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郭正堂

增加 5,01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郭正堂 编辑 郭正堂,男,1964年4月生。山西省应县大西头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3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 。2014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 [2] 2018年11月,获颁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奖”。 [3] {{Infobox person
| 中文 = 郭正堂 国 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山西省应县大西头 出生日期1964年4月 职 业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毕业院校法国国立农学院 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 目录1 人物经历 2 社会兼职 3 研究方向 4 研究成果 5 获奖记录
| 圖像 =
[[File:Ok.jpg|缩略图|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7338037641&di=924b79fcb836551273c33575770cdb05&imgtype=0&src=http%3A%2F%2Fwww.ciomp.ac.cn%2Fxwdt%2Fzhxw%2F201903%2FW020190306356113264102.jpg原图连接][http://gonghui.yulinu.edu.cn/neirong.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treeid=1005&wbnewsid=2035来自]]]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 國籍 = 中國
| 别名 = Zhengtang Guo
| 人物经历職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编辑知名原因 = 1983 | 知名作品 = 2013 ,于北京大 当选为中国科 地貌 院院士 2018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 与第四纪 院院士}}郭正堂,1964年4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应县,新生代 地质 与古气候 专业获 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 院院 ,中国科 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 。1985 1983年郭正堂从北京大学毕业;1984 ,于 前往 法国波尔多 第一 大学第四纪学院 学习;1985年 士毕业后前往巴黎第六大学攻读土壤学博 士学位 1990 ;1990 ,于法国玛丽-居里大学( 获得 巴黎第六大学)环境地质系获 博士学位(土壤学)。1991 ;1991 起, 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后留所工作 1993年 先后担 任副研究员 1996年,任 研究员 1997 ;1997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2-2006 资助;2002年至2006 ,期间 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研究员、 所长 2014年3月, ;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4年出 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 ;201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4] 郭正堂主要从事新生代地质与古气候学研究,在风尘堆积地层学、古土壤与古环境等方面取得系统的研究成果
==人物经历==
1964年4月8日,郭正堂出生于山西省应县杏寨乡大西头村 。
1979年9月,郭正堂进入北京大学地理系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专业学习。
1983年6月,郭正堂获得北京大学学士学位。
1984年7月,郭正堂前往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第四纪学院学习。
1985年9月,郭正堂研究生毕业 ,获得波尔多第一大学硕士学位,同年10月,前往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环境地质系攻读土壤学博士学位。
1990年6月,郭正堂获得巴黎第六大学博士学位 。
1991年,郭正堂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留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1993年晋升)、研究员(1996年晋升)。
1997年,郭正堂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2年,郭正堂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至2006年)。
2013年12月,郭正堂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4年3月,郭正堂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 。
2015年3月,以郭正堂为负责人的“新生代地质与环境创新团队”入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
2018年1月,郭正堂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1月,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奖)。
社会兼职编辑曾当选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古气候委员会副 == 席、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古全球变化(PAGES)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环球环境大断面(PEP-II)”国际项目共同负责人、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现任全球变化中国委员会古全球变化工作组组长;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土专业委员会主任;《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副主编;《第四纪研究》常务副主编及多家学术期刊编委 员。就==
郭正堂把陆地风成堆积序列从800万年拓展到2200万年;厘定了亚洲季风环境和内陆荒漠的起源时代,重建了早期演化历史,提出青藏高原在2000多万年以前的隆升即已导致大气环流的重组;发现了第四纪东亚季风极盛期与大洋碳同位素变化的耦合关系,揭示出冰期-间冰期旋回中两极冰盖存在不对称演化行为,提出更新世大气甲烷浓度变化的两半球季风和全球冰量交替控制解释 [2] 。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5月,郭正堂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在学术期刊NATURE、PNAS等刊物上发表了SCI收录学术论文数十篇 [13] ,代表性论文如下:
Guo Z T, Ruddiman W F, Hao Q Z, Wu H B, Qiao Y S, Zhu R X, Peng S Z, Wei J J, Yuan B Y, Liu T S. 2002, Onset of Asian desertification by 22 Myr ago inferred from loess deposits in China. Nature, 416: 159-163.
