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99
次編輯
變更
埃塞俄比亚
,→历史
== 历 歷 史 概述 ===== 古老的基督教國家 ===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可知的第一个王国是[[阿克苏姆帝国]];13-16世纪,阿姆哈拉人建立阿比西尼亚王国;曾经是东非一大强国,领土达至现今的[[苏丹]]和[[索马里]];16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和[[葡萄牙]]相继侵入;19世纪初分裂为许多公国;1868年英国侵入;1889年获得统一。
=== 戰勝殖民列強 ===
19世纪末列强[[瓜分非洲]],埃塞俄比亚是唯一成功击败欧洲殖民势力,保护并维持其君主制国统的非洲国家。
1890年[[意大利]]侵入,宣布衣索比亚受其保护。1896年意大利[[第一次意大利衣索比亚战争|被击败]],承认衣索比亚独立;1936年又遭意大利侵占,皇帝[[海尔·塞拉西]]流亡。[[二战]]东非战场上意大利被英军击败,意大利殖民地厄立垂亚被英国托管。1941年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回到首都复-{}-位,在政治上彻底倒向美、英。“衣索比亚”国名正式确立。
=== 正式建國 ===
二战结束后,美国大力扶持埃塞俄比亚,把埃塞变成其在非洲的代理人,与埃塞签订了十多个军事和经济协定,并在埃塞设立了军事基地,给埃塞的军援高达1.5亿美元,占当时美国对整个非洲军援的一半,且派出军事顾问小组负责训练埃塞军队。埃塞俄比亚建立起一支很有规模的装备比较现代化的军队。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埃塞俄比亚立即宣布加入联合国军出兵朝鲜。美国以大力推动将当时受联合国托管的[[厄立垂亚]]并入埃塞俄比亚、组成一个联邦国家作为回报。时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称:“从正义来看,必须考虑到厄立垂亚人民的观点。但是美国在红海盆地的战略利益与安全考虑及世界和平使得这个国家必须联系我们的盟友埃塞俄比亚。”<ref>{{cite journal|last=Heiden|first=Linda|title=The Eritrean Struggle for Independence|journal=Monthly Review|volume=30|issue=2|date=19 June 197978|pages=15}}</ref>1950年12月2日联合国大会采纳了美国意见,通过了390号决议,英国对厄立垂亚的托管在1952年9月15日前结束,埃塞俄比亚与厄立垂亚组成一个联邦,厄立垂亚具有自治的行政管理权与司法权、旗帜及内部事务包括警察、税收;联邦政府负责外交事务、国防、金融、运输。
1962年埃塞俄比亚政府将厄立垂亚改为一州,激起厄立垂亚人反抗。厄立垂亚人随即组织“[[厄立垂亚解放阵线]]”,开展长达30年的武装抗争。
=== 皇權落幕 赤化浪潮 ===
1974年,一次军事流血[[政变]]将1930年代以来一直统治衣索比亚的[[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推翻以后,埃塞俄比亚废除君主制,建立由[[门格斯图]]掌握实权的[[德尔格|军政府]],并成为名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直至1990年才宣布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1974年埃塞俄比亚发生军事政变,皇帝被废黜,[[德尔格]]政权建立,由[[门格斯图]]掌握实权。1978年德尔格政权投向苏联,获得大量苏援。衣索比亚在1980年代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由于门格斯图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害,埃塞俄比亚出现前所未有的饥荒。各国为了抒解当地灾情而举办了一个超大型演唱会,并由[[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纳尔·里奇]]为大会作了一首主题曲「[[天下一家]]」。埃塞俄比亚问题使世界关注到[[第三世界]]武器犯滥,以及富裕国家的压逼造成的经济失衡,引致1980年代的[[绿色运动]]思潮。1987年9月更名为“[[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1989年9月在埃塞俄比亚的苏联顾问与古巴军人全部撤出。
=== 內戰不斷 ===
经过多年[[埃塞俄比亚内战|内战]],1991年5月,门格斯图政权被由亲[[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的[[霍查派]]掌握的[[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埃革阵)武装推翻。埃革阵组建过渡政府,[[梅莱斯·泽纳维]]任总统;[[厄立特里亚人民解放阵线]]也组建厄立特里亚过渡自治政府。
1991年,亲[[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的[[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通过[[埃塞俄比亚内战|武装斗争]]上台,执政至今。[[非洲联盟]]总部位于该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