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谭嗣同

增加 44,849 位元組, 6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東亞男性歷史人物 |名稱 = 譚嗣同 |身份 = 维新四公子戊戌六君子之一 |前任= |繼任= |畫像 = File:Tansitong.jpg|200px|譚…”
{{東亞男性歷史人物
|名稱 = 譚嗣同
|身份 = [[维新四公子]]、[[戊戌六君子]]之一
|前任=
|繼任=
|畫像 = [[File:Tansitong.jpg|200px|譚嗣同]]
|說明 =
|姓 =
|名 =
|姓名 =
|字 = 復生
|封地=
|神號=
|尊號 =
|乳名=
|幼名=
|兒名=
|童名=
|小字=
|號 = 壮飞、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br>廖天一阁主等
|法號=
|院號=
|其他名號 =
|出生年 ={{birth date|1865|3|10}}
|出生地 = {{QING-1862}}[[甘肅省 (清)|甘肅省]][[涼州府]][[武威市|武威縣]]
|婚年=
|逝世年 = {{death date and age|1898|9|28|1865|3|10}}
|逝世地 = {{QING-1889}}[[直隸省]][[順天府]][[菜市口法場]]
|諡號=
|墳墓 =
|父親= [[谭继洵]]
|嫡母=
|母親= [[徐五缘]](乃徐韶春和熊惠娘之女,熊美長之甥女)
|元配=
|正室=
|妻 = 李閏
|繼室=
|平妻=
|側室 =
|元配之父=
|元配之嫡母=
|元配之母=
|正室之父=
|正室之嫡母=
|正室之母=
|妻之父=
|妻之嫡母=
|妻之母=
|繼室之父=
|繼室之嫡母=
|繼室之母=
|平妻之父=
|平妻之嫡母=
|平妻之母=
|兄弟=
|姊妹=
|嫡兄弟=
|嫡姊妹=
|庶兄弟=
|庶姊妹=
|同胞兄弟=大哥 譚嗣貽<br>二哥 譚嗣襄
|同胞姊妹=大姐 譚嗣懷<br>二姐 譚嗣淑
|異母兄弟=
|異母姊妹=
|異父兄弟=
|異父姊妹=
|繼兄弟=
|繼姊妹=
|子=
|女=
|嫡子=
|嫡女=
|庶子=
|庶女=
|養子=
|養女=
|繼子=
|繼女=
|注釋=
}}

'''譚嗣同'''({{bd|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catIdx=T譚嗣同}}),字'''復生''',号'''壮飞''',[[湖南]][[长沙]][[浏阳]]人,出身[[世家]],與[[陳三立]]、[[譚延闓]]並稱「湖湘三公子」。[[清]]末[[百日维新]]著名人物,[[維新四公子]]之一。

== 生平 ==
先祖譚逢琪、譚世昌,曾祖譚文明,祖父譚學琴,其父為[[湖北巡撫]][[譚繼洵]],5歲讀書,15歲學詩,20歲學文。譚嗣同早年得力于母教<ref>譚嗣同《先妣徐夫人逸事状》说:“先夫人性惠而肃,训不肖等谆谆然,自一步一趋至置身接物,无不委曲详尽。又喜道往时贫苦事,使知衣食之不易。居平正襟危坐,略不倾倚,或终日不一言笑;不肖等过失,折囊操笞不少假贷;故嗣同诵书,窃疑师说,以为父慈而母严也。御下整齐有法度,虽当时偶烦苦,积严惮之致,实阴纳之无过之地,以全所事,一旦失庇荫,未尝不成流涕思之。”</ref>,鑽研[[儒家]]典籍,廣泛涉獵文史百科,對中國[[國學]]有較深造詣。同時其又致力自然科学之探讨,鄙视科举,喜好[[今文经学]]。后往来於[[新疆|疆]]、[[甘肃|隴]]、[[陕西|秦]]、[[直隶|直]]、[[河南|豫]]、[[湖北|鄂]]、[[湖南|湘]]、[[江苏|蘇]]、[[江西|贛]]等[[行省]],察视风土,结交名士,有「风景不殊,山河顿异;城郭犹是,人民复非」的感慨。少年與繼母不甚相得,遂養成內斂的性格。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譚嗣同异常不满,即努力提倡新学,呼号变法,并在家乡组织算学社,集同志讲求钻研,同时在南台书院设立史学、掌故、舆地等新式课程,开湖南全省维新风气之先。1896年2月入京,结交[[梁启超]]、[[翁同龢]]等人。旋奉父命,入赀为江苏候补知府,供职南京。

曾游历[[天津]]、[[湖南]]、[[湖北]]等地。1896年底重抵南京,闭户养心读书,成《仁学》2卷。(梁啟超言,譚嗣同曾兩渡臺,其所著仁學,初題:臺灣人所著書)1897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等人设立[[时务学堂]],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筑铁路等新政。1898年,创建南学会、主办《湘报》,积极宣传变法,成為维新運動的激進派。同年4月,得翰林院侍讀學士[[徐致靖]]推荐,被徵入京,擢四品卿銜[[軍機章京]],與[[林旭]]、[[楊銳 (清朝)|楊銳]]等人参與新政,時號「軍機四卿」。

當宫中后黨密謀[[戊戌政變|政變]],[[光绪帝]]傳密詔[[康有為]]等設法相救時,即「拔刀以救上自任」。9月18日夜,譚嗣同前往法華寺爭取[[袁世凱]]支援,殺[[榮祿]]、囚[[慈禧]],不料袁世凱向榮祿告密。有說其實日間已有守舊派[[楊崇伊]]上書請太后訓政,袁世凱不過畏罪告發。變法失败後,於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英勇就義,臨刑前高呼:“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當劊子手要臨刑之際,譚嗣同突然大喊一聲:「吾有一言!」當時劊子手詢問在當時對維新派恨之入骨的監斬官[[剛毅]],無奈剛毅不予理會,譚嗣同英勇就義,這句話也因此成了千古之謎。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還有[[林旭]]、[[楊深秀]]、[[劉光第]]、[[楊銳 (清朝)|楊銳]]、[[康廣仁]],六人并稱“[[戊戌六君子]]”。後人将其著作编為《[[譚嗣同全集]]》。

