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29
次編輯
變更
宋神宗
,创建页面,内容为“{{Emperorcn box |图像=170px|宋神宗像 |图说=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宋神宗圣孝皇帝肖像 |名称=宋神宗 |姓名=赵仲…”
{{Emperorcn box
|图像=[[File:Shenzong of Song.jpg|170px|宋神宗像]]
|图说=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宋神宗圣孝皇帝肖像
|名称=宋神宗
|姓名=赵仲鍼(本名)<br />赵顼(即位时更名)
|庙号=神宗
|谥号=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初諡)<ref name=a1>《宋会要辑稿·礼五八·历代帝谥》: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初谥英文烈武圣孝。</ref><br/>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哲宗绍圣二年加諡)<br/>体天显道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徽宗崇宁三年加諡)<br/>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徽宗政和元年加諡)<ref name=a1/>
|陵墓=[[永裕陵]]
|政权=[[宋朝]]([[北宋]])
|在世={{birth date|1048|05|25}}—{{death date and age|1085|04|01|1048|05|25}}
|在位=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18年)
|年号=[[熙宁]]:1068年—1077年<br />
[[元丰 (宋神宗)|元丰]]:1078年-1085年
}}
{{Infobox Royalty
| predecessor = [[宋英宗]]
| successor = [[宋哲宗]]
| succession = [[皇帝|宋朝皇帝]]
| reign = 1067年–1085年
| coronation =
}}
'''宋神宗赵顼'''({{bd|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catIdx=Z赵}}),本名'''赵仲鍼''',[[宋英宗]]长子,[[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在位。神宗是宋朝皇帝中,少数有意振兴国家的皇帝,不过却是有心无力。
== 早年 ==
宋仁宗庆曆八年(1048年)四月十日,出生在濮安懿王宫邸睦亲宅。宋英宗赵曙和宣仁圣烈皇后高氏所生长子。八月仁宗赐名为仲针,后被授为率府副率,后三次升迁至右千牛卫将军。
嘉佑八年(1063年),赵顼与其父赵曙一起入居庆甯宫。三月二九日仁宗赵祯逝世,赵顼父赵曙即位,授赵顼为安州观察使,封光国公。五月赵顼受经于东宫。宋英宗赵曙见了他如此好学常场派遣内侍去阻止他。侍讲王陶进入宫内,赵顼率弟弟赵颢向他参拜,可见对师傅的尊重。九月加封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淮阳郡王改名为赵顼。
治平元年(1064年),进封颍王。治平三年(1066年)三月纳故相向敏中的孙女为夫人。十月英宗病重,赵顼按照宋仁宗时旧制,请求两日一到迩英阁讲读,以安朝廷百官之心。十二月赵顼被立为皇太子。赵顼太子时喜读《韩非子》,对法家「富国强兵」之术有趣;还读过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讚赏王安石的理财治国思想。
== 朝政 ==
=== 熙宁变法与新旧党争 ===
神宗即位后,对北宋积贫积弱深感忧心,而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振兴北宋王朝,是为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
