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纳粹

增加 1,39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共同背景===
如果说 [[ 法西斯 ]] 主义曾是一种国际性现象,曾经为控制全世界而奋斗;如果说以它为名的所有国体和政权都拥有某种“共同背景”,共同到令人寻思;如果说各个都自命反共却并没有组成另一个新「国际」,无论如何,在各种不同的国家,社会,种族环境下,主义到底是进展出来了,也有其实行的作法。
所以说法西斯主义(的性质)是单一的,同时也是多样的。全都因 [[ 国家主义 ]] 的昭示而成,也可因国家主义而彼此敌对--要不是在 [[ 希特勒 ]] 的铁腕控制下, [[ 匈牙利 ]] 的箭形十字团与 [[ 罗马尼亚 ]] 的铁卫队一定会为 [[ 特兰西瓦尼亚 ]] 而大打出手; [[ 意大利 ]] 法西斯和 [[ 德国 ]] 纳粹党也曾长年彼此敌视,在 [[ 奥地利 ]] [[ 多瑙河 ]] 盆地有所争执;而在 [[ 法国 ]] 法西斯里,各派从来无法团结; [[ 墨索里尼 ]] 所攻打的 [[ 希腊 ]] 竟然也是法西斯政权 等等。
各个法西斯主义达到执政的方法都有所不同,虽然他们都受到同类的支持;共同的特徵在各国里都有不同的重要性,目前,为求有所节制,仅举一例:反 [[ 犹太主义 ]] [[ 意大利 ]] 出现得很晚,如同是从德国进口的一般。而我们想要研究出来的也就是这些法西斯主义的种类。=='''标志象征'''== 纳粹万字符时候纳粹党在1920年启用的标志。纳粹党的标志是由文字组成的图案,它的来源是由德语的Schutzstaffel(亲卫队)缩写成SS再转化为两个闪电型的字母S合并而成,这个倾斜45°的右旋卐字图案被称为Hakenkreuz(德语直译为钩十字),用于纳粹党的旗帜、徽章及臂章。 希特勒认为"X"字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的使命,因而于一九二〇年用作纳粹党党徽。 “卐”是上古时代许多部落的一种符咒,在古代[[中国]]、[[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特洛伊]]等国的历史上均有出现,后来被古代的一些[[宗教]]所沿用。最初人们把它看成是太阳或火的象征,以后普遍被作为吉祥的标志。<ref>[https://baike.sogou.com/v110510.htm?fromTitle=纳粹 纳粹],搜狗百科网</ref>
=='''代表人物'''==
===阿道夫·希特勒===
纳粹 [[ 德国 ]] 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第二次世界大战头号战犯。出生于 [[ 奥地利 ]] 北部布劳瑙镇一个海关职员之家。中学毕业后梦想当艺术家,去 [[ 维也纳 ]] 报考美术学院,结果名落孙山。1913年迁居德国 [[ 慕尼黑 ]] 前无固定职业,成为 [[ 民族主义 ]] 和反犹主义的狂热信徒。1914年 8月加入德国陆军,在巴俄利亚预备步兵第 16团服役,参加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军衔至下士。
战后退役,曾一度在慕尼克为国防军反谍机关当密探。为寻生活出路,于1919年加入德意志工人党。该党于次年改名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1921年,希特勒成为纳粹党的魁首,随即组织党的武装冲锋队。
1923年 11月在 [[ 慕尼克 ]] 发动" [[ 啤酒馆暴动]]",企图仿效 [[ 墨索里尼 ]] 建立 [[ 法西斯 ]] 政权。失败后,被捕入狱。他在狱中口述了《 [[ 我的奋斗 ]] 》一书,鼓吹废除《凡尔赛和约》,夺取生存空间,扩充领土,征服世界,宣扬复仇主义,种族主义,民族 [[ 沙文主义 ]] 和反苏反共思想。
在战争期间,“元首”希特勒以及纳粹大大小小的头目们,总结分析了一战时期德国内部团结遭到破坏的原因,所以每时每刻都在关心着社情民意,掌控予取予夺大权,用来收买人心。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建立一个任何时候都有多数人支持的专政。战时食品分配立足于公正,确保 [[ 马克币 ]] 值稳定,照顾军属,不增加弱势群体的战争负担,凡加班必有加班费,加班费免税,以期一个稳定的后方。<ref>[http://history.people.com.cn/n1/2016/1114/c372327-28859295.html 揭秘:德国人在二战期间为何支持纳粹],人民网,2016年11月14日</ref>
1945年4月28日, [[ 苏联红军 ]] 攻入 [[ 柏林 ]] 市区。56岁的希特勒眼看灭顶之灾降临,便於30日15时30分,同他的情妇 [[ 爱娃·布劳恩·布劳恩 ]] 一起,在总理府花园的地下掩蔽部里自杀身亡,从而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海因里希·希姆莱===
[[File:314f8f529cb24918b7943bed35a2cc91.jpg|缩略图|3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7%BA%B3%E7%B2%B9&src=srp&correct=%E7%BA%B3%E7%B2%B9&ancestor=list&cmsid=21b808da122b9d7c1916a15c8a00e332&cmran=0&cmras=0&cn=0&gn=0&kn=50&fsn=130&adstar=0&clw=246#id=c26baef67a0ee65e9e4cfa83bdb4e62d&currsn=0&ps=111&pc=111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227013159_99925789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海因里希·希姆莱 ]] ,1900年11月7日出生在 [[ 德国慕尼黑 ]] 。是希特勒最信任的人之一,曾任命他为自己的接班人。第—次世界大战之时在第11 [[ 巴伐利亚 ]] 步兵团服役。
