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碣石山

增加 282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2345 image file copy 74.jpg|缩略图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69840874145&di=e08094b8f7d37743ab7c5a8fba51572d&imgtype=0&src=http%3A%2F%2Fyouimg1.c-ctrip.com%2Ftarget%2F100j0j000000aj1ih6737.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98%8C%E9%BB%8E%E7%A2%A3%E7%9F%B3%E5%B1%B1&step_word=&hs=0&pn=10&spn=0&di=4906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1947302318%2C3995720372&os=387233062%2C3757341049&simid=4180321623%2C629084468&adpicid=0&lpn=0&ln=556&fr=&fmq=1569830782878_R&fm=result&ic=&s=undefined&hd=&latest=&copyright=&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youimg1.c-ctrip.com%2Ftarget%2F100j0j000000aj1ih6737.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p7xt_z%26e3Bv54_z%26e3BvgAzdH3Fetjok-808cc-808ccm8nn_z%26e3Bip4s&gsm=&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 百度网 的图片]]]
'''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山峰 ''' ,古代名人曹操曾在此留下诗篇《 [[ 观沧海 ]] 》。具体在哪里,学术界原有三种观点,一是 [[ 河北 ]][[ 昌黎 ]] ,二是 [[ 山东 ]][[ 无棣 ]] ,三是 [[ 辽宁 ]][[ 兴城 ]]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 秦皇岛 ]][[ 孟姜女庙 ]] 附近的孟姜女坟出土一批文物,证明昌黎县城北的碣石山就是当年曹操所登临的 [[ 碣石山 ]] 。伟人毛泽东写下的诗词《 [[ 浪淘沙·北戴河 ]] 》中那句“东临碣石有遗篇”也是对《 [[ 观沧海 ]] 》具有一定说服力的佐证之一。
== 名山简介 ==
[[ 碣石山 ]] 位于 [[ 河北 ]] [[ 秦皇岛 ]] [[ 昌黎 ]] 县境内,东经119°9',北纬39°42',山脉面积12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年均降雨量700--750毫米,年均气温11℃,夏季最高气温30℃,冬季最低气温-15℃,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有“ [[ 天下神岳 ]] ”之美称。为道教圣地,遗址遗迹众多,传封神榜中的 [[ 三霄娘娘 ]] [[ 赵公明 ]] 在此修炼。 [[ 郭沫若 ]] 曾在 [[ 北戴河 ]] 疗养时远观 [[ 碣石山 ]] ,留下了“五岳之首是泰山,神岳之冠 [[ 碣石山 ]] ”的感叹。 [[ 秦始皇 ]] [[ 汉武帝 ]] [[ 曹操 ]] [[ 李世民 ]] 等七代帝王在此留下了壮美诗篇。碣石山是京东地区著名的春游、避暑、望秋、冬狩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 [[ 昌黎 ]] 县城北,距避暑胜地 [[ 北戴河 ]] 约30公里。有关碣石出处有两说,一说在河北昌黎。另一说在辽宁兴城。20世纪8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在孟姜女庙(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内)附近的孟姜女坟发掘出一些古代物品,证实这里是碣石真正的所在地。
[[ 孟姜庙 ]] 对面4公里外的大海上,有两块突出海面的巨石,高者如碑,低者如坟,当地人称之为孟姜女坟。在这里,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秦汉时期大型高台观海建筑遗址----石碑地和小黑山头,出土的草云纹瓦当,经专家鉴定炎秦汉时期的建筑遗物。从而推断出石碑地是秦皇东巡入海求仙的;汉武帝在公元前110年时“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至碣石”。在仙台顶筑有汉武台;魏武帝曹操在207年征伐乌桓于柳城(今朝阳)回军途中,东临碣石。写下流千古诗篇《观沧海》。唐太宗李世民出临榆关(今山海关)征辽曾几次临观沧海至碣石,并多有诗篇与群臣唱和。
[[ 碣石山 ]] 主峰为仙台顶,海拔695米。山中有古刹“水岩寺”。悬崖峭壁上现仍留存着古人镌刻的“碣石”两字。登临仙台顶,山海奇观尽入眼帘。
== 名称由来 ==
[[ 昌黎 ]][[ 碣石山 ]] ,坐落在素有“花果之乡”美称的 [[ 昌黎 ]] 县城北,跨越 [[ 昌黎 ]] [[ 卢龙 ]] [[ 抚宁 ]] 三县境内,距避暑胜地北戴河约30公里。有关碣石出处有两说:一说在河北昌黎,一说在辽宁兴城。19世纪8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在孟姜女庙(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内)附近的孟姜女坟发掘出一些古代物品,证实这里是碣石真正的所在地。
[[ 碣石山 ]] 主峰为仙台顶,海拔695米。山中有古刹“ [[ 水岩寺 ]] ”。悬崖峭壁上现仍留存着古人镌刻的“碣石”两字。登临仙台顶,山海奇观尽入眼帘。
[[ 碣石山 ]] ,连绵起伏有大小上百座奇险峻峭的峰峦,其主峰仙台顶(又名“汉武台”,俗称“娘娘顶”)突起于靠近昌黎县城的屏峰障岭正中,顶尖呈圆柱形,远望如楬似柱,极像直插云霄的天桥柱石,山因此名“碣石”。
