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新修本草

增加 14,031 位元組, 5 年前
新建条目
'''新修本草'''(古医药图书)

'''《新修本草》'''是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由[[苏敬]](公元657-659年)主持编纂,[[李勣]]等二十二人修定,于唐显庆2-4年编著,世称《[[唐本草]]》。本书有本草20卷,目录1卷,又有药图25卷,图经7卷,计53卷。载药844种,比《[[本草经集注]]》增加114种。所增加的药物中,有一部分外来药品,如[[安息香]]、[[龙脑香]]、[[胡椒]]、[[诃黎勒]]等。分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菜、米谷、有名未用回互类。其中还记载了用白锡、银箔、水银调配成的补牙用的填充剂,这也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补牙的文献记载。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新修本草

时间:公元657-659年,唐显庆2-4年

作者:苏敬

属性:医药属文化的一种

具体:以政府名义编纂的药典

世称:唐本堂

==概要==
唐代的文化,在当时是居于世界文化的前列,医药亦属文化的一种,当然也不例外。就药物而言,品种不断增加,内容日益丰富。而当时医家奉为用药指南的《本草经集注》,在内容方面存在着:“闻见阙于殊方……诠释拘于独学……秋采榆人,冬收云实。谬梁米之黄白,混剂子之牡蔓。异繁美于鸡肠,合由跋于鸢尾。防葵狼毒,妄日同根;钩吻黄精,引为连类。铅锡莫辨,橙柚不分”等问题。而此后之医家,“更相祖述,罕能厘证”,“承疑行妄,曾无有觉”。这些存在问题,如不解决,势必以误传讹。因此,苏敬于唐显庆二年表请修定本草,得到唐高宗的批准,并命李勣等组织二十二人修定,实际上是由苏敬负责。于显庆四年修定完毕,名曰《新修本草》。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它比世界上有名的欧洲纽伦堡药典要早800余年。

本书在编写中对《本经》褓存原貌,同时在学术上能采纳群众意见,做到“上禀神规,下询众议”。收集的资料范围比较广泛,“普颁天下,营求药物,羽毛鳞介,无远不臻;根茎花实,有名咸萃”。对药物的功用,详细探讨,多方考订,做到“详探秘要,博综方术。《[[本经]]》虽阙,有验必书;《[[别录]]》虽存,无稽必正。考其同异,择其去取”。从而改变辗转抄录的编书陋习,其学术性是较强的。本书有文、有图,图文对照,便于学者学习。这种编写方法,开创了药学著作的先例。所以[[唐朝]]政府规定为学医者必读之书。它对我国药学的发展起有推动作用,流传达300年之久,直到宋代的《[[开宝本草]]》问世后才代替了它在医药界的位置。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公元713年日本就有此书的传抄本。日本《律令蜒喜式》记载:“凡医生皆读苏敬新修本草”。“凡读医经者,《太素》限四百六十日,《新修本草》三百一十日”。这也说明本书对日本医药事业影响之深远了。

本书原著已不全,现仅有本草部分残卷的影印本;但原书的主要内容,还可从《[[证类本草]]》、《[[本草纲目]]》中见到。现有复辑本问世,名之曰《[[唐·新修本草]]》。

成书于唐显庆四年的本草学著作《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权力机关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药学专著,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药典。

《新修本草》正文部分收录了850种药,比前代药学家[[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新增药物114种,对古书未载的内容加以补充,内容有误者,重加修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从正式颁布天下之後就作为临床用药的法律和学术依据,流传了400馀年,代表了中古时期中国中医药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作者简介==
李勣(594年 —669年),本姓徐,名世勣,字懋功。隋朝至唐代曹州离狐人,徙居东郡卫南(今河南滑县)。父徐盖,家道豪富,隋大业(605—618年)末,投翟让军。武德(618—626年)初降唐,授黎州总管,封“莱国公”,赐姓李。后又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单名勣。贞观三年,任通漠道行军总管,败突厥军,诏拜光禄大夫,领并州都督府长史。贞观十七年,授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高宗立,迁尚书左仆射,诏得乘小马出入宫禁。以太子太师致仕。总章二年卒,时七十六岁,谥“忠武”。显庆二年(657年)奉旨与[[许敬宗]]、[[苏敬]]、[[孔志约]]、[[于志宁]]等编《新修本草》二十卷,大行于世。

