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塔齊布

增加 6,40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塔齊布'''({{bd||?|1855年|CatIdx=T}}),字''' 智亭''' [[ 陶佳氏]] 滿 镶黄 鑲黃 旗人。[[曾國藩]]讚荐塔齐布“忠勇可大用,如将来出战不力,甘与同罪” [[ 火器]]营鸟枪护军 營鳥槍護軍 擢三等[[ 卫]]。咸丰初,拣发湖南,以[[1852年]][[长沙]]守城退[[太平軍]]功擢[[游击]]
== 生平 ==
[[File:塔齊布.jpg|thumb|right|
[https://pic1.zhimg.com/v2-101d40d843581a9933ea09373346902f_1200x500.jpg原圖鏈結]
[https://zhuanlan.zhihu.com/p/45943304] ]]
[[湘潭]]救曾 ===國藩劾罷清德,薦塔齊布“忠勇可大用,如將來出戰不力,甘與同罪”===*塔 咸豐初,揀發湖南,以都司用,署撫標左營守備。以長沙守城功擢游擊,署中 援湘潭 參將 长驱至侍郎[[ 高岭曾國藩]] 在籍治鄉兵 突然遇[[太平軍]] 月調官兵會操。每校閱 ,[[塔 布]] 手持大旗陷阵 從侍 麾军纵击 國藩與語 斩其酋数人 奇之 逐北数里 試所轄兵 至城下 特精整 明日,贼大出 為副將[[清德]]所忌 嗾提督[[ 塔齐布鮑起豹]] 伏兵山左右 將加摧辱。國藩劾罷清德 太平軍近 薦塔齊布“忠勇可大用 砲殪百馀人 如將來出戰不力 伏起夹击 甘與同罪” 太平軍屍體僵仆枕藉。水师会战 加副將銜 焚太平 兼領練 舟,浮尸蔽江。太平軍弃城走,六日平定收復[[湘潭]] 时曾国籓师挫於巡撫[[ 靖港張亮基]] 亦特薦之 长沙震动,經塔戰勝人心始定。捷闻,'''加总兵衔,赐号喀屯巴图鲁''' 以副將用
===伏兵山左右,伏起夾擊,賊棄城走,六日而湘潭平,人心始定=== 領[[水師]]軍復[[ 三年,剿平茶陵、安化土匪,賜花翎。四年,率所部進剿粵匪,至湖北通城、崇陽,賊由 岳州]]、[[ 上犯,奉檄援寧鄉。未至,湘潭亦陷,賊勢甚張,遂改援湘潭。長驅至高嶺,猝遇賊,塔齊布手持大旗陷陣,麾軍縱擊,斬其酋數人,逐北數里,至 陵矶]] *[[1854年]] 下。明日,賊大出, 與[[羅澤南]]領 齊布伏兵山左右,賊近,炮殪百馀人,伏起夾擊,僵僕枕藉,燔城外賊柵皆盡。 水師 會戰,焚賊舟,浮屍蔽江。賊棄城走 再救 六日而湘潭平。時 曾國藩 師挫 岳州 靖港,長沙震動,賴此一戰破賊,人心始定。捷聞,加總兵銜,賜號喀屯巴圖魯。詔斥鮑起豹畏葸不出戰,罷之,即超擢塔齊佈署提督,尋實授。初,所部辰勇與標兵私鬥有釁,鮑起豹頻齮齕之;至是代其位,遍賞提標兵,示無修怨意,標兵大讙。眾見其由都司不三年立功驟膺專閫,莫不驚服 軍氣頓振。
