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68
次編輯
變更
傅作義
,無編輯摘要
==生平==
傅作 義[[1911 義1911 年]] 響應[[辛亥革命]],在[[太原]]參加反清起義,任起義學生軍排長。[[1915年]]入[[保定軍官學校]]第五期步兵科學習 。[[1927 。1927 年]] 跟隨[[閻錫山]]參加[[北伐]] 。[[1930 。1930 年]] 在[[中原大戰]]中參加反國民政府([[蔣介石]])作戰,遭到慘敗 。[[1931 。1931 年]] 開始擔任[[綏遠]]省政府主席。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入侵平津地區 。[[1932年]]3 。1932年3 月,日軍進抵[[長城]]一線。傅作義率59軍防守[[獨石口]]、[[鎮嶺口]]、[[懷柔]]一線,負責掩護長城一線中國軍隊北翼。[[1935年]]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1936年]]反對[[日本]]主張的[[內蒙古]]自治,11月率部抵抗[[關東軍]]指使的王英「大漢義軍」和[[德王]]、[[李守信]]所部的西犯,奪回[[百靈廟]]、[[錫拉木楞廟]]等戰略要地多處。肅清綏遠境內的親日政權軍隊,挫敗日軍入侵綏遠的企圖,是為「[[綏遠抗戰]]」。全面[[中國抗日戰爭|抗戰]]爆發後歷任第七集團軍總司令,第八、第十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兼綏遠省、[[察哈爾省]]政府主席。先後參與[[忻口會戰]]、[[包頭戰役]]、[[綏西戰役]]、[[五原戰役]]。
1948年11月初,遼瀋戰役接近尾聲,國民黨軍隊的敗勢如秋風掃落葉,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被撤職查辦。傅作義聯想到張學良、楊虎城遭軟禁的下場,感到不能再盲目追隨蔣介石,要考慮走另外的路了。這時,社會上的和平空氣甚濃,一些人向傅作義進言和平。傅作義決定給毛澤東發一電報,呼籲和平,提議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成立聯合政府,要求中共派代表到北平談判。 1948年12月初,解放軍包圍了張家口,將傅作義的王牌軍三十五軍圍困於新保安。不久,天津也被包圍,北平已是一座孤城。傅作義欲戰無兵,欲守無力,欲逃無路。在女兒傅冬等人的一再勸說下,傅作義決定派代表出城與解放軍談判。由於雙方條件相距太大,未能達成協議。<ref name=“kk0">{{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history/v9jzqq.html | title=傅冬不負黨組織重託,竭力勸服父親傅作義棄暗投明! | language=zh | date=2016-06-13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8-20}}</ref> 1948年12月22日,新保安戰役結束。傅作義的三十五軍被殲滅,軍長郭景雲自殺,這對傅作義是致命的打擊,緊接著張家口也宣告失守。<ref name=“kk1">{{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history/4xnkq5x.html | title= 北平和平解放前,傅作義面臨哪三個「死」? | language=zh | date=2018-09-28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8-20}}</ref> 1949 年1月初派代表出城,與解放軍進行第二次談判。這次談判雖未達成協議,但共產黨派在身邊的女兒[[傅冬]]耐心勸父之功不可沒。<ref name=“kk0"/> 1949年1月底在[[平津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天津]]後,接受中共的條件,在當年1月22日率25萬北平守軍向人民解放軍投降,同 年[[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進入[[北平]]9 。 1949年9 月,傅作義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當選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政協第二、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水利部(後為水利電力部)部長等職務。
==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