==成书经过==
由于《[[神农本草经集注]]》的作者[[陶弘景]]生活在南北对峙的时代,虽然尽了个人最大的努力,难免存在着片面性和错误。显庆二年(公元657年)苏敬提议修订新本草,唐政权组织了[[长孙无忌]]、[[许孝崇]]、[[李淳风]]、[[孔志约]]等22人与[[苏敬]]一起集体编修新本草。同时,唐政府“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征集全[[中国各]]地所产的药物,并令绘出实物图谱,以供编书之用。修订时,他们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为过去的医药经典所局限,于公元659年撰成《新修本草》颁行。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由国家颁行的最早的一部药典。

唐显庆三年(公元657年),在右监门府任长史的苏敬向高宗[[李汾]]进表请求重新修订本草,以修改晋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的一些缪误并增加新的内容。《本草经集注》经历了100多年,有一些新的论述需要更改和修订。同时,随着医生临证经验的不断增加和中外医药交流的进展,在中药谱上,又增加了许多新药和外来药,需要对于药物学的书籍进行一定的补充。另外,陶弘景生活在南北朝对峙的南方,对北方的药物无法全面的了解,难免会有遗漏。因此,重新编写一部新的本草书,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非常必要的。于是,苏敬的这个请求很快就被批准了。

参加编书的有掌管文史书籍的人员,也有管理药物的官员,还有太医令等,共20余人,都是很有权威的人。编写时,也几乎动员了全中国的力量,朝廷下令,征集全中国各地所产药材的标本,并按标本绘制药图,编写图经。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以“图经”的方式撰写本草书。因此,正如序言所讲的“本经虽阙,有验必书;别录虽存,稽之必正。”也就是说,以前在《本经》中未记载的药物,只要有肯定的效果,就一定要记录。《名医别录》中有记载的那些药物中若没有实际效果,也必予改正。这表明了编撰者实事求是,不泥古,不附应的敬业精神。

《新修本草》作为国家颁布的“药典“,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也成了医家必读的药物学版本。它分为药解、图经、本草三部分,共54卷。本草部分记载了药物的性味特点、产地、采集要点、治疗功效等;图经部分根据药物的实际形态描绘出图样,药解是对药物的文字说明。书中共收载了844种药物,其中还记载了用白锡、银箔、水银调配成的补牙用的填充剂,这也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补牙的文献记载。

这部书到了宋代就佚失了药解和图经两个部分,本草部分也只留下了一些抄本,在敦煌石窟中发现的手抄本的《唐本草》,也在帝国主义侵略时被抢走了。2008年仅存一两个片断存放在大不列颠博物馆和法国巴黎图书馆。2008年的《新修本草》是依据流传到日本的抄本影印发表的,亦非全本。

==内容简介==
《新修本草》分三部分文献记载,即《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据多数文献记载以上三部分共五十四卷;《本草》二十卷,《本草目录》一卷、《药图》二十五卷、《药图目录》一卷、《图经》七卷。除序例外,以玉石、草木、兽禽、虫鱼、果菜、米谷等分类。《本草》部分是讲药物的性味、产地、采制、作用和主治等内容,《药图》是描绘药物的形态,《图经》是《药图》的说明文。在编纂体裁上有所创新,为了便于采药和用药时的正确辩认,除传统用文字记述的《本草》外,还首创详细绘画《药图》,且以《图经》加以说明的方式,后者约占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

《新修本草》收载药物844种,其中考正过去本草经籍所载有差错的药物400余种,增补新药百余种,并详细记述了药物的性味、产地、功效及主治的疾病。该书颁行后,很快流行全中国,在统一用药方面起了很大作用。2008年存仅有残卷的影刻、影印本,但在后世本草和方书中保存了该书部分内容。由于书中收录有各地动植物的标本图录,全书图文并茂,有图经25卷,因此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而且是一部动植物形态学著作,在生物学史上也有着一定的意义。原书是卷子本,计21卷。除序例外,以玉石、草木、兽禽、虫鱼、果菜、米谷等分类,共收集药品859种,并注意药物实际形态。唐代曾下诏全国,征询各地药物形色,画成图形,另外还加有说明的图经。《新修本草》的药图和图经的篇幅繁富,超过正文的内容。

