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13
次編輯
變更
马本斋
,無編輯摘要
{{Infobox person
|姓名 =马本斋
| 图像 = [[[File:Mbz.jpg|有框|右|mbz]][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3297/20160728153201-767879620.jpg/0 原图链接][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3297/20160728153201-767879620.jpg/0 来自搜狗百科的图片]]] | 图像说明 = 马本斋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1901|01|01}}
| 出生地点 = 河北省献县东辛庄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44|02|07|1901|01|01}}
| 逝世地点 = 山东省莘县
| 国籍 = 中国
| 民 族 = 回族
| 别名 = 尤素夫·马本斋,马守清
| 职业 = 回民支队军人
| 主要成就 =创建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抗日英雄
|毕业院校 =东北讲武堂
|信 仰 =共产主义
}}
'''尤素夫·马本斋'''(1901—1944年),是抗日英雄马本斋的经名,原名马守清,共产党员,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他率领回民支队驰骋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战,威名远扬。[[毛泽东]]同志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1944年随部队赴延安途中,马本斋带状疱疹发作,又感染肺炎,病逝于山东莘县。2009年9月,马本斋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ref>[http://jishi.cntv.cn/C19890/videopage/index.shtml 传奇英雄马本斋 ], 中国网络电视台[引用日期2014-09-14]</ref>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 苦难少年''' ===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贫苦农民家庭。全家十三口人,靠租种别人的几亩薄地,打短扛活,维持生活。
“贩马贩马,四海为家”。这期间,他奔走于大草原和京、津、冀、鲁之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五四”运动时期风起云涌的学潮、工潮,使出身农家的马本斋耳目一新。
1921年冬天,19岁的马本斋经朋友的介绍,加入了东北军张宗昌的部队。入伍的第一天,马本斋领到一支六五式步枪。他琢磨射击要领,爬冰卧雪,一练就是几个钟头。枪法越练越准。当时,军中多是目不识丁的文盲。马本斋粗通文墨。半年后,被提升为班长。不久,又被提升为排长。
1922年,马本斋被选送到“ [[ 东北讲武堂 ]] ”学习。在那里,他受到了几乎残酷的军事训练,掌握了较为系统的军事知识。
1924年9月,马本斋从讲武堂毕业,被提升为连长。回到部队,适值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他被任命为担负后勤运输的“杠子营”营长。
1928年春,马本斋率“杠子营”随刘珍年的部队开到胶东莱阳。在一次战斗中,马本斋运用强攻和奇袭相结合的战术,取得了胜利,被任命为团长。后来,随军驻防胶东牟平一带。1928年,张宗昌被蒋介石的北伐军击败。其将领刘珍年乘机脱离张部,割据胶东。马本斋所部归刘珍年节制。
1929年1月,少师 [[ 张学良 ]] 易帜拥蒋。自成体系的刘珍年在山东战胜张宗昌、褚玉良联军后,于同年5月接受蒋介石任命,任独立21师师长。马本斋任该部第四团团长。
1930年,由于21师的高级军官向蒋介石告密,刘珍年只得将已暴露身份的中共党员和进步分子“礼送出境”。马本斋同中共外围组织的联系因而中断。
1931年9月, [[ 日本关东军 ]] 发动 [[ “九·一八”事变 ]] ,侵占了东北全境。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的密令,一枪未发撤到关内,把东北数千万父老乡亲置于日军的铁蹄之下。蒋介石已制订“先安内,后攘外”的基本国策,忙于“围剿”红军;山东的韩复榘、刘珍年均各怀鬼胎,只图自保。在这样的情况下,马本斋的慷慨义举自然招致了上司的蛮横训斥。
不久,马本斋被免去团长之职,改任烟 ( 台 ) , 威 ( 海 ) 汽车路局局长(仍为军职)。1932年秋,刘珍年在蒋介石严令催逼下,率部离开其经营多年的老巢胶东,开往南方“剿共”。马本斋遂毅然弃官离职,回归故乡。
1938年初马本斋率队加入河北游击军,编为冀中回民教导队。1938年4月,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他任总队长。
马本斋在抗日战争中体会到了共产党的伟大和无私,他决心加入 [[ 中国共产党 ]] 。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他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他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迅速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八路军冀中军区野战化较早的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
1940年的康庄战斗中,马本斋指挥部队从四面八方向侵略军猛烈进攻,半小时的战斗,除六、七个伪军逃跑外,其余50余人全部歼灭。这一次战斗,缴获大炮一门,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两挺,步枪60余支,马10余匹,以及许多弹药。
1941年7月,马本斋运用游击战,对盘据在河间县城一带的日寇实施严厉打击,日寇缩在据点里不敢出来,队长山本还给周围据点下了道命令:“百人以下的队伍,不准走出据点大门。”日本侵略军为消灭回民支队,于1941年8月27日,日本侵略军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企图逼降素有孝子之名的马本斋。同时,以马母为诱饵,诱使马本斋率部来救,以乘机消灭回民支队。日本侵略军用种种手段,逼迫马母给马本斋写劝降信。但是,深明大义的马母宁死不屈、义正辞严地拒绝敌人:“我是中国人,我儿子当八路军是我让他去的。劝降?那是妄想!”马母绝食7天,以身殉国,时年68岁。回民支队指战员纷纷请战,要为马母报仇。马本斋沉痛地写下誓言:“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
