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5
次編輯
變更
明代道教
,创建页面,内容为“'''明代道教''' == 基本内容 == 明 代 道 教 可 划 分 为 前 後 两 段 , 即 以 明 世 宗 为 界 。 世 宗 之 前 , 道 教 尚 能…”
'''明代道教'''
== 基本内容 ==
明 代 道 教 可 划 分 为 前 後 两 段 , 即 以 明 世 宗 为 界 。 世 宗 之 前 , 道 教 尚 能 得 到 统 治 者 扶 持 , 在 上 层 社 会 有 一 定 地 位 , 特 别 是 在 明 世 宗 时 , 受 到 尊 崇 , 道 教 一 度 兴 盛 ( 主 要 是 正 一 道 ) 。 世 宗 之 後 , 道 教 与 统 治 者 的 关 系 日 渐 疏 远 , 社 会 地 位 下 沉 , 加 之 自 身 不 能 作 调 适 更 新 等 原 因 , 道 教 在 组 织 规 模 、 教 理 教 义 等 方 面 走 向 衰 微 。
明 代 统 治 者 与 道 教 : 明 太 祖 朱 元 璋 立 国 後 ,制 定 了 以 儒 教 为 主 、 三 教 并 用 的 政 策 。 他 运 用 道 教 来 证 明 其 君 权 神 授 , 并 对 正 一 道 优 礼 扶 持 。 明 成 祖 朱 棣 继 续 尊 崇 正 一 道 , 尤 其 崇 奉 真 武 神 , 大 建 武 当 山 宫 观 , 使 武 当 道 教 兴 旺 起 来 。 明 代 皇 帝 中 最 为 崇 道 的 当 数 世 宗 , 可 与 唐 玄 宗 、 宋 徽 宗 媲 美 。 他 喜 爱 道 教 斋 醮 , 尤 爱 建 醮 时 所 奏 的 青 词 , 甚 至 以 此 提 拔 官 员 , 出 现 所 谓 青 词 宰 相 , 如 有 名 的 奸 相 严 嵩 即 以 青 词 起 家 , 终 至 进 入 内 阁 。 世 宗 又 宠 信 道 士 , 对 龙 虎 山 上 清 宫 道 士 邵 元 节 优 礼 有 加 , 封 为 真 人 , 领 道 教 事 。 对 邵 元 节 推 荐 的 道 士 陶 仲 文 更 授 以 「 神 霄 保 国 宣 教 高 士 」 , 领 道 教 事 , 并 特 授 少 保 、 礼 部 尚 书 , 加 少 傅 , 尊 之 为 师 。 世 宗 还 迷 信 道 教 方 药 和 各 种 方 术 , 希 望 以 此 求 长 生 , 并 对 进 方 药 方 术 者 封 官 赏 赐 。 继 世 宗 之 後 的 穆 宗 , 对 道 教 予 以 抑 制 , 革 去 正 一 真 人 名 号 , 夺 其 印 , 改 为 上 清 观 提 点 。 到 神 宗 时 , 又 恢 复 正 一 真 人 名 号 , 但 天 师 地 位 已 远 不 如 前 。 明 世 宗 之 後 , 统 治 者 对 道 教 的 崇 奉 日 渐 降 温 。<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4U1GKO0517AB55.html 苏州访古:崧泽道院]网易订阅</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04piccdn.sogoucdn.com/7ef9a02b40cf9ca3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明 王 朝 在 尊 崇 道 教 的 同 时 , 也 加 强 了 对 道 教 的 管 理 , 建 立 起 更 为 完 善 的 机 构 , 以 强 化 对 道 教 的 约 束 。 明 洪 武 元 年 ( 公 元 1 3 6 8 ) 立 玄 教 院 , 洪 武 十 五 年 ( 公 元 1 3 8 2 ) 改 置 道 录 司 , 掌 天 下 道 教 。 道 录 司 设 左 右 正 一 、 演 法 、 至 灵 、 玄 义 等 官 各 二 人 , 其 中 正 一 官 品 最 高 , 为 正 六 品 , 显 示 出 明 室 对 正 一 道 的 器 重 。 地 方 上 则 设 道 纪 司 、 道 正 司 、 道 会 司 管 理 道 教 。 这 些 机 构 的 官 员 都 由 道 行 高 洁 、 精 通 经 戒 的 道 士 担 任 , 负 责 检 束 道 士 行 为 , 核 实 道 观 和 道 士 名 数 , 道 士 申 请 度 牒 ( 道 士 身 份 证 ) 等 工 作 。 管 理 机 构 的 健 全 , 使 道 教 的 发 展 处 於 政 府 的 严 格 控 制 下 。