譚嗣同年少時曾隨[[大刀王五]]學習武術,而王五為人樂仗義行俠,喜結交維新人士,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8月間譚嗣同曾和大刀王五謀救光緒帝,未成。譚嗣同被害後,王五冒風險為譚收屍,並運回湖南瀏陽家鄉安葬,此事一時成為京師之美談。

== 著作 ==
譚曾著《[[仁學]]》一書,認為世界是由[[物質]]的原質所構成,其本體是「仁」,世界的存在和發展都是由於「仁」的作用,故稱其哲学為「仁學」。「仁」是萬物之源,「以通為第一義」。

而「[[以太]]」則是溝通世界成為一個整體的橋樑。由於「以太」「不生不滅」,所以就肯定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是靜止的、停頓的,而是不斷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批判了「天不變,道亦不變」的頑固思想,從變易中論証其改革社會制度的政治理想。

并且认为[[儒学]]「[[名教]]」是维护专制主义的精神支柱,号召人们冲决[[君主]]、[[伦理]]、利禄、俗学、[[天命]]、[[佛法]]等专制网罗。对秦汉以来专制制度的抨击尤为猛烈,认为君主专制是一切罪恶的渊薮,提出「彼君之不善,人人得而戮之」。在批判专制制度的同时,还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以及变法等主张。

《[[仁學]]》一書還有驚人之議:“二千年來之政,秦政也,皆大盜也;二千年來之學,荀學也,皆鄉愿也。惟大盜利用鄉愿,惟鄉愿工媚大盜。”

其候刑时,据说曾题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NoteTag|“兩昆崙”指何物?一直是歷史學家好奇之處。梁启超认为“两昆仑”指康有为和[[大刀王五]]([[王正誼]]),梁启超《饮冰室诗话》称:“所谓两昆仑者,其一指南海,其—乃侠客大刀王五……浏阳少年尝从之受剑术,以道义相期许。戊戌之变,浏阳与谋夺门迎辟,事未就而浏阳被逮,王五怀此志不衰。”;又有一說是指唐才常和大刀王五,[[唐才质]]《戊戌闻见录》云:“复生七丈虽役其身于清廷,从事维新,而其心实未尝须臾忘革命。其北上也,伯兄(指唐才常)为饯行。酒酣,复生七丈口占一绝,有云:‘三户亡秦缘敌忾,勋成犁扫两昆仑’。盖勉伯兄结纳哥老会,而已复于京师倚重王五,助其谋大举也。”也有人认为“两昆仑”指大刀王五和拳士胡七([[胡致廷]]),肖一山称:“盖指大刀王五及通臂猿胡七,二人系武林之昆仑派也。任公曰‘盖念南海也’,恐非是。”亦有人认为“两昆仑”指譚嗣同的两个仆人 ,古人谓仆人为昆仑奴,《[[唐人傳奇]]》中指仆人为「[[昆仑奴]]」,蒲松龄《聊斋志异·余德》:“向暮,有两崑崙捉马挑灯,迎导以去。”。}}譚嗣同此诗是在[[唐烜]]《留庵日钞》中发现的。而据史学家[[黄彰健]]考证,原詩应为“望門投止憐張儉,直諫陳書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現在所見的“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應是由[[康有为]]和[[梁启超]]所改{{NoteTag|黄彰健的《戊戌变法史研究》认为:“《康梁演义》虽系小说,但其所记林旭第二首诗:‘望门投趾怜张俭’,则显与今传谭《狱中题壁》诗词句有雷同处。《康梁演义》所记此诗实值得注意。”“由于梁、谭关系密切,而梁又声名赫赫,交游广阔,人们遂认为梁所记谭此诗应得自可靠来源,真实可信,《康梁演义》讥讪康梁,已不能引起人同情,而其书系演义体裁,记事多误,故读者虽见‘望门投趾怜张俭’一诗与谭狱中诗辞句有相同处,亦不起疑惑。现在由于我发现康梁为了伪称保皇,造的假历史太多,对康梁所记,心存戒惕,因此,我对《康梁演义》所引‘望门投趾怜张俭’一诗,反另眼看待。”<ref>黄彰健:《戊戌变法史研究》,第532–535页。</ref>}}。此说在史学界并未得到公认。

== 散记 ==
[[File:Former Residence of Tan Sitong (Beijing).JPG|thumb|北京譚嗣同故居]]

* [[浏阳会馆|北京譚嗣同故居]]原在[[北半截胡同]]41号,现位于[[菜市口大街]]西侧。
* 譚嗣同还被称为清末[[维新四公子]],另外三人是[[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子[[陈三立]]、[[禮部侍郎]][[徐致靖]]之子[[徐仁铸]]、[[兩廣總督]][[陶模|陶方之]]之子[[陶葆廉]]。後二人有異說。

== 艺术作品改編 ==
譚嗣同事跡曾被改編為不少影視戲劇,亦有文學作品的描述: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 width=62%
|-style="color:#000066"
|-style="color:#ffffff; background: #FDFF73;color:black" font-weight: bold; text-align: center"
|style="width: 1%"|年份
|style="width: 2%"|片名/書名
|style="width: 2%"|演員
|style="width: 2%"|導演/作者
|style="width: 2%"|類型

|-
|1973||大刀王五||rowspan=2|[[岳華]]||[[張徹]]、[[鮑學禮]]||rowspan=2|邵氏電影
|-
|1976||[[瀛台泣血]]||[[李翰祥]]
|-
|1976||[[近代豪俠傳|近代豪俠傳之大刀王五]]||[[劉松仁]]||[[李鼎倫]]||香港[[無線電視]]製作
|-
|1984||譚嗣同||[[達式常]]||[[陳家林]]||[[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
|-
|1993||一刀傾城||[[狄龍]]||[[洪金寶]]||武打電影
|-
|1999||[[英雄之廣東十虎]]||[[林祖輝]]||[[曾謹昌]]等||香港[[亞洲電視]]製作
|-
|2003||[[英雄·刀·少年]]||[[黃宗澤]]||[[陳新俠]]等||香港[[無線電視]]製作
|-
|2000||[[北京法源寺]]||||[[李敖]]||李敖出版社出版小說
|-
|2015||北京法源寺||[[賈一平]]||[[田沁鑫]]||舞台劇
|-

|}

== 注釋 ==
{{NoteFoot}}

== 参考文献 ==
=== 引用 ===
{{Reflist|30em}}

=== 来源 ===
{{refbegin}}
; 书籍
* 張灝:《烈士精神與批判意識——譚嗣同思想分析》(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 楊廷福:《譚嗣同年譜》
{{refend}}

