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戈宝权

增加 1,232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知名作品 = 翻译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名篇《海燕》 <br> 《阿Q正传在国外》 <br> 《中外文学因缘》 <br>《裴多菲小说散文集》
}}
<p style="text-indent:2em;">'''<big>戈宝权</big>''',(1913.2.15-2000.5.15),曾用葆荃、北泉、北辰、苏牧等笔名,[[江苏]]东台人。1932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 ,著名外国文学研究家、翻译家,苏联文学专家, 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派往国外的第一位外交官。
== 个人经历 ==
<p style="text-indent:2em;">1913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十)生于江苏省东台县(今东台市)。 <p style="text-indent:2em;">1918年~1927年曾在家乡读过东台多级小学和东台母里初级师范学习。<p style="text-indent:2em;">1928年进入上海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学习。 <p style="text-indent:2em;">1932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 <p style="text-indent:2em;">1935年起作为天津《大公报》的记者驻苏联三年。<p style="text-indent:2em;">1938年回国进入《新华日报》,并秘密入党。 <p style="text-indent:2em;">1938至1945年在汉口和重庆任《新华日报》和《群众》杂志的编辑和编委。<p style="text-indent:2em;">1945年,在红岩村,与毛泽东<ref>[http://www.81.cn/jsdj/2017-03/20/content_7531555.htm 毛泽东 ]中华网</ref>
相见。
<p style="text-indent:2em;">1946至1948年任生活书店和时代出版社编辑。<p style="text-indent:2em;">1947年出版第一部译文集《普希金诗集》。 <p style="text-indent:2em;">1949年7月,陪同[[刘少奇]]秘密访苏。 <p style="text-indent:2em;">1949至1954年任中国驻苏大使馆临时代办和参赞。 <p style="text-indent:2em;">1954至1960年,任中苏友好协会副秘书长。 <p style="text-indent:2em;">1961年以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和学术委员。<p style="text-indent:2em;">1986年,将两万多册藏书捐赠给南京图书馆,在馆中专辟“戈宝权藏书室”。 <p style="text-indent:2em;">1987年,获巴黎第八大学和莫斯科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 <p style="text-indent:2em;">1988年秋,获苏联“各国人民友谊勋章”。 <p style="text-indent:2em;">2000年5月15日,逝世。
== 作品特点 ==
翻译理论
<p style="text-indent:2em;"> 戈宝权在翻译理论上多是感性的、体验式的认识。
直译
<p style="text-indent:2em;"> 戈宝权主张直译,翻的东西都可以按照原文来读,而且能同原文一样地排列起来,很少改动。戈宝权认为如果把原文理解得很深,按照原来的形式翻译出来,用中文忠实地体现出来,这样就能让读者既了解原文的内容,也能了解原文的形式、音律和诗意。翻译诗,最要紧的是译出诗意和音律。
语言朴素
<p style="text-indent:2em;"> 戈宝权认为翻译语言要朴素。戈宝权翻译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就是尽量做到简单朴素,一听就懂。比如,“从前有个老头和他的老太婆,住在碧蓝的大海边;他们同住在一所破旧的小泥棚里面,整整地过了三一十又三年。”这个“三十又三年”完全是俄文的形式,俄文是“三十加上三年”,戈宝权翻成“三十又三年”,中文也通,又忠实于原文。“老头出去撒网打鱼,老太婆在家里纺纱结线。有一次老头向大海撒下网,拖上来是一网水草。他再撒了一次网,拖上来是一网海草。他又撒下了第三次网——这次网到了一条鱼,不是条平常的鱼——是条金鱼。”戈宝权没有译成“是条金鱼,不是条平常的鱼”,而是索性按照原文的样子:”不是条平常的鱼—是条金鱼”,加上个破折号,读起来就有味道了。戈宝权认为,翻译东西不仅仅要尽量使人看得懂,而且还要做到使人听得懂。
语句特点
文字美感
