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镇朔楼

增加 44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镇朔楼.jpg|缩略图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9735428569&di=0ca0a4110a0b8f6eaebfb3053a523fde&imgtype=0&src=http%3A%2F%2Fyouimg1.c-ctrip.com%2Ftarget%2Ftg%2F943%2F344%2F531%2F6c32e072fe91449aaffe03f989b6d96f.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doc/5604259-5816868.html 来自 360百科 的图片]]]
'''镇朔楼'''<ref>[https://club.huawei.com/thread-12016471-1-1.html 镇朔楼], 花粉俱乐部 , 2010-06-09</ref>,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为重檐九脊歇山顶的高大建筑,两层通高15米,十分雄伟壮观,为全国 [[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历史介绍 ==
镇朔楼又名鼓楼。坐落在 [[ 古城宣化区 ]] 的中轴线上,南与拱极楼、北与清远楼遥相呼应,构成了古城宣化独特的靓丽景观。
镇朔楼是宣化古城内最高大、最宏伟的古代建筑,修建干明代早期,历史悠久,与当时大规模的城工同时兴建。
镇朔楼以 [[ 明代 ]] 宣府镇总兵例佩"镇朔将军印"而得名,是宣府军事冲要之地的标志。
古姿犹存、风韵依然的镇朔楼,向世人展示着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汉民族的古老文化。
1986年, [[ 国家文物局 ]] 投资56万元再次落架大修。
1996年,国务院公布镇朔楼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归入清远楼。
同时,在城内建起镇朔楼,《 [[ 宣府新城之记 ]] 》碑文中写道:"即城东偏之中筑崇台,建高楼,崇七间四丈七尺余五寸,深四丈五尺,广则加深之二丈五尺,其檐二级。卜置鼓角、漏刻,以司晓昏。"此碑竖立在镇朔楼之侧。
== 历史 ==
镇朔楼得名于明永乐七年镇守宣化府总兵官被封为"镇朔将军",该楼建在墩台之上,通高25且米,占地面积1052.3平方米。初建时南面塌颌日"镇朔楼",北面有匾日"丽谯",取镇靖高华之义。
楼上原置有报时漏刻鼓角,通报十二时辰,已不复存在。室内殿堂言矫.四周围有回廊。东西廊下保存有碑刻5幢,刻有如下碑文:明正统十一年(144年)《 [[ 宣府新城之记 ]] 》、明景泰二年(145年)《 [[ 宣府新城重刻铭 ]] 》、清 [[ 乾隆 ]] 二十二年(1757年)《 [[ 宣郡修城记 ]] 》、清同治"年(1865年)《 [[ 重修郡城镇朔楼碑记 ]] 》、《重修镇朔楼记》。
三块碑文详细记述了宣化城和镇朔楼修建的历史和维修的状况,是后人了解宣化历史的宝贵文献资料。
== 价值 ==
[[ 乾隆 ]] 五年(1740年)和同治四年(1865年)曾两次修缮。清乾隆五年修后,南匾存旧,北匾改为"筹边览胜"。1986年,国家文物局投资56万元再次落架大修。对瓦顶、梁架、装修、地面、墩台、券洞进行全面修复,并且重新油饰彩绘。
重修后,镇朔楼以古朴庄重的姿态再现世人。同时还复制了长2.2米、直径1.5米的大鼓一面,置于楼上。1956年和 198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两次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3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