在王安石的主持下,[[均输法|均输]]、[[青苗法|青苗]]、[[农田水利法|农田水利]]、[[免役法|免役]]、[[市易法|市易]]、[[保甲法|保甲]]、[[方田均税法|方田均税]]、[[保马法|保马]]等新法相继出笼。新法几乎涵盖社会的各个方面,惟操之过急,利弊互见。北宋学者[[陆佃]]说:“造元丰间,积票塞上,盖数千万石,而四方常平之钱,不可胜计。”当时垦田面积大幅度增加,全国高达7亿亩,城镇商品经济取得了空前发展。但是变法受到守旧派激烈的反对,朝中的[[司马光]]、[[范镇]]、[[赵瞻]]纷纷上书陈述对新法的不满,司马光与[[吕惠卿|吕惠卿]]为了[[青苗法]]在皇帝面前争辩,新法维持了将近二十年,直到[[司马光]]尽罢新法为止。此一时期,面临朝廷和后宫的双重阻力,神宗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高滔滔|高太后]]更是对神宗说:“王安石是在变乱天下呀!”岐王[[赵颢]]也从旁劝说神宗应该遵从皇太后的懿旨,神宗心烦意乱,怒斥歧王说:「那你来当皇帝好了。」岐王诚惶诚恐,失声痛哭。
=== 乌台诗桉 ===
发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于当年移知[[湖州]],到任后上表谢恩,朝臣以其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指其「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又以苏轼动辄归咎新法,要求朝廷明正刑赏。御史[[李定]]曾因不服母孝,受苏轼讥讽,于此桉中也指苏轼有「悛终不悔,其恶已着」、「傲悖之语,日闻中外」、「言伪而辩,行伪而坚」、「怨己不用」等四大可废之罪。
御史[[舒亶]]寻摘苏轼诗句,指其心怀不轨,讥讽神宗青苗法、助役法、明法科、兴水利、盐禁等政策。神宗下令拘捕,太常博士[[皇甫遵]]奉令前往逮人。[[苏辙]]时在商丘已预知消息,託[[王适]]协助安置苏轼家属,并上书神宗陈情,愿以官职赎兄长之罪。
苏轼在9月被捕后,写信给苏辙交代身后之事,长子[[苏迈]]则随途照顾。押解至太湖,苏轼曾意图自尽,几经挣扎,终未成举。捕至御史台狱下,御史台依平日书信诗文往来,构陷牵连七十馀人。
后因[[慈圣皇后|太皇太后曹氏]]、[[王安礼]]等人出面力挽,前宰相[[王安石]]也说:「岂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苏轼终免一死,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前往[[黄州 (隋朝)|黄州]]。苏辙被贬江西[[筠州 (唐朝)|筠州]]任酒监,平日与[[苏轼]]往来者,如[[曾巩]]、[[李清臣]]、[[张方平]]、[[黄庭坚]]、[[范镇]]、[[司马光]]等29人亦遭处分。[[张方平]]、[[司马光]]和[[范镇]]罚红铜三十斤,其馀各罚红铜二十斤。[[乌台诗桉]]于12月结束。
=== 与西夏的关系 ===
时值[[李秉常|夏惠宗]]在位,母党[[梁皇后 (西夏毅宗)|梁氏]]专权,[[西夏]]国势日非,图一举歼灭羌夏。[[王韶]]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大破夏军,占领西夏二千里土地。不过后来在[[永乐城之战]]中惨败,“厥后兵不敢用于北,而稍试于西,灵武之役,丧师覆将,涂炭百万。帝中夜得报,起,环榻行,彻旦不寐。”灭夏之举未能实现。事后,宋神宗在朝中当众痛哭。<ref>《邵氏闻见录‧卷第五》载,元丰五年噩耗在深夜传回京里的。</ref>他有抱负,励精图治,想灭西羌,惜壮志未酬,于[[元丰 (宋神宗)|元丰]]八年抱憾而殁,享年38岁。其子[[宋哲宗]]亲政后,竭尽所能完成父亲遗志。
== 因病去世 ==
元丰八年三月初五日(1085年4月1日),宋神宗在福宁殿去世,享年36岁,殡于殿西阶,庙号神宗,群臣上谥号为「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十月二十四日,葬于永裕陵。绍圣二年(1095年)九月,加谥为「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崇宁三年(1104年)十一月,改谥为「体天显道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政和三年(1113年)十一月,加谥为「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 亲族 ==
===祖先===
{{Ahnentafel top|先祖}}<center>
{{ahnentafel-compact5
|boxstyle_1=background-color: #ff8000;
|boxstyle_2=background-color: #ff6700;
|boxstyle_3=background-color: #ff4e00;
|boxstyle_4=background-color: #ff3500;
