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黄梧

增加 4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黄梧'''
| 圖像 = [[File:黄梧2.jpg|缩略图]]|center|[https://p1.ssl.qhmsg.com/dr/270_500_/t018b4dc7dbc3aebe04.png?size=1095x762 原图链接]]]
| 出生日期 =1644年 -康熙十三年
| 國籍 =中国
== '''人物生平''' ==
''' 黄梧 ''' 字俊宣, 平和县高坑(今国强)霄岭人。
[[ 崇祯 ]] 十七年(1644年),在平和县衙当差役。清 [[ 顺治 ]] 三年(1646年), [[ 郑成功 ]] 与其父郑芝龙分道扬镳,反清复明。是时,黄梧虽为差役,但他"饶智勇,喜任侠",久有投郑之心。郑成功对他的机智勇敢颇为赏识,委以中权镇左营副将。顺治八年,黄梧升为英兵营统领。顺治十二年四月,升任英兵镇镇帅,不久改任前冲镇(今海澄)镇帅。八月,黄梧与前提督黄廷、左先锋苏茂同被派驻揭阳。
顺治十三年,清平南王尚可喜统兵万余回夺揭阳,使郑军损兵折将。黄梧知道郑一向治军严苛,害怕自己再犯错就会送命,同时认为清统一天下为大势所趋,便与副将苏明(苏茂的堂弟)商议,决定向清廷投降。同年六月,二人率众献海澄归顺清廷。
当耿精忠发动叛乱并传檄黄梧一同为乱时,黄悟正重病在身,他义愤填膺,愤怒而亡。 [[ 康熙 ]] 十三年,黄梧病逝于漳州,终年57岁,死后谥号"忠恪"。
== '''黄梧宗祠''' ==
深山藏古祠
在历史上,由皇帝亲自拨款赐建的祠堂不多,由两代皇帝拨款修建的更是凤毛麟角,但在平和县国强乡的一个小村庄霄岭,却就有这样的一座祠堂,它原来叫霄岭黄氏"上公祖庙",1988年平和县人民政府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时改名叫"黄梧宗祠"。这座祠堂是顺治十四年由顺治皇帝特许并拨款兴建,康熙十四年该庙被郑经从台湾反攻大陆时毁于平地,康熙十六年康熙帝又拨款重新修建。这座与清皇联系密切的黄梧宗祠,被人们称为"闽南第一祠堂"。
黄梧宗祠坐北朝南,气势恢宏,超越民间常例 祠堂不多 三进式结构 ,由 下厅、中厅、顶厅组成,中间隔 代皇帝拨款修建的更是凤毛麟角 个天井 平和县国强乡的 一个 小村庄霄岭 基线上分别以0.32米至0.52米渐渐增高 却就有这样的一座祠堂 前后落差1.20米。庙宽15米,纵深30米 它原来叫霄岭黄氏"上公祖庙",1988年 占地面积650 和县人民政府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时改名叫"黄梧宗祠" 方米 这座祠堂是顺治十四年由顺治皇帝特许并拨款兴 天井与厅之间有三级石阶,每级石阶长3.2米,宽0.28米,高0.20米,两边还 有甬道。全庙有24支石柱,其中顶厅有二支龙柱,当地乡亲称青龙缠柱 康熙十四年 庙被郑经 龙柱龙头向下,献瓜,口中含珠, 好似 台湾反攻大陆时毁于平地 天而降。木雕红漆亮丽 康熙十六年康熙帝又拨款重新修建 鲜艳耀眼 这座与 龙柱两边,高挂 皇联系密切的黄梧宗祠,被人们称为顺治帝赐匾 "太子太保"、" 闽南第一祠堂勋高九锡"。
黄梧宗祠坐北朝南,气势恢宏,超越民间常例的三进式结构,由下厅、中厅、顶厅组成,中间隔两个天井,在同一个基线上分别以0.32米至0.52米渐渐增高,前后落差1.20米。庙宽15米,纵深30米,占地面积650平方米。天井与厅之间有三级石阶,每级石阶长3.2米,宽0.28米,高0.20米,两边还建有甬道。全庙有24支石柱,其中顶厅有二支龙柱,当地乡亲称青龙缠柱,该龙柱龙头向下,献瓜,口中含珠, 好似从天而降。木雕红漆亮丽,鲜艳耀眼。龙柱两边,高挂清顺治 '''皇 赐匾 "太子太保"、"勋高九锡"。'''
皇帝来赐匾
