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屠呦呦

移除 34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73年4月,[[雲南省]]藥物研究所的[[羅澤淵]]也分離得到抗瘧有效單體,並暫時命名為“苦蒿結晶Ⅲ”,后改稱為“黃蒿素”<ref name="Tu-05"></ref>。後來,由雲南省的藥物研究所用汽油從[[大頭黃花蒿]]中提取青蒿素,在廣州中醫藥大學[[李國橋]]主持的臨床試驗中展示了極好的抗瘧療效<ref name="Tu-04"></ref>。
1976年,上海[[有機化學]]所的[[周維善]]研究小組測定了青蒿素的化學結構,也發現了青蒿素全新的抗瘧機理 。後來,因青蒿素不溶於油和水,無法使用針劑,對已不能進食的重症瘧疾患者,幾乎束手無策。上海藥物所合成了可以製成針劑的蒿甲醚,那是第一個由中國發現的全新化學結構的藥品。2001年,WHO將複方蒿甲醚等青蒿素類複方藥物作為一線抗瘧藥物在全球範圍內推廣<ref name="Tu-04"></ref>。 在這之後,在數十個單位,數百餘位研究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青蒿素在很短的時間內開發成為一個與以往抗瘧藥化學結構完全不同的抗瘧新藥。這些有效的抗瘧藥,在全球範圍內救了數百萬瘧疾患者的生命<ref name="Tu-05"></ref>。  
在這之後,在數十個單位,數百餘位研究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青蒿素在很短的時間內開發成為一個與以往抗瘧藥化學結構完全不同的抗瘧新藥。如今,這些有效的抗瘧藥,在全球範圍內救了數百萬瘧疾患者的生命<ref name="Tu-05"></ref>。
=='''為何[[瑞典皇家科学院]] 頒予屠呦呦諾貝爾奬?'''==
7,4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