|boxstyle_5=background-color: #ff1c00;
|1='''神宗圣孝皇帝赵顼'''
|2='''父:'''英宗宣孝皇帝[[赵曙]]
|3='''母:'''[[宣仁皇后]]高氏
|4='''祖父:'''濮安懿王[[赵允让]]
|5='''祖母:'''[[仙游县君]]任氏
|6='''外祖父:'''(追封)楚王[[高遵甫]]
|7='''外祖母:'''楚国夫人曹氏
|8='''曾祖父:'''商恭靖王[[赵元份]]
|9='''曾祖母:'''李氏
|10=
|11=
|12='''外曾祖父:'''(追赠)太尉[[高继勋]]
|13='''外曾祖母:'''王氏、郭氏、康氏
|14='''外曾祖父:'''(追封)吴安僖王[[曹玘]]
|15='''外曾祖母:'''冯氏
|16='''高祖父:'''太宗广孝皇帝[[赵炅]]
|17=
|18='''外高祖父:'''崇仪使[[李汉斌]]
|19=
|20=
|21=
|22=
|23=
|24='''外高祖父:'''(追赠)侍中[[高琼]]
|25='''外高祖母:'''李氏
|26=
|27=
|28='''外高祖父:'''(追封)韩武惠王[[曹彬]]
|29='''外高祖母:'''韩国夫人高氏
|30=
|31=
}}</center>
{{ahnentafel bottom}}
* 父亲:[[宋英宗]]
* 母亲:[[高滔滔|宣仁圣烈皇后]]高氏
=== 妻妾 ===
# [[钦圣宪肃皇后]]向氏
# 朱德妃,即追尊[[钦成皇后]]朱氏
# 陈美人,即追尊[[钦慈陈皇后|钦慈皇后]]陈氏
# [[林贤妃 (宋神宗)|贤妃]]林贞
# [[惠穆贤妃]]武氏
# [[宋贵妃 (宋神宗)|贵妃宋氏]]
# [[邢贵妃|贵妃邢氏]]
# [[张淑妃 (宋神宗)|淑妃张氏]]
# [[懿静贵妃|贤妃杨氏]]
# [[冯修容|婕妤冯氏]]
# [[钱格非|婕妤钱氏]]
# 才人郭氏,初封淮阳郡君,元符三年正月为才人<ref>《[[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百二十·元符三年》仁宗淑妃周氏进贵妃,婕妤张氏进充仪,才人杨氏进美人。英宗才人张氏进婕妤,才人鲍氏进美人,杨氏进婕妤。神宗淑妃邢氏进贵妃,婕妤武氏进昭仪,贤妃宋氏进德妃,婕妤张氏进婉容,婕妤冯氏进修容,才人勾氏进美人,淮阳郡君郭氏进才人。</ref>。
# [[昭仪勾氏]]
=== 子 ===
宋神宗有14子,活到成年的仅6位。
* '''成王'''[[赵佾]],母宋夫人,半月而殇
* '''惠王'''[[赵仅]],母邢贤妃,三日而殇
* '''唐哀献王'''[[赵俊 (唐王)|赵俊]],母宋婕妤,五岁早薨
* '''褒王'''[[赵伸]],母向夫人,一日即殇
* '''冀王'''[[赵僩]],母邢贤妃,两岁夭折
* [[宋哲宗]][[赵煦]],母朱德妃(追尊钦成皇后朱氏)
* '''豫悼惠王'''[[赵价]],母邢贤妃,两岁夭折
* '''徐冲惠王'''[[赵倜 (宋朝)|赵倜]],母邢贤妃,四岁早薨
* 第九子吴荣穆王[[赵佖]],母惠穆贤妃武氏
* '''仪王'''[[赵伟 (仪王)|赵伟]],母郭夫人,一日即殇
* [[宋徽宗]][[赵佶]],母陈贤妃(追尊钦慈皇后陈氏)
* 第十二子燕王[[赵俣]],母贤妃林氏,[[靖康之难]]时被金人所俘,饿死于北上途中。
* 第十三子楚荣宪王[[赵似]],母朱德妃(追尊钦成皇后朱氏)
* 第十四子越王[[赵偲]],遗腹子,母贤妃林氏。[[靖康之难]]时被金人所俘,[[建炎]]三年病逝。
粗体字为死后追赠
=== 女 ===
* [[周国长公主]](淑怀帝姬),母[[钦圣宪肃皇后]]
* [[楚国公主 (宋神宗)|楚国公主]](贤恪帝姬),母张淑妃
* [[淑寿公主]]
* [[康国公主]],(贤孝长帝姬)母贵妃宋氏
* [[郓国公主 (宋神宗)|郓国公主]]
* [[潞国公主]]
* [[邢国公主]],母贤妃林贞
* [[邠国公主 (宋神宗)|邠国公主]]
* [[兖国公主 (宋神宗)|衮国公主]] (贤和帝姬)
* [[徐国长公主|庆国公主]](贤静帝姬),母朱德妃,即钦成皇后朱氏
== 授予官职 ==
=== 宰相 ===
* [[韩琦]]
* [[曾公亮]]
* [[富弼]]
* 陈旭([[陈升之]])
* [[韩绛]]
* [[王安石]]
* [[吴充]]
* [[王珪]]
* [[蔡确]]
=== 副相 ===
* [[吕惠卿]]
== 评价 ==
===正面评价===
