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孙毓棠

增加 13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big>'''孙毓棠'''</big><big><big></big></big>(1911-1985 ),历史学家,1911年生,[[无锡]]城内小河上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曾在[[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史地系任教。1935年8月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历史学部攻读中国古代史,后转该校文学部大学院攻读文学。1959年1月起转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直至1985年9月去世。其间,曾兼任[[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客座研究员,和[[华盛顿]]威尔逊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出版编著有《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论文集有《抗戈集》等。
==家庭==
孙毓棠幼年时,举家迁往 [[ 天津 ]] 定居。其父原来是位中医师,后来入保定军官学校求学。母亲成长于世代书香的环境中,是位宽容贤惠的主妇。孙毓棠有四位姐妹,他是家中独子。他的外祖父是位翰林,官至礼部尚书,做过[[光绪]]皇帝的老师。由于家世显赫,在无锡的老一辈人中没有人不知道“小河口孙家”的。江苏无锡孙家旧宅正门上曾悬有“少宰之第”的匾额。
孙毓棠自幼随着四个姐妹和五个堂兄弟在家塾读书。据说,孙毓棠幼时已能熟诵多部儒家典籍,同时练出了一手具有独特风格的好字。然而好景不长,十五岁时,孙毓棠素有雅量和宽仁之名的母亲病逝,十六岁时,他父亲破产,负债累累,家庭成员四散自谋生路。从此,无锡“小河口的孙家”一蹶不振。孙毓棠几乎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幸运的是他母亲的朋友开办私学——南开中学的[[张伯苓]]收留了他,此后,便有了转机。他和同学[[曹禺]]通过刻苦学习,一起考上了清华大学。
但是,假如我们把孙毓棠一生的坎坷经历结合起来去理解孙毓棠的“人和狗一样”的理论,或许你会有新的认识。
1959年,孙毓棠转入 [[ 中国 ]] 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后期他和启功等人一起负责校点《二十四史》《清史稿》工作。相处共事多年,由于[[启功]]的书画作品为时人推崇,同事中有很多人向启功求字求画,孙毓棠也十分喜欢,但是孙毓棠从不张口索要。孙毓棠1985年9月5日病逝,[[启功]]先生为他的人品、学品而赞叹,更为失去一位好朋友而丧痛。遂作诗《悼孙毓棠先生》:
“精深学养路崎岖,并几丹铅谊最殊。
98,480
次編輯