Hao Q Z, Wang L, Oldfield F, Peng S Z, Qin L, Song Y, Xu B, Qiao, Y S, Bloemendal J, Guo Z T. 2012. Delayed build-up of Arctic ice sheets during 400,000-year minima in insolation variability. Nature, 490: 393-396.
Wu H B, Guiot J, Brewer S, Guo Z T, Peng C H. 2007, Dominant factors controlling glacial and interglacial variations in the treeline elevation in tropical Africa. PNAS, 104: 9720-9724.
承担项目
南方红土记录的古气候演化及南北气候对比 国家九五重大基金项目二级课题
晚新生代风化成壤过程反映的环境时空演化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青藏高原隆升对周边地区环境的影响 国家重点基础科研规划(973)项目专题
科研成果奖励
2014年 晚新生代风化成壤作用与东亚环境演化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1998年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人才培养教学改革郭正堂希望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在现有(2014年)的构架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的优化与完善,加强追求卓越的教学文化建设,让学生真正崇尚知识、崇尚科学,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人才以满足国家的发展需求 [15] 。他用4句话概括了之后 研究 方向生教学改革的目标:建立一支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开出一批其他大学开不出来的课程,编写出一批数量较大的高质量的精品教材为全国使用,让优质教学资源在中国科学院全院乃至全国共享 。 编辑教授课程1、 郭正堂主要讲授《近代 第四纪 地质与 环境 与全球变化;2 土壤与风化作用;3、环境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气候学》等课程 荣誉表彰
2018年11月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奖)
2008年 首届叶笃正全球变化科学奖
2004年 第二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
2004年 第四届第四纪研究青年科学家奖
2004年 青藏高原研究青年科技奖
1999年 第七届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一等奖)
1993年 第四届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
==社会任职==
1993年—1998年 第四届中国第四纪 研究 成果委员会常务委员 1999年—2003年 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副秘书长2003年—2009年 编辑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2004年—2011年 主持过三项 家自然 第四纪 科学 基金面上项目,两项 研究会第六、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2012年—2015年 中 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第 五重大基金项目三级课题。目前 届理事会副理事长2015年—2019年 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副 2016年—2019年 中 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第 五重大基金项目二级课题“南方红土记录的 届理事会理事长 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 古气候 演化及南北气候对比”、 委员会副主席 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晚新 际地圈 代风化成壤过程反映的环境时空演化及其与 物圈计划(IGBP)古 全球变化 的关系”、国家重点基础 (PAGES) 研规划(973)项目专题 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青藏高原隆升对周边地区 环球 环境 的影响 大断面(PEP-II) 。曾获 国际项目共同负责人全球变化 中国 地质学 委员 青年地质 古全球变化工作组组长技奖 学通报》 中国科学 院青年 :地球 科学 家奖一等奖。到目前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副主编
==人物评价==
  获奖 郭正堂的突出成果之一,就是通过磁性地层学研究,结合小哺乳动物化石,把中国风尘堆积序列从8.35 百万年延长到22百万年,提出亚洲内陆荒漠和季风主控环境至少形成于2200万年前,据此重建了2200万年来亚洲内陆干旱化历史的时间序列。这个工作于2002年在NATURE上发表后,在新生代亚洲干旱-季风环境、构造-气候关系等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郭正堂的突出成果还包括对黄土中古土壤及其环境意义的系统深入研究、古黄土在国际几类土壤分类系统中的位置研究、建立古风化强度序列作为黄土m气候学的替代指标以及开创黄土与大洋碳同位素 记录的对比研究等 。(2008年度叶笃正全球变化科学奖评) 编辑2018年11月,获颁何梁何利基金 ==参考资料=={{reflist}}[[Category: 科学 技术 进步奖“地球科学奖”。人物]]
15,0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