* [[元朝]]官修[[正史]]《[[宋史]]》[[脱脱]]等的评价是:“帝天性孝友,其入事两宫,必侍立终日,虽寒暑不变。尝与岐、嘉二王读书东宫,侍讲王陶讲谕经史,辄相率拜之,由是中外翕然称贤。其即位也,小心谦抑,敬畏辅相,求直言,察民隐,恤孤独,养耆老,振匮乏。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历精图治,将大有为。未几,王安石入相。安石为人,悻悻自信,知祖宗志吞幽蓟、灵武,而数败兵,帝奋然将雪数世之耻,未有所当,遂以偏见曲学起而乘之。青苗、保甲、均输、市易、水利之法既立,而天下汹汹骚动,恸哭流涕者接踵而至。帝终不觉悟,方断然废逐元老,摈斥谏士,行之不疑。卒致祖宗之良法美意,变坏几尽。自是邪佞日进,人心日离,祸乱日起。惜哉!”<ref>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015.htm 《宋史·神宗本纪》]</ref>
* 重用名将[[王韶]],发动『[[熙河之役]]』,率军击溃[[羌]]人和[[西夏]]的军队,置[[熙州]](今甘肃临洮),收復河、洮、岷、宕、亹五州,对西夏形成包围的之势。熙宁五年(1072年)王韶收復今临洮与临夏,升镇洮军为熙州,设熙河路。王韶为龙图阁待制、熙河路马步军都总管、经略安抚使兼知熙州<ref>《宋会要辑稿》蕃夷六</ref>。熙宁六年(1073年)、夏天率兵攻占武胜城(今甘肃临洮),乘胜追击,进攻河州(今甘肃东乡西南),直捣定羌城 (今甘肃广河)。熙宁七年,收回被[[吐蕃]]侵略的二十万平方公里故土,以功迁礼部司郎中、枢密院直学士<ref>《东都事略》卷八十二</ref>,史称:「宋几振矣!」。[[熙宁]]八年(1075年)宋廷在[[熙州]](今甘肃[[临洮]])、[[河州]](今甘肃[[临夏]])、[[洮州]](今甘肃[[临潭]])、[[岷州]](治所今甘肃[[西和]])、[[永宁寨]](今甘肃[[甘谷]])等地设州、买马,进行民族贸易,此举受到了边境各族的热烈欢迎,史载“熙河人情甚喜”<ref>《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1,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十二月丁酉条。</ref>。朝廷以[[王韶]]为经略安抚使,“通远军自置市易司以来,收本息钱五十七万余缗”<ref>《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0,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二月庚辰条。</ref>,[[吐蕃]]政权逐渐瓦解,被称为『[[熙河开边]]』。
===负面评价===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宋论]]》称“宋政之乱,自神宗始”<ref>《宋论》卷六《神宗一》</ref>。
* [[乌台诗桉]]是宋神宗执政生涯中,最大的政治污点。因[[苏轼]]当年移知湖州,到任后上表谢恩,却被宰相[[王珪]]等朝臣认为有贬新政与朝廷之意,御史[[李定]]和[[舒亶]]寻摘[[苏轼]]诗句,指其心怀不轨,讥讽神宗青苗法、助役法、明法科、兴水利、盐禁等政策。神宗下令拘捕,太常博士[[皇甫遵]]奉令前往逮人。捕至御史台狱下,御史台依平日书信诗文往来,构陷牵连七十馀人,引起朝野不小震动。在当时[[苏轼]]已成为继[[欧阳脩]]之后的宋朝文坛泰斗,却因为一句诗下狱,让时人议论纷纷,而宰相[[王珪]]等朝臣又想置[[苏轼]]于死,让时人对朝局颇为不满,其中神宗祖母太皇太后曹氏对此事有所发言,认为[[苏轼]]是先帝[[宋仁宗]]所选定的太平宰相。而曾任神宗宰相的大臣[[王安石]]则向神宗上书,认为:「岂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神宗迫于压力,在查清[[苏轼]]并未有诋毁朝廷之意,将其贬至黄州,但已为神宗的执政留下污点。
* [[永乐城之战]]是宋神宗执政以来,最大规模的征伐行动,也是神宗执政以来,最大的政治挫折。在当时因[[西夏]][[外戚]][[梁太后]]与其弟[[梁乙埋]]姐弟当权,国势衰落,政治腐败,[[西夏]]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梁太后多次出兵攻宋,想提高国内[[政治]]威望,却都惨败而归。神宗认为[[西夏]]无理,下令攻灭[[西夏]]。宋军于[[元丰]]四年(1081年)11月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击溃夏军,占领西夏两千多里土地。神宗大喜,命给事中[[徐禧]]、鄜延道总管[[种谔]]于元丰五年(1082年)9月带兵攻夏,准备一举灭夏。[[徐禧]]为了建战功,拒听[[种谔]]的建议([[种谔]]反对兴建[[永乐城]]),筑[[永乐城]],与[[种谔]]发生内鬨。由于[[徐禧]]好大喜功,听不进谏言,导致宋军内鬨,[[永乐城之战]]大败,宋军损失二十万军士,[[徐禧]]、[[李舜举]]、[[李稷]]、[[高永能]]等人死难,被宋人批评为「永乐之耻」。经过[[永乐城之战]]的战败,宋神宗开始悔悟,而不再轻言开战。