北接燕山高峰大岭的 [[ 碣石山 ]] ,正因主峰如此峭拔挺峻,特征明显,又紧临大海,从远古时即被古人择为北方沿海地区重要的地理坐标,载入中国最早的地理名著《 [[ 山海经 ]] 》和《 [[ 尚书·禹贡 ]] 》。因此,碣石山为古代名山之一,在五岳之外,曾被称为“神岳”。据史书记载,秦、汉时, [[ 秦始皇 ]] [[ 汉武帝 ]] 先后特意到碣石山祭祀求仙。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东征归来,曾“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并作《 [[ 步出夏门行 ]] 》(即《碣石篇》),碣石山遂以观海胜地著称。此后,北魏文成帝、北齐文宣帝等均来此登高望海,文成帝并“改碣石山为乐游山”。
碣石山古峭奇异,景色壮丽,名胜古迹很多,前人列有十景,其中以“碣石观海”为最奇绝壮观。登上海拔近700米(695米)、距海也就30余里的仙台顶,立足其上俯瞰大海,可把从滦河口到秦皇岛港,乃至山海关与老龙头之间的宽阔海面尽收眼底,饱尝“碣石观海”的万千风光。“东峰耸翠”为碣石山十景之一。
北接燕山高峰大岭的碣石山,正因主峰如此峭拔挺峻,特征明显,又紧临大海,从远古时即被古人择为北方沿海地区重要的地理坐标,载入中国最早的地理名著《山海经》和《尚书·禹贡》。
[[ 尚书.禹贡 ]] 》曰:夹(音协,带也)右碣石,入于河。孔安国传云:碣石,海畔山。禹夹行此山之右,而入河,逆上, 此州帝都(冀州)。
因此, [[ 碣石山 ]] 为古代名山之一,在五岳之外,曾被称为“神岳”。 据史书记载,秦、汉时, [[ 秦始皇 ]] [[ 汉武帝 ]] 先后特意到碣石山祭祀求仙。东汉建安
河北 [[ 碣石山 ]] 水岩寺
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东征归来,曾“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并作《 [[ 步出夏门行 ]] 》(即《碣石篇》),碣石山遂以观海胜地著称。此后,北魏文成帝、北齐文宣帝等均来此登高望海,文成帝并“改碣石山为乐游山”。
碣石山古峭奇异,景色壮丽,名胜古迹很多,前人列有十景,其中以“碣石观海”为最奇绝壮观。登上海拔近700米(695米)、距海也就30余里的仙台顶,立足其上俯瞰大海,可把从滦河口到秦皇岛港,乃至山海关与老龙头之间的宽阔海面尽收眼底,饱尝“碣石观海”的万千风光。“东峰耸翠
秦始皇登山求仙,就是因为崇拜碣石山的灵气。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徐福带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过了4年,即公元前215年,他亲临碣石山,勒石记功,并求长生不老,江山万代。他令人刻下《碣石门辞》,赞颂统一中国的历史奇功。
[[ 秦始皇 ]] 登碣石求仙之后,大大提高了碣石山的知名度,增加山的神秘。之后许多帝王效仿他,也想通过祭拜碣石,吸收仙气而长生不老。
公元前110年, [[ 汉武帝 ]] “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至碣石”,并在山顶修建“汉武台”祈仙求神。因此,仙台顶又名汉武台。据《 [[ 史记 ]] 》载:“上乃遂去,并海上,北至碣石,巡自辽西,历北边至九原。”[2] 即此)。
公元207年,即 [[ 东汉 ]] 建安十二年, [[ 曹操 ]] 领兵东征乌恒凯旋,由辽西走廊返回,途经碣石。这就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他留下著名的《 [[ 步出夏门行 ]] 》,即《 [[ 碣石篇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粲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3] 此后,碣石山以观海胜地闻名九州。
芝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
公元238年,晋宣帝 [[ 司马懿 ]] 讨伐 [[ 公孙渊 ]] ,经过 [[ 昌黎 ]] 时登 [[ 碣石山 ]] ,求仙并追思秦皇功绩。
北魏文成帝、北齐文宣帝均来此登高望海。文成帝还大宴群臣百官于山下,将碣石山改为“乐游山”。
[[ 隋炀帝 ]] 东征高丽时,分兵出昌黎,并登上碣石山。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春,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丽,途经碣石,留下《 [[ 春日望海 ]] 》一诗:“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芝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以记功德
== 相关史实 ==
[[ 资治通鉴 ]] 》记,建安十二年(公元207), [[ 曹操 ]] 北征 [[ 乌桓 ]] 大捷,班师回朝途中,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三十余丈乃得水。军自柳城始,途经碣石道(今昌黎碣石山流域),遇“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之景观,命士卒山中觅水,得泉(后称相泉),操遂令军止行安营。
寻樵夫闻知,此谓碣石流域,泉溢于虎山坡,南称龟山,西南碣石山。日落,时黄昏,远眺夕阳暮色,近拥万马千军,志未酬,己暮年,而诗性起,作赋《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曹操小传 ]] 》记,曹操北征乌桓解救十余万被掳汉民同徙,途经碣石道,遇“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仙境圣地,令固泉砌井,以养暮年、度余生。遂将民编充驻守于此之营帐“草粮屯”、“后营”、“留守营”、“驻操营”、“歇马台”、“饮马河”(今昌黎、抚宁村庄、河流名称)。
择日曹操率从至碣石仙台顶,登高必赋其性也,赋诗《 [[ 观沧海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粲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军遂赴易县。
古人依相泉建寺,时名“相泉寺”,后称“山坡寺”,明清《 [[ 昌黎县志 ]] 》有记载。尚存井(泉)一眼,寺院荒址一座。
[[Category:600 史地類:中國史地]]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22,31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