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大隅良典

增加 90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在鏡頭下,大隅良典看上去遠比實際要年輕。他那自二十多歲在[[美國]]留學時就保有的「專屬"鬍鬚"標誌」,在日本,有人叫他「搞科學的[[宮崎駿]]」!
諾貝爾獎得主都有一段精彩的人生故事,大隅良典當然也不例外。不過,不同於那些順風順水的天之驕子,大隅良典的研究之路,相對之下就顯得坎坷許多。<ref name="Yoshinori-11">[https://kknews.cc/zh-tw/news/vqxv82.html 坎坷的研究經歷!諾獎得主大隅良典,曾因成績不合格無法畢業 ]</ref>
==='''早年受父兄影響,啓發他對科學的興趣'''===
[[File: Yoshinori_infant.jpg |缩略图|right|200px|[https://kknews.cc/zh-tw/news/vqxv82.html 圖片來源:嬰兒時的大隅良典 ] ]]
大隅良典在二次大戰太平洋戰爭終戰前的1945年2月9日,出生於日本[[福岡縣]],他是家中四兄弟的老小。他的父親[[大隅芳雄]]是[[九州]][[帝國大學]]的工科教授。小時候,他的哥哥常常買科普書籍給他看,例如,《動物的歷史》、《空氣的發現》以及[[法拉第]]的《蠟燭的化學史》。除了從小受到父兄的影響,那些科普書籍更啟發了他對科學的興趣。<ref name="Yoshinori-11"></ref><ref name="Yoshinori-12">[http://scimonth.blogspot.com/2016/11/blog-post_72.html 諾貝爾生醫獎大隅良典與細胞自噬 ]</ref>
 
=='''大器晚成的[[大隅良典]]'''<ref name="Nobel_Med_2016_Ch2"/>==
70多歲的[[大隅良典]]教授的研究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 [[大隅良典]]出生於二次大戰太平洋戰爭終戰前的1945年2月9日,從小受到父兄的影響而啟發了對[[科學]]的興趣。
* 1967 年從[[東京大學]][[基礎科學]]科畢業,1974 年獲[[東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74~1977 年間,在恩師[[今堀和友]]的引介下,[[大隅良典]]遠渡美國,進入1972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洛克菲勒大學]][[艾德曼]](Gerald Maurice Edelman)的研究室,擔任[[博士後研究員]]3年。在美國的3年[[博士後研究]]並沒有好成績,也許是在摸索自己的研究方向,慶幸的是,與此同時找到了日後奠定他研究基礎的材料 —— [[酵母菌]]。
7,4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