==衍生文化==
历史穿越小说《[[新宋]]》主人公石越便是被安排穿越到到神宗的时代。
|图像=[[File:Shenzong of Song.jpg|170px|宋神宗像]]
|图说=国立故宫博物院藏宋神宗圣孝皇帝肖像
|名称=宋神宗
|姓名=赵仲鍼(本名)<br />赵顼(即位时更名)
|庙号=神宗
|谥号=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初諡)<ref name=a1>《宋会要辑稿·礼五八·历代帝谥》: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初谥英文烈武圣孝。</ref><br/>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哲宗绍圣二年加諡)<br/>体天显道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徽宗崇宁三年加諡)<br/>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徽宗政和元年加諡)<ref name=a1/>
|陵墓=[[永裕陵]]
|政权=[[宋朝]]([[北宋]])
|在世={{birth date|1048|05|25}}—{{death date and age|1085|04|01|1048|05|25}}
|在位=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18年)
|年号=[[熙宁]]:1068年—1077年<br />
[[元丰 (宋神宗)|元丰]]:1078年-1085年
}}
{{Infobox Royalty
| predecessor = [[宋英宗]]
| successor = [[宋哲宗]]
| succession = [[皇帝|宋朝皇帝]]
| reign = 1067年–1085年
| coronation =
}}
'''宋神宗赵顼'''({{bd|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catIdx=Z赵}}),本名'''赵仲鍼''',[[宋英宗]]长子,[[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在位。神宗是宋朝皇帝中,少数有意振兴国家的皇帝,不过却是有心无力。
== 早年 ==
宋仁宗庆曆八年(1048年)四月十日,出生在濮安懿王宫邸睦亲宅。宋英宗赵曙和宣仁圣烈皇后高氏所生长子。八月仁宗赐名为仲针,后被授为率府副率,后三次升迁至右千牛卫将军。
嘉佑八年(1063年),赵顼与其父赵曙一起入居庆甯宫。三月二九日仁宗赵祯逝世,赵顼父赵曙即位,授赵顼为安州观察使,封光国公。五月赵顼受经于东宫。宋英宗赵曙见了他如此好学常场派遣内侍去阻止他。侍讲王陶进入宫内,赵顼率弟弟赵颢向他参拜,可见对师傅的尊重。九月加封忠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淮阳郡王改名为赵顼。
治平元年(1064年),进封颍王。治平三年(1066年)三月纳故相向敏中的孙女为夫人。十月英宗病重,赵顼按照宋仁宗时旧制,请求两日一到迩英阁讲读,以安朝廷百官之心。十二月赵顼被立为皇太子。赵顼太子时喜读《韩非子》,对法家「富国强兵」之术有趣;还读过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讚赏王安石的理财治国思想。
== 朝政 ==
=== 熙宁变法与新旧党争 ===
神宗即位后,对北宋积贫积弱深感忧心,而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振兴北宋王朝,是为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
在王安石的主持下,[[均输法|均输]]、[[青苗法|青苗]]、[[农田水利法|农田水利]]、[[免役法|免役]]、[[市易法|市易]]、[[保甲法|保甲]]、[[方田均税法|方田均税]]、[[保马法|保马]]等新法相继出笼。新法几乎涵盖社会的各个方面,惟操之过急,利弊互见。北宋学者[[陆佃]]说:“造元丰间,积票塞上,盖数千万石,而四方常平之钱,不可胜计。”当时垦田面积大幅度增加,全国高达7亿亩,城镇商品经济取得了空前发展。但是变法受到守旧派激烈的反对,朝中的[[司马光]]、[[范镇]]、[[赵瞻]]纷纷上书陈述对新法的不满,司马光与[[吕惠卿|吕惠卿]]为了[[青苗法]]在皇帝面前争辩,新法维持了将近二十年,直到[[司马光]]尽罢新法为止。此一时期,面临朝廷和后宫的双重阻力,神宗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高滔滔|高太后]]更是对神宗说:“王安石是在变乱天下呀!”岐王[[赵颢]]也从旁劝说神宗应该遵从皇太后的懿旨,神宗心烦意乱,怒斥歧王说:「那你来当皇帝好了。」岐王诚惶诚恐,失声痛哭。