明 朝 政 府 尊 崇 和 控 制 下 的 道 教 发 展 不 平 衡 : 在 明 朝 政 府 尊 崇 和 控 制 下 的 道 教 , 其 发 展 是 不 平 衡 的 。 正 一 道 受 到 重 视 , 其 政 治 地 位 高 於 全 真 道 。 明 太 祖 朱 元 璋 认 为 , 全 真 道 修 身 养 性 , 独 为 自 己 , 正 一 道 益 人 伦 , 厚 风 俗 , 对 於 稳 定 社 会 「 其 功 大 矣 」 。 由 於 这 样 的 认 识 , 统 治 者 更 注 重 扶 植 正 一 道 , 正 一 道 因 此 而 较 全 真 道 兴 旺 。 第 四 十 二 代 天 师 张 正 常 以 预 告 朱 元 璋 「 天 运 有 归 」 的 符 命 , 受 到 优 待 , 後 被 命 掌 天 下 道 教 事 , 由 道 教 一 派 的 首 领 升 格 为 掌 管 整 个 道 教 。 第 四 十 三 代 天 师 张 宇 初 继 领 道 教 事 , 授 「 正 一 嗣 教 道 合 无 为 阐 祖 光 范 真 人 」 , 并 诏 命 编 修 道 教 书 。 宇 初 博 学 能 文 , 著 书 较 多 , 所 撰 《 [[道 门 十 规]] 》 针 对 当 时 道 教 积 弊 , 提 出 清 整 之 方 ; 所 著 《 岘 泉 集 》 讲 论 天 人 之 学 以 及 老 子 之 学 与 内 丹 道 的 关 系 , 将 内 丹 与 符 箓 统 一 起 来 。 此 後 历 代 天 师 都 领 道 教 事 , 地 位 甚 高 , 除 此 之 外 , 很 多 正 一 派 道 士 受 明 室 尊 崇 封 赐 , 如 刘 渊 然 、 邵 元 节 、 陶 仲 文 等 。 明 中 叶 以 後 , 正 一 道 由 於 道 流 素 质 低 、 对 教 理 教 制 无 建 树 等 自 身 因 素 , 加 之 统 治 者 的 疏 远 , 在 上 层 社 会 的 地 位 日 渐 衰 落 , 社 会 影 响 也 减 弱 , 组 织 发 展 停 滞 。
全 真 道 因 与 元 室 关 系 密 切 , 加 上 明 室 起 自 南 方 , 器 重 正 一 道 的 社 会 功 用 , 故 在 明 代 主 要 活 动 於 民 间 。 明 初 全 真 道 士 最 著 名 的 是 张 三 丰 , 关 於 他 的 传 说 民 间 流 传 很 多 , 明 太 祖 、 成 祖 都 曾 多 次 派 人 寻 访 不 得 。 以 後 英 宗 封 之 为 「 通 微 显 化 真 人 」 , 宪 宗 封 「 韬 光 尚 志 真 仙 」 , 世 宗 加 封 为 「 清 虚 元 妙 真 君 」 。 明 代 武 当 山 全 真 道 较 引 人 注 目 , 成 为 全 真 道 以 後 发 展 的 基 地 之 一 , 如 清 代 四 川 青 城 山 的 全 真 道 龙 门 支 派 碧 洞 宗 即 由 武 当 山 传 来 。 除 张 三 丰 外 , 明 代 全 真 道 很 少 有 影 响 的 高 道 , 受 明 室 封 赐 者 更 少 , 与 正 一 道 士 的 显 贵 形 成 对 照 。 政 治 上 的 失 意 , 使 全 真 道 士 更 能 集 中 精 力 拓 展 内 丹 学 , 创 立 了 新 的 学 派 如 东 派 , 出 现 了 博 采 众 家 之 说 的 内 丹 学 著 作 《 [[性 命 圭 旨]] 》 。 明 代 全 真 道 表 面 上 沉 寂 , 实 际 上 却 在 民 间 活 动 , 积 累 能 量 , 为 清 代 全 真 龙 门 派 的 中 兴 打 下 了 基 础 。
在我国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称为[[本土宗教]]。道教对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是统治阶级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中国道教获得了新生,逐渐走上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新时期宗教政策的指导下,中国道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宗教]]
