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罗杰·马丁·杜·加尔

增加 22 位元組, 4 年前
人物生平
[[罗杰·马丁·杜·加尔]](Roger Martindu Gard,1881—1958),一八八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于塞纳河畔的纳伊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他的父亲是[[巴黎]]塞纳区法庭的诉讼代理人。杜加尔从少年时代就酷爱文学,特别爱读左拉和[[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但中学学习成绩一般。一八九八年,他考入巴黎大学文学系,两年后因学位考试未获通过。转入巴黎文献学院学习历史和中世纪建筑学。学院里的学习使他逐渐对历史和当代事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养成了尊重史实、客观严谨的创作和治学态度。一九五年杜加尔大学毕业,翌年偕新婚妻子游历北非,一九八年还钻研过一段时间精神病学,这些经历都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多方面的知识。<ref name="知网空间">{{cite web |url=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WSZ201604023.htm |title=名家轶事| accessdate=2019-08-25}}</ref>
一九一年,马丁·杜·加尔自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变化]]》,全书分《[[愿望]]》、《[[实现]]》和《[[生活]]》三部分,写了一个梦想当作家的青年因不够刻苦最终一事无成的故事。小说中对文学问题虽有不少见解,但因不够生动而未获成功。一九一三年,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 [[ 让·巴鲁瓦 ]] 》问世,全书分《 [[ 生活的情趣 ]] 》、《 [[ 播种者 ]] 》和《 [[ 精神失常 ]] 》三部分。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马丁·杜·加尔应征入伍,在第一骑兵军团任下士,担任运输给养等工作,直到战争结束。一九一九年二月,他复员回到巴黎,和戏剧家[[让·科波]]等人一起从事戏剧活动。一九二年初,杜加尔开始潜心创作他构思多时的长篇巨著《 [[ 蒂博一家 ]] 》(1922—1940)。
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日,马丁·杜·加尔因心脏病突发在寓所逝世。
很难想像有什么悲剧的结局比这种结局更严酷、更辛辣,有什么对失败的讽刺比这种讽刺更无情。但是马丁·杜加尔并没有把自己的讽刺指向他的主人公。也许他想表现的是和理想主义倾向对立的人间事变的野蛮和残忍,他的悲愤在这儿肯定是有理由的,但是整个插曲的叙述是冗长而细微的,它精确得几乎使人难以忍受。
 
=人物作品=
罗杰·马丁·杜·加尔(Roger Martin du Gard,1881年3月23日—1958年8月22日),法国小说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发表了两篇小说:《成功》(1910年)、《让·巴洛瓦》(1913年)。1916年回到巴黎,从事戏剧活动。1920年春天开始酝酿长篇巨著《蒂博一家》,《蒂伯一家》共八卷——《灰色笔记本》、《教养院》、《美好的季节》、《诊断》、《小妹妹》、《[[父亲的死]]》、《[[1914年夏天]]》、《[[结尾]]》,从1922年开始写作,直到1940年全部完成。1937年以《蒂博—家》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由于在他的长篇小说《蒂博一家》中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和真实性。这是对人类生活面貌的基本反映。”<ref name="豆瓣">{{cite web |url=https://book.douban.com/author/830508/ |title=加尔 Roger Martin du Gard| accessdate=2019-08-25}}</ref>
11,4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