=== 乌台诗桉 ===
发生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于当年移知[[湖州]],到任后上表谢恩,朝臣以其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指其「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又以苏轼动辄归咎新法,要求朝廷明正刑赏。御史[[李定]]曾因不服母孝,受苏轼讥讽,于此桉中也指苏轼有「悛终不悔,其恶已着」、「傲悖之语,日闻中外」、「言伪而辩,行伪而坚」、「怨己不用」等四大可废之罪。
御史[[舒亶]]寻摘苏轼诗句,指其心怀不轨,讥讽神宗青苗法、助役法、明法科、兴水利、盐禁等政策。神宗下令拘捕,太常博士[[皇甫遵]]奉令前往逮人。[[苏辙]]时在商丘已预知消息,託[[王适]]协助安置苏轼家属,并上书神宗陈情,愿以官职赎兄长之罪。
苏轼在9月被捕后,写信给苏辙交代身后之事,长子[[苏迈]]则随途照顾。押解至太湖,苏轼曾意图自尽,几经挣扎,终未成举。捕至御史台狱下,御史台依平日书信诗文往来,构陷牵连七十馀人。
后因[[慈圣皇后|太皇太后曹氏]]、[[王安礼]]等人出面力挽,前宰相[[王安石]]也说:「岂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苏轼终免一死,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前往[[黄州 (隋朝)|黄州]]。苏辙被贬江西[[筠州 (唐朝)|筠州]]任酒监,平日与[[苏轼]]往来者,如[[曾巩]]、[[李清臣]]、[[张方平]]、[[黄庭坚]]、[[范镇]]、[[司马光]]等29人亦遭处分。[[张方平]]、[[司马光]]和[[范镇]]罚红铜三十斤,其馀各罚红铜二十斤。[[乌台诗桉]]于12月结束。
=== 与西夏的关系 ===
时值[[李秉常|夏惠宗]]在位,母党[[梁皇后 (西夏毅宗)|梁氏]]专权,[[西夏]]国势日非,图一举歼灭羌夏。[[王韶]]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大破夏军,占领西夏二千里土地。不过后来在[[永乐城之战]]中惨败,“厥后兵不敢用于北,而稍试于西,灵武之役,丧师覆将,涂炭百万。帝中夜得报,起,环榻行,彻旦不寐。”灭夏之举未能实现。事后,宋神宗在朝中当众痛哭。<ref>《邵氏闻见录‧卷第五》载,元丰五年噩耗在深夜传回京里的。</ref>他有抱负,励精图治,想灭西羌,惜壮志未酬,于[[元丰 (宋神宗)|元丰]]八年抱憾而殁,享年38岁。其子[[宋哲宗]]亲政后,竭尽所能完成父亲遗志。
== 因病去世 ==
元丰八年三月初五日(1085年4月1日),宋神宗在福宁殿去世,享年36岁,殡于殿西阶,庙号神宗,群臣上谥号为「英文烈武'''圣孝皇帝'''」,十月二十四日,葬于永裕陵。绍圣二年(1095年)九月,加谥为「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崇宁三年(1104年)十一月,改谥为「体天显道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政和三年(1113年)十一月,加谥为「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 亲族 ==
===祖先===
{{Ahnentafel top|先祖}}<center>
{{ahnentafel-compact5
|boxstyle_1=background-color: #ff8000;
|boxstyle_2=background-color: #ff6700;
|boxstyle_3=background-color: #ff4e00;
|boxstyle_4=background-color: #ff3500;
|boxstyle_5=background-color: #ff1c00;
|1='''神宗圣孝皇帝赵顼'''
|2='''父:'''英宗宣孝皇帝[[赵曙]]
|3='''母:'''[[宣仁皇后]]高氏
|4='''祖父:'''濮安懿王[[赵允让]]
|5='''祖母:'''[[仙游县君]]任氏
|6='''外祖父:'''(追封)楚王[[高遵甫]]