== 基本内容 ==
明 代 道 教 可 划 分 为 前 後 两 段 , 即 以 明 世 宗 为 界 。 世 宗 之 前 , 道 教 尚 能 得 到 统 治 者 扶 持 , 在 上 层 社 会 有 一 定 地 位 , 特 别 是 在 明 世 宗 时 , 受 到 尊 崇 , 道 教 一 度 兴 盛 ( 主 要 是 正 一 道 ) 。 世 宗 之 後 , 道 教 与 统 治 者 的 关 系 日 渐 疏 远 , 社 会 地 位 下 沉 , 加 之 自 身 不 能 作 调 适 更 新 等 原 因 , 道 教 在 组 织 规 模 、 教 理 教 义 等 方 面 走 向 衰 微 。
明 代 统 治 者 与 道 教 : 明 太 祖 朱 元 璋 立 国 後 ,制 定 了 以 儒 教 为 主 、 三 教 并 用 的 政 策 。 他 运 用 道 教 来 证 明 其 君 权 神 授 , 并 对 正 一 道 优 礼 扶 持 。 明 成 祖 朱 棣 继 续 尊 崇 正 一 道 , 尤 其 崇 奉 真 武 神 , 大 建 武 当 山 宫 观 , 使 武 当 道 教 兴 旺 起 来 。 明 代 皇 帝 中 最 为 崇 道 的 当 数 世 宗 , 可 与 唐 玄 宗 、 宋 徽 宗 媲 美 。 他 喜 爱 道 教 斋 醮 , 尤 爱 建 醮 时 所 奏 的 青 词 , 甚 至 以 此 提 拔 官 员 , 出 现 所 谓 青 词 宰 相 , 如 有 名 的 奸 相 严 嵩 即 以 青 词 起 家 , 终 至 进 入 内 阁 。 世 宗 又 宠 信 道 士 , 对 龙 虎 山 上 清 宫 道 士 邵 元 节 优 礼 有 加 , 封 为 真 人 , 领 道 教 事 。 对 邵 元 节 推 荐 的 道 士 陶 仲 文 更 授 以 「 神 霄 保 国 宣 教 高 士 」 , 领 道 教 事 , 并 特 授 少 保 、 礼 部 尚 书 , 加 少 傅 , 尊 之 为 师 。 世 宗 还 迷 信 道 教 方 药 和 各 种 方 术 , 希 望 以 此 求 长 生 , 并 对 进 方 药 方 术 者 封 官 赏 赐 。 继 世 宗 之 後 的 穆 宗 , 对 道 教 予 以 抑 制 , 革 去 正 一 真 人 名 号 , 夺 其 印 , 改 为 上 清 观 提 点 。 到 神 宗 时 , 又 恢 复 正 一 真 人 名 号 , 但 天 师 地 位 已 远 不 如 前 。 明 世 宗 之 後 , 统 治 者 对 道 教 的 崇 奉 日 渐 降 温 。<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4U1GKO0517AB55.html 苏州访古:崧泽道院]网易订阅</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04piccdn.sogoucdn.com/7ef9a02b40cf9ca3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明 王 朝 在 尊 崇 道 教 的 同 时 , 也 加 强 了 对 道 教 的 管 理 , 建 立 起 更 为 完 善 的 机 构 , 以 强 化 对 道 教 的 约 束 。 明 洪 武 元 年 ( 公 元 1 3 6 8 ) 立 玄 教 院 , 洪 武 十 五 年 ( 公 元 1 3 8 2 ) 改 置 道 录 司 , 掌 天 下 道 教 。 道 录 司 设 左 右 正 一 、 演 法 、 至 灵 、 玄 义 等 官 各 二 人 , 其 中 正 一 官 品 最 高 , 为 正 六 品 , 显 示 出 明 室 对 正 一 道 的 器 重 。 地 方 上 则 设 道 纪 司 、 道 正 司 、 道 会 司 管 理 道 教 。 这 些 机 构 的 官 员 都 由 道 行 高 洁 、 精 通 经 戒 的 道 士 担 任 , 负 责 检 束 道 士 行 为 , 核 实 道 观 和 道 士 名 数 , 道 士 申 请 度 牒 ( 道 士 身 份 证 ) 等 工 作 。 管 理 机 构 的 健 全 , 使 道 教 的 发 展 处 於 政 府 的 严 格 控 制 下 。