===愈戰愈奮,武昌、漢口同時被清廷收復,並順勢攻克大冶=== 賊自湘潭敗後,退走岳州,分黨陷常、澧。塔齊布馳抵新牆為援,進與[[羅澤南]]合軍,會水師攻岳州,七月,克其城。賊退泊城陵磯,勢猶盛,水陸夾擊,屢挫之。曾國藩親率新募水師至,戰失利。越日,賊由城陵磯舍舟登陸踞險,三路來撲,塔齊布分路迎擊,匹馬陷陣,士卒皆猛進, 太平軍二萬 其中路,賊复包鈔;愈戰愈奮,賊敗走,追至擂鼓台,斬馘八百,落水者無數。迭偕羅澤南合力攻賊,旬日三捷。水師乘隙進剿,賊勢始衰,岳州危而不失。閏七月,偕羅澤南 收復[[ 武昌李續賓]]* 進高橋,賊出二萬人抗拒。塔齊布首先沖入,諸軍繼之,會大雨,賊炮不燃;逾溝入壘,連破賊營十三座,殲斃及逃散者數千。水師亦分路剿殺,賊遁走,追擊二百馀裡,破之於羊樓峒,又破之於崇陽,克其城,咸寧亦復。曾國藩師抵金口,令羅澤南攻花園,塔齊布趨洪山。 八月,武昌 太平軍 遁走,[[ ]]预设 預設 ,賊至, 击[[太平軍]] ,左右 去路, 戮溺 八九千人,[[ 武、漢同時克復。進攻大冶,克之。 曾國藩]] 奏詔''' 授塔齊布湖南提督'''
收復[[ ===賊棄壘而遁,克 田家 镇]] 鎮,蘄州亦復,賜黃馬褂,予騎都尉世職===* 十月, 与罗泽 與羅澤 [[ 田家 镇]] 南攻半壁山,[[ ]] [[ 富池口]] ,中隔小河,作浮 以通 两军 兩軍 之路。 太平軍万 賊以萬 來爭 南率[[ 续宾]]奋战 續賓奮戰 ,塔 布隔港 对击 對擊,浮橋成。賊復由田家鎮渡江撲富池口營壘,迎擊敗之。遂與水師約大舉 ,[[ 岳斌]]、[[彭玉麟]] 毁横 分隊毀其橫 铁锁 鐵鎖 陆师从 陸師從 半壁山 下,鏖 夜, 铁锁尽毁 鐵鎖盡毀 太平軍[[唐正才]]部 弃垒 。賊棄壘 而遁,''' 田家鎮,蘄州亦復,賜黃馬褂,予騎都尉世職。 ===清軍進攻黃梅,塔齊布被飛石擊中,仍堅持督戰,最終攻克黃梅城===偕羅澤南渡江至蓮花橋,遇伏,前隊少卻,塔齊布手刃賊目,追奔五十里,遂克廣濟。悍酋[[秦日綱]]、[[陳玉成]]、[[ 田家镇羅大綱]] 效力守黃梅,以數万賊布小池口、孔壟驛,而大河埔 龍頭寨皆立堅壘。軍抵雙城驛,賊突來襲,堅持不動,旋突起憑高下擊,斬其渠。賊奔大河埔,糾黨返鬥,連擊敗之,殪三千馀,進攻黃梅,肉薄而登。塔齊布被石擊,流血被面,督戰益力,克其城。賊麕聚孔壟驛,三面築土城,塔齊布從西南進,累肩為梯,卓矛而躍,大破之。賊悉竄小池口,分黨奔湖口,與九江之賊相犄角。曾國藩率水師抵九江,塔齊布偕羅澤南渡江會攻。詔嘉諸將轉戰直前,同心效力,特頒珍賚。十二月,攻九江西南門不克,驍將[[ 蕲州童添元]] 死之。會水師為賊所襲,喪失輜重。羅澤南攻小池口,塔齊布親率勇士二十人往督戰,眾寡不敵,且戰且退,匹馬衝突,為諸營扞蔽。有黃衣賊酋三來犯,塔齊布以套馬竿圈一酋斬之,奪其馬,馀賊皆靡,俟大隊沿江上,始單騎渡江回營,已除夕三鼓。 ===誓攻九江,方传令塔攻武昌城,遽气脱累斃卒於军===五年正月,城賊出犯,斬獲二百馀,又伏地雷誘賊來撲,斃之,戰屢捷而城不下。三月 總督[[ 黄马褂楊霈]] 師潰,武昌复陷,塔齊布分兵遣將回援。時水師半頓鄱陽湖 予骑 半回湖北,陸師留攻九江,力甚單,賊益堅拒。六月,與曾國藩會於青山議軍事,國藩謂宜移師東渡,剿湖口、東流、建德,塔齊布誓攻九江。七月,方傳令薄城,遽氣脫卒於軍,年三十有九。事聞,文宗震悼,詔依將軍例賜卹,湖南省城建專祠,諡忠武。同治三年,江南平,加三等輕車 都尉世 职''' 職,入祀昭忠祠。塔齊布死後歸葬火器營。民國初年,某父輩曾受過塔齊布提拔之大員找到其後人,對塔齊布墳墓進行了修繕。 ==忠勇絕倫,自擢提督,涅“忠心報國”四字於左臂== 塔齊布忠勇絕倫,自擢提督,涅“忠心報國”四字於左臂。