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陳華順

增加 6,18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refimproveInfobox person| 姓名 = 陈华顺|time圖像 =2019-05-21T15:12:55+00:00}}[[File: 詠春拳師承Chhs.jpg | thumb 缩略图| 300px center| 詠春拳師承 <br> [httphttps://historyimage.sinabaidu.com.cn/culsearch/news/2017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9%99%88%E5%8D%8E%E9%A1%BA%E4%B8%AA%E4%BA%BA%E8%B5%84%E6%96%99&step_word=&hs=2&pn=26&spn=0&di=1716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078&oe=utf-25/path8&in=&cl=2&lm=-ifyihrit13940581&st=undefined&cs=3749114406%2C3037505706&os=1591770477%2C4247146820&simid=4145393849%2C663707566&adpicid=0&lpn=0&ln=170&fr=&fmq=1568553190564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photocdn.sohu.shtml com%2F20090320%2FImg262903032.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fr56pf_z%26e3Bf5i7_z%26e3Bv54AzdH3FdaalandaAzdH3Fgdmdlanadm_z%26e3Bfip4s&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圖鏈 图链 接] [http://sports.sohu.com/20090320/n262903026.shtml 来自明星网]]]| 出生日期 = 1849年| 逝世时间 = 1913年| 出生地点 = 广东顺德杏坛马东村| 國籍 = 中国| 職業 = 武师}}
'''陳華順''',(1849-1913),外號「找錢華」(「爪錢華」),是清朝末年詠春宗師[[梁贊]]先生之入室弟子,在[[佛山]]公開教授[[詠春]]拳術。他生於[[順德]],年輕的時候在[[佛山]]的米店做工,曾在錢莊做帳房先生,故人稱「找錢華」。39歲開始拜梁贊為師,由[[李華]]教授他[[詠春拳]],1889年李華去世後又由梁贊親自教授。他在練武的同時還學習醫術、診治病人。一生收徒不多,共十六弟子。除其子[[陳汝棉]]之外,還有[[雷汝濟]]、[[陳錫侯]]、[[黎厚培]]、[[黃露茵]]、[[何漢侶]]、及大師兄、二師兄[[吳小魯]]、[[吳仲素]]兩兄弟、與封門弟子[[葉問]]先生。
 
==人物生平==
 
陈国基说,有许多小故事,可以说明他曾祖父陈华顺确实力大无穷。陈华顺身材高大,超过1.9米,肚脐眼很深很大,放3个小梨子都不会掉下来。十多岁到佛山米店打工时,200斤一包的大米,人家肩扛背驮,而陈华顺可以随便抓起来丢给放大米的工人。四十多岁开“公和”找钱店时,两个装银子的火水罐,每个超过100斤,陈华顺一手提一个,平举起来任意走。也就是从那时起,他有了一个外号“找钱华”,后来找钱华的名气远远大过他的本名,以至於代替了他的本名。在杏坛自家门口,有一条小涌,找钱华背向小涌站成马步,4个青年用木棍顶住他的肚子,他承诺,如果能把他顶到涌里,他奖励白银10两,结果4个青年不但不能顶倒他,反被他顶翻在地。8个人用牛头绳拴住找钱华的大拇指用力拉,找钱华却把他们拉得趴下。找钱华用拇指和食指摁住一迭钱币,两个人用绳子拴住钱币拉,竟然拉不开一个钱币。每说一个故事,陈国基都为记者做一个示范表演,耐心解说,令人不得不叹服找钱华力大无穷。<br>
陈国基是咏春拳掌门人,陈华顺的曾孙。坐在旁边的同门弟子肃然起敬,但记者只感觉他的平易近人,风趣幽默,他喝了一口茶,继续说故事。经过几代,永春拳传给黄华宝、梁二娣,两人又将永春拳传给佛山梁赞(外号赞先生)。陈国基的曾祖父陈华顺自小在佛山打工,听说佛山赞先生是永春春拳传人,他在佛山筷子街杏济堂授徒,陈华顺常常从门缝里偷学,赞先生发现了却没有点破,经过几个月的考察,赞先生被陈华顺的诚心所感动,认为他是可造之才,正式收他为门徒,由徒弟李华(外号木人华)代教,这时陈华顺已经39岁。一年后,李华病终,赞先生给陈华顺亲自教授永春出世拳棒。陈华顺得赞先生衣钵真传,成为首徒,同时还从赞先生那里学得医术,赞先生外出,他坐堂替百姓治病。<br>
陈国基说,根据家史记载,陈华顺和黄飞鸿切磋武艺,有过精彩的故事。一天,黄飞鸿带著两个徒弟想找赞先生比武,当时比赛的规矩是首先比桥手。赞先生个子较小,自认为桥手难胜,而黄飞鸿也不认识赞先生,所以赞先生叫陈华顺代师比武压桥,陈华顺使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黄飞鸿桥手压倒,接下来比手法,陈华顺又以内廉穿心掌、双飞蝴蝶掌打败黄飞鸿的罗汉十八掌之铁闸关门。陈国基一边说故事,一边为记者表演蝴蝶掌,他说用这种掌可以远距离攻击对手。三个月后,陈华顺又以六点半棍伏黄飞鸿的八卦棍。这次比武之后,黄飞鸿才知道他是陈华顺,由此陈华顺声名大振。陈国基说:“这些故事都有详细记载,前辈们切磋武艺,共同提高的精神令人景仰。”<br>
当今咏春拳,十之八九出自广东佛山叶问门下,而叶问则拜师于顺德人陈华顺门下。顺德文体部门已正式向中国武术协会申报“中国咏春拳之乡”称号。<br>
陈华顺收佛山叶问为徒,推广咏春拳,其中李小龙为杰出代表之一,现在世界上咏春拳的流派十之八九出自其门下。据顺德文体部门的黄先生介绍,在顺德杏坛马东宁村至今还保留着宗师陈华顺的墓地。陈氏家族后来涌现的众多武林高手也定居于此,他们默默传承着完备而凌厉的咏春拳法。<br>
据了解,咏春拳入门难、出师更难,师傅通常在收徒前要考察个人的品德、身体素质和学习的动力。咏春拳上手后杀伤力较强,通常师傅不会轻易教徒弟一些狠毒的招式。刚入门的年轻人往往单是练普通的一挥拳就要花上三个月以上时间。目前广东顺德文体部门已经收集好了各种资料,包括顺德的永春传承表系,叶问等师兄弟给顺德恩师陈华顺贺寿的牌匾,叶问的手书及其与弟子李小龙的照片等等。<br>
据相关文化部门有关负责人透露,顺德咏春拳拳术、棍术、刀术套数繁多复杂,不利于向广大市民推广,正计划将咏春拳进一步简化,让更多的人能接触咏春拳,了解咏春拳。<br>
 
