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郑覃

增加 63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郑覃.jpg|缩略图|右|[http://wx1.sinaimg.cn/wap720/7d049a4fgy1frcv6mt720j20u00i0ain.jpg 原图链接]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40215932829394     图片来源]]] '''鄭覃'''({{bd|?||842年|catIdx=Z鄭}}<ref name=BT18-1>[[:s:旧唐书/卷18上|《旧唐书》卷一十八上]]</ref>),以父蔭得官,[[唐朝]]官员,[[唐文宗]]年间任[[宰相]]。他被视为[[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领袖]]之一。封'''滎陽郡公'''。官至太子太师,后以病辞官。武宗初授司空。<ref>[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240215932829394 郑覃  ],微博 </ref>
== 家庭背景 ==
==== 拜相前 ====
宝历二年(826年)末,唐敬宗被弑,其弟唐文宗继位,<ref name=ZZTJ243/>郑覃被任为[[左散骑常侍]]。[[太和 (唐朝)|太和]]三年(829年),以本官充翰林侍讲学士,因经籍沦丧,他考察古事,屡次为此进言,<ref>[[:s:旧唐书/卷164|《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四]]</ref>文宗因而诏令秘阁搜访遗文,每日添写,复为四库书分藏于十二库。<ref>[[:s:旧唐书/卷45|《新唐书》卷四十五]]</ref>时李德裕先后遭李逢吉和李宗闵排挤,郑覃在禁中为其美言,文宗才仍保有复用他的心思。<ref>[[:s:旧唐书/卷174|《旧唐书》卷一百七十四]]</ref>四年(830年)三月,他又任[[工部尚书]]。<ref name=NBT165/>郑覃对[[中国古典典籍]]很有研究,行事也很正直,文宗因此尊敬他。在郑覃建议下,文宗准其所奏置五经博士,开始了一项工程,将修改、加注后的典籍刻在石碣上,在[[太学]]展览,<ref name=BT173/>仿[[东汉]][[蔡邕]]故事。这项工程直到[[开成]]二年(837年)十月郑覃拜相时才完成,<ref name=ZZTJ245>[[:s:资治通鉴/卷245|《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五]]</ref>郑覃进《石壁九经》一百六十卷。<ref name=BT17-2>[[:s:旧唐书/卷17下|《旧唐书》卷一十七下]]</ref><ref>[[:s:旧唐书/卷47|《旧唐书》卷四十七]]</ref>
[[File:郑覃2.jpg|缩略图|左|[http://img.redocn.com/sheying/20140812/yangyuxigongyuandezhengxunguobihua_2885557.jpg '''荥阳禹锡公园的郑覃殉国壁画'''] [http://sucai.redocn.com/yishuwenhua_2885557.html 图片来源]]]
五年(831年),李宗闵、牛僧孺拜相,由于郑覃和李德裕交好,遭到李宗闵的薄待,郑覃也因而嫉恨朋党。李宗闵尤其对郑覃仅仅作为翰林侍讲学士却能接近皇帝言事而感到不快,并因而推荐郑覃仅任工部尚书而免去翰林侍讲学士。但文宗喜欢研究典籍,想念郑覃,在六年(832年)二月又任他为翰林侍讲学士。<ref name=BT173/>七年(833年)春,李德裕代牛僧孺为相,这时文宗赞扬[[殷侑]]对典籍的了解,并与郑覃相比较。李宗闵说:“也许郑覃、殷侑对典籍都很有见解,但他们的意见不足采信。”李德裕则说:“郑覃、殷侑的意见被别人忽略了,陛下可没忽略。”六月,文宗没有咨询李宗闵就任命郑覃为[[御史大夫]],又不久,李宗闵被遣出京城任[[山南西道]](军部在今[[汉中]])节度使。<ref name=NBT165/><ref name=BT17-2/><ref>[[:s:资治通鉴/卷244|《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十四]]</ref>郑覃曾受命与时任尚书右仆射李逢吉疏理刑狱。<ref>[[:s:疏理刑狱诏]]</ref>
== 注释及参考文献 ==
{{reflist|5}}
[[Category:中国古代军政人物]]
10,42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