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芬蘭

增加 3,15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2世紀中期[[瑞典王國]]佔領部分芬蘭地區。14世紀中葉正式將芬蘭併入王國。由於長期受瑞典統治,芬蘭至今的典章制度及風俗習慣深受其影響。
瑞典於1809年[[芬蘭戰爭]]中戰敗,將芬蘭割讓與[[俄羅斯帝國]]並成立[[芬蘭大公國]]由[[俄國]][[沙皇]]兼任大公。俄國允許芬蘭享有高度自治權,並保留自身的語言文化。自19世紀以來[[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加上1890年末期俄國沙皇強行推動俄羅斯化政策引發芬蘭人民強烈不滿。1917年芬蘭趁俄國發生[[十月革命]]之際於12月6日宣布獨立 為民主共和國並迅速獲得[[蘇聯]]承認 。<ref name="MOFA"/><ref name="MOFCOM"/><ref>{{cite web|url=https://riksarkivet.se/fordjupning |title=Fördjupning | publisher=Riksarkivet |accessdate=2019-09-06}}</ref><ref name="芬蘭化">{{Cite journal | author=范盛保 | url =http://www.tisanet.org/quarterly/5-4-3.pdf| title =芬蘭適應政治的歷史分析── 在[芬蘭化] 以前| journal =臺灣國際研究季刊| year =2009 | volume =5 | issue =4 | pages = 49-67 }}</ref><ref>{{cite web| url=http://journal.ndhu.edu.tw/e_paper/e_paper_c.php?SID=237 | author=馬路 |title=芬蘭頌,頌芬蘭|date=2019-03-21| publisher=人社東華 | language = ZH |accessdate=2019-09-06}}</ref>
[[File:芬蘭國旗.jpg|thumb|250px|右|芬蘭國旗[https://flagpedia.net/finland 來源網站]]]
 === 藕斷絲連 強勢 鄰居- 關係 ===
1918年芬蘭親蘇派的紅軍與政府的白軍各自建立[[芬蘭社會主義工人共和國]]與[[芬蘭王國]],爆發短暫的[[芬蘭內戰]],最終由政府軍獲勝,部分紅軍逃往蘇聯,而芬蘭王國建國的議題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無疾而終。1919年芬蘭共和國正式建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芬蘭通過與德國的合作成功地捍衛了其獨立性並抵制蘇聯隨後的入侵 - 儘管有一些領土的損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芬兰与蘇聯两度交手:1939—1940年的[[冬季战争]]以及1941—1944年的[[继续战争]],繼續战争其實就是芬蘭加入德國的[[巴巴羅薩行動]]的战役,1941年6月25日,侵苏行動的三日后芬蘭才对蘇聯宣战,其間攻佔了[[維堡]]和[[彼得罗扎沃茨克]]等地。1944年芬蘭見德國大势而去,於是同蘇聯簽停战協定,在盟軍和苏联壓力下,芬蘭發動[[拉普兰战争]],芬兰将德軍赶出了芬兰北部地区。1947年和1948年与蘇聯签署的多份条约规定了芬兰对蘇聯的义务与限制,芬兰在1940年和约的基础上,更多的東部领土遭到蘇聯侵佔。為免進一步受蘇聯控制,芬蘭和[[瑞典]]、[[奧地利]]一樣成為[[中立國]],並拒絕加入[[北約]]和[[華約]]。1991年[[蘇聯解体]]后,芬兰终于可以自行决定獨立的外交政策,并且在1995年加入[[欧盟]]。
 
1939年至1940年芬蘇戰爭(芬稱“冬戰”)之後,芬被迫同蘇聯簽訂向蘇割讓領土的芬蘇和約。1941年至1944 年納粹德國進攻蘇聯,芬參與對蘇戰爭(芬稱“續戰”)。1947年2月,芬作為戰敗國與蘇聯等國簽訂巴黎和約。1948年4月,又與蘇聯簽訂《友好合作互助條約》。1955年加入聯合國。1995年加入歐盟。1999年加入歐洲經貨聯盟(歐元區),2002年1月正式流通歐元。
 
4. 在納粹德國於1939年8月入侵波蘭而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強鄰蘇聯首腦史達林旋於1939年11月30日出兵攻打芬蘭,該場史稱「冬季戰爭」(Winter War)之戰事於1940年3月結束,俄、芬兩國皆於此僵持消耗戰事中損失慘重,惟芬軍亦因英勇力抗,成功阻卻蘇軍之鐵蹄侵踏而保有主權與獨立。芬蘭於冬季戰後與俄方簽訂莫斯科條約,在史達林強索之鉅大壓力下,忍痛割讓東部卡瑞里亞(Karelia)予蘇聯,該地約20餘萬芬人被迫向芬境遷徙。
5. 芬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因忌憚蘇聯繼續侵襲,且志在收復失地乃轉與希特勒結交。在第二次大戰期間,芬、德兩軍自1941年起共同分擔北歐攻蘇戰事並成功收復卡瑞里亞,惟芬蘭並非完全聽命德方指揮,亦未配合攻擊近鄰之列寧格勒(聖彼得堡)及美、英補給蘇軍之莫曼斯克(Murmansk)不凍港區。芬、蘇戰事持續進行三年餘之後,史達林於1944年夏季納粹德國敗象甚明之際,又再度集結優勢兵力進襲芬蘭,史稱「續戰」(Continuation War);芬軍雖再度力抗且未戰敗,卻在敵眾我寡之情勢下撤出卡瑞里亞。1944年芬蘭與蘇聯單獨簽署終戰條約,芬蘭不僅須償付鉅額賠款(約佔全國總生產5%),亦須割讓土地,除卡瑞里亞地區外,尚有佩薩莫(Petsamo)及鄰近北極海周邊區域等總計國土面積1/12被迫割予蘇聯。另蘇聯為便於操控芬蘭,強行租用靠近赫爾辛基之波卡拉(Porkkala)地區作為軍事基地,一直到1956年始歸還芬蘭。1947年所簽訂之二次大戰後巴黎和約將蘇、芬和約納入其中,此不啻為蘇聯取得部分芬蘭領土背書。
6. 1948年4月蘇聯又迫使芬蘭簽訂芬蘇友好互助條約,芬蘭雖未如同其他淪入鐵幕之東歐國家一般,成為蘇聯附庸並加入華沙公約組織而與西方對抗,惟芬蘭亦被迫採取政治中立政策,此即國際關係所稱之「芬蘭化」(Finlandization),並長期籠罩在蘇聯專橫之氣氛下。
7. 1991年12月前蘇聯解體後,該條約及前蘇聯之長期威迫壓制終告中止。1992年元月芬蘭與俄羅斯聯邦政府重訂新友好條約,並於2001年5月再度延長五年。
8. 芬蘭在1995年與瑞典、奧地利同時加入已成立之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 EU),並於2002年啟用歐元,加速融入西歐之金融、經貿體系;惟因長久以來之中立及嗣後軍事不結盟政策影響,芬蘭民意迄今反對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
== 地理環境 ==
16,69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