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巴勒斯坦

移除 22 位元組, 4 年前
现代: 維護清理
2012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合国大会67/19号决议|67/19号决议]]授予巴勒斯坦国非会员观察员国地位,巴勒斯坦并获得可于国际刑事法庭控告[[以色列]]的权利。
2016年12月23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以14票支持、0票反对、1票(美国)弃权,通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2334号决议|第2334号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和完全停止在包括[[东耶路撒冷|东耶路撒-{}-冷]]在内的所有被佔[[巴勒斯坦领土]]上的[[以色列定居点|定居点]]活动。[[美国]]一改以往做法,在本次决议案投票时弃权 。<ref></ref>2016 。2016 年12月民主党总统败选后此案提出,[[安理会]]常任国无人反对所以通过,以色列对此强力反弹,此决议等于宣佈约旦河西是以色列强佔的巴勒斯坦领土,也间接宣告[[巴勒斯坦]]有一种准国家的类主权概念。[[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对阁员表示,从掌握的情资显示,此一决议无疑是欧巴马政府发起、支持、协调措辞且要求通过的,外界认为是欧巴马在摆脱选举包袱后开始展现长期以来的内心真实意识形态,作一些早就想做的事。内塔尼亚胡召见美国国务卿[[克里]]表明「如同我在週四(22日)说的,朋友不会把朋友提交安理会。」<ref></ref> 这是1979年以来美国首次没有行使否决权阻碍联合国通过谴责以色列的决议案,此案由[[新西兰]]、[[塞内加尔]]、[[马来西亚]]和[[委内瑞拉]]四国在[[法国]]鼓动下提出,以色列随后宣布对四国中有邦交的新西兰、塞内加尔撤回大使和中断一切援助交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隔日授令以色列政府与在安理会表决中投下赞成票的英国、法国、中国、俄罗斯、西班牙、新西兰、日本、埃及、塞内加尔、乌克兰、乌拉圭以及安哥拉暂时停止外交联系。之后,以色列官员宣布延后乌克兰总理[[弗拉基米尔·格罗伊斯曼]]对以色列的访问,且内塔尼亚胡将不会与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世界经济论坛上会晤,英国和乌克兰驻以色列大使馆分别对以色列的决定表示遗憾和失望。内塔尼亚胡将暂时不会接见此12国外长及大使,同时限制以色列内阁部长们前往这些国家。
== 国家领导人与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