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花溪巴金纪念馆

移除 1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纪念馆简介==
   花溪巴金纪念馆位于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公园。原名东舍,于1939年底创建,1941年初竣工,起初是景区招待所。其位于百步桥南侧,与麟山隔溪相望,与碧桃园紧邻。1944年5月8日,我国著名文学家[[巴金]]先生及爱人[[萧珊]]在此“举行婚礼”共度蜜月。之后巴金在把萧珊送上车去四川后,又独自在此写完了中篇小说《憩园》,纪念与妻子萧珊在花溪的蜜月时光。《憩园》中记详细叙述了在花溪结婚生活的情景,东舍因而改名憩园,并挂有白底黑字的小木牌“花溪小憩”。1958年,贵州省政府在花溪兴建宾馆,把花溪小憩给撤掉,改建成两层楼户,盖琉璃瓦。为与西舍对称,把花溪小憩改为东舍,并挂牌。八十年代,东舍又经过修整,将屋面瓦改成了土红色。1990年,花溪公园特在巴金与萧珊小住之处——憩园,开辟巴金纪念馆。2000年1月被花溪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ref>[http://www.gywb.cn/content/2017-11/15/content_5634107.htm 憩园——巴金陈列室]</ref>
   这么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地方,之前只是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设了一个巴金纪念馆,其余的地方都变成了消费场所。改建后,里里外外粉刷一新,完全成了“巴金陈列馆”。
==纪念馆来历==
   贵阳花溪公园位于贵阳市南郊。它融真山真水、田园景色、民族风情为一体,被誉为“高原明珠”。花溪乃取繁花似锦、溪水长流之意。
   在美丽的花溪公园内,有一座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两层小楼,被称为“东舍”。其后院便是“憩园”。“东舍”小楼简洁、明亮,紧靠公园内的花溪河南岸;“憩园”风景如画,竹林、花草、灌木及风景树遍及园内。树木枝叶上和灌木丛中,不时会传来小鸟兴奋的啼鸣声;加之,日夜奔流不息的花溪河水,发出的潺潺流水声,恰如其分地点缀了“东舍”、“憩园”的雅致和艳丽,让人如醉如痴。<ref>[https://tieba.baidu.com/p/1360629425?red_tag=0336542136 花溪《巴金纪念馆》]</ref>
  1944 1944 年,抗日战争烽火正炽,相恋八年的巴金和萧珊,在桂林留下旅行结婚的柬帖来到贵阳。来到风景如画的花溪河畔,选择花溪公园这个僻静的"招待所"作为旅行结婚的蜜月之地。巴金和萧珊在此终成眷属,美丽的花溪成为这对恋人情定终身的蜜月之地。见证了巴金先生和妻子萧珊海枯石烂的爱情。<ref>[http://www.docin.com/p-2059921242.html 贵阳的花溪公园导游词]</ref>
  5 5 月8日早晨,他们住进了“花溪小憩”。“花溪小憩”招待所里客人稀少,非常幽静。人称贵阳是个“天无三日晴” 的地方。这一年的五月,或许是老天为祝福这对患难情侣,多雨之季却一连晴了好些天。花溪公园枝茂叶繁,浓荫蔽日。当时的“花溪小憩”,只供住宿不管饮食。新婚之日,巴金和萧珊步行半小时,去镇上的小饭馆就餐。一碗清蒸鸡,两碟炒素菜,算作他们结婚喜庆的"宴席"。饭后,他俩踏着如水的月光,携手并肩,缓缓漫步在花溪河畔。“花溪小舔”很简陋,但十分清洁干净的客房,是他俩的新房。莹光闪闪的清油灯花中,两人彼此倾诉着国家的苦难、民族的悲怆,倾诉着友人的流亡、别离的凄凉,倾诉着对于未来的追求、对于美好明天的向往。而淙淙流淌的花溪河水,彻夜不息,倾诉着巴金和萧珊两人刻骨铭心的爱情。两人小憩三日后离去,尔后,巴金在离开贵阳之前又特意来到花溪,在这里小住几日,并开始着手创作中篇小说《憩园》。
   “我们结婚那天的晚上,在镇上小饭馆里要了一份清炖鸡和两样小菜,我们两个在黯淡的灯光下从容地夹菜、碰杯,吃完晚饭,散着步回到宾馆。宾馆里,我们在一盏清油灯的微光下谈着过去的事情和未来的日子。……我们谈着,谈着,感到宁静的幸福。四周没有一声人语,但是溪水流得很急,整夜都是水声,声音大而且单调。那个时候我对生活并没有什么要求。我只是感觉到自己有不少的精力和感情,需要把它们消耗。我准备写几部长篇或中篇小说。”<ref>[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125641 门、死、生、梦四个意象,就是巴金百年人生写照]上观</ref>
   为纪念巴金,这座颇有纪念意义的“招待所”所处之地,被改建为“巴金纪念馆”。
== 相关图片==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地址名称]]
29,09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