|7='''外祖母:'''楚国夫人曹氏
|8='''曾祖父:'''商恭靖王[[赵元份]]
|9='''曾祖母:'''李氏
|10=
|11=
|12='''外曾祖父:'''(追赠)太尉[[高继勋]]
|13='''外曾祖母:'''王氏、郭氏、康氏
|14='''外曾祖父:'''(追封)吴安僖王[[曹玘]]
|15='''外曾祖母:'''冯氏
|16='''高祖父:'''太宗广孝皇帝[[赵炅]]
|17=
|18='''外高祖父:'''崇仪使[[李汉斌]]
|19=
|20=
|21=
|22=
|23=
|24='''外高祖父:'''(追赠)侍中[[高琼]]
|25='''外高祖母:'''李氏
|26=
|27=
|28='''外高祖父:'''(追封)韩武惠王[[曹彬]]
|29='''外高祖母:'''韩国夫人高氏
|30=
|31=
}}</center>
{{ahnentafel bottom}}
* 父亲:[[宋英宗]]
* 母亲:[[高滔滔|宣仁圣烈皇后]]高氏
=== 妻妾 ===
# [[钦圣宪肃皇后]]向氏
# 朱德妃,即追尊[[钦成皇后]]朱氏
# 陈美人,即追尊[[钦慈陈皇后|钦慈皇后]]陈氏
# [[林贤妃 (宋神宗)|贤妃]]林贞
# [[惠穆贤妃]]武氏
# [[宋贵妃 (宋神宗)|贵妃宋氏]]
# [[邢贵妃|贵妃邢氏]]
# [[张淑妃 (宋神宗)|淑妃张氏]]
# [[懿静贵妃|贤妃杨氏]]
# [[冯修容|婕妤冯氏]]
# [[钱格非|婕妤钱氏]]
# 才人郭氏,初封淮阳郡君,元符三年正月为才人<ref>《[[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百二十·元符三年》仁宗淑妃周氏进贵妃,婕妤张氏进充仪,才人杨氏进美人。英宗才人张氏进婕妤,才人鲍氏进美人,杨氏进婕妤。神宗淑妃邢氏进贵妃,婕妤武氏进昭仪,贤妃宋氏进德妃,婕妤张氏进婉容,婕妤冯氏进修容,才人勾氏进美人,淮阳郡君郭氏进才人。</ref>。
# [[昭仪勾氏]]
=== 子 ===
宋神宗有14子,活到成年的仅6位。
* '''成王'''[[赵佾]],母宋夫人,半月而殇
* '''惠王'''[[赵仅]],母邢贤妃,三日而殇
* '''唐哀献王'''[[赵俊 (唐王)|赵俊]],母宋婕妤,五岁早薨
* '''褒王'''[[赵伸]],母向夫人,一日即殇
* '''冀王'''[[赵僩]],母邢贤妃,两岁夭折
* [[宋哲宗]][[赵煦]],母朱德妃(追尊钦成皇后朱氏)
* '''豫悼惠王'''[[赵价]],母邢贤妃,两岁夭折
* '''徐冲惠王'''[[赵倜 (宋朝)|赵倜]],母邢贤妃,四岁早薨
* 第九子吴荣穆王[[赵佖]],母惠穆贤妃武氏
* '''仪王'''[[赵伟 (仪王)|赵伟]],母郭夫人,一日即殇
* [[宋徽宗]][[赵佶]],母陈贤妃(追尊钦慈皇后陈氏)
* 第十二子燕王[[赵俣]],母贤妃林氏,[[靖康之难]]时被金人所俘,饿死于北上途中。
* 第十三子楚荣宪王[[赵似]],母朱德妃(追尊钦成皇后朱氏)
* 第十四子越王[[赵偲]],遗腹子,母贤妃林氏。[[靖康之难]]时被金人所俘,[[建炎]]三年病逝。
粗体字为死后追赠
=== 女 ===
* [[周国长公主]](淑怀帝姬),母[[钦圣宪肃皇后]]
* [[楚国公主 (宋神宗)|楚国公主]](贤恪帝姬),母张淑妃
* [[淑寿公主]]
* [[康国公主]],(贤孝长帝姬)母贵妃宋氏
* [[郓国公主 (宋神宗)|郓国公主]]
* [[潞国公主]]
* [[邢国公主]],母贤妃林贞
* [[邠国公主 (宋神宗)|邠国公主]]
* [[兖国公主 (宋神宗)|衮国公主]] (贤和帝姬)
* [[徐国长公主|庆国公主]](贤静帝姬),母朱德妃,即钦成皇后朱氏
== 授予官职 ==
=== 宰相 ===
* [[韩琦]]
* [[曾公亮]]
* [[富弼]]
* 陈旭([[陈升之]])
* [[韩绛]]
* [[王安石]]
* [[吴充]]
* [[王珪]]
* [[蔡确]]
=== 副相 ===
* [[吕惠卿]]
== 评价 ==
===正面评价===
* [[元朝]]官修[[正史]]《[[宋史]]》[[脱脱]]等的评价是:“帝天性孝友,其入事两宫,必侍立终日,虽寒暑不变。尝与岐、嘉二王读书东宫,侍讲王陶讲谕经史,辄相率拜之,由是中外翕然称贤。其即位也,小心谦抑,敬畏辅相,求直言,察民隐,恤孤独,养耆老,振匮乏。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历精图治,将大有为。未几,王安石入相。安石为人,悻悻自信,知祖宗志吞幽蓟、灵武,而数败兵,帝奋然将雪数世之耻,未有所当,遂以偏见曲学起而乘之。青苗、保甲、均输、市易、水利之法既立,而天下汹汹骚动,恸哭流涕者接踵而至。帝终不觉悟,方断然废逐元老,摈斥谏士,行之不疑。卒致祖宗之良法美意,变坏几尽。自是邪佞日进,人心日离,祸乱日起。惜哉!”<ref>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101/00songs/015.htm 《宋史·神宗本纪》]</ref>