书中最能反映唐代药物调查成果的《药图》和《图经》成书不久即失传,但它征求资料、编绘药图的经验直接给此后宋代政府编修《本草图经》以启发。2008年存《新修本草》,即其正文20卷。基本上保留了《本草经集注》原有内容和体例,并予以扩充和补正。此书较《本草经集注》分类更详细,内容亦大大扩充。增补药品114种,使全书药物总数达到850种。唐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为此书增添了不少外来药(如[[龙脑]]、安息香、胡椒、[[郁金]]、[[诃子]]等)。在苏敬等新增加的药物注文中,对药物品种等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考订,纠正了《[[本草经集注]]》中的许多错误。

==贡献==
在内容方面,《新修本草》也很突出。由于当时正处于唐朝全盛时期,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十分活跃,有不少外来药品通过贸易进入我国,如安息香、龙脑、胡椒、诃子、郁金、[[茴香]]、[[阿魏]]等。[[鸦片]]一物就是由波斯地区当贵重药物运进中原的。由于《新修本草》内容丰富,所以一经问世,立刻四散传播,最早由当时来中国求法的[[日本]]僧徒传过去,对日本医学界影响很大,不久又传到朝鲜等国。

==影响==
《新修本草》是一部以政府名义编纂的药典,是一部承前启后的巨大著作。此书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药物学更向前发展。

本书不仅流传广泛,而且流传时间也久。自公元659年开始,直至公元10世纪的中叶(宋代),这300多年中,日本和中国的医家都把它列为必读之课本。

它传入日本最迟应在日本天平三年(公元731年),并很快被作为日本医学生的必修课。在日本古书《延喜式》中,有“凡医生皆读苏敬新修本草”的记载。

唐代[[陈藏器]]以此书为对象进行补遗解纷,编成了《[[本草拾遗]]》(公元739年)。此后五代后蜀及宋代诸官修本草,均以此书为蓝本进行补订。2008年有日本江户末期古抄本残卷10卷,自从2000年以来多次影印出版。另[[敦煌]]发现此书古抄残篇3种(见敦煌医学文献),流落海外。根据以上残卷及2008年保存在《证类本草》、《千金翼方》诸书中的该书内容,日人[[冈西为人]][[尚志钧]]分别辑复了《新修本草》。冈西为人《[[重辑新修本草]]》先后由台湾中国医药研究所(1964)及日本学术图书刊行会(1973)影印。尚志钧《[[唐·新修本草]]》于1981年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本草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近几年来伴随中国经济在全球地位的不断提升,本草类化妆品孕育而生。本草这一“中国”符号性的应用越来越广,尤其是在化妆品、保健品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例如国内几个著名化妆品品牌已经得益于“本草”的应用深受消费者喜爱:杉芝本草、佰草集、草木年华、相宜本草、自然堂等。这其中,杉芝本草以“分而治之”的中国美容经典的精髓,糅合中草药精华与现代生物科技的最新成果。自上市之日起,杉芝本草就以其独特的定位及销售方式,在中国内地化妆品市场上独树一帜。本草类化妆品的成功应用不仅提升了中国品牌的自身价值,同时又一次加强了“本草”这一传统中国概念的深入人心!

草本护肤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年前,古人认为:植物提供所有生命体重要的生存要素,由于植物和人类之间拥有相似的经络,所以身体对天然植物精华有着极佳的亲和力和相容性。可见草本疗法是历史久远的民间养生之道,杉芝本草正是秉承这一古老的养生理念探索发展!

每一种草本植物都有各自的秉性,以其最温柔的力量呵护我们的皮肤。杉芝本草依靠生物科技的力量,把草本植物中对皮肤有益的美容成分萃取出来,通过多次压榨、冷冻、磨、蒸馏等天然步骤,处理过程中也不会改变美容品本身的分子结构和化学联系,所以对皮肤没有任何的伤害,同时也不会影响护肤的功效。

==在线阅读链接==

[http://zhongyibaodian.com/xinxiubencao5330/ 《新修本草》在线阅读(中医宝典)]



==参考资料==
10,67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