每戰,匹馬當先,不使士卒出己前。他軍被圍輒馳救。背負槍,挾弓矢,二卒持長矛、套馬竿從,皆精絕,無虛發。每逼賊壘覘形勢,瀕危輒免,賊驚為神,而從容謙退,未嘗自伐其能。在岳州,率四騎覘擂鼓台,忽有悍酋獰髯睅目,持槊來犯。健卒黃明魁矛刺酋墜馬,塔齊布手刃殪之,獲其旗,知為偽丞相曾天養,驍桀稱最,群賊奪氣,尋皆引去。先是水師毀天養坐船,已報殲斃。塔齊布不欲爭功,終不上聞。軍中與下卒同甘苦,嘗共中夜絮語家事,念及老母,泣下。其卒也,軍民皆慟。湘潭、岳州兩捷,關係湘軍大局 曾國藩尤痛惜焉。<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45943304 清史稿-列傳百九十六-塔齊布畢金科多隆阿]</ref>  ==曾國藩創辦湘軍之後,為什麼會重用滿族人塔齊布?== 塔齊布,滿洲鑲黃旗人,屬於底層的滿族人,家境一般,為了生存,塔齊布並沒有染上滿族公子哥們的那些不良嗜好,反而是做事幹練。曾國藩練湘軍的時候,為了不讓咸豐皇帝對自己的戒心中,便聘用三個滿族人做湘軍教練,這其中便有塔齊布。 在曾國藩聘請塔齊布之前,塔齊布正在湖南綠營中任職,並且因為抵禦太平軍攻城有功被副將清德嫉妒,多次受提督鮑起豹的侮辱(都是清德慫恿的)。曾國藩知道情況後上表彈劾清德,並舉薦塔齊布:"塔齊布可堪大用,如果作戰不利,我甘與他同罪。"咸豐皇帝便將清德罷免,任命塔齊佈為副將,兼領練軍,後成為湘軍名將。 塔齊布之所以被曾國藩重用,一來是曾國藩需要通過重用塔齊布來降低皇帝對他的猜忌,畢竟在清朝統治者眼中有頭腦有文化有影響力的漢人還手握重兵,朝廷不能也不敢不提防,二來,塔齊布所處的情況下,曾國藩親自為他鳴冤,可以得到塔齊布的感謝,從而死心塌地的跟隨曾國藩。也就是說,曾國藩用塔齊布完全是出於對大局的考慮,而不是說塔齊布帶兵打仗有多牛逼。<ref>[https://www.msn.cn/zh-cn/news/national/%E6%9B%BE%E5%9B%BD%E8%97%A9%E5%88%9B%E5%8A%9E%E6%B9%98%E5%86%9B%E4%B9%8B%E5%90%8E%EF%BC%8C%E4%B8%BA%E4%BB%80%E4%B9%88%E4%BC%9A%E9%87%8D%E7%94%A8%E6%BB%A1%E6%97%8F%E4%BA%BA%E5%A1%94%E9%BD%90%E5%B8%83%EF%BC%9F/ar-AABl3j2 曾國藩創辦湘軍之後,為什麼會重用滿族人塔齊布?]</ref>
負傷累死
*咸豐五年正月,斩获二百馀,又伏地雷诱太平軍来扑,毙之。三月,总督[[杨霈]]师溃,武昌复陷,[[塔齐布]]分兵遣将回援。
*六月,与曾国籓会於[[青山]]议军事,塔齐布誓攻[[九江]]。七月,方传令塔攻武昌城,遽气脱累斃卒於军,年三十有九。事闻,文宗震悼,诏赐恤,湖南省城建专祠,谥忠武。
*[[同治]]三年([[1864年]]),平定太平天國,加封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入祀[[昭忠祠]]。
== 参考资料 ==
72,6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