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644
次編輯
變更
玄天上帝
,無編輯摘要
{{Otheruses|subject=道教的玄帝|other=[[諡號]]為玄皇帝的君主|朱百六}}
[[File:玄天上帝3.pn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7%9C%9F%E6%AD%A6%E5%A4%A7%E5%B8%9D/69120/0/4a36acaf2edda3cc882cfa360ce93901203f92d8?fr=lemma&ct=single#aid=0&pic=86d6277f9e2f0708b23e6f8ee724b899a901f201 原图链接]玄天上帝塑像(又稱真武大帝)。]]
{{道教}}
<ref name="受天宮玄天上帝">{{cite news|url=http://www.shoutian.org.tw/indexmain.php?mmenu=about&id=30| title =受天宮簡介-- 神明的故事 | language=zh | date= 2015-12-16| publisher=松柏嶺受天宮 | author= | accessdate=2019-2-18 }}</ref>
==人物来历==
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记载: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化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国王]][[善胜皇后]]之子。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孕,经一十四月及四百余辰,降诞于王宫净乐宫。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
玄武一词,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屈原]]《[[楚辞]]》之《[[远游]]》篇有句称,“召玄武而奔属”。玄武七宿之形如龟蛇,故注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北宋开宝年间,玄武神降于终南山。
元代[[大德]]七年(1303年)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
[[明成祖]]崇奉真武,御用的监、局、司、厂、库等衙门中,都建有真武庙,供奉真武大帝像。[[永乐]]十年(1412年)又命隆平侯[[张信]]率军夫二十多万人 大建武当山宫观群,使武当山真武大帝的香火达到了鼎盛。
《[[佑圣咒]]》称真武大帝是“太阴化生,水位之精。虚危上应,龟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慑万灵”。因此,真武大帝属水,当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明代宫内多建真武庙就为祈免水火之灾。
==史籍记载==
[[白海琼]]曾说“佑圣乃周时人”;又据《[[太和山志]]》记载:“祖传帝之先(即真武大帝之父)为净乐国王,净乐治麇,而均([[均州]],今[[丹江口]])即麇地(又称麇子国,参考“麇国”和“糜国”),故以名宫焉。”可知此言佑圣为周时麇国公子之说有理。但佑圣真其实前面就已经降世过为[[周朝]]的官吏,而降世麇子国又是一世的事(见于真武八十二化图)。
史载“净乐治麇”,麇国王子也就是净乐国王子真武,不爱江山,爱修仙,毅然出家到均州城东南的武当神山修行,四十二年后得道飞升,最终成为道教的崇奉神。”。
《太和山志》记载“非真武不足当之”,意谓武当乃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帝)的发迹圣地。玄武本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之总名。[[战国]]典籍已有记载。
《[[楚辞·远游]]》有“召玄武而奔属”之句,[[洪兴祖]]《[[楚辞补注]]》卷五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
《[[礼记·曲礼]]》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注曰:“行,军旅之出也。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军行法之,作此举之于上,以指正四方,使戎阵整肃也。”
《[[淮南子·天文]]》将此四方神与四天帝相配,称玄武为颛顼之僚佐,曰:“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
纬书《[[河图]]》则视玄武为黑帝之精,称:“北方黑帝,神名叶光纪,精为玄武。”又曰:“北方黑帝,体为玄武,其人夹面兑头,深目厚耳。”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称老君李聃“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为之作护卫。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之玄武形象仍为龟蛇,该书《续编》卷三云:"朱道士者,太和八年,常游庐山,憩之涧石,忽见蟠蛇如堆缯锦,俄变为巨龟,访之山叟,云是玄武。"
[[五代]][[于逖]]《[[灵应录]]》又记人锄死龟蛇得祸的故事,据称此龟蛇即"玄武神也"。
==出土文物==
2014年6月,[[河南省]][[邓州市]]汲滩镇廖寨村的村民在开挖镇区下水道时,发现一组[[元末明初]]时期用汉白玉雕琢的真武大帝系列雕像。
这组用精美[[汉白玉]]雕琢而成的真武大帝雕像共3尊:最大的一尊身高75厘米,宽50厘米,龙袍玉带,脚踏龟蛇,顶罩圆光,身坐五彩祥云,面目清晰庄重,形态逼真肃穆;另2尊雕像属于真武大帝跟前的“站班”,稍微小一些,身高均为68厘米、宽45厘米,同样神态安详,凝神静思。
雕像位于地下1米多深,现存放于某银行金库内。汲滩镇位于湍河、赵河、严陵河三河交汇处,古时候常遭水患。元末明初时期,人们在此兴建了[[余庵庙]],供奉真武大帝,降妖除怪,平息水患。1946年,该庙被战火所毁。
雕像当属元末明初时期作品,在国内极为罕见,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