== 外部連結 ==
{{Wikisource author}}
{{Wikiquote}}
{{Commons category|Tan Sitong}}
* 吳展良:〈[http://140.112.142.79/publish/pdfs/58/58_03.pdf 晚清的「生元思想」及其非啟蒙傾向──以康有為與譚嗣同為中心]〉.
* 狹間直樹:[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9018376 〈梁啟超筆下的譚嗣同〉](2003年).
* 李國祁:〈[http://www.mh.sinica.edu.tw/MHDocument/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Detail_188.pdf 譚嗣同的兩性認知]〉.
* 楊際開:〈[http://www.nssd.org/articles/article_read.aspx?id=49246760 谭嗣同与宋恕——以《仁学》为中心]〉.

{{-}}
{{戊戌六君子}}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中国思想家|T]]
[[Category:清朝被處決者|T]]
[[Category:軍機章京|T]]
[[Category:湘军人物|T]]
[[Category:長沙人|T]]
[[Category:瀏陽人|T]]
[[Category:谭姓|S嗣]]

##石达开
{{multiple issues|
{{copyedit|time=2018-02-01T15:24:05+00:00}}
{{inappropriate tone|time=2018-02-01T15:24:05+00:00}}
{{newsrelease|time=2018-02-01T15:24:05+00:00}}
}}
{{東亞男性歷史人物
|名稱 = 石达开
|身份 = [[军事家]]、[[政治家]]、[[武术家]]
|國家 = 太平天国
|時代 = 近代
|主君 = [[洪秀全]]
|屆數 =
|最高職務 =太平天国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
|前任 =
|繼任 =
|圖片名稱 =
|圖片大小 =
|圖片說明 =
|姓 = [[石姓]]
|名 = 达开
|姓名 =
|字 =
|號=
|官職 =圣神电通军主将
|封爵 =翼王(1851年12月17日封)
|封號 =电师、开国军师、开朝公忠军师
|位階 =久千岁
|封地 =
|神號 =
|尊號 =义王
|族裔 =
|氏族 =
|籍貫 =[[广西]][[贵县]](今贵港市)
|本貫 =
|祖籍 =[[广东]][[兴宁]]和平县
|本籍 =
|出身地 =[[广西]][[贵县]](今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
|府邸 =
|世系 =
|初名 =
|乳名 =<!--日本、朝鮮、琉球以外人物用-->
|小字 =亚达
|別號 =石敢当
|法號 =
|院號 =
|其他名號 =石敢当
|出生日期 =[[道光]]十一年二月(1831年3月)
|出生地點 =广西贵县那邦村
|婚年 =
|逝世日期 =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br>{{death date and age|1863|6|27|1831|3|1}}
|逝世地點 =四川[[成都]]
|諡號 =
|墓葬 =
|祠廟 =
|父親 =石昌辉
|嫡母 =
|母親 =
|繼父=
|繼母=
|元配 =熊氏
|正室 =
|妻 =黄氏
|繼室 =
|平妻 =
|側室 =
|元配之父 =
|元配之嫡母 =
|元配之母 =
|正室之父 =
|正室之嫡母 =
|正室之母 =
|妻之父 =黄玉昆
|妻之嫡母 =
|妻之母 =
|繼室之父 =
|繼室之嫡母 =
|繼室之母 =
|平妻之父 =
|平妻之嫡母 =
|平妻之母 =
|兄弟 =
|姊妹 =石氏(姐,胡善积之妻)、石细妹(妹)
|嫡兄弟 =
|嫡姊妹 =
|庶兄弟 =
|庶姊妹 =
|同胞兄弟 =
|同胞姊妹 =
|異母兄弟 =
|異母姊妹 =
|異父兄弟 =
|異父姊妹 =
|繼兄弟 =
|繼姊妹 =
|子 =石定忠、石定基、胡永活
|女 =
|嫡子 =
|嫡女 =
|庶子 =
|庶女 =
|養子 =
|養女 =
|繼子 =
|繼女 =
|其他親屬 =孙: 胡天浇、胡天祥
|出身 = <!---此处指科举出身--->
|功名 =
|經歷 =
|著作 =
|注釋 =
}}