<p style="text-indent:2em;"> 在戈宝权40年代的《海燕》译本中将“тострелойвзмываяктучам”译成了“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云霄”,较瞿秋白的版本“一忽儿,象箭似的冲到乌云”显然相对文雅。戈宝权已经逐渐重视汉语自身的美感,在戈宝权的译文中存在相当多的排比、对偶句式更能说明这个问题: <p style="text-indent:2em;">(例一) <p style="text-indent:2em;"> 原文:Вэтом крике - жаждабури! Силагневапламястрастииуверенностьвпобедеслышаттучивэтомкрике. <p style="text-indent:2em;"> 戈宝权: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 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戈宝权是把原文在句尾的第二个“在这叫喊声里”提前了,形成了对称的句式,也可看成汉语特有的对偶。
还有一些地方也能表现这种特点:
<p style="text-indent:2em;">(例二) <p style="text-indent:2em;"> 原文: Ветервоет⋯ Громгрохочет⋯ <p style="text-indent:2em;"> 戈宝权: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p style="text-indent:2em;"> 《海燕》是由四音步的长短格无韵诗的格式写成,一小节由一句至三句组成,全诗是由十六个小节组成,有一定的节奏,通常把它界定为散文诗。上文就体现了这一节奏性,在俄文的朗诵中有一种铿锵有力的力量,戈的译文音韵上朗朗上口,节奏分明,而且,“中国人喜欢用四个字的短句子,以为这样可以使文章遒劲”。 <p style="text-indent:2em;"> 字尾变化 <p style="text-indent:2em;"> 在戈宝权的《海燕》译文中,“它们在大海上飞窜”,“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波浪一边歌唱”,“雷声轰响”,“ 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在大海里蜿蜒游动”,戈宝权有选择地进行字尾的变化,逐渐完善了汉语。 <p style="text-indent:2em;"> 外来语法 <p style="text-indent:2em;"> 在俄语中有一种重要的虚词叫作 “前置词”,是置于名词或人称代词之前的。” 汉语中与此相对的可以说是“介词”,但汉语的介词显然没有俄语的前置词丰富及应用广泛。在上文的“例一”中,而戈宝权的译文并没有强调“в”这个前置词,而是为了和前面的词组保持句式整齐,忽略了对“в”的翻译,戈宝权的译文中没有刻意和自觉对前置词进行翻译,只是顺其自然地根据汉语自身的发展规律,并且戈宝权译文的最大特色就是不会为了外来语法结构牺牲汉语特有的传统美感。
== 荣誉 ==
<p style="text-indent:2em;"> 中国社科院1977~1991优秀科研成果奖(《普希金诗集》)
[[File:U=3680890284,1530807157&fm=15&gp=0rsthsrth.jpg|缩略图|left|[http://img3.imgtn.bdimg.com/it/u=3680890284,1530807157&fm=15&gp=0.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普希金诗集》戈宝权&step_word=&hs=2&pn=16&spn=0&di=991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3680890284%2C1530807157&os=3798499729%2C2476935467&simid=0%2C0&adpicid=0&lpn=0&ln=259&fr=&fmq=1550995647912_R&fm=result&ic=&s=undefined&hd=&latest=&copyright=&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15&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g.chuansong.me%2Fmmbiz%2FQ17jOB00yuoTgjiaP1nvH0oCxk2ewpvR0hbXcUC4zoubtVDKwsIySAbmZIDg4lUIauJGpHnKOOLxVTyakoFlzgw%2F0%3Fwx_fmt%3Djpe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vi7wgf5g2_z%26e3B4jAzdH3FgAzdH3F80dm8m8&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百度图片]]]
<p style="text-indent:2em;"> 莫斯科大学名誉博士 <p style="text-indent:2em;"> 巴黎第八大学名誉博士(第八大学第一个名誉博士) <p style="text-indent:2em;"> 获苏联最高苏维埃“各国人民友谊勋章”(1988年,中国仅有曹靖华、戈宝权、巴金三人获得) <p style="text-indent:2em;"> 苏联最高文学奖“普希金文学奖” <p style="text-indent:2em;"> 前苏联作家协会“为了多年来从事苏联文学翻译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荣誉奖状 <p style="text-indent:2em;"> 苏联艺术科学院“外籍名誉院士” <p style="text-indent:2em;"> 乌克兰作家协会的“伊万・弗兰科文学奖” <p style="text-indent:2em;"> “白俄罗斯翻译奖” <p style="text-indent:2em;"> 香港翻译协会“荣誉会士”(1989年)
</p>
2,6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