* 重用名将[[王韶]],发动『[[熙河之役]]』,率军击溃[[羌]]人和[[西夏]]的军队,置[[熙州]](今甘肃临洮),收復河、洮、岷、宕、亹五州,对西夏形成包围的之势。熙宁五年(1072年)王韶收復今临洮与临夏,升镇洮军为熙州,设熙河路。王韶为龙图阁待制、熙河路马步军都总管、经略安抚使兼知熙州<ref>《宋会要辑稿》蕃夷六</ref>。熙宁六年(1073年)、夏天率兵攻占武胜城(今甘肃临洮),乘胜追击,进攻河州(今甘肃东乡西南),直捣定羌城 (今甘肃广河)。熙宁七年,收回被[[吐蕃]]侵略的二十万平方公里故土,以功迁礼部司郎中、枢密院直学士<ref>《东都事略》卷八十二</ref>,史称:「宋几振矣!」。[[熙宁]]八年(1075年)宋廷在[[熙州]](今甘肃[[临洮]])、[[河州]](今甘肃[[临夏]])、[[洮州]](今甘肃[[临潭]])、[[岷州]](治所今甘肃[[西和]])、[[永宁寨]](今甘肃[[甘谷]])等地设州、买马,进行民族贸易,此举受到了边境各族的热烈欢迎,史载“熙河人情甚喜”<ref>《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1,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十二月丁酉条。</ref>。朝廷以[[王韶]]为经略安抚使,“通远军自置市易司以来,收本息钱五十七万余缗”<ref>《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0,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二月庚辰条。</ref>,[[吐蕃]]政权逐渐瓦解,被称为『[[熙河开边]]』。
===负面评价===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宋论]]》称“宋政之乱,自神宗始”<ref>《宋论》卷六《神宗一》</ref>。
* [[乌台诗桉]]是宋神宗执政生涯中,最大的政治污点。因[[苏轼]]当年移知湖州,到任后上表谢恩,却被宰相[[王珪]]等朝臣认为有贬新政与朝廷之意,御史[[李定]]和[[舒亶]]寻摘[[苏轼]]诗句,指其心怀不轨,讥讽神宗青苗法、助役法、明法科、兴水利、盐禁等政策。神宗下令拘捕,太常博士[[皇甫遵]]奉令前往逮人。捕至御史台狱下,御史台依平日书信诗文往来,构陷牵连七十馀人,引起朝野不小震动。在当时[[苏轼]]已成为继[[欧阳脩]]之后的宋朝文坛泰斗,却因为一句诗下狱,让时人议论纷纷,而宰相[[王珪]]等朝臣又想置[[苏轼]]于死,让时人对朝局颇为不满,其中神宗祖母太皇太后曹氏对此事有所发言,认为[[苏轼]]是先帝[[宋仁宗]]所选定的太平宰相。而曾任神宗宰相的大臣[[王安石]]则向神宗上书,认为:「岂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神宗迫于压力,在查清[[苏轼]]并未有诋毁朝廷之意,将其贬至黄州,但已为神宗的执政留下污点。
* [[永乐城之战]]是宋神宗执政以来,最大规模的征伐行动,也是神宗执政以来,最大的政治挫折。在当时因[[西夏]][[外戚]][[梁太后]]与其弟[[梁乙埋]]姐弟当权,国势衰落,政治腐败,[[西夏]]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梁太后多次出兵攻宋,想提高国内[[政治]]威望,却都惨败而归。神宗认为[[西夏]]无理,下令攻灭[[西夏]]。宋军于[[元丰]]四年(1081年)11月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击溃夏军,占领西夏两千多里土地。神宗大喜,命给事中[[徐禧]]、鄜延道总管[[种谔]]于元丰五年(1082年)9月带兵攻夏,准备一举灭夏。[[徐禧]]为了建战功,拒听[[种谔]]的建议([[种谔]]反对兴建[[永乐城]]),筑[[永乐城]],与[[种谔]]发生内鬨。由于[[徐禧]]好大喜功,听不进谏言,导致宋军内鬨,[[永乐城之战]]大败,宋军损失二十万军士,[[徐禧]]、[[李舜举]]、[[李稷]]、[[高永能]]等人死难,被宋人批评为「永乐之耻」。经过[[永乐城之战]]的战败,宋神宗开始悔悟,而不再轻言开战。
==衍生文化==
历史穿越小说《[[新宋]]》主人公石越便是被安排穿越到到神宗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