'''石达开'''({{bd|1831年||1863年||CatIdx=S石}}),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祖籍]][[广东]][[兴宁]],[[广西]][[贵县]](今[[贵港]])[[客家人]]<ref>《兴宁武威石氏族谱》</ref><ref>《石达开祖籍是广东和平县》(《贵县文史资料》第21辑,编撰:中国人民政协广西省贵港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作者:中国人民政协广东省和平县委员会文史科</ref><ref>《太平天国历史大辞典》:“属客家,原籍广东和平县,十六世祖才从广东迁到广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05)</ref>,[[太平天国]]名将,近代中国[[军事家]]、[[政治家]]、武学家。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二十岁封王,从容赴死<ref name="multiple1">《黄彭年致唐友耕函》:“此贼举止甚稳,语言气概,不亢不卑,寓坚强于和婉之中。方其就死,纳履从容,若是我大清忠臣如此死法,叙入史传,岂不炳耀千载?如此人不为朝臣用,反使为贼,谁之过欤?”</ref>时年仅三十二岁,他生前用兵神出鬼没<ref>骆秉章:“石逆用兵,稔其不惮险远,最善伺隙乘虚”;咸丰十年上谕:“石逆诡谲异常,凡经过之处必分其党为数路。每路复分为数起,使官军不暇兼顾”,民国《贵县志》修志局局长龚政《石达开传略》:“达开善战,神奇莫测,尝设疑兵,以小队骇走清军,迨清军知其诈,复进与斗,而达开大队又猝至,卒不敌而溃。故清军闻达开名,莫不动色相戒,而震慑验。”</ref>,死后仍令对手心有余悸{{efn|例如,清廷将石达开处死一年多以后,曾国藩仍在对李秀成的审问中提出“石达开死否”的问题。周询《蜀海丛谈》亦说:“后有谓石末死,当时杀者,乃其替身。且云光绪中有人于渡江时与同船。”}},在他身后数十年中都不断有人打着他的旗号从事反清运动<ref>史式《石达开未死传说考》</ref><ref>鄂华《翼王伞》序</ref>,[[辛亥革命]]党人曾通过诗歌,小说,绘画等各种媒介宣传他的事迹以激励民气,号召志士,鼓吹革命<ref>柳亚子《残山剩水楼刊本〈石达开遗诗〉书后》:残山剩水楼刊本《石达开遗诗》共二十五首,自《答曾国藩五首》,出于梁任公《饮冰室诗话》外,余二十首,悉出亡友高天梅之手。时在民国纪元前六年,同讲授沪上健行公学,天梅为余言将撰翼王诗赝鼎,供激发民气之用,遂以一夕之力成之,并及叙跋诸文,信奇事也。封面题字亦天梅所书。当时醵金印千册,流布四方,读者咸为感动。</ref><ref>王政《〈民报〉政论家之太平天国观剖析》</ref><ref>盛巽昌《解放前对石达开的宣传和研究》</ref><ref>史式《石达开伪诗文考》</ref><ref>黄小配《洪秀全演义》</ref><ref>陈世强 《末世异才 恨海悲歌—— 论苏曼殊的绘画》</ref>。有关石达开的民间传说、歌谣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efn|各省流传的石达开传说歌谣举例:翼王作寿(广西,《民俗词典》、雾达开泉(湖南,《湘西双龙 苗族文化生态游》)、翼王坪(湖北,来凤政府网站)、橘子王(江西,《太平天国传说故事》)、单骑下当涂(安徽,《龙吟虎啸——太平天国歌谣选》)、妙相庵故事(江苏,《芋香漫录》)、长毛歌(浙江,浙江文物管理委员会《一首处州畲族人民歌唱1858年翼王东进浙江事的山歌》)、天书奇图(福建,連允東《登牙梳山》)、仁义场(四川,《巴县志》)、笙桥溜渡(云南,《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明珠—金沙、牛栏大峡谷》)、传诗清误会(贵州,《水西文史资料》)}}。

封号全称:'''殿前吏部又正天僚开朝公忠又副军师顶天扶朝纲翼王喜千岁'''

== 生平 ==
===早年经历===
{{太平天國諸王}}

石达开于1831年出生于[[广西]][[贵县]]北山里那邦村,家道小康<ref>史式:石达开“才财两富”说考误</ref>,因幼年丧父,没有兄弟,八、九岁起独撑门户<ref>梅竹公:翼王身世续考</ref><ref>鼎建渡船记,1840年春立</ref>,务农经商之余,习武修文不辍<ref>罗甫琼:石达开的少年时代</ref>。石达开长得高大俊秀,十三岁已“凛然如成人,自雄其才,慷慨有经略四方-{志}-”<ref>民国《贵县志》</ref>,因急公好义,常为人排难解纷,年未弱冠即被尊称为“石相公”<ref>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ref>,十六岁时,[[洪秀全]]、[[冯云山]]慕名拜访,邀他共图反清大计,石达开遂加入[[拜上帝会]]<ref>史式:“洪冯访石”考</ref>,三年后毁家纾难,率四千余人参加[[金田起义]],封为左军主将<ref>洪秀全:茶地移营诏</ref>。

===北进东征===
1851年12月,太平天国在[[蒙山縣|永安]]建制,二十岁的石达开晋封“翼王五千岁”,意为“羽翼天朝”。<ref>洪秀全:永安封王诏</ref>,从1851年1月到1853年3月,石达开随[[太平军]]转战数省,战功卓著,尤其是1852年西王[[萧朝贵]]在[[湖南]][[长沙]]阵亡后,[[太平军]]在[[长沙]]城下陷入清军反包围,形势万分危急,石达开率部西渡[[湘江]],开辟河西基地,缓解了[[太平军]]的缺粮之危,又多次击败进犯之敌,取得“水陆洲大捷”,重挫清军士气,其后,为全军先导,经[[河西]]安全撤军,跳出反包围圈,夺[[岳阳]],占[[武汉]],自[[武昌]]东下[[金陵]],二十八天挺进一千八百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时人号之“[[石敢当]]”<ref>凌善清《太平天国野史》:“自永安趋 湖南,攻长沙,破岳州、汉阳、武昌,经安省而下金陵,与清军 大小数百战,独达开所部未尝挫,清军称之曰:‘石敢当’,所 至争避之。”</ref>。

===天京佐政===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金陵]],改号[[天京]],石达开留京辅佐东王[[杨秀清]]处理政务。定都之后,诸王广选美女,为修王府而毁民宅,据国库财富为己有,唯石达开洁身自好,从不参与。<ref>谢介鹤《金陵癸甲纪事略》载,天京“每次逼选民女,东贼与翼贼,翼贼辄辞而后受”,天王府“居制君府毁民居,拓益其巢穴,为号王府,周围几及十里”,东王府“亦毁民居拓益之”,北王府“毁民居尚少”,而翼王府“未毁民居”</ref><ref>涤浮道人《金陵杂记》载,翼王府内的妇女“皆时常骑马出入”,行动自由,与男性官员关于异。</ref><ref>张继庚《上向帅书六》记,“至黄金在典金官,查帐伪东府有一万余两,伪天府有七千余两,伪北府有一千余两。其余大小伪衙藏银尚属不少”,指出各王府至大小官衙皆有“藏银”,唯未提“伪翼府”。</ref>

