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夸西莫多

增加 1,63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萨瓦多尔·夸西莫多'''('''Salvatore Quasimodo''',1901-1968)[[意大利]]诗人。1901年8月20日生于[[西西里岛]]莫迪卡市,“隐逸派”诗歌的杰出代表。夸西莫多一生著有许多作品,尤以诗歌著名。主要作品有诗集《 [[ 水与土 ]] 》、《 [[ 消逝的笛音 ]] 》和《 [[ 日复一日 ]] 》等。1959年,因为"由于他的抒情诗,以古典的火焰表达了我们这个时代中,生命的悲剧性体验"而获得 [[ 诺贝尔文学奖 ]]
<ref>[http://www.sohu.com/a/229821190_578090.html 萨瓦多尔·夸西莫多 Salvatore Quasimodo], 意大利驻华使馆, 2017-12-13</ref>
==简介==
 
夸西莫多生于[[西西里岛]]的文化古城锡腊库札,父亲是一个小车站的站长。1916年考入西西里首府巴勒莫技术学校,1919年进入[[罗马]]工学院学士木建筑。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中断学习,当过绘图员、营业员等。1926年,被分配到劳工部卡拉布里亚大区土木工程局,担任测绘员。1931年转入米兰土木工程局。但致力于创作诗和钻研希腊文、拉丁文。1930年首次出版诗集《水与土》,1935年在米兰音乐学院讲授文学。1938年离开建筑工程部门,担任著名作家、电影编剧[[柴伐蒂尼]]的秘书。随后,进入《时代》编辑部任文学编辑。1939年,由于从事反法西斯活动,被解聘并遭到官方刊物的攻讦。他是三十年代意大利晦涩派的代表人物,认为字有魔力,有绝对的字,依靠字句的安排和联系以传达感情,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948至1964年,先后在《[[火车头]]》、《[[时报]]》、《[[小时]]》等报刊编辑部主持专栏。<ref>[https://it.hujiang.com/new/p758856/  盘点: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意大利作家们  ],沪江意语 ,2015-12-09</ref>
=<small>诺贝尔奖获奖演说</small>=
众所周知,诗歌诞生于孤独之中,诗歌从孤独中出发,向各个方向辐射;诗歌以独白的形式走向社会,而又没有成为社会和政治的附庸品。诗歌,即使是抒情诗,都始终是一种“谈话”。听众可能是诗人肉体的或超验的内心,也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千万个人。相反,情感的自我陶醉只是回归于封闭圈一样的自我,只是借助于头韵或者音符、随心所欲的声音来重复那些在已褪色的历史年代里其他人编造的神话。
[[File:夸西莫多2.jpg|thumb|300px|有框|左|[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1221/de1348c929b147b7b46f551d4593570a.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11810696_167342 图片来源]]]
今天,我们有可能就其绝对的意义来谈论这个世界上的新人文主义——对人类来说是不平等的。如果说诗人发现自己就是这个临时的物质构造,部分是由他的精神和智慧构造的,那么,诗人还依旧被视为危险人物吗?疑问不是诡辩的,而是真理的省略表现。当今的世界似乎同诗歌的对立结成同盟。因此,对于世界来说,诗人的特殊存在是一个必须铲除的障碍,诗人是必须打倒的敌人。然而,诗人的力量却在有组织的社会的各个方面扇形般地渗透、扩展。如果说文学游戏是为了摆脱人类无处不在的情感,那么,受人道主义清福启发的诗歌却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形。
至于诗人,这个大自然独特而又非尽善尽美的造物,他借助人类的语言,逐步地为自己建立现实的存在,而这种语言是严谨而又绝非虚幻的。人生的每一个经验(无论是情感还是物质生活方面的),起初往往蕴含着陌生的精神迷茫,蕴含着逐渐增加的、微妙的心灵不平衡,蕴含着在历史的重压下而萌发的忧郁不安。对于文人和临时的评论家来说,诗人一直在写“言不同衷的日记”,一直在玩弄世俗的神学。事实上,批评家还断言,那些诗歌只不过是“新艺术”精心制作的成品,而这些“新艺术”、新语言只是走进时髦的新鲜玩意儿;可能诗人是凭借着这种方式,把那些被孤独所包围的被称为冷冰冰的事物展示出来,迫使人们接受孤独。诗人难道制造了恶劣的影响吗?可能是吧,因为没有人能够填补那些只读过一个新诗人一首诗歌的人的寂寞,那更不能满足神经脆弱的批评家了,他们担心十五首或二十首组诗的真实。
[[File:夸西莫多.jpg|thumb|300px|有框|右|[http://i2.w.hjfile.cn/doc/201512/8d4e4d5a-2e2e-40c7-a57a-244d5dc0e7b9_02.jpg 原图链接][https://it.hujiang.com/new/p758856/ 图片来源]]]
在这个表面上政治处于四分五裂的世纪,对于“纯粹”这个观念的研究依然需要进行。在这个世纪,诗人是困惑的,遭受着非人的命运,他们最新的史诗片段总是被带有怀疑的眼光审视,而这是因为他们理解人的内心。
10,42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