==詠春拳緣起==
 
[[詠春拳]]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和历史版本。而发展至今的咏春拳实质上是经过历代咏春先师逐步发展完善而成。虽然有许多人认为咏春拳源自川滇边区,流行于福建,而扬名于广东[[佛山]],有关咏春拳的起源,一直都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陈华顺(华公)因找钱事业,常经过赞生堂,由于他知道佛山梁赞的比武事迹,时常从门缝里偷看自学。终于在39岁时追随已经62岁的梁赞学习咏春拳。梁赞去世后,陈华顺(于1901后)于莲花地大街缸瓦店内教授咏春拳术。然而咏春授拳之法与一般少林拳术不同,因它需要通过长期过手之练习,而过手之最佳练法,需由个别教授,故未容多教,因此陈华顺收费颇昂,遂未为一般人士所能负担,而能学者,多为贵家公子,当时有“少爷拳”之称号,故未能广泛流传。陈华顺于1901~1907年间授拳,传人共有16人。而能得陈华顺之技者,有吴仲素、何汉侣、雷汝济、其子陈汝棉及封门弟子[[叶问]]。<ref name="新浪">{{cite web |url=http://history.sina.com.cn/cul/news/2017-07-25/path-ifyihrit1394058.shtml | title= 非遗中国:咏春拳 | language=zh | date=2017-07-25 | publisher=新浪歷史 | author= | accessdate=2019-01-20}}</ref>
 
==故居==
 
叶问的师傅陈华顺老家在广东顺德杏坛马东村,但很多人所知的陈华顺故居其实只是马东村陈家祠堂和现代重建的小白楼陈华顺纪念馆,而陈华顺在佛山的真正故居(拳馆)位于现在禅城区东方广场西边的汾宁古道中间处的北侧(西便巷34号),为陈华顺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的地方,邻近升平路,与他师傅梁赞的故居筷子路很近,附近周围几条街系清代佛山的中心!此楼为清代建筑,砖木结构,布局奇特,左右分巷,二进,前两层后三层,前低后高,看起来如平地起山;侧室有小一天井从两层屋顶通至地面,而围着这一天井的是卧室、阁楼,很为精致!另有一堵民国建筑风格的墙体、古井等,还有大批的木雕等文物!
 
==參考資料==
 
 
*《咏春拳》 韓廣玖 廣東科技出版社
68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