===首与西征===
1853年秋,石达开奉命出镇[[安庆]],首度节制西征,他打破[[太平天国]]以往重视攻占[[城池]]、轻视根据地建设的传统,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逐步扩大根据地范围,亲自指挥攻克清[[安徽]]临时省会[[庐州]](今[[合肥]]),<ref>咸丰四年三月初十日和春福济奏:现据拿获奸细[[金恩扬]]等五名,搜出逆书,讯据供称刻下在城贼匪共有三四万人,至前破[[庐州]],系伪翼王石达开带贼由[[舒城]]前来。正月内石达开已回[[安庆]]……</ref>迫使新任[[安徽]][[巡撫]]、楚军名将[[江忠源]]自尽。

===安庆易制===
过去,[[太平天国]]没有基层[[政府]],地方行政一片空白,石达开到[[安徽]]后,组织各地人民登记[[户口]],选举基层[[官吏]]<ref>癸好三年翼王石达开给[[贵池]]训谕</ref><ref>癸好三年殿右捌指挥杨给繁昌人民札谕</ref><ref>甲寅四年顶天侯[[秦日纲]]札谕</ref>,又开科举试,招揽人材<ref>潜山县志</ref>,建立起省、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ref>《太湖县志》</ref><ref>张德坚等:贼情汇纂</ref>,使[[太平天国]]真正具备了国家的规模;与此同时,整肃军纪,恢复治安,赈济贫困,慰问疾苦,使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并制定税法,征收税赋,为[[太平天国]]的政治、军事活动提供所需物资。<ref>李滨《中兴别记》</ref><ref>王建华:石达开“安庆易制”评议</ref><ref>鲁尧贤:太平天国安徽根据地建设 </ref><ref>徐川一:石达开与[[太平天国]][[安徽]]建省</ref>1854年初,石达开在[[安徽]]民众的赞颂声中离开[[安徽]],回京述职,[[太平天国]]领导层对他的实践给予充分肯定<ref>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翼试诗题《翼化如春润》,美其安恤安庆之功”;</ref><ref>凌善清《太平天国野史》:达开既至[[安庆]],以诚意相要结,择乡里之有声望音为乡官。缉盗贼,严军旅,使各安其业。更督民造粮册,按亩输钱米。于乡里之豪暴者抑制之,无告者赈恤之。立榷关于星桥,以铁锁巨筏横截江面,阻行舟,征租税,军用裕而百姓安之,颂声大起。</ref>,此放弃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推行符合实情的经济政策<ref>[[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甲寅四年照旧交粮纳税本章</ref>。

===再主西征===
1854年夏秋,[[太平军]]在西征战场遭遇[[湘军]]反扑,节节败退,失地千里。石达开看出两军最大差距在于[[水师]],便命人仿照[[湘军]]的船式造舰,加紧操练[[水师]]。<ref>王定安《湘军记》:国藩疏言,逆贼屡以民船致败,近在[[安徽]]仿我船式其,造战舰三十余,益以[[江西]]抢去之船,其氛益炽,若使梗塞鞍山、姑搪间,我军与[[江西]]咫尺不能相通,可虑者一;</ref><ref>李滨《中兴别记》:自去年冬,贼于安庆造船习阵,窃规[[曾国藩]]水师之制,不数月,成军而出,势颇骶张;</ref><ref>杜文澜《平定粤寇纪略》:贼前以民船水战,屡致败北。今于安庆仿我船式造成舰三十只,又以小划夹护,紧贴岸营。反复筹思,未得破之之法。</ref>在[[湘军]]兵逼[[九江]]的危急时刻,石达开再度出任西征军主帅,亲赴前敌指挥,于1855年初在[[湖口縣|湖口]]、[[九江]]两次大败[[湘军]],湘军[[水师]]溃不成军,统帅[[曾国藩]]投水自尽,被部下救起,西线军事步入全盛。同年秋天,石达开又挥师[[江西]],四个月连下七府四十七县,由于军纪严明,施政务实,爱护百姓,求才若渴,[[江西]]民众争相拥戴,许多原本对[[太平天国]]不友好的知识分子也转而支持[[太平军]],队伍很快从一万多人扩充到十万余众。<ref>[[曾国藩]]:“遂靡然以为天覆地坼,不复作反正之想,不待其迫胁以从,而甘心蓄发助贼”。“读圣贤书,身列胶庠,为上舍生,或冒职衔,或居仕籍,悍然从贼,冠贼冠。服贼服”</ref><ref>[[左宗棠]]:“传檄远近,[[江西]]士民望风而靡。贼因兵因粮,附从日众……抚其桀黠之民,以钳制其士夫,迫之从逆,[[江西]]全局岌岌”;“[[江西]]事恐不可为,以民心全变,大势己去也”</ref><ref>[[骆秉章]]:“士民畏贼,转而媚贼,献财输赀,甘心从逆,正士良民之势孤,奸徒痞党之焰炽。数郡千里之间,无一官一兵相为声应”</ref>

1856年3月,石达开在[[江西]][[樟树]]大败湘军,至此,湘军统帅曾国藩所在的[[南昌]]城已经陷入太平军的四面合围,对外联络全被切断,然石达开适于此时被调回天京参加解围战,虽大破[[江南大营]],解除清军对天京三年的包围,却令曾国藩免遭灭顶。

===天京事变===
1856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被杀,上万东王部属惨遭株连,石达开在前线听到[[天京]]可能发生内讧的消息后赶回阻止,但为时已晚。北王[[韦昌辉]]把石达开反对滥杀无辜的主张看成对东王的偏袒,意图予以加害,石达开縋城逃出[[天京]],京中家人与部属全部遇难。