1923年11月参加 [[ 啤酒馆暴动 ]] 。历任纳粹党卫队队长、党卫队帝国领袖、德国秘密警察(音译为盖世太保)首脑、警察总监、内政部长等要职,先后兼任德国预备集团军司令、上莱茵集团军群司令和维斯杜拉集团军群司令。
1939年11月,作为紧跟 [[ 恩斯特·罗姆 ]] 的旗手参加慕尼黑啤酒店暴动。在希姆莱的组织领导下,党卫队由当时的仅200人的弱小机构发展为控制着整个纳粹帝国的庞大组织。
===埃尔文·隆美尔===
[[ 隆美尔 ]] (外号:沙漠之狐)在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末期是一位营指挥官,这个典型的普鲁士军人对希特勒佩服得五体投地。1936年9月,隆美尔被任命为希特勒警卫部队的指挥官。1939年3月,希特勒两次派他去指挥元首流动司令部,指挥德军侵占布拉格和武力监督立陶宛"自愿归属"德国。
1942年初,他率 [[ 非洲 ]] 军团登陆北非,多次重创英军第8集团军,使两任英军北非总司令:韦维尔和奥钦莱克都被撤了职,鉴於他的赫赫战功,希特勒亲自授予他陆军元帅的权杖。但最后 [[ 英国 ]] 在北非大举增兵,使隆美尔曾经在非洲大陆上所向披靡的“非洲军团”给赶下了海。
===鲁道夫·赫斯===
[[File:D4e0-fyqincv0020222.jpg|缩略图|3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7%BA%B3%E7%B2%B9&src=srp&correct=%E7%BA%B3%E7%B2%B9&ancestor=list&cmsid=21b808da122b9d7c1916a15c8a00e332&cmran=0&cmras=0&cn=0&gn=0&kn=50&fsn=130&adstar=0&clw=246#id=ce2aa2d572bc9c65f098140fc6aed23c&currsn=0&ps=111&pc=111 原图链接][https://www.so.com/s?src=lm&ls=s112c46189d&q=%E7%BA%B3%E7%B2%B9&lmsid=cf797a3aad3e14f6&lm_extend=ctype%3A3%7Clmbid%3A0 图片来源于360搜索网]]]
[[ 鲁道夫·赫 斯1894 斯]]1894 年出生在 [[ 埃及 ]] 亚历山大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是一名飞行员。1917年,他在前线司令部碰到传令兵阿道夫·希特勒。六年后,希特勒因慕尼黑啤酒馆暴动而被囚於兰德斯堡监狱,对希特勒佩服得五体投地的赫斯,特意从 [[ 奥地利 ]] 回来和希特勒一起吃官司。在狱中,希特勒口授,赫斯记录整理,写成了一部日后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书:《我的奋斗》。从此希特勒视赫斯为心腹,自1923年纳粹党发轫起,赫斯就是希特勒的私人秘书,后来被任命为纳粹党的副元首。1939年9月1日,纳粹 [[ 德国 ]] 进攻 [[ 波兰 ]] 后,赫斯又被指定为希特勒的继承人。<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鲁道夫·沃尔特·理查德·赫斯?fromId=290348 鲁道夫·沃尔特·理查德·赫斯],百度百科网</ref>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
[[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Paul Joseph Goebbels,1897年10月29日-1945年5月1日),德国政治家,演说家。其担任纳粹德国时期的国民教育与宣传部部长,极其擅长讲演,被称为"宣传的天才","纳粹喉舌",以铁腕捍卫希特勒政权和维持 [[ 第三帝国 ]] 的体制,被认为是"创造希特勒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党内,戈培尔曾经是希特勒的政敌,并且在开战以来极力反对战争,尤其是反对对苏战争,这看出来戈培尔博士比其他纳粹高官甚至是希特勒更有远见。没有过度膨胀。
===里宾特洛甫===
[[ 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Joachim von Ribbentrop,1893-1946),于1893年4月30日出生在德国韦塞尔的军人家庭。在梅斯和格勒诺布尔接受外语教育之后,里宾特洛甫赴 [[ 加拿大 ]] 独立经商4年。1914年返回德国,志愿入伍服役,后晋升为中尉。大战结束之时,里宾特洛甫临时赴驻伊斯坦布尔的德国军事使团任职,战后在柏林经营主要面向英国和法国的酒类出口。1946年10月1日, [[ 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 ]] 判处纳粹战犯里宾特洛甫绞刑。15天之后,里宾特洛甫被绞死。值得一提的是,里宾特洛甫是第一个走上绞刑架的纳粹高级领导。这是因为原本应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戈林在刑前吞服 [[ 氰酸钾 ]] 自尽,于是里宾特洛甫成为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纳粹高级领导。
===赫尔曼·威廉·戈林===
[[ 赫尔曼·威廉·戈林 ]] (Hermann G&ouml;ring,1893年1月12日-1946年10月15日),纳粹德国空军元帅,德国纳粹党的二号人物,希特勒指定的接班人。在纽伦堡审判中,戈林被控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并被判处绞刑,但他在执行死刑前两小时在狱中服用有毒 [[ 氰化钾 ]] 胶囊自杀。<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赫尔曼·威廉·戈林?fromId=38739&redirected=seachword 赫尔曼·威廉·戈林],百度百科网</ref>
== '''外部連結''' ==
10,73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