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宗室载龄

增加 3,418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 不入八分辅国公 宗室 载龄'''({{bd|1812年|5月22日|1883年|12月17日|catIdx=H}}) ,愛新覺羅氏 ,字'''鹤 [[鶴 ''' ]],隸滿洲鑲藍旗,誠隱郡王[[允祉]]五世孫 清朝宗室大臣。 不入八分 辅国 輔國 文恪公[[奕果]]第一子,母妾劉氏,誠郡王系第七代。 ==生平簡介==  ===經歷===道光十二年九月(1832年)中舉,為文舉人,道光二十一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到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就進入翰林院當侍讀,又進侍講學士,道光三十年(1850年)再授內閣學士。  ===成為誠郡王第六代,封爵是不入八分輔國公===咸豐年間,[[ 刘氏載齡]] 先後曾成為會試副總裁、理藩院右侍郎、正紅旗蒙古副都統、鑲紅旗滿州副都統等職務。同治元年 擢都察院左都御史,遷兵部尚書。同治九年丁父憂,襲輔國公。五月(1870年)接替 親成為誠郡王第六代,封爵是不入八分輔國公。 ===因病屢疏乞休,允之===光緒三年,調吏部,協辦大學士。次年,授體仁閣大學士。六年,因病屢疏乞休,允之。<ref>《[[清史稿]]》光緒三年,調吏部,協辦大學士。明年,授體仁閣大學士。(卷440):“咸丰三年,擢都察院副都御史,授工部左侍郎。粤匪北窜,踞河间、阜城,命载龄督防固安,匪南窜,撤防。会川督裕瑞被劾,命载龄往勘。因疏陈山西、陕西、四川捐输款项侵蚀、滥销诸弊,请敕各督抚严查参办,并条上章程五则,议行。时黔匪逼近蜀境,诏载龄严饬地方劝谕乡团助声势。寻署陕西巡抚。调刑部侍郎,仍留陕。五年,疏言:“前抚臣王庆云请准遣戍新疆官犯捐输,改发内地。捐数无多,何裨国计?此端一开,行险徼幸之徒,将肆意妄 ,绝无忌惮。所得小而所失大,请停止以儆官邪。”上韪之。 寻诏回京,授泰宁镇总兵,兼总管内务府大臣。以病乞休。病痊,署礼部侍郎,授刑部,调吏部。同治元年,擢都察院左都御史,迁兵部尚书。九年,丁父忧,袭辅国公。光绪三年,调吏部,协办大学士。明年,授体仁阁大学士。六年,因病屡疏乞休,允之。”</ref>。 ===承繼子溥元襲封誠郡王系第七代,仍舊是不入八分輔國公===光緒九年十一月(1883年),他去世,虛齡七十二歲,由於親生兒子[[ 刘保福溥湛]] 、[[溥寶]]都夭折 因此由承繼子溥元襲封誠郡王系第七代,不再遞降,仍舊是不入八分輔國公。<ref>《[[ 清史稿]]》(卷440):“宗室载龄,字鹤峰,隶镶蓝旗, 郡王允祉五世孙。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迁洗马,累至内阁学士。以题定郡王载铨《息肩图》称门生违例,镌三级。除光禄寺卿。”</ref>。<ref>。[http://mren.richinfer.net/history/9/aixinjueluozailing.html 愛新覺羅·載齡>愛新覺羅氏名人堂]</ref>  ==【清宗室系列】和碩誠親== 誠親王為聖祖仁皇帝脈下支脈,始祖為聖祖仁皇帝第三子允祉。 ===【旗籍】===誠王一脈封旗的方法是“半代入式”。即所需的旗份佐領,一部分由上三旗帶出,一部分則侵蝕舊有旗主王公的佐領。誠王一門所在旗份為鑲藍旗,便是蠶食了一部分鄭王佐領的後果。不過從奕果之後,誠王一門不入八分,也就失去了旗主的地位。故而後來誠王一門皆為右翼近支鑲藍旗第三族之宗室。<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e93bdef60102vcvw.html [轉載] 【清宗室 列】和碩誠親王]</ref> ===【地位】===誠王作為聖祖脈下宗室,世宗的兄長,受到一定程度的尊崇還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不過論長有直王[[允褆]],論貴有理王[[允礽]],誠王可能就只剩下“遭罪晚”這一特色了。特別是在獲罪之後,誠王一門除了大宗之外(不入八分公),皆為閒散,這故而和大宗子嗣稀少有關,但也多少有些其他原因。 ===【承襲】===1.多羅誠隱郡王[[允祉]];2.固山貝子[[弘璟]](允祉第七子);3.奉恩鎮國公[[永珊]](弘璟第三子);4.奉恩輔國公[[綿策]](永珊第三子);5.不入八分輔國公[[奕果]](弘晃長孫綿導之次子);6.不入八分輔國公[[載齡]](奕果長子);7.不入八分輔國公[[溥元]](弘暹之六世孫);8.