石达开在[[安徽]]举兵靖难,上书天王,请杀北王以平民愤,天王见全体军民都支持石达开,遂下诏诛韦。11月,石达开奉诏回京,被军民尊为“义王”,合朝同举“提理政务”。他不计私怨,追究屠杀责任时只惩首恶,不咎部属,北王亲族也得到保护和重用,人心迅速安定下来。在石达开的部署下,[[太平军]]稳守要隘,伺机反攻,[[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石镇吉]]等后起之秀开始走上一线,独当一面,内讧造成的被动局面逐渐得到扭转。

===被逼离京===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合朝推薦石達開主持朝政,但[[洪秀全]]卻忌憚石達開的聲望才能,雖迫于民意命他提理朝政<ref>《李秀成自述》:“翼王回京,合朝同舉翼王提理政務,眾人歡說。主有不樂之心” </ref>,卻不肯授予他“軍師”的地位和实权,只封他為“聖神電通軍主將義王”{{efn|太平天国的政治体制是“军师负责制”,“[[军师]]”是政府首脑,掌握一切实权,主将只是听命于军师,在制度上并没有决策权。(参见: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卷二《太平天国的政体》)}},局勢稍見好轉後,又對他產生謀害之意<ref>《李忠武公遺書》:“客商有自下游回者,言金陵各偽王忌石逆之能交結人心。石逆每論事則黨類環繞而聽,各偽王偽王論事,無肯聽者,故忌之,有陰圖戕害之意”,石達開《五言告示》:“疑多將圖害,百喙難分清”(據史式的《五言告示初稿、改稿考》考證,這句話出自《五言告示》的初稿,在修改後的定稿中石達開出于維護大局的考慮刪去了這句話)。</ref>。為免再次爆發內訌,石達開被迫逃出[[天京]],前往[[安慶]]。

=== 以天京根据地为中心的作战 ===
1857年9月,[[洪秀全]]迫于形势的恶化遣使请石达开回[[天京]],石达开上奏表示不会回京,但会调[[陈玉成]]、[[李秀成]]、[[韦俊]]等将领回援,并以“通军主将”身份继续为[[太平天国]]作战,洪秀全诏准了这一方案,天京官方遂承认石达开此后的作战是太平天国的远征活动。<ref>咸丰七年九月德兴阿奏:又抄得石逆由[[安庆]]寄与洪逆伪章一纸,内有令贼党李寿成(即[[李秀成]])会合[[张洛行]]领数十万贼分扰下游,又调贼党[[陈玉成]]、[[洪仁常]]、[[洪春元]]、[[韋俊|韦志俊]]、[[杨来清]]等各率贼数万及五六千不等概回[[金陵]],并欲赴援[[江西]],窜扰[[浙江]]等语……洪逆伪批,亦似外示羁縻内怀猜忌。”</ref><ref>《东华录》咸丰卷载福兴奏:达开乃统全军分为六起,号称十余万,拟直攻苏杭,以分金陵之势。</ref><ref>《李秀成自述》:“……今而远征未肯回者,因此之由也。” </ref><ref>《洪仁玕自述》:“翼王见大局如此不满意,乃决意离京远征……”“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ref><ref>《华北捷报》第527期《艾约瑟等五名传教士赴[[苏州]]谒见干王和忠王的经过》:“报告提到,翼王石达开据猜想一直对[[天京]]的真圣主远而避之,但是据探明他仍旧与运动相连结,近曾于干王封王之际,派遣部下大批人马抵京向干王祝贺,并请求干王,嗣后所有的他奏议悉数经由干王递呈真圣主。他似乎在某些宗教观点上与真圣主意见各异。他对所统属的人民尽情抚慰,同时深得部下兵将的爱戴”(1860年)</ref><ref>《北华捷报》第519期《艾约瑟等五名[[传教士]]赴[[苏州]]谒见忠王的经过和观感》:“他们说,[[广西]]现今在[[太平军]]手里,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正在征服[[四川]],这个省实际上已在他们掌握中。”(1860年)</ref><ref>[[咸丰]]十年[[湖南]][[巡抚]][[按察使]][[翟诰]]奏:“拿获奸细供称,四眼狗[[陈玉成]]发给伪文,约石逆由[[广西]]犯[[湖南]],陈逆即由六安、英山犯[[湖北]],是以悉锐下窜……”(1860年)</ref><ref>[[咸丰]]十年[[骆秉章]]奏:“石逆凶悍诡诈,冠于诸贼……且闻与四眼狗陈逆(即[[陈玉成]])暗相勾结,图犯[[两湖]],自不得不先其急”(1860年)</ref><ref>容闳《西学东渐记》记走访丹阳太平军:“秦某又言攻略各地之情形……忠王、英王则居上游,方谋取猢北。石达开经略四川云贵等省……”(1861年底)</ref>{{efn|其他可以显示石达开远征期间与天京政权关系的太平天国方文件:太平天国历年历书及全部附有主要首领名衔的诏书;《醒世词》;《太平礼制》(新版);《朝天朝主图》;《幼赞王蒙时雍家书》;《誉王李瑞生供词》}}{{efn|其他可以显示石达开远征期间与天京政权关系的外方报道:艾约瑟牧师的报告——新近对干王的提问及答复(《北华捷报》1860年8月11日);杨笃信:中国之叛乱(1861年);《英国议会文件》1862.C.2976,亚历山大.米切的一封信;《英国议会文件》1861.C.2840,1862.C.2976巴夏礼的报告;美国传教师花兰芷牧师关于访问南京的报道(《北华捷报》1860年9月1日)}}

此后,石达开前往[[江西]]救援被困的[[临江]]、[[吉安市|吉安]],拥戴他的安徽太平军将领大都留守安徽。因没有水师,无法渡过[[赣江]],救援行动失败,石达开又于次年进军浙江,并联合国宗[[杨辅清]]进军[[福建]],欲开辟浙闽根据地,与天京根据地连成一体。

