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嬴政

移除 225 位元組, 4 年前
徵辟韓非
==== 徵辟韓非 ====
{{see also|韓非|韓非子}}
[[韓非]]出身韓國公族{{reftag|1=司馬遷[[s:史記/卷063|《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有口吃的毛病{{reftag|1=司馬遷[[s:史記/卷063|《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非為人口吃,不能道說,而善著書。}},與李斯都是戰國著名思想家[[荀子]]的學生,李斯自覺才學不如韓非{{reftag|1=司馬遷[[s:史記/卷063|《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他們都信奉「[[性惡論]]」,認為人的思想容易受到環境左右{{r|cutqian2|page=54-62}}。
公元前233年(秦王政14年),韓非出使秦國<ref name=cutqianyr/>,受到嬴政的欣賞,準備加以重用,李斯與[[姚賈]]{{notetag|1=《[[s:戰國策/卷07|戰國策·秦策五·四國為一將以攻秦]]》記載韓非向嬴政進讒言,指出使關東三年,破壞四國合縱的姚賈實際上只是借嬴政之势,用秦国的珍宝,私自结交诸侯。儘管姚賈最終消除了嬴政的疑心,但自此與韓非結仇。}}怕嬴政重用韓非,私下誣陷韓非,說韓非是韓國宗室公子,必定不會效忠秦國,既然不能為嬴政所用,那就是一個禍患,勸嬴政把韓非禁錮在雲陽{{reftag|1=司馬遷[[s:史記/卷006|《史記·秦始皇本紀》]]:韓非使秦,秦用李斯謀,留非,非死雲陽。}}{{notetag|1=唐朝張守節《史記正義》括地志-{云}-:「雲陽城在雍州雲陽縣西八十里,秦始皇甘泉宮在焉。」}},嬴政深以為然{{r|cutqian3|page=81-88}}。不過李姚兩人害怕嬴政反悔,為免夜長夢多,於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r|cutqian3|page=81-88}}。韩非想向嬴政自陈心迹,却又不能进见{{reftag|1=司馬遷[[s:史記/卷063|《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李斯、姚賈害之,毀之曰:「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遺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秦王以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
不出所料,韓非自被囚禁後,嬴政便顯得相當後悔,於是命人赦了韓非的罪名,但為時已晚,韓非已被毒殺{{reftag|1=司馬遷[[s:史記/卷063|《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秦王後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在眾多韓非著作中,嬴政則比較欣賞韓非在《孤憤》、《五蠹》的理論闡述,例如韓非在《[[s:韓非子/孤憤|孤憤]]》中稱有才有谋的人,一定有远见并且能明察秋毫,不能明察,就不能照亮私暗处的奸邪;能执法之人,一定性格坚毅并且為人刚劲正直,不刚劲正直,就不能矫正奸邪{{reftag|1=《[[s:韓非子/孤憤|韓非子·孤憤]]》:智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燭私;能法之士,必強毅而勁直,不勁直不能矯姦。}}。另一方面,韓非亦在《五蠹》論述,指作為明君,應不用有关学术的文献典籍(指[[詩經]]、[[書經]]),而該以法令为教本;禁绝先王的言论,而以吏為师;不提倡游侠刺客的凶悍,而只以杀敌立功为勇敢。这样,国内民众的一切言论都必须遵循法令,—切行动都必须归于为国立功,一切勇力都必须用到从军打仗上,才能奠定称王天下的资本{{reftag|1=《[[s:韓非子/五蠹|韓非子·五蠹]]》:故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無私劍之捍,以斬首為勇。是境內之民,其言談者必軌於法,動作者歸之於功,為勇者盡之於軍。是故無事則國富,有事則兵強,此之謂王資。}}
 
{{wikisourcelang|zh|史記/卷063|《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韓非亦毫不客氣稱學者([[儒家|儒生]])、言議者([[縱橫家]])、帶劍者([[墨家]]俠者與俠客)、患御者(怕被徵調作戰的人)、工商買賣者等,為擾亂君王法治的五種人([[五蠹]]),指這些人无益于耕战,就像蛀虫那样有害于社会{{reftag|1=《[[s:韓非子/五蠹|韓非子·五蠹]]》:是故亂國之俗,其學者則稱先王之道,以籍仁義,盛容服而飾辯說,以疑當世之法,而貳人主之心。其言談者,為設詐稱,借於外力,以成其私,而遺社稷之利。其帶劍者,聚徒屬,立節操,以顯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其患御者,積於私門,盡貨賂,而用重人之謁,退汗馬之勞。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弗靡之財,蓄積待時,而侔農夫之利。此五者,邦之蠹也。}}。這些論調也間接影響嬴政日後作出「焚書」、「坑儒」的決定{{r|cutqian3|page=81-88}}。
8,10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