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徐錫麟

增加 878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編寫中學數學教科書和培育數學人才作出了貢獻===
[[File:徐錫麟_(3).jpg|thumb|right|[http://ori.hangzhou.com.cn/ornews/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10402/0022190a1aa60f00ce5555.jpg原圖鏈結][http://book.kongfz.com/169600/563099285/] ]] 徐錫麟在紹興府學堂任算學教師時,在教學實踐中,深感研究數學人才缺乏,“即如算學一門,學之者十不得一焉”,而數學書之少,又使很多學者“無書足以研究”。於是徐錫麟又根據中國傳統算書,“缺少習題,兼少題問,不得演練,很難進行數學上的推理”的缺點,吸取了西方傳入的算書多列習問,題問甚多極易演練和推理的優點,可以使廣大學生“人人皆明算理”的目的,決定自己親自動手,將中國古算術書的“詞簡理深”“百思而不得其解”,使許多學者研究數學望而卻步,不願學算學的普遍現象。 徐錫麟深刻指出:造成數學研究人員奇少的原因是,學者編寫算書始終未將“中算”、“西算”融合與互補。徐錫麟決定將“中算”、“西算”互相印證,取長補短,有機融合,因而撰寫了《代數備旨全草》算學教科書8冊1903年由浙紹特別書局編印本出版發行。
這套《代數備旨全草》教科書的特點:簡易明瞭,通俗易懂,糾正古算書“詞簡理深”,而注重“西算”的多列習問,題問較多,極易演練和推理,使受教學生“人人皆明算理”,可謂“中算”、“西算”融合的範本。徐錫麟的學生,受到徐錫麟學術觀點的影響,學生胡豫、沈光烈所演算題,編成《元代合參》一書,徐錫麟親為作序,指出:“自今以後之世界,真未知也。以已知推未知,天地人物同出一源者也,而何古今之分,中外之劃乎?”徐錫麟評說《元代合參》作者能“溝古今,涵中外”。<ref>[https://www.yatsen.gov.tw/information_156_94032.html 論徐錫麟對自然科學的研究/沈雨梧]</ref>
72,71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