浙江是江浙皖清军的主要饷源,为阻止石达开攻浙,清廷急调各路兵马增援,最终不得不命丁忧在籍的曾国藩重任湘军统帅,领兵入浙。太平军在[[浙江]]取得许多胜利,但江西[[建昌]]、[[抚州]]失守后,入浙部队失去了后方,协同作战的杨辅清又在被天王封为“木天义”后从福建撤军,为免四面受敌,石达开决定放弃攻浙,撤往福建,后又转战到江西。石达开建立浙闽根据地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但牵制了大量清军,为太平军取得浦口大捷、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等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是冬,石达开经与部将会商,决定进攻[[湖南]],取上游之势,再下趋[[湖北]],配合安徽太平军作战<ref>咸丰九年骆秉章奏:“此股贼首闻系翼逆石达开,其党贼翼为张遂谋,赖裕新,傅忠信,诸逆首皆从前漏网之贼首。石逆在南安时,景德贼嘱其由赣吉取道北窜,与之合势,以窜皖鄂,石逆复称须由南安窜湖南,下趋鄂省,以取上游之势。此书为江西乐平绅团搜获,其蓄谋之狡毒如此”</ref>,并伺机分兵入川。1859年春,石达开自江西起兵入湘,发动“[[宝庆会战]]”。彼时湘军正计划分兵三路进攻安庆,闻石达开长驱直入湖南腹地,军心全线动摇,只得将因势利导,全力援湘。面对湘军的重兵驰援,石达开孤军作战,未能攻克[[宝庆]],被迫退入[[广西]]。

=== 广西离散 ===
1859年秋,石达开率[[太平军]]数万人进入[[广西]],10月首克[[庆远府]]。进入广西之后,因粮食短缺日益严重<ref>光绪十五年《平桂纪略》卷三中说:“达到据庆远,所掳粮米不足以供食……其贼目朱姓者以达开势败,率众东窜。”</ref>,部下思乡情切<ref>石达开供词:“因伙众[[三江]][[两湖]]人多,各有思归之念,不能管束……”</ref>,石达开不愿自立一国、无法满足部下对高官厚禄的需求等原因,一些部下产生去意,适逢英王[[陈玉成]]致书石达开,邀其攻打[[湖南]],配合[[安庆]]解围,石达开遂因势利导,于1860年命[[童容海]]、[[彭大顺]]等将率五、六万有意离去的部众攻打湖南,回应陈玉成所请,成为人数最多的一支脱离石达开部队<ref>[[咸丰]]十年十月二十日[[湖南]][[巡抚]][[按察使]][[翟诰]]奏:“自十月初一至十一日,贼匪叠陷绥宁,城步,据[[宝庆]][[府知]]府邵绶名禀报,拿获奸细供称,四眼狗[[陈玉成]]发给伪文,约石逆由[[广西]]犯[[湖南]],陈逆即由[[六安]]、[[英山]]犯[[湖北]],是以悉锐下窜……”</ref>,另有一些部队因内讧、退路被切断等原因脱离石达开。這些部隊脫離石達開後,有些成功通過清軍控制區返回[[天京]]一帶會合太平軍本部,有些則在半途被清軍打散,並有多名將領死于內訌。其中,彭大順在途中戰死,童容海、[[吉慶元]]、[[朱衣點]]等與部隊約五萬人在1861年到達[[江西]]与忠王[[李秀成]]部會合。

=== 远征川、黔、滇 ===
[[File:Capture of the chief traitor Shi Dakai.jpg|thumb|200px|生擒逆首石达开战图]]

1861年9月,石达开自桂南北上,于1862年初经[[湖北]]入[[四川]],自此,为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石达开转战[[川]]、[[黔]]、[[滇]]三省,先后四进四川,并于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5月,[[太平军]]到达[[大渡河]],对岸尚无清军,石达开下令多备船筏,次日渡河,但当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无法行船。三日后,清军陆续赶到布防,<ref>唐炯《成山老人自撰年谱》:“赖文光(注:应为赖裕新,后同)已掩至,桂字营败,赖文光走越巂,间道出工州,昼夜狂奔,绕川西走川北入陕,诸军相率尾追,时琴邬黄丈在幕府,阅宁远报石大开至紫大地,言于骆公急檄唐友耕振武军备大渡河。友耕尚驻工州,他军远不及也。石大开至大渡河,游骑数百人已济,招还,下令多备船筏,明日齐渡。是夜水陡涨数丈,连日不退,而振武军前队始驰至对岸。”
</ref><ref>薛福成《书巨寇石达开就擒事》:“按达开初到大渡河边,北岸实尚无官兵,而骆文忠公奏疏谓唐友耕一军已驻北岸,似为将士请奖张本,不得不声明防河得力,因稍移数日以迁就之。当时外省军报大都如此,亦疆吏与将帅不得已之办法也。”</ref>[[太平军]]为大渡河暴涨的洪流所阻,多次抢渡不成,“战守俱穷,进退失据,粮尽食及草根,草尽食及战马,兼之疟痢流行,死亡枕籍。阅时一月,而军心屹然不动”,令当地人发出“其得士心如此,岂田横之客所可同日而语哉”的惊叹<ref>赖执中《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紫打地蒙难纪实碑文》</ref>。

为求生擒石达开,[[四川]]总督[[骆秉章]]遣使谈判,<ref>赖执中《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紫大地蒙难纪实》 “四月二十二日,越西营参将王应刚,亲谒王垒劝王牺牲一切,保全部下生命。王英雄气概,视死如归,毅然许之。”</ref><ref>黄彭年《代刘蓉致骆秉章禀》) “非王松林深入贼巢,则石逆毙于乱军之中,亦断不能生得。”</ref><ref>任乃强《记石达开被擒就死事》 “参将杨应刚,见相持一月,两军皆困,自赴谒石王……应刚锐身以保全全军自任”</ref><ref>《越巂厅全志》 “王松林亲践其垒,晓谕再三,贼首肯者六七,应刚锐然自任,率丁数十至贼营,先贻书约誓,待以不死,贼未之信,而贼之李宰辅、伪曾宰辅等俱欲伤应刚,应刚大呼叱之……与王松林指天誓日,石达开信之,与之订盟”</ref>石达开决心舍命以全三军,经双方谈判,由太平军自行遣散四千人,这些人大多得以逃生。剩余两千人保留武器随行,石达开被押往成都,清军未遵守承诺,两千官兵战死。<ref>黄彭年:黎雅纪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太平天国文献史料集》):“询知大树堡尚有二千余人,未缴军器,其伪周宰辅领之。”</ref>

