就是《诗经》的魅力之所在。
艺术之美,含蓄着情感之美。
本质上,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友情,爱情,亲情,在特定环境下,是可以转换,可以升华的。袍泽之间的生死情,也可以用来表达男女间两情相悦,是可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是可以做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表现袍泽之情的诗句,拿来去表现恋人情,夫妻情,不也是自然而然的吗?
这就是《诗经》给我们的惊艳。
<ref>[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f>
==作者简介==
红山飞雪,孙国华,内蒙赤峰市人。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儿童文学》《中国校园文学》《小品文选刊》《四川文学》《意林》《语文报》《电影报》等报刊。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