1942年,冀中抗日环境急剧恶化。从春季开始,日伪军频繁在回民支队活动的建国、交河、献县一带“清乡”、“扫荡”,给回民支队造成很大的困难。马本斋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率领队伍打伏击,袭据点,英勇奋战。5月1日,日军集中5万步兵,800辆汽车及部分坦克和骑兵,在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对冀中根据地进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为了减轻日伪军对我中心区的压力,回民支队奉命打泊镇,袭交河,转移视线。尔后戳破铁壁合围的口袋阵,跳出日伪军的包围圈,胜利转移到冀鲁边区。
1942年9月,回民支队奉命开赴鲁西北,并于10月到达目的地。部队到鲁西北后,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从此,回民支队作为第三军分区的主力部队,打据点,斗汉奸,广泛开展借粮斗争,担负起了保卫、巩固和发展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艰巨任务。 由于八路军主力部队转战外地,日伪军趁机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抗日斗争形势十分严峻。马本斋选择威胁最大的日伪军,各个进行击破。盘踞在鲁西北地区的齐子修部,明里是国民党保安旅,暗里是日伪治安军,马本斋带领回民支队和军分区基干团对其进行了狠狠打击,极大地震慑了日本侵略军。在冠县,日伪军多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挖封锁沟,修炮楼,安据点,实行“分割”、“囚笼”政策,使抗日武装斗争受到限制。马本斋指挥回民支队和军分区基干团,先后攻打了田寨、赵固、二十里铺等据点,又组织群众把20多千米的封锁沟全部填平,使南北抗日根据地连接起来。
1944年2月,回民支队接到命令,开赴陕甘宁边区。在长期的战争生活中,马本斋营养不良,积劳成疾,突发急性肺炎,1944年2月7日在山东省莘县不幸病逝于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今河南濮阳县小屯村),终年43 岁。
==诗词作品== 《 抒怀诗 》
风云多变山河愁,雁叫霜天又一秋。
马本斋在东北军当兵期间,写下了这首《抒怀诗》,抒发了其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男儿情怀。
==家族成员==
父亲 马永长
儿子 马国超,河北献县人。历任解放军测绘学院学员,海军北海舰队海测大队测量员、海军政治部群工部部长、秘书长,海军航空兵副政委(正军职、少将军衔),全国第九、第十届政协委员。
==成就贡献==
马本斋是抗日义勇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冀中回民支队是“冀中平原游击战争的主力之一,也是回族在华北捍卫祖国的一支劲旅。”
至1943年,回民支队在朝城、莘县地区攻克敌人据点30多处,烧毁碉堡40多个,对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马本斋身上所展现的是艰苦奋斗、舍生忘死、坚忍不拔的抗日精神和民族气节。马本斋是回族人民的一面旗帜,是爱国主义的光辉典范,是共产主义事业的英勇奋斗者
==人物评价==
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2009年9月14日,马本斋被 [[ 中央宣传部 ]] 、 [[ 中央组织部 ]] 、 [[ 中央统战部 ]] 、 [[ 中央文献研究室 ]] 、 [[ 中央党史研究室 ]] 、 [[ 民政部 ]] 、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 、 [[ 全国总工会 ]] 、 [[ 共青团中央 ]] 、 [[ 全国妇联 ]] 、 [[ 解放军总政治部 ]] 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轶事典故==
13岁时说得老师哑口无言
小小年纪的马本斋说出的这番话,让私塾先生顿时哑口无言。无奈之下,他找到了马本斋的母亲,希望她对自己的儿子严加管教。马母的回答却令教书先生始料未及。她对先生说,看来我儿子这几年书没有白念,他既然明白了贫穷富贵的道理,我送他上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于是,马本斋就此结束了他三年的私塾学习。
2004年9月马本斋纪念馆开始对游人开放,同年入选河北省十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5年11月被中宣部命名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8月,又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马本斋母子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献县本斋乡本斋村,2006年4月4日扩建落成,占地面积3552平方米。马本斋母子烈士陵园与马本斋纪念馆隔路相望,园内庄严肃穆,中央设汉白玉纪念碑一座,正面刻有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马本斋同志不死”,背面为朱德同志的题词:“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 参考 资料:'''来源== 1.<ref> 传奇英雄马本斋</ref> 2. <ref>马本斋</ref> 3.<ref> 抗日英雄马本斋</ref> 4.<ref> 马本斋 </ref>5. <ref>回族历史人物</ref>6.<ref> 专访马本斋之子马国超:老将军的“家国梦”</ref> 7. <ref>抗日楷模 民族英雄——纪念马本斋诞辰110周年</ref> 8.<ref> 我部和中央宣传部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双百”人物评选产生</ref>9.<ref> 马本斋烈士纪念馆</ref> 10.<ref> 十大河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