为什么在这普普通通的村庄里有这么高规格的建筑呢?这里究竟隐藏什么玄机?原来这个小村庄出了个叫黄梧的后生,原先他是郑成功部下的一名抗清护明的将领,当他察觉到明朝已腐朽,朝代更替不可避免,继续抗清势必造成国家分裂后,于顺治十三年毅然归顺大清,顺治帝高度评价黄梧之功,封黄梧为海澄公,开府漳州城。归顺的黄梧向朝廷鼎力举荐施琅,并为大清统一奋力征战,顺治帝十分满意,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三月,诰赠黄梧祖上三代光禄大夫,嫡妻皆授"一品夫人",并赐金在霄岭兴建祠堂,同时赐金匾"勋高九锡"。"太子太保"一匾,民间有一传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太子随顺治帝到东南沿海一带巡视,有一天遇到郑成功的部下刘国轩袭击,黄梧奋力掩护太子,并千方百计护送太子回京,孝庄皇太后十分欢喜,马上封黄梧为"太子太保"。同年顺治帝崩,皇三子玄烨继位,黄梧向清廷当权者鳌拜建议"平贼五策",内容包括:1.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二十里居民强行内迁,断绝郑成功的经贸财源;2.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3.斩郑成功之父郑芝龙于流徙处宁古塔(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说斩于北京菜市口(即今府学胡同西口,元代以来的刑场);4.挖郑氏祖坟;5.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
== '''黄氏迁台记''' ==
当年黄峭在 [[ 福建 ]] 邵武鹤薮授诗遣子的情形,十分壮观,台北市黄氏宗亲会所出版的"黄氏大宗谱"中有十分生动的描述:"……作诗分授曰:尔兄弟各执为记,愿如水里之鱼,似露霜中之笋,子孙蕃衍,务勤耕读,分处遐迩,宜认亲属,有能念此诗者,即请升堂,无诗亦是歇公流裔,不可以简慢待之……"
霄岭黄姓是峭公与吴夫人所生第四子化公这一支系。黄化,又名黄宁,登进士第十九名,他持着遣子诗分基到汀州宁化县,传下第十世裔孙念八朗为奥杳派开
移居台湾的除上述这一个支系外,还有一个支系是从霄岭移居平和安厚大径,然后再移居台湾,如台湾宜兰县的黄荣源,台北市的黄前熏,他们的祖宗也是清朝年间到台湾安居的,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他们上世纪九十年代才找到大陆的根,已回乡谒祖四次。他们每次回乡拜祖宗时都说:"我们的认祖诗同台湾黄姓认祖诗一样,供奉的老祖也一样。"可见,黄姓家族的万流归宗,这无疑又是一项明证。姓黄的中国人,很显然,不管身在台湾、大陆,还是国外,大家原本就是一家人。
''' 子孙多俊彦''' 
霄岭黄姓从开居以来,人才辈出。特别是清王朝时代,据史记载:十世黄梧,被顺治帝封为海澄公,顺治十八年晋升太子太保,康熙六年又晋升为一等公,世袭十二次,开府漳南。自是十余年无复寇患。十一世黄芳世,授一等侍卫,康熙十六年袭一等海澄公加太子太保,同时任福建水师提督,同时执掌十三支王令,可调各省兵马。康熙帝还赐玉章一枝,有急上闻。时漳泉寇盗很多,芳世既至,且抚且捕,贼多解散。有山寇自称伪太子,聚众数万,皆以白头为号。芳世一鼓破之,悉降其众。方提师誓灭海寇,以病卒于军。赠少保,封"忠襄王"。
''' 黄芳泰袭一等公''' 
黄芳泰袭一等公,任江南京口总兵,黄芳度袭一等公,康熙十三年,为保卫漳州城与从台湾反攻大陆的郑经奋力争战,献出年轻的生命,康熙帝被他的英勇事迹所感动,康熙十六年追封他为"忠勇王"。 十二世黄应缵,康熙三十年袭一等公。十三世黄仕简,雍正八年袭一等公。任湖广、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太保,从乾隆四十四年开始台湾如有发生动乱都由黄仕简领兵平定,乾隆五十二年台湾农民起义,仕简被乾隆帝委于重任,率领金门、东山四千兵马驰援台湾。
19,44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