明 朝 政 府 尊 崇 和 控 制 下 的 道 教 发 展 不 平 衡 : 在 明 朝 政 府 尊 崇 和 控 制 下 的 道 教 , 其 发 展 是 不 平 衡 的 。 正 一 道 受 到 重 视 , 其 政 治 地 位 高 於 全 真 道 。 明 太 祖 朱 元 璋 认 为 , 全 真 道 修 身 养 性 , 独 为 自 己 , 正 一 道 益 人 伦 , 厚 风 俗 , 对 於 稳 定 社 会 「 其 功 大 矣 」 。 由 於 这 样 的 认 识 , 统 治 者 更 注 重 扶 植 正 一 道 , 正 一 道 因 此 而 较 全 真 道 兴 旺 。 第 四 十 二 代 天 师 张 正 常 以 预 告 朱 元 璋 「 天 运 有 归 」 的 符 命 , 受 到 优 待 , 後 被 命 掌 天 下 道 教 事 , 由 道 教 一 派 的 首 领 升 格 为 掌 管 整 个 道 教 。 第 四 十 三 代 天 师 张 宇 初 继 领 道 教 事 , 授 「 正 一 嗣 教 道 合 无 为 阐 祖 光 范 真 人 」 , 并 诏 命 编 修 道 教 书 。 宇 初 博 学 能 文 , 著 书 较 多 , 所 撰 《 [[道 门 十 规]] 》 针 对 当 时 道 教 积 弊 , 提 出 清 整 之 方 ; 所 著 《 岘 泉 集 》 讲 论 天 人 之 学 以 及 老 子 之 学 与 内 丹 道 的 关 系 , 将 内 丹 与 符 箓 统 一 起 来 。 此 後 历 代 天 师 都 领 道 教 事 , 地 位 甚 高 , 除 此 之 外 , 很 多 正 一 派 道 士 受 明 室 尊 崇 封 赐 , 如 刘 渊 然 、 邵 元 节 、 陶 仲 文 等 。 明 中 叶 以 後 , 正 一 道 由 於 道 流 素 质 低 、 对 教 理 教 制 无 建 树 等 自 身 因 素 , 加 之 统 治 者 的 疏 远 , 在 上 层 社 会 的 地 位 日 渐 衰 落 , 社 会 影 响 也 减 弱 , 组 织 发 展 停 滞 。
全 真 道 因 与 元 室 关 系 密 切 , 加 上 明 室 起 自 南 方 , 器 重 正 一 道 的 社 会 功 用 , 故 在 明 代 主 要 活 动 於 民 间 。 明 初 全 真 道 士 最 著 名 的 是 张 三 丰 , 关 於 他 的 传 说 民 间 流 传 很 多 , 明 太 祖 、 成 祖 都 曾 多 次 派 人 寻 访 不 得 。 以 後 英 宗 封 之 为 「 通 微 显 化 真 人 」 , 宪 宗 封 「 韬 光 尚 志 真 仙 」 , 世 宗 加 封 为 「 清 虚 元 妙 真 君 」 。 明 代 武 当 山 全 真 道 较 引 人 注 目 , 成 为 全 真 道 以 後 发 展 的 基 地 之 一 , 如 清 代 四 川 青 城 山 的 全 真 道 龙 门 支 派 碧 洞 宗 即 由 武 当 山 传 来 。 除 张 三 丰 外 , 明 代 全 真 道 很 少 有 影 响 的 高 道 , 受 明 室 封 赐 者 更 少 , 与 正 一 道 士 的 显 贵 形 成 对 照 。 政 治 上 的 失 意 , 使 全 真 道 士 更 能 集 中 精 力 拓 展 内 丹 学 , 创 立 了 新 的 学 派 如 东 派 , 出 现 了 博 采 众 家 之 说 的 内 丹 学 著 作 《 [[性 命 圭 旨]] 》 。 明 代 全 真 道 表 面 上 沉 寂 , 实 际 上 却 在 民 间 活 动 , 积 累 能 量 , 为 清 代 全 真 龙 门 派 的 中 兴 打 下 了 基 础 。
在我国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称为[[本土宗教]]。道教对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是统治阶级的三大精神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中国道教获得了新生,逐渐走上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新时期宗教政策的指导下,中国道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