不入八分輔國公[[毓彭]](溥元長子)。 ===【名士】===誠王一門的後裔中,有一位文進士和兩位文舉人,即 第六代 大宗載齡,以及[[載能]]和[[載萼]],功名在宗室裡算是較多的。載能,[[弘晟]]之五世孫,道光十一年中文舉人,但是並未出仕。載萼,弘晃五世孫,道光二十九年文舉人,由筆帖士歷任理事官、內閣侍讀學士、太僕寺少卿、終官通政使司通政使 載齡為不入八分輔國公奕果之長子,第六代誠王大宗。道光十二年中文舉人、二十一年中文進士,為翰林院檢討,歷任侍讀學士、禮部工部刑部戶部侍郎、光祿寺卿、左副都御史、左都御史、都統、兵部尚書,在兵部尚書任上襲其父不入八分輔國公爵位,調戶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卒後諡號文恪。 ===【府邸】===誠王府共有三座。老府在平安里西大街官園。其府大殿面闊7間,後殿3間,后寢7間。允祉圈禁後,此府改賜慎郡王。襲爵的弘璟府即新府,在新街口東街路北,大殿7間,後殿3間,后寢5間。此府嘉慶二年改賜莊靜固倫公主,清末為棍貝子府,現為積水潭醫院。弘璟後裔則搬到東四六條,稱為元公府。 ===【園寢】===誠王一門的園寢裡,大宗的園寢都在平谷東樊各莊鄉峪口村,有宮門、下宮門、北墳地、大西北墳地四塊。宮門葬允祉;下宮門葬弘璟;北墳地葬永珊、綿策、奕果;而大西北墳地則葬的是載齡、溥元以及被除名的毓彭。至於弘暹一支的墓地則在海淀區上莊西馬房村。<ref>[https://www.douban.com/note/195757172/ 【清宗室系列】和碩誠親]</ref>
他在[[嘉庆]]十七年四月(1812年)出生,[[道光]]十二年九月(1832年)中[[举人]],九年后(1841年)中进士,授[[庶吉士]]。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任[[翰林院]][[侍读]],升[[侍讲学士]],道光三十年(1850年)再授[[内阁学士]]<ref>《[[清史稿]]》(卷440):“宗室载龄,字鹤峰,隶镶蓝旗,诚隐郡王允祉五世孙。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迁洗马,累至内阁学士。以题定郡王载铨《息肩图》称门生违例,镌三级。除光禄寺卿。”</ref>。
[[咸丰]]年间,载龄先后曾成为[[会试]]副总裁、[[理藩院]]右侍郎、[[正红旗]][[蒙古副都统]]、[[镶红旗]][[满州副都统]]等职务。[[同治]]元年(1862年),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迁[[兵部尚书]]。[[同治]]九年五月(1870年)接替父亲成为诚郡王第六代,封爵是[[不入八分辅国公]]。[[光绪]]三年(1877年),调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次年,授任[[体仁阁大学士]]。光绪六年(1880年),因病退休<ref>《[[清史稿]]》(卷440):“咸丰三年,擢都察院副都御史,授工部左侍郎。粤匪北窜,踞河间、阜城,命载龄督防固安,匪南窜,撤防。会川督裕瑞被劾,命载龄往勘。因疏陈山西、陕西、四川捐输款项侵蚀、滥销诸弊,请敕各督抚严查参办,并条上章程五则,议行。时黔匪逼近蜀境,诏载龄严饬地方劝谕乡团助声势。寻署陕西巡抚。调刑部侍郎,仍留陕。五年,疏言:“前抚臣王庆云请准遣戍新疆官犯捐输,改发内地。捐数无多,何裨国计?此端一开,行险徼幸之徒,将肆意妄为,绝无忌惮。所得小而所失大,请停止以儆官邪。”上韪之。 寻诏回京,授泰宁镇总兵,兼总管内务府大臣。以病乞休。病痊,署礼部侍郎,授刑部,调吏部。同治元年,擢都察院左都御史,迁兵部尚书。九年,丁父忧,袭辅国公。光绪三年,调吏部,协办大学士。明年,授体仁阁大学士。六年,因病屡疏乞休,允之。”</ref>。
[[光绪]]九年十一月(1883年)卒,[[虚龄]]七十二岁,追赠[[太子太保]],谥'''文恪'''<ref>《[[清史稿]]》(卷440):“九年,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恪。”</ref>。由于亲生儿子[[溥湛]]、[[溥宝]]都夭折,因此由承继子[[溥元]]袭封诚郡王系第七代,不再递降,仍旧是[[不入八分辅国公]]。
==参考文献==
{{DEFAULTSORT:Zai}}
 
 
==參考資料==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72,93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