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高广健

增加 1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知名作品 = 《[[图兰朵]]》</br>《[[茶花女]]》</br>《[[大梦敦煌]]》</br>《[[徽州女人]]》</br>《[[花月影]]》</br>
}}
 
'''[[高广健]]'''<ref>[https://baike.so.com/doc/1163526-1230765.html 个人简历网 ] </ref>
男,1988年毕业于 [[ 中央戏剧学院 ]] ,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国家一级舞美设计,文化部优秀专家。多次荣获文化部"文华大奖"舞台美术设计奖;中国舞台美术家协会"学会奖";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优秀舞美设计奖";中国第二届舞台美术展览会"作品大奖";荣获中央戏剧学院第二届"学院奖";歌剧《苍原》,舞剧《大梦敦煌》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
== 主要作品 ==
[[file:高广健1.jpg|left|300px|thumb|高广健1
[http://imgtopics.gmw.cn/attachement/jpg/site2/20170629/0023ae6875901abecaff19.JPG 原图链接]
[http://pic.sogou.com/d?query=%B8%DF%B9%E3%BD%A1&mode=1&did=5#did4 图片来源网址]]]
 
== 主要作品 ==
歌剧:
[https://i02picsos.sogoucdn.com/28a900f4b2cbfa5f 原图链接]
[http://pic.sogou.com/d?query=%B8%DF%B9%E3%BD%A1&mode=1&did=12#did11 图片来源网址]]]
<p style="text-indent:2em;">在歌剧一直不知道如何打开中国市场的今天,若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中央歌剧院在此时推出的这台《茶花女》其实有好多卖点:这是中央歌剧院自20世纪50年代由前苏联专家帮助引进《茶花女》以来,第一次推翻老版本,全新演绎的新版 [[ 《茶花女》 ]] ;这是著名指挥家陈燮阳入主中央歌剧院以来,该院推出的第一台歌剧演出;女主角由歌剧院首席女高音、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幺红]]担任,这是她意大利留学回来的首部歌剧作品;舞美设计则是蜚声世界的佛罗伦萨版 [[ 《图兰多》 ]] 、太庙版《图兰多》的舞美设计高广健……然而在已有的新闻报道和并不多见的宣传海报中,以上几点并没有被特别强调。
  描述歌剧的美妙似乎是专业媒体的事情。于是我把视点放在了本次演出的两大台柱幺红和高广健身上。这对夫妻在歌剧如此不景气的环境下,是怎样执着于自己所衷爱的歌剧事业的呢?
'''高广健:我就是想让舞台好看'''
  坐在排练场看幺红排练的人们被空调冻得缩手缩脚,而刚从台上下来的她却一边擦着满头大汗一边嚷着:“太兴奋了,我真是太兴奋了!”对于一个歌剧演员来说,没有什么比演一出像样的歌剧更过瘾了。
  幺红的开场白是表扬她丈夫的:“为什么要按西方的模式、标准来衡量我们呢?我就对高广健说,不要怀疑自己,你的东西是最棒的。真的,他的景很棒,一点不比外国人差。”
  这时 [[ 陈燮阳 ]] 来和她说意大利指挥觉得排练中台上演员与音乐合不上的意见,她立刻说:“他手上没动作,你哪怕给一个我也知道,他不给!”陈燮阳对她说:“要学会适应,什么样的指挥都要适应。”她立刻转头对我说:“看,院长要我们适应,真的是要适应。可我就是不喜欢他,他还骂演员,意大利语我听得懂。我们不能一见是外国的东西就迷信。算了,我不说了,再说下去又要被批评了。”她刚刚从意大利公派留学回来,开了眼界,多了感慨。
  意大利的留学资历给幺红出演这部歌剧带来了优势,首先用意大利语演唱的语感就比别人占优势,比起1993年她第一次扮演薇奥列塔,她的经验多了,表演也成熟了。“这是一出女高音的戏,比较适合我,很过瘾。”这是自她获得戏剧梅花奖的《苍原》之后,几年来第一部由她主演的歌剧。我问她作为一个歌剧演员是不是觉得歌剧演出机会太少,结果她说:“不少啊,我演得挺多的,像《苍原》,那一年演了多少场啊。”“是商业演出吗?”她说:“嗨,中国完全靠市场是不行的,你我每月工资几十大毛,够看多少场演出的?不靠包场怎么办?包了也算人家对咱艺术的尊重。”
  我那个担心没人捧歌剧场的心理一直在作怪,结果幺红的回答十分干脆:“的确,歌剧唱的是意大利文,你要让老百姓从头到尾坐在这儿,尤其像瓦格纳的歌剧5个小时,我要不是专业的也坐不住。普及得从点滴做起,需要慢慢带动,必须造势。大家不是不知道交响乐吗,全国都做交响乐,大家就都知道了。中国人没有看戏的习惯,‘三高’音乐会穿汗衫背心就进去了。你得告诉他,附庸风雅你也装一回,这是感受不同生活的机会,观众需要培养,你得给他一个点。其实你以为意大利人就怎么着,意大利人对歌剧也二百五着呢,人家就是以歌剧为社交场所,歌剧是载体是一种方式,各取所需,你听了我的音乐,也做成了生意。”幺红乐呵呵接着说:“我从意大利回来之后就特爱国,咱中国人不是不行,咱是没见过外国好的东西。我们有能力做得最好,我们需要的是眼界。觉得人家的天蓝,那就给自己创造一片蓝天呗。不说别的,这次国际奥委会在莫斯科的开幕式,人家在大剧院里演的是《吉赛尔》。现在中国站在世界面前,要表达自己和世界是靠在一起的,咱们给世界看什么,不是歌剧、交响乐、芭蕾舞是什么?”
12,77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