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与部将[[曾仕和]]、[[黄再忠]]、[[韦普成]]着天国衣冠,在成都公堂受审,举止沉着,陈词慷慨,“寓坚强于和婉之中”<ref name="multiple1"/>“枭杰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词色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之语”<ref>《代刘蓉致骆秉章禀稿》</ref>,令主审官崇实理屈词穷,无言以对,而后从容就义,临刑之际,神色怡然,身受[[凌迟]]酷刑,至死默然无声,观者无不动容,叹为“奇男子”。<ref>周询:《蜀海丛谈》:““清制,将军位在总督之右,骆故让崇先问。崇语音低,不辩作何语。只见石昂头怒目视,崇顿气沮语塞……三人自就绑至刑场,均神湛然,无一毫畏惧态。且系以凌迟极刑处死。至死亦均默然无声,真奇男子也!”</ref>

== 評價 ==
[[File:Shi-Dakai-Monument.JPG|thumb|right|250px|位于[[成都]]科甲巷(石达开被处死之处)石达开纪念碑,碑上诗刻为后人伪托石达开之名而作]]

石达开被认为是太平天国将领中最富有谋略的人。[[曾国藩]]说“查贼渠以石为最悍,其诳煽莠民,张大声势,亦以石为最谲”,[[左宗棠]]說“石逆狡悍著聞,素得羣賊之心,其才智出諸賊之上,而觀其所為,頗以結人心,求人才為急,不甚附會邪教俚說,是賊之宗主,而我所畏忌也”。

太平军的高级将领们对石达开的胆略十分推崇,如忠王[[李秀成]]谈及各王优劣才能时“皆-{云}-中中,而独服石王,言其谋略甚深”,英王[[陈玉成]]认为太平军将领“皆非将才,独冯云山石达开差可耳”。不只如此,他还赢得了众多与他敌对立场的人的敬重,如文人周洵在《蜀海丛谈》中称其为“奇男子”,清朝一位贡生在湘军军宴上公开说他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在大渡河畔与他为敌的许亮儒对他的英雄气概与仁义之风钦佩不已。直到他死去近40年后,由清朝文人所撰的著作《江表忠略》之中还有这样的记叙:“至今江淮间犹称……石达开威仪器量为不可及。”

当代中国学术界对石达开的总体评价是:“他在太平天国前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是一位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太平天国第一流的军事家与政治家”<ref>1987年四川涪陵太平天国学术研讨会纪要“对石达开的评价问题”</ref>“在太平天国后期孤军奋斗,最后虽然失败,仍然起了牵制清军,配合长江下游的太平军作战的作用。他自己的奋斗精神也很能激励后人。”<ref>1987年纪念太平军进军四川125周年全国学术讨论会纪要“关于对石达开的评价问题”</ref>

在有关石达开的各种评价中,来自和他同时代的立场中立的美国传教士[[麦高文]]的一段话犹有代表性——“这位青年领袖,作为目前太平军的中坚人物,各种报道都把他描述成为英雄侠义的——勇敢无畏,正直耿介,无可非议,可以说是太平军中的{{tsl|en|Pierre_Terrail,_seigneur_de_Bayard|培雅得}}(Bayard,法国著名将领)。他性情温厚,赢得万众的爱戴,即使那位颇不友好的《金陵庶谈》作者也承认这一点。该作者为了抵消上述赞扬造成的美好印象,故意贬低他的胆略。正如其他清朝官方人士以及向我们口述历险经过的外国水手声称的,翼王在太平军中的威望,驳斥了这种蓄意贬低的说法,不容置疑,他那意味深长的“电师”头衔,正表示他在军事上的雄才大略和他的性格。他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敢做敢为的人”。<ref>《麦高文通讯》,1857年1月27日写于宁波,刊于1857年5月9日《北华捷报》</ref>

==詩文==
雖然不少詩文被傳為石達開所作,惟《[[白龍洞]]詩刻》、《五言告示》、《駐軍大定與苗胞歡宴即席賦詩》可證,其餘不能證明為石的作品。

==武艺==

石达开是晚清中国的武学大家,《[[北平国术馆讲义]]》中将他与[[许宣平]]、[[达摩]][[祖师]]、[[宋太祖]]、[[岳武穆]]、[[张三丰]]、[[戚继光]]、[[甘凤池]]等人并论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拳术名家,然因英年早逝及身份敏感,事迹多隐没。

据记载,石达开的拳术“高曰弓箭装,低曰悬狮装,九面应敌。每决斗,矗立敌前,骈五指,蔽其眼,即反跳百步外,俟敌踵至,疾转踢其腹脐下。如敌劲,则数转环踢之,敌随足飞起,跌出数丈外,甚至跌出数十丈外者,曰连环鸳鸯步”<ref>《清稗类钞 技勇类》;凌善清《太平天国野史》</ref>,民间认为这种武艺就是后来号称“北腿之杰”的“戳脚拳”,并传说石达开曾将这种武艺传授给选拔出来的士兵,用于作战。

石达开不仅外功出众,而且内外兼修,他和陈邦森比武的故事已成为后世武林口耳相传的掌故。根据文字记载和口碑传说,二人相约各自击打对方三拳,受拳者不得还击,“邦森拳石,石腹软如绵,邦森拳如著碑,拳启而腹平。石还击邦森,邦森知不可敌,侧身避,碑裂为数段”。<ref>《清稗类钞 技勇类》</ref>

== 注釋 ==
{{notelist|iger=}}

== 参考文献 ==
{{Reflist|2}}

{{-}}
{{太平天国|nocat}}

{{Authority control}}
{{DEFAULTSORT:Shi石}}
[[Category:太平天国诸王]]
[[Category:清朝死于凌迟者]]
[[Category:廣西客家人]]
[[Category:貴